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文)
试题
1.根据生命元素在人体中含量的高低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下列元素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A. H
B. Cl
C. K
D. I
【答案】D
【解析】
【详解】H、Cl、K均属于常量元素,I属于微量元素。

【点睛】常量元素包括: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微量元素包括:铁、钴、铜、锌、铬、锰、钼、碘、硒。

2.阿司匹林的化学成分是乙酰水杨酸,在胃内分解成水杨酸。

若服用阿司匹林过量时可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甚至精神错乱等副作用,称之为水杨酸反应。

若出现水杨酸反应,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 饮用大量清水
B. 洗胃
C. 减少用药量
D. 停药,静脉滴注NaHCO3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阿司匹林的化学成分是乙酰水杨酸,在胃中分解为水杨酸,对胃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乙酰水杨酸和水杨酸能与NaHCO3溶液反应而减少对胃的刺激作用,故答案为D。

3.下列有关物质保存的说法正确的组合是
①钠应放入在煤油中保存;
②过氧化钠可以露置在空气中保存;
③浓硝酸应该密封在无色试剂瓶中保存;
④漂白粉不能露置在空气中保存。

⑤保存液溴时,先用水进行液封,再盖紧瓶盖密封,放置于阴凉处保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②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钠单质具有极强的还原性,且能与水反应,故常将其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正确;②过氧化钠能与空气中H2O和CO2反应,故不能将过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错误;③浓硝
酸见光易分解,常保存于棕色试剂瓶中,错误;④漂白粉中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放置于空气中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若长期放置,因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HCl和O2,漂白粉的漂白能力将会丧失,正确;⑤液溴中溴单质具有挥发性,且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故保存液溴时,先用水进行液封,再盖紧瓶盖密封,放置于阴凉处保存。

4.下列物质在生活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
A. 明矾作净水剂
B. 油作护肤保湿剂
C. 漂粉精作消毒剂
D. 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
【答案】D
【解析】
【详解】A.明矾净水主要原理是利用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利用胶体的吸附作用净水,与还原性无关,错误;
B.油作护肤保湿剂的主要原理是利用丙三醇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可以让皮肤上的水分不会太快散发,同时适当从空气中吸取水气,与还原性无关,错误;
C.漂白精作消毒剂,主要是利用次氯酸钠的强氧化性,与还原性无关,错误;
D.铁粉易与氧气发生反应,从而消耗食品袋中的氧气,铁粉被氧化,故铁粉作还原剂,正确。

5.用漂白粉溶液浸泡过的有色布条,如果晾置在空气中,过了一段时间,其漂白效果会更好的原因可能是
A. 漂白粉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
B. 漂白粉在空气中生成了较多量的 HClO
C. 有色布条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
D. 漂白粉溶液蒸发掉部分水,其浓度增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漂白粉短时间露置于空气,次氯酸钙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Ca(ClO)2+H2O+CO2===CaCO3+2HClO,生成HClO使漂白能力更好,故答案为B。

【点睛】漂白粉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终会生成氯化钙而失效,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Ca(ClO)2+H2O+CO2===CaCO3+2HClO;
②2HClO2HCl+O2↑;
③CaCO3+2HCl===CaCl2+H2O+CO2↑。

6.20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各组物质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是( )
A. 玻璃、纤维素、青霉素
B. 尿素、食盐、聚乙烯
C. 涤纶、洗衣粉、阿司匹林
D. 石英、橡胶、塑料
【答案】C
【解析】
【分析】
A.纤维素有天然存在的、青霉菌产生青霉素;B.食盐也是天然存在的,如海盐、井盐、岩盐等;C.合成材料主要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如涤沦,洗衣粉,阿斯匹林也是由化学合成而得;D.石英是天然存在的,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的矿物之一。

【详解】A中纤维素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如棉花、木材等;B中食盐大量存在于海水中,提取即可,不必合成;D中石英大量存在于自然界中,如石英砂、水晶等;C中物质全部为合成而得,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天然物质与化学合成物质的区别,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天然物质与常见合成物质的成分。

7.食品安全已成为近几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下列有关食品添加剂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为了防止食品腐败,加入适量苯甲酸钠以达到阻抑细菌繁殖的作用
B. 为了提高奶粉中的氮含量,加入适量的三聚氰胺
C. 为了调节食品色泽,改善食品外观,使用工业色素苏丹红
D. 食盐是咸味剂,无防腐作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苯甲酸钠为常见防腐剂,食品中加入适量苯甲酸钠以达到阻抑细菌繁殖的作用;三聚氰胺、苏丹红有毒,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食盐是咸味剂,同时也有防腐作用。

