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六次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源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六次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二下·大庆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科幻,在2019年开年迎来好时光。

以前,面对“科幻”二字,电影投资人总是____。

而今《流浪地球》高歌猛进,票房已超40亿元,成为现象级科幻电影。

在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中,让我们深切感觉到中国发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瞩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

《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____,它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

神舟一号、天宫一号……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沃土。

()《流浪地球》为科幻注入了中国文化的表达,中国科幻电影终于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话,集体主义取代了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带着地球一同流浪展现出的“乡土情怀”、出现在影片里的朱自清的《春》、春节十二响……
____,这是一部好作品,也对得起大多数的赞誉,它让我们在追赶好莱坞大片的路上“看到了希望”。

但是,在矛盾冲突、场景创新上与优秀之作仍有一定差距,弥补差距不是____的,需要众多导演、编剧继续努力,追赶状态仍然是进行时。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在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中,让我们深切感觉到中国发展与中华文化的魅力。

B . 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发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C . 这部影片的题材是拯救地球,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发展与中华文化的影响。

D . 通过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我们深刻体验到中国发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望洋兴叹厚积薄发毋庸讳言一挥而就
B . 望而却步厚积薄发毋庸置疑一蹴而就
C . 望洋兴叹养精蓄锐毋庸置疑一挥而就
D . 望而却步养精蓄锐毋庸讳言一蹴而就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一部电影的成熟,需要依靠强大的科技发展,更需要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
B . 一部成熟的电影,既需要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也要依靠科技的飞速发展
C . 一部电影的成熟,需要依靠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
D . 一部成熟的电影,不仅依靠科技的飞速发展,也需要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6高二下·桂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
葛兆光
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

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

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这种“天”的意义,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

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

“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所表述,而这些概念又被具体化为一些可以操作的技术,于是“天”与“人”之间就被联系起来。

首先是“一”。

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祇,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

其次是“二”。

“二”即阴阳,既可以指日月、天地,也可以指君臣、上下,以及从阴阳引申出来的冷暖、湿燥、尊卑、贵贱。

再次是“五”。

在《吕氏春秋》中,思想家曾为“五”并列出种种匹配的事物和现象。

这说明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

相反,如果五行、五色、五声、五味、五方、五脏、五祀等等发生紊乱,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否则人就会生病,社会就会混乱,宇宙就会无序。

比如朝代的变更,要顺序地吻合五德的排行;人们的服饰,要顺序地吻合五色的轮次。

这种数字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整合和论证过程,在秦汉时代终于以系统的形式固定下来。

沟通天地人神的权力仍然被少数术士所掌握。

大多数人相信,他们由于有某些特殊的禀赋与训练,拥有与神秘
世界对话的能力,人们需要通过他们与天、与神灵、与祖先交流。

当时人们关心的中心问题有以下几类。

一是生命。

铜镜铭文这样的考古资料透露了秦汉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看来当时的人们相信人是可以不死的,不过也相信人之永恒极其困难。

如果说铜镜铭文、帛画、画像石中的神仙内容及秦汉方士的求仙寻药炼金活动,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期望和想象,那么很明显,他们也努力地探索过人体的奥秘与医疗技术,张家山汉简中的《脉书》、马王堆帛书中的《五十二病方》等,就反映了人们的焦虑和忧患。

正是在这种期望和想象、焦虑和忧患中,人们逐渐形成了生死观念。

二是幸福。

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对幸福的期望往往被普遍的神仙信仰具体化和世俗化,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被生理上的自由和超越(永生)所取代,“富贵”与子孙“繁衍”成了更现实的追求,铜镜铭文中那么多的“富贵”和“宜子孙”的字样就是明证。

三是国家。

当诸侯国家日益消亡或削弱,各种文化区域日趋混融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时候,人们开始彼此认同。

“天下”一词在当时是一个较纯粹的政治概念,当人们逐渐有了更广泛的地理知识之后,人们认识到自己所熟悉的地域只是天下的一部分,于是又常常使用“海内”一词。

“海内”一词在当时成了中国人的文化疆域的代名词,凡是生活在海内的人,凡是有共同语言、习俗、观念与服饰的海内人,都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文化意义上的共同体已经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了。

(本文有删改)
(1)关于秦汉时代人们对“天”的认识,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

B . 无论普通民众还是权贵,都把“天”作为认识世界的基本依据,认为遵循“天”的规则,效法“天”,能够获得思想和行为的合法性。

C . 人类的社会秩序、伦理关系都是以“天”为依据来建立的,如果发生紊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进行调节,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D . “天”是自然的法则,一切知识都与之相关,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为根本法则认识外部世界,以神仙信仰为终极依据认识自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一”“二”“五”等数字概念表达了“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这些概念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并牵连着中国古代的思想传统。

B . 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的表述显示了天与人之间的关联,五行、五声、五色、五方、五祀等实际上都体现了
“天”蕴含的自然法则与宇宙秩序。

C . 秦汉时代,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有少数被认为有特殊禀赋与训练的术士才能与天、神沟通,并非人人都具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

D . 因为“天”等同于“一”,意味着绝对和神圣,所以,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以显示对唯一的神的崇敬。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秦汉时代,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所以“五”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

B . 秦汉时代人们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反映出,中国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

