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十二)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十二)
历史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学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
1.《诗经·大雅·板》:“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诸侯是国家的屏障,大宗是国家的主干,怀德是国家平安的保证,同姓是国家的城垒)材料主要说明西周
A. 将血缘关系和部落关系结合强化王权
B. 通过宗法制和分封制来维系巩固统治
C. 通过分封贵族建立诸侯国以拱卫王室
D. 建立核心制度以维护贵族的等级特权
【答案】C
【解析】
材料“诸侯是国家的屏障”说明分封的目的,反映了西周通过分封贵族建立诸侯国以拱卫王室,故C项正确;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BD项是C项具体表现。
点睛:分封制特点:
①周王与诸侯以“土地”和“义务”为联系纽带;
②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
③以宗法制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以周王为首的等级制度和从属关系;
④分封的对象多元化,同姓为多而且都在富庶地区和战略要地。
2.庄子说:“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
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
”与此意相符的是
A. 万物齐
B. 超然旁观
C. 鄙视权威
D. 顺应自然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有天道,有人道。
无为而尊贵的,是天道;有为而劳累的,是人道。
……天道与人道之间相去甚远,不可以不明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之相符的是鄙视权威,故C 项正确,ABD项排除。
点睛:高考历史文言文材料题主要考查两种能力,其一是通过文言文材料考查学生史料分析、归纳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另一种是借助文言文材料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是对基本知识点的考查。
巧解高考历史文言文材料题要注意借助最为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切入正题。
(1)重要的虚词,如则、非等,这些词后的语句一般就是解答题目的核心句。
(2)重要的历史人物信息,如称谓、官职、人名等。
(3)时间信息,本信息既包括文言文材料中的时间描述,也包括引文出处的时间等等。
(4)所选文献的出处、名称、作者等等。
3.西汉时期,不仅能够生产铁制的长剑、长矛、环首大刀,而且生活器皿和杂用工具也广泛使用铁制。
这一状况
A.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 有助于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
C. 体现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 提升了汉代人民的生活质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时期铁器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可见当时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选项C正确;小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战国,选项A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社会生活和军事领域中铁器的生产和使用,与农业无关,选项B排除;铁器广泛使用和汉代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选项D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认识到铁质器具的广泛使用背后隐含信息是手工业发展和商业发展,前者是铁质器具生产环节,后者促进铁质器具的流通。
4.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
兵士们每人一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黄和焰硝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700里,蜀军大败。
这记载说明
A. 人们对火药材料有所认知
B. 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C. 武器优劣决定战争的胜败
D. 三国时火药已经发明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内藏硫黄和焰硝,自带火种”,可知,三国时期的人对于火药材料有所认知,A正确。
对火药材料有所认知,并不代表已经发明火药武器或制造火药,根据史实可知,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B错误。
武器优劣对战争胜败有影响,但不是决定作用,C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本题解题关键在于理解材料中的“硫黄和焰硝”是制作火药的材料,并非火药本身,再结合所学知识,排除其他选项。
5.唐初,不仅将宰相的职权分由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共掌,而且还设立了政事堂,形成一套三省长官共议政事的制度。
由此可见,政事堂的建立
A. 提高了行政效率
B.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避免了决策失误
D. 平衡了中央权力
【答案】A
【解析】
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执行,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特别是政事堂的设立使得三省长官共议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
故答案为A项。
三省六部制加强
君主专制,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C项说法绝对,排除;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难以平衡中央权力,排除D项。
6.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其表现的是
A. “市”突破了空间限制
B. 商人在政治上不再遭受歧视
C. 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D.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宋代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城市经济职能大大增加,政府不再直接对商业进行监管,由此选项A、C、D都属于宋代商业活动的表现,属于“商业革命”内容;宋代重农抑商政策相对宽松,但是不等于商人政治上不受歧视,选项B不是宋代商业发展表现,符合题意,为正确选项。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宋代商业发展表现的掌握。
7.“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上述言论出自
