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十一月课外优选1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物理二轮(十一月)课外优选(1)
李仕才
一、选择题
1、(2018·山西四校联考)如图所示,轻绳一端连接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Q ,另一端绕过固定在天花板上的定滑轮与小球P 连接,P 、Q 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
( )
A .Q 可能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B .Q 可能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C .Q 受到的绳子拉力与重力的合力方向水平向左
D .Q 受到的绳子拉力与重力的合力方向指向左下方
解析:由平衡条件知,Q 受重力、支持力、绳的拉力和摩擦力四个力的作用,选项A 、B 错误;由平衡条件知,Q 受到的绳子拉力和重力的合力与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平行四边形定则知,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指向右上方,所以Q 受到的绳子拉力和重力的合力方向指向左下方,选项C 错误,选项D 正确.
答案:D
2、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恒定速度v 向右运动.将质量为m 的物体Q 轻轻放在水平传送带的左端A 处,经过t 秒后,Q 的速度也变为v ,再经t 秒物体Q 到达传送带的右端B 处,则( )
A .前t 秒内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后t 秒内物体做匀减速运动
B .后t 秒内Q 与传送带之间无摩擦力
C .前t 秒内Q 的位移与后t 秒内Q 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1
D .Q 由传送带左端运动到右端的平均速度为34
v 解析:前t 秒内物体Q 相对传送带向左滑动,物体Q 受向右的滑动摩擦力,由牛顿第二定律F f =ma 可知,物体Q 做匀加速运动,后t 秒内物体Q 相对传送带静止,做匀速运动,
不受摩擦力作用,选项A 错误、B 正确;前t 秒内Q 的位移x 1=v 2
t ,后t 秒内Q 的位移x 2=vt ,故x 1x 2=12,选项C 错误;Q 由传送带左端运动到右端的平均速度v =x 1+x 22t =v 2t +vt 2t =
34
v ,选项D 正确. 答案:BD
3、质量为M 、内壁间距为L 的箱子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箱子中间有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小物块与箱子底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小物块停在箱子正中间,如图
所示.现给小物块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 ,小物块与箱壁碰撞N 次后
恰又回到箱子正中间,并与箱子保持相对静止.设碰撞都是弹性的,则整个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为( )
A.12mv 2
B.12mM m +M
v 2 C.12
N μmgL D .N μmgL 解析:小物块与箱子作用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最后恰好又回到箱子正中间.二者相对
静止,即为共速,设速度为v 1,mv =(m +M)v 1,系统损失动能E k =12mv 2-12(M +m)v 21=12Mmv 2
M +m
;由于碰撞为弹性碰撞,故碰撞时不损失能量,系统损失的动能等于系统产生的热量,即ΔE k =Q =N μmgL.故本题选B 、D.
答案:BD
4、(2018·广州模拟)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内阻不可忽略,若调整可变电阻R 的阻值,可使电压表的示数减小ΔU(电压表为理想电表),在这个过程中( )
A .通过R 1的电流减小,减少量一定等于ΔU R 1
B .R 2两端的电压增加,增加量一定等于ΔU
C .路端电压减小,减少量一定等于ΔU
D .通过R 2的电流增加,但增加量一定小于ΔU R 2
解析:电压表的示数减小ΔU ,通过R 1的电流减小ΔI =ΔU R 1
,选项A 正确;R 2与电源内阻的总电压增加ΔU ,选项B 错误;R 2两端的电压增加量小于ΔU ,通过R 2的电流增加量小
于ΔU R 2
,选项C 错误、D 正确. 答案:AD
5、
(2018·河北唐山调研)如图所示,两平行的粗糙金属导轨水平固定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 ,导轨宽度为L ,一端与电源连接.一质量为m 的金属棒ab 垂直于平行导轨放置并接触良好,金属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33
,在安培力的作用下,金属棒以v 0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通过改变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可使流过导体棒的电流最小,此时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
A .37°
B .30°
C .45°
D .60°
解析:
本题考查通电导体棒在磁场中的平衡问题.由题意对棒受力分析,设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与竖直方向成θ角,则有
BILcos θ=μ(mg -BILsin θ)
整理得BIL =μmg cos θ+μsin θ
电流有最小值,就相当于安培力有最小值,最后由数学知识解得:θ=30°,则A 、C 、D 错,B 对.
答案:B
6、(2018·济南模拟)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锌的逸出功是3.34 eV ,那么对氢原子在能级跃迁过程中发射或吸收光子的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
A .用氢原子从高能级向基态跃迁时发射的光照射锌板一定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B .一群处于n =3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能放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
C .一群处于n =3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发出的光照射锌板,锌板表面所发出的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8.75 eV
D .用能量为14.0 eV 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
解析:从高能级向基态跃迁最小能量值为10.2 eV>3.34 eV 一定能产生光电效应,A 错;n =3向基态跃迁时,辐射的光子频率种类为C 2
3=3种,B 对;从n =3跃迁到n =1辐射光子的能量为ΔE =E 3-E 1=12.09 eV ,照射锌板最大初动能E k =(12.09-3.34) eV =8.75 eV ,C 对;14.0 eV>13.6 eV ,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D 对.
答案:BCD
二、非选择题
1、(2018·安徽师大附中期中)如图所示,在正交坐标系xOy 的第一、四象限内分别存在两个大小相等、方向不同的匀强电场,两组平行且等间距的实线分别表示两个电场的电场线,每条电场线与z 轴所夹的锐角均为60°.一质子从y 轴上某点A 沿着垂直于电场线的方向射入第一象限,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第一次到达x 轴上的B 点时速度方向正好垂直于第四象限内的电场线,之后第二次到达x 轴上的C 点.求
(1)质子在A 点和B 点的速度之比;
(2)OB 与BC 长度的比值.
解析:(1)质子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设质子在A 、B 两点的速度分别为v 0、v ,由题意
知v 与v 0的夹角为60°,所以v 0v =cos60°=12
(2)设质子在电场中运动的加速度为a ,从A 运动到B 经历的时间为t 1
OB =ON +NB
由几何关系知:ON =AMsin30°
NB =MBcos30°
沿垂直于v 0方向上:AM =12
at 21
沿平行于v 0方向上:MB =v 0t 1 在B 点:vsin60°=at 1 v 0=vcos60°
解得:OB =9v 204a
设质子从B 到C 经历时间为t 2,作如图辅助线 沿CP 方向:BCsin60°=vt 2
沿BP 方向:BCcos60°=12
at 22 解得:BC =16v 203a
所以:OB BC =2764
答案:
:2 (2)27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