C . 秦汉时代,与“天下”一词作为政治概念不同,“海内”是“文化疆域”的代名词,“海内”的人于文化层面能够彼此认同。

D . 秦汉时代,人们相信永生可以实现,这样的生死观导致了神仙信仰的世俗化,对于“富贵”和“宜
3. (12分) (2019高二上·哈尔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陈小手
汪曾祺
我们那地方,过去极少有产科医生。

一般人家生孩子,都是请老娘①。

什么人家请哪位老娘,差不多都是固定的。

一家宅门的大少奶奶、二少奶奶、三少奶奶,生的少爷、小姐,差不多都是一个老娘接生的。

老娘要穿房入户,生人怎么行?老娘也熟知各家的情况,哪个年长的女佣人可以当她的助手,当“抱腰的”,不需临时现找。

而且,一般人家都迷信哪个老娘“吉祥”,接生顺当。

——老娘家都供着送子娘娘,天天烧香。

谁家会请一个男性的医生来接生呢?——我们那里学医的都是男人,只有李花脸的女儿传其父业,成了全城仅有的一位女医人。

她也不会接生,只会看内科,是个老姑娘。

男人学医,谁会去学产科呢?都觉得这是一桩丢人没出息的事,不屑为之。

但也不是绝对没有。

陈小手就是一位出名的男性的产科医生。

陈小手的得名是因为他的手特别小,比女人的手还小,比一般女人的手还更柔软细嫩。

他专能治难产。

横生、倒生,都能接下来(他当然也要借助于药物和器械)。

据说因为他的手小,动作细腻,可以减少产妇很多痛苦。

大户人家,非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请他的。

中小户人家,忌讳较少,遇到产妇胎位不正,老娘束手,老娘就会建议:
“去请陈小手吧。

”陈小手当然是有个大名的,但是都叫他陈小手。

接生,耽误不得,这是两条人命的事。

陈小手喂着一匹马。

这匹马浑身雪白,无一根杂毛,是一匹走马。

据懂马的行家说,这马走的脚步是“野鸡柳子”,又快又细又匀。

我们那里是水乡,很少人家养马。

每逢有军队的骑兵过境,大家就争着跑到运河堤上去看“马队”,觉得非常好看。

陈小手常常骑着白马赶着到各处去接生,大家就把白马和他的名字联系起来,称之为“白马陈小手”。

同行的医生,看内科的、外科的,都看不起陈小手,认为他不是医生,只是一个男性的老娘。

陈小手不在乎这些,只要有人来请,立刻跨上他的白走马,飞奔而去。

正在呻吟惨叫的产妇听到他的马脖上的銮铃的声音,立刻就安定了一些。

他下了马,即刻进产房。

过了一会(有时时间颇长),听到“哇”的一声,孩子落地了。

陈小手满头大汗,走了出来,对这家的男主人拱拱手:“恭喜恭喜!母子平安!”男主人满面笑容,把封在红纸里的酬金递过去。

陈小手接过来,看也不看,装进口袋里,冼洗手,喝一杯热茶,道一声“得罪”,出门上马。

只听见他的马的銮铃声“哗棱哗棱”……走远了。

陈小手活人多矣。

有一年,来了联军。

我们那里那几年打来打去的,是两支军队。

一支是国民革命军,当地称之为“党军”;相对的一支是孙传芳的军队。

孙传芳自称“五省联军总司令”,他的部队就被称为“联军”。

联军驻扎在天王庙,有一团人。

团长的太太(谁知道是正太太还是姨太太),要生了,生不下来。

叫来几个老娘,还是弄不出来。

这太太杀猪也似的乱叫。

团长派人去叫陈小手。

陈小手进了天王庙。

团长正在产房外面不停地“走柳”②。

见了陈小手,说:“大人,孩子,都得给我保住!保不住要你的脑袋!进去吧!”
这女人身上的脂油太多了,陈小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孩子掏出来了。

和这个胖女人较了半天劲,累得他筋疲力尽。

他迤里歪斜走出来,对团长拱拱手:“团长!恭喜您,是个男伢子,少爷!”
团长龇牙笑了一下,说:“难为你了!——请!”
外边已经摆好了一桌酒席。

副官陪着。

陈小手喝了两盅。

团长拿出二十块现大洋,往陈小手面前一送:“这是给你的!——别嫌少哇!”
“太重了!太重了!”
喝了酒,揣上二十块现大洋,陈小手告辞了:“得罪!得罪!”
“不送你了!”
陈小手出了天王庙,跨上马。

团长掏出枪来,从后面,一枪就把他打下来了。

团长说:“我的女人,怎么能让他摸来摸去!她身上,除了我,任何男人都不许碰!这小子,太欺负人了!他奶奶的!”团长觉得怪委屈。

(选自《汪曾祺作品精选》)
【注释】①老娘:接生婆。

②走柳:方言,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多指心里焦虑不安。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开场交代了当地风俗和请老娘的种种讲究,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B . 当地人将陈小手和自己喜欢看的马相关联,称其“白马陈小手”,以表达对他的尊重。

C . 小说运用多种人物刻画手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共同刻画出主要人物形象。

D . 小说的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多处藏有深意,含而不露,暗示了陈小手最终的悲剧命运。

(2)结合全文,概括并简要分析陈小手的形象特点。

(3)有人认为,陈小手之死完全是偶然的,因为他不幸遇上