A. 荀子
B. 顾炎武
C. 黄宗羲
D. 王夫之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主旨是万物都是变化的,这符合王夫之的观点,选项D正确;荀子主要观点是礼法并用,排除选项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选项B排除;黄宗羲主要观点是反对君主专制,排除选项C。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区分清楚。
8.上海1890年有168129人,到1910年时激增至1185859人。
除自然增长外,大部分是江浙一带破产农民流入和破产手工业者增多所致。
上述现象
A. 表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深
B. 为民族工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C. 导致小农经济走上了瓦解之路
D. 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上海……除自然增长外,大部分是江浙一带破产农民流入和破产手工业者增多所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破产农民和破产手工业者为民族工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故B项正确;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深在经济、政治、军事方面都有表现,材料并未涉及,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逐渐瓦解的原因不是农民破产,而是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故C项错误;“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江浙一带破产农民流入和破产手工业者增多”,再结合当时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背景,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9.1877年,《万国公报》刊发文章历数裹足的种种危害;1880年郑观应批判裹足“极其流弊,难謦形容”;1883年康有为创办戒缠足会,对女性“忍气吞声”“毁筋绝骨”的苦痛深表同情。
该现象直接反映出
A. 女性裹足已引起舆论普遍关注
B. 废止缠足具有反清的政治色彩
C. 有识之士的倡议体现风气开化
D. 传统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1877年,《万国公报》……裹足的种种危害……1883年康有为……对女性“忍气吞声”、“毁筋绝骨”的苦痛深表同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女性裹足已引起舆论普遍关注”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反清的政治色彩,故B项错误;郑观应和康有为的主张说明有识之士倡议风气开化,故C项正确;材料也不能说明传统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故D项错误。
故选C。
10.下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其政治寓意是记形現中
A. 清末新政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清政府已经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C. 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
D.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答案】B
【解析】
本题以漫画为切入考查学生阅读漫画、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题时抓住关键词“1907年”“政治寓意”。
由材料时间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
漫画常带有讽刺意义,题干中漫画寓意为提壶(官)将坛(民)中的油水通过漏斗(政府)提到壶(外国)中,由此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
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C项与题干中“政治寓意”无关,D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11.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它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世界。
”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 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B.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C. 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
D. 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分析可知其实际上是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引导中国
工人阶级进行革命,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故选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排除A;中国无产阶级在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不符合“1920年”,排除C;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12.抗战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
如面对残暴的敌人,“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海外华侨更是毁家纾难,捐款达
12.3亿元。
这里强调的“抗战精神”具体是指
A. 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
B. 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C. 共赴国难的民族精神
D. 舍家为国的奉献精神
【答案】D
【解析】
由材料“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海外华侨更是毁家纾难”可知,这里强调的“抗战精神”具体是指舍家为国的奉献精神,所以答案选D,排除其他选项。
13.史载: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间,解放军相继发动三大战役,皆获全胜,使国民党军队精锐尽失,只能凭长江之险,守上海、南京、武汉一线。
“三大战役”的第一战是
A. 渡江战役
B. 平津战役
C. 辽沈战役
D. 淮海战役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三大战役是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其中最先进行战略决战的是战役是辽沈战役,C项正确,排除BD。