故答案为A。

【点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是这几类: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抗氧化剂——与防腐剂类似,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常用的有维C等,维生素C俗称抗败血酸,具有还原性,常温下能与O2反应,可作食品抗氧化剂;着色剂——可改变食品的外观,使其增强食欲,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以改善或稳定冷饮食品的物理性状,使食品外观润滑细腻,如在酸奶、冰淇淋等中加入;营养强化剂——可增强和补充食品的某些营养成分如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
无机盐等),如各种婴幼儿配方奶粉就含有各种营养强化剂;膨松剂——部分糖果和巧克力中添加膨松剂,可促使糖体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起到膨松的作用,常用的膨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膨松剂等;甜味剂——目的是增加甜味感,常用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有糖精钠、甜蜜素、阿巴斯甜等。

酸味剂——部分饮料、糖果等常采用酸味剂来调节和改善香味效果,常用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是面粉增白剂的主要成分,我国食品在面粉中允许添加最大剂量为0.06g/kg,增白剂超标,会破坏面粉的营养,水解后产生的苯甲酸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过氧化苯甲酰在欧盟等发达国家已被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香料——香料有合成的,也有天然的,香型很多,消费者常吃的各种口味巧克力,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各种香料,使其具有各种独特的风味。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不锈钢是含铁、铬、镍的合金
B. 合金中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
C. 合金一定只含有两种元素
D. 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各组分金属的低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不锈钢的主要成分为为铁、铬、镍,正确;
B.钢材的主要成分为铁和碳,正确;
C.合金:一种金属与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经过混合熔化,冷却凝固后得到的具有金属性质的固体产物,错误;
D.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各组分金属的熔点低,正确。

9.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减少垃圾的填埋量,近年来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

其中废旧塑料袋、废旧报纸和纸箱、废旧衣物等属于
A. 纯净物
B. 氧化物
C. 有机物
D. 非金属单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塑料袋、旧衣物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废纸和纸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它们都属于有机物。

故答案为C。

10.塑料废弃物又称“白色污染”,它的危害有
① 难以分解,破坏土壤结构,影响植物生长② 污染海洋③ 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④ 破坏环境卫生,污染地下水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在自然界中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长期堆积会破坏土壤,影响植物生长,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造成海难事件等。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了塑料制品废弃物的危害,题目比较简单,注意塑料制品在自然界中难于降解处理的特点。

11.下列物质可用于杀菌消毒的是
①臭氧②苯酚③酒精④硫黄⑤福尔马林⑥双氧水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③⑥
C. ①⑤⑥⑦
D. ①②③⑤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所给物质都能使蛋白质变性,都能用于杀菌消毒;故答案为A。

12.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 CO2
B. 氯化氢
C. 无水乙醇
D. 石英晶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CO2、无水乙醇、石英晶体属于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故都属于非电解质;HCl溶于水能够完全电离,属于电解质。

故B正确。

【点睛】需注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必须是纯净物,且为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物质是否属于电解质,需判断其在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自身能否电离。

13.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 液氧、烧碱、碘酒
B. 生石灰、熟石灰、胆矾
C. 铜、干冰、冰水
D. 空气、氮气、白磷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液氧成分为O2,属于单质,烧碱为氢氧化钠,属于化合物,碘酒是溶液,故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正确;
B.生石灰为CaO,属于化合物,熟石灰为Ca(OH)2,属于化合物,胆矾为CuSO4·5H2O,属于纯净物,错误;
C.铜属于单质,干冰为固态CO2,属于化合物,冰水的成分为H2O,属于纯净物,错误;
D.空气中含有多种气体物质,属于混合物,氮气为单质,白磷(P4)属于单质,错误。

14.下列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的是
①用工业酒精兑水假冒白酒②用福尔马林浸泡海参使食物保鲜
③用无碘盐假冒碘盐④用亚硝酸钠假冒食盐
⑤用盛过农药的桶装工业用油假冒食用油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误饮可使人死亡;福尔马林中的甲醛可使蛋白质变性,从而使人死亡;无碘盐冒充碘盐,长期食用会导致甲状腺肿大,不会引起中毒;NaNO2具有致癌作用;农药本身具有毒性,而且工业用油中也含有许多有毒物质,均会引发中毒事故;故答案为B。

