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当前农民消费偏低的原因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当前农民消费偏低的原因与对策
张红照吴海瀚孙俊明信阳师范学院
【摘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重外轻内的弊端,由于过分依赖出口,只是国内市场,特别是广大农村市场启而不动,一旦国际市场有变,出口受阻,中国经济必将遭受重创!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民消费水平偏低的简单探讨,得出扩大我国农民消费的一般对策。

【关键词】农村市场农民消费需求农民收入扩大内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8.6亿,占全国人口的70%多。

消费群体庞大,市场前景广阔。

但是,农村市场巨大的消费需求并没有表现出来,甚至出现了即期消费紧缩的现象。

一、当前农民消费偏低的原因1.农民收入水平低,限制消费需求。

当前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主要集中两个方面,一是从农产品销售中得到收入;另一方面是来自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的收入。

然而由于现行经济体质和市场经济不完善的原因,这两条途径的收入都不很可观。

1.1务农收入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由于我国农产品和农资产品在价格方面存在“剪刀差”,优质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产品花费较大,而农产品价格却在低价徘徊,粮贱伤农。

许多人认为种地已经无利可图,仅仅就是为了获得当年的口粮和平时所需的蔬菜。

1.2务工收入低,挣钱却存不住钱。

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低,又
没有什么技术,在城市里从事的工作所得薪水不高,再加上城市里日常花费大,农民工省吃俭用将钱寄回家,也仅够家中的老人和小孩的日常开支,剩余的钱基本都变成了储蓄,制约了消费需求。

2.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制约农民的消费水平。

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滞后,农民的养老、医疗等负担较重,制约农民的消费需求。

2005年,全国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人口达1.79亿,仅占全国农村人口的20%左右;全国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达5442万,占农村人口比重不到10%。

而且已参保的农户的保障水平还很低,城镇中人均享受的最低生活保障高于农村居民2.4倍。

此外,__________还要将为数不多的收入的一部分储蓄起来以应对将来的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医疗、教育、养老三座大山捂死了农民的钱袋子。

3.农村金融服务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农民的生产消费需求。

农村金融体系由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组成,但金融机构放贷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

3.1政策性银行业务收缩直接减少了农村信贷资金投放。

政策性银行由于停止了农村经济开发等几十个专项贷款,导致其业务范围十分狭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资金投入较为有限。

3.2商业银行推行的集约化经营直接造成农村信贷业务的萎缩。

商业银行为减少营运成本、提高效益,纷纷精简基层商业网点,
减少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村资金供给的来源。

3.3农村信用社的政策约束限制了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

农村信用社对农民贷款的积极性不高,对“支农”认识不足,行动不积极,不注意开发适于农村需要的金融产品,致使信贷资金供应不足。

这些都造成了农村居民消费现金紧缺,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消费,特别是对各种大型、昂贵农机设备的购买欲望。

4.农村基础设施环境薄弱,严重制约农民消费需求。

在中国农村很多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薄弱,无论在布局、规模上,还是在档次、质量、科技上与城市相比差距悬殊,或是农村对这些基础设施的使用费用较高,也无疑都极大地抑制了农民对先进通讯商品的消费热情。

5.陈旧的消费观念抑制了人们的消费欲望。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村居民在长期消费资料短缺的状态下形成了“勤俭节约、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农村居民普遍存在“惜购”、“喜存”的现象。

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这种低消费、高储蓄的传统消费观念更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

6.产品有效供给不足,无法调动农民的消费热情。

长期以来,我国绝大部分市场经营者对消费市场的研究和把握存在严重的“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很多产品从研究设计到开发生产再到营销,生产者所关注的主要是城市消费者,而对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消费习惯、购买心理等方面往往没有进行专门的市场调查并生产出适销对路
的产品。

二、扩大农民消费需求的对策1.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收入是决定需求的重要因素,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增加农民的预期收入是刺激农村居民消费、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基础。

因此我们要把不遗余力得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扩大农民消费需求的重点。

1.1继续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综合运用市场、财政等调节手段。

加大种粮补贴力度,在提高农产品售价的同时降低农资物品的价格。

1.2扶持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农业人口的转移,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

1.3培植大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实现农业和市场的对接,使农民从经济改革中得到实惠。

1.4此外,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减少农民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开支,使农民能挣到钱,能存住钱,有钱消费。

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

国家和地方政府要投资改善农村的电网、路网、供水排水系统,提高有线电视网络的覆盖率,增建通讯设施,使家用电器和现代通讯工具迅速进入农村的千家万户,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

以建设新农村为契机,将原先分散居住的农户集中起来,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建成居住区,这样便于建设规模较大的消费场所。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一些
有实力的商业企业到农村设置商业网点,方便农民购物,刺激农民消费需求。

3.调整消费品供给结构,加强市场管理,增加消费品的有效供给。

近年来,国家推出14个省市的“家电下乡”工程,顺应了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

该工程运用财政、贸易政策,引导和组织工商联手,开发、生产适合农村居民消费特点、性能可靠、质量保证、物美价廉的家电产品,并且提供满足农村居民需求的流通和售后服务。

这将有效激活农村居民的购买力,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并最终起到扩大内需的作用。

现在这项工程已取得明显成效。

不仅是这些家电产品,还有其他很多消费品,如生产用农机具等,也都可效仿这样的形式生产销售。

这些措施可改善消费品供给结构,增加消费品有效供给,进一步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

4.__________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消费预期。

2007年我国农村已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3451.9万农村居民被纳入保障范围,仅占农村居民的36.7%,比例并不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覆盖面也未达到100%。

因此,应继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其覆盖所有农村居民。

另外,还应因地制宜的在不同地区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多层次、多标准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解除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让农民自己松开钱袋子,促进农村居民的消费。

5.发展消费信贷,促进农村居民消费。

银行应从贷款方式、利率、期限等方面开发出适应农村特点的消费信贷品种,简化消费信贷手续。

提高服务水平,扩大农村的消费信贷业务量,促进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同时,农村居民对车辆等运输工具和加工、收割等方面的农用机械也有强烈的消费需求,应扩大对这些消费品的信贷投放力度,增强农村居民的购买力。

在中国,13亿人口中就有9亿人分布在广阔的农村,没有农村市场得以启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将成为一句空话;而一旦农村市场得到开发,9亿人口的潜在的市场需求立马转变为现实的市场需求,必将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参考文献:
凌海波,郭福春.“三农”经济基础[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9
尹世杰.消费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0-47
姬便便.城镇化对农民增收的作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5。

(5)
赵翠英,蔚登保.开拓农村市场的难点与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9,(5)
徐恩仲,姜宁.从农业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促进农民收入增长[J].新长征,2005,(9)
裴汉青.寻找消费热点拉动经济增长[J].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2)358科技教育 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