渡江战役发生在三大战役之后,强渡长江,推翻南京国民政府,排除A。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三大战役”的时间顺序即可知道答案。
14.下图是1953年的宣传画《参加选举去》。
此宣传画折射出的历史信息是
A. 政治协商制度得到落实
B. 男女政治平等有了宪法保障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开始形成
D.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答案】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为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在各地进行的普选活动,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开始形成。
故答案为C项。
人民政协制度在1949年形成,排除A项;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排除D项。
点睛:解答示意图类型的历史试题关键是审读示意图,明确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或现象。
此类历史试题一般由图片、文字说明、标题三部分构成。
图片是主体,直观的再现历史史实。
标题是图片的眼睛,直接说明图片的主体。
文字说明部分是对图片所反映历史史实的有效补充。
但文字部分往往是解答问题的突破口,解答问题时要注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实现与历史课本史实的有效链接,然后根据问题设计来解答。
15.毛泽东曾经说过:“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
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下列属于他说的“钥匙效应”的是
A. 出席日内瓦会议
B. 中国重返联合国
C. 美日联盟更紧密
D. 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建交,这体现了“钥匙效应”,选项D 正确;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时美国对中国实行的是孤立政策,没有体现“钥匙效应”,选项A
排除;中国重返联合国主要依靠的是第三世界国家,其时间早于中美关系缓和时间,选项B 排除;毛泽东所说的“钥匙效应”指的是中美关系缓和会带动其他国家与中国的外交关系,选项C 不符合“钥匙效应”的内涵,排除。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钥匙效应”
的
理解,即中美关系缓和会带动其他国家与中国的外交
关系。
16.1992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要求农产品形成以市场购销为主,合同订购为辅的格局。
1993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实行40多年的口粮定量办法,价格随行就市。
这表明当时中国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 改革开放后工业发展迅速
C.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D. 粮食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要求农产品形成以市场购销为主,合同订购为辅的格局”以及“取消了实行40多年的口粮定量办法,价格随行就市”,可见当时政府越来越重视市场的作用,体现了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过渡的趋势,选项C 正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是在21世纪初,选项A 排除;材料中涉及的是农产品,不能反映出工业发展情况,选项B 排除;材料没有把中国与世界进行比较,无法得出结论,选项D 排除。
17.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约公元前430年至前354年)借一位公民之口批判了公民大会:相信你们自己,别相信他人;你们既不要听信我,也别听信他人;你们应该依靠你们全部知识来判断是与非。
这反映出当时 A. 公民大会已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B. 雅典公民崇尚理性知识蔚然成风 C. 公民大会受广大公民监督和质询 D. 公民对民主制的局限有一定认知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相信你们自己,别相信他人;你们既不要听信我,也别听信他人;你们应该依靠你们的全部知识来判断是与非”可知色诺芬认为雅典的集体民主具有盲动非理性的弊端,反映了公民对民主制的局限有一定认知,故D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而是强调公民对民主制的局限有一定认知不符,排除A。
材料反映雅典的集体民主具有盲动非理性的弊端,而不是雅典公民崇尚理性知识蔚然成风,排除B。
材料没有涉及公民大会受广大公民监督和质询,而是强调公民对民主制的局限有一定认知不符,排除C。
18.英国学者霍普金斯和布朗经研究将1451-1475年间的一般消费品的平均价格指数确定为100。
到了1555年,价格平均指数已达270,1570年上升到300。
这一时期英国物价飞涨的原因是
A. 东方商品的输入
B. 价格革命的影响
C. 工业革命的开展
D. 美洲农作物引人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新航路开辟时期,结合材料现象物价上涨,可知这是价格革命,选项B正确;物价上涨是普遍现象,针对所有商品,而非单只东方商品,选项A排除;工业革命尚未发生,选项C排除;材料中并未涉及欧洲引入美洲农作物,选项D 排除。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价格革命的掌握,即大量贵金属涌入导致物价上涨。
19.英国的伯明翰为印度提供斧头,为北美的土著居民提供战斧;向古巴及巴西运送铁链、手铐及铁颈圈,以供奴隶佩戴。
这反映了伯明翰发展为大工业中心的主要因素在于
A. 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B. 资本原始积男的推动
C. 工场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
D. 唯利是图的精神追求
【答案】A
【解析】
从伯明翰为世界提供工业产品的分布上看,英国的海外市场分布广泛,遍布世界,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错误,这一阶段不处于原始积累的时期;C选项错误,这一时期已经是工业化大生产;D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
20.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如果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不签署,参众两院可以再次进行表决,如果均达到2/3多数通过,法案即可生效。
此规定
A. 保证了国会绝对立法权
B. 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
C. 表明总统无权否决法案
D. 防范了总统的专制独裁
【答案】B
【解析】
美国总统负责行政权,国会负责立法权,总统对于国会立法有否决权,议会对于总统的否决有反否决权,体现出美国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关系,故B正确;总统由否决国会立法权,故A和C错误;总统负责行政权,这一举措主要是立法方面的否决,故D错误。
21.19世纪初的欧洲出现了一种“批判主义”,深刻地揭露和批判当时的社会现实,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则进行了“批判的批判”。