15.下列反应中加入氧化剂才能进行的是
A. CO32-→CO2
B. Zn2+→Zn
C. H 2→H2O
D. CuO→Cu
【答案】C
【解析】
【详解】A. CO32-→CO2,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均未改变,不需要加入氧化剂即可进行,错误;
B.Zn2+→Zn,反应后Zn化合价降低,需加入还原剂,错误;
C. H2→H2O,反应后H化合价升高,需加入氧化剂,正确;
D.CuO→Cu,反应后Cu化合价降低,需加入还原剂,错误。

16.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 K+、MnO4-、Na+、Cl-
B. K+、Na+、NO3-、CO32-
C. Na+、H+、NO3-、SO42-
D. Fe3+、Na+、Cl-、SO42-
【答案】B
【解析】
A、MnO4-溶液呈紫色,A错误。

B、B中各离子和OH-之间能大量共存且无色,B正确。

C、H+与OH-反应生成H2O,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Fe3+与OH-反应生成Fe(OH)3沉淀,不能大量共
存,D错误。

正确答案为B
17.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2KMnO4 +16HCl=2MnCl2 +5Cl2↑+8H2O
B. Fe + 2HCl = FeCl2 + H2↑
C. CaCO3 + 2HCl = CaCl2 + CO2↑+ H2O
D. 2KClO3 + H2C2O4 + H2SO4 2ClO2↑+ K2SO4 + 2CO2↑ + 2H2O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通过分析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改变进行判断。

【详解】A. 2KMnO4 +16HCl=2MnCl2 +5Cl2↑+8H2O反应中,Mn、Cl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 Fe + 2HCl = FeCl2 + H2↑反应中,Fe、H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 CaCO3 + 2HCl = CaCl2 + CO2↑+ H2O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未改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 2KClO3 + H2C2O4 + H2SO4 2ClO2↑+ K2SO4 + 2CO2↑ + 2H2O反应中,Cl、C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C。

18.下列溶液中含Cl-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A. 20mL0.2mol/L的AlCl3溶液
B. 40mL0.2mol/L的CaCl2溶液
C. 60mL0.4mol/L的KCl溶液
D. 100mL0.4mol/L的NaCl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c(Cl-)=0.2×3mol/L=0.6mol/L;B. c(Cl-)=0.2×2mol/L=0.4mol/L;C. c(Cl-)=0.4mol/L;D. c(Cl-)=0.4mol/L;故正确答案为A。

19.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物质所含分子数最少的是
A. 6 mol CO2
B. 6g氢气
C. 标准状况下,224L氨气
D. 含氧分子数为4N A的氧气【答案】B
【解析】
【详解】B. 6g氢气的物质的量为3mol;C. 标准状况下,224L氨气的物质的量为10mol;D.含氧分子数为4N A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4mol;根据N=nN A可知,上述物质所含分子数最少的是6g氢气,故答案为B。

20.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不正确的是
A. 铁片放入稀硫酸溶液中:2Fe+6H+==2Fe3++3H2↑
B. 氢氧化镁与稀硫酸的反应:Mg(OH)2+2H+==Mg2++2H2O
C. Al(OH)3与盐酸的反应:Al(OH)3+3H+==Al3++3H2O
D. 铜与氯化铁溶液的反应:2Fe3++Cu==2Fe2++Cu2+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铁片与稀硫酸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 + 4H+ ==Fe2+ + H2↑,该反应不符合化学反应事实,错误,BCD中离子反应方程式均正确,故答案为A。

【点睛】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1)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2)看表示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3)看是否漏写反应的离子,(4)看是否质量守恒或原子守恒,(5)看是否电荷守恒,(6)看是否符合离子的配比,(7)看是否符合题设条件及要求。

21.(1)H2O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36 g 水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

如果将这36g水完全电解生成H2和O2,则所得H2在标况下的体积约为:__________。

(2)6.02×1024个H2O分子所含的氢原子数与___________ mol H2O2所含的氢原子数相等。

(3)1 mol Na2O2中所含阴离子数的个数约为:_________N A。

【答案】 (1). 18g/mol (2). 02mol (3). 44.8L (4). 10mol (5). 1
【解析】
【详解】(1)H2O的摩尔质量数值等于H2O的相对分子质量,故其摩尔质量为18g/mol;36g水的物质的量;若将36g水完全电解,由原子守恒可知,生成的H2为2mol,其在标况下的体积;
(2)6.02×1024个H2O分子的物质的量,氢原子物质的量为20mol;1molH2O2中氢原子为2mol,故20mol氢原子对应10molH2O2,即6.02×1024个H2O分子所含的氢原子数与10 mol H2O2所含的氢原子数相等;
(3)Na2O2中阴离子为O22-,故1mol Na2O2中所含阴离子数的个数为1N A。

22.新制的氯水含有的多种分子和离子,将新制的氯水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显红色,起作用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

过后红色溶液逐渐褪色,起作用的粒子是__________。

氯水久置失去漂白性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H+ (2). HClO (3). 2HClO光照2HCl+O2↑
【解析】
【详解】新制氯水因氯气与水的反应不完全,故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Cl2、HClO、H2O、H+、Cl-、ClO-、OH-;加入紫色石蕊后,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酸性,故起作用的粒子是H+;因HClO具有漂白性,故红色溶液逐渐褪色;氯水久置失去漂白性,主要原因是HClO的分解,其方程式为:2HClO光照2HCl+O2↑。

23.(1)补钙制剂中钙元素呈______(填“游离”或“化合”)态。

蛋白质、淀粉、脂肪是三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其中______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 苹果② 鸡蛋③ 葡萄干④ 豆腐⑤ 米饭⑥ 鱼丸⑦ 红烧肉⑧ 馒头。

(2)由于人的胃里有胃酸,因此胃液分泌过多会引起胃病,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可缓解病痛,其治疗的化学原理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化合 (2). 脂肪(3). ②④⑥⑦ (4). Mg(OH)2+2H+== Mg2++ 2H2O 【解析】
【详解】(1)钙单质为活泼金属,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所以在各种补钙制剂中钙元素呈化合态;脂肪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相对分子质量达不到高分子级别;苹果中富含维生素,鸡蛋中富含蛋白质,葡萄干中富含葡萄糖,豆腐中富含蛋白质,米饭中富含淀粉,鱼丸中富含蛋白质,红烧肉中富含蛋白质,馒头中富含淀粉,故答案为②④⑥⑦;
(2)胃酸中含有盐酸,盐酸会与氢氧化镁发生中和反应:Mg(OH) 2+2H+== Mg2+ + 2H2O。

24.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Na2CO3溶液与足量盐酸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a(OH)2溶液与H2SO4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O3 2- + 2H+ = CO2↑+ H2O (2). Ba2++ 2OH-+2H++ SO42- = 2H2O + BaSO4↓【解析】
【详解】(1)Na2CO3溶液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NaCl和CO2,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和NaCl均属于易溶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
故离子方程式为:CO3 2- + 2H+ = CO2↑+ H2O;
(2)Ba(OH)2溶液与H2SO4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 H2SO4===BaSO4↓+2H2O,Ba(OH)2和H2SO4均为易溶强电解质,BaSO4属于难溶强电解质,故离子反应方程式为:Ba2++ 2OH-+2H++ SO42- = 2H2O + BaSO4↓。

25.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生产氯气、烧碱和氢气。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

(2)电解食盐水的过程中,其中氧化剂为______,还原剂为_______。

【答案】 (1). 2NaCl + 2H2O == 2NaOH + Cl2↑ + H2↑ (2). H2O(水) (3). NaCl (氯化钠)
【解析】
【详解】(1)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 + 2H2O == 2NaOH + Cl2↑ + H2↑;(2)电解食盐水的过程中,H2O中的H被还原,故H2O作氧化剂,NaCl中的Cl被氧化,故NaCl 作还原剂。