其表现为
A. 领导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B. 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C. 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D. 撰写《共产党宣言》1872年版序言
【答案】C
【解析】
“批判主义”是指空想社会主义,“批判的批判”是指在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诞生了科学社会主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不是马克思、恩格斯领导的,选项A 不符合题意,排除;是科学社会主义而非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科学社会主义而非撰写《共产党宣言》1872年版序言,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2.二战期间,战争双方曾制定多个作战方案。
下列作战方案,按其实施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火炬”方案
②“霸王行动”
③“巴巴罗萨计划”
④“曼施坦因方案”
A. ④①③②
B. ④③①②
C. ②③①④
D. ③④①②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①项,1942年,英美决定实施进攻西北非的“火炬”计划,任命艾森豪威尔为盟国远征军总司令。
②项,德黑兰会议后,罗斯福与丘吉尔举行会晤,任命艾森豪威尔为“霸王行动”盟军总司令,于1944年实施了此次行动计划。
③项,巴巴罗萨计划为德国法西斯在二战中发起侵略苏联的代号,于1941年正式实施。
④项,曼施坦因方案为德国对法作战的一次军事计划,于1940年实施。
综上所述,其正确顺序为④③①②,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历史知识识记能力,关键是识记题干中多个作战方案的时间即可。
23.美国罗斯福新政和新时期中国改革都是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的改革和拯救,从而使单纯的经济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两者所确立的新的经济模式分别是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B.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国家干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而中国的改革开放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选项D 正确;罗斯福新政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
不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没有放弃市场经济,选项A、B排除;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是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模式,选项C排除。
24.某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声明: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与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该国际组织是
A. 上海合作组织
B. 不结盟运动
C. 欧洲联盟
D. 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这一组织的声明可知这是1961年兴起的不结盟运动宣言,因此选项B正确;上海合作组织的精神是互利、互信、共建,谋求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与材料不符,排除选项A;材料中“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可知这一组织成员应当是被殖民国家为主,显然与欧洲联盟不符,选项C排除;亚太经合中是经济合作组织,并无政治方面诉求,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选项D。
25.美国特朗普政府多次明确提出“美国利益第一”“美国至上”等主张;英国“脱欧”;西欧一些国家不断遭到恐怖袭击;西欧一些政党与政界人士反思,甚至抵制经济全球化。
这些现象表明
A. 发达国家普遍反对全球化
B. 恐怖主义是阻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C. 全球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
D. 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的反作用明显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单边主义、英国“脱欧”以及西欧一些政党反对全球化,体现了全球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选项C正确;选项A表述绝对,并不是所有发达国家都反对全球化,排除;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是霸权主义、贸易壁垒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而
非恐怖主义,选项B排除;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选项D排除。
26.记录片《大决战》挖掘出1000余小时由各国记录的战场原声影像,10万张高清真实照片,整理手稿、通讯、报纸文摘等重要文献千余份。
用新视角、新理念、新资料、新技术,对“九一八”事变开始至日本投降的十四年抗日战争进行全面系统、客观生动的历史回顾。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获取新资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
B. 实证是再现历史真实的原则
C. 新理念更有利于全景展示历史
D. 抗战的研究必须借助新技术
【答案】B
【解析】
材料反映原声影像,10万张高清真实照片,整理手稿、通讯、报纸文摘等重要文献对全面系统、客观生动的历史回顾起到重要作用,说明实证是再现历史真实的原则。
故答案为B项。
AC项说法片面,D项说法绝对,排除。
27.下列秦始皇的举措,旨在巩固国家统一并顺应时代发展的是
①“兼并天下”“设置郡县”
②“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③“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④“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
A. ①②③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兼并天下”,顺应国家统一的时代潮流,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设置郡县”,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的控制,故①是正确的。
“决通川防,夷去险阻”意思是消除各种军事上的隐患,方便了交通和水利的建设,防止原有六国的军事设施如城郭、险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