26.氮元素的单质和常见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广泛.
(1)工业上利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得到氮气.空气各主要成分的沸点如下:
N2O2Ar CO2
-196℃-183℃-186℃-78℃
现将空气深度冷却液化,然后缓慢升温,则最先分离出来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2)雷雨时空气中的N2转化为NO,生成物NO是______色的气体,__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NO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成NO2,N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N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可用固体NH4Cl与固体Ca(OH)2加热反应制取氨气.
①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要制取标准状况下4.48L的氨气,至少需要称取固体NH4Cl的质量为______g;
(4)已知:4NH3+6NO5N2+6H2O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探究不同催化剂对NH3还原NO反应的催化性能.
将经催化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过一定体积滴有酚酞的稀硫酸溶液.NH3与稀硫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N2(氮气) (2). 无 (3). 难 (4). 3NO2+H2O=2HNO3+NO (5). 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6). 10.7 (7). 2NH3+H2SO4===(NH4)2SO4
【解析】
【详解】(1)逐渐升温的过程中,沸点低的物质先分离,由表可知,最先分离出来的气体时N2;
(2)NO为无色气体;难溶于水;NO2与H2O反应生成硝酸和NO,且反应方程式为:
3NO2+H2O=2HNO3+NO;
(3)固体NH4Cl与固体Ca(OH)2加热反应制取氨气,其反应方程式为: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若要制取标准状况下4.48L的氨气,即0.2molNH3,至少需要
0.2molNH4Cl,其质量;
(4)NH3属于碱性气体,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H2SO4===(NH4)2SO4。

27.为了探究和验证氯气的性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MnO2和浓盐酸为主要原料,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其中a是连有注射器针头的橡皮管,针头已插入并穿过橡皮塞)进行了研究。

(资料:氯气与铁反应制取氯化铁要在无水条件下进行)
试回答下列问题:
(l)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的试剂为_________,装置D里的药品是________
(3)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开始后,装置E中玻璃管内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检
验生成物中有Fe3+的试剂是__________.
(5)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利用氯气可以制得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份是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答案】 (1). MnO2 + 4HCl (浓) CaCl2 + Cl2↑+ H2O (2). 饱和食盐水 (3). 浓硫酸 (4). 2I- + Cl2== 2Cl- + I2 (5). 生成红棕色的烟 (6). KSCN(硫氰化钾)(7). 2NaOH + Cl2 == NaCl + NaClO + 2H2O (8). Ca(ClO)2
【解析】
【详解】(1)装置A为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的装置,其化学方程式为:MnO2 + 4HCl (浓)CaCl2 + Cl2↑+ H2O;
(2)装置A中产生的氯气中混有HCl气体,需要除去,故装置B中的试剂为饱和食盐水;氯气一部分在装置C中发生反应,验证Cl2的氧化性,因氯气与铁反应制取氯化铁要在无水条件下进行,因此氯气进入装置E时必须为干燥气体,故装置D的目的是干燥氯气,故装置D中的试剂为浓硫酸;
(3)装置C中含有KI溶液,氯气通入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 Cl2== 2Cl- + I2;
(4)装置E中氯气通入并加热时,发生反应2Fe+3Cl22FeCl3,其反应现象为生成红棕色的烟;检验Fe3+常用试剂为KSCN(硫氰化钾)溶液;
(5)氯气为有毒气体,不能直接排放于空气中,需进行尾气处理,常选用NaOH溶液,NaOH 与Cl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OH + Cl2 == NaCl + NaClO + 2H2O;
(6)氯气制备漂白粉的方程式为: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其漂白有效成分为Ca(ClO)2。

28.用C、Mg和Al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

填写下列空白。

(1)气体X为 _________,固体Z为_____________。

(2)滤液Y中除H+外,还含有的阳离子为_________与__________;其中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滤液N中除Na2SO4和NaOH外,还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生成该物质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成固体M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H2 (2). C (3). Al 3+ (4). Mg 2+ (5). Mg + H2SO4== MgSO4 +
H2↑ (6). Na[Al(OH)4] (7). Al3++ 4OH—== [Al(OH)4]— (8). Mg2++ 2OH—== Mg(OH)

2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镁、铝相关知识。

C与稀硫酸不发生反应,故固体Z为C,Mg、Al为活泼金属,能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H2,并生成相应的盐,故气体X为H2,滤液Y中溶质为H2SO4、MgSO4、Al2(SO4)3;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生成可溶性的Na[Al(OH)4]和Na2SO4以及难溶物Mg(OH)2,由此分析作答。

【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气体X为H2;固体Z为C;
(2)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Y中还含有的阳离子为Mg2+、Al3+;其中镁和稀硫酸的反应的方程式为:Mg + H2SO4== MgSO4 + H2↑;
(3)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N中还含有的溶质为Na[Al(OH) 4];生成Na[Al(OH) 4]的离子方程式为:Al 3+ + 4OH-== [Al(OH) 4] -;
(4)固体M为Mg(OH)2,生成Mg(OH)2的离子方程式为:Mg 2++ 2OH-== Mg(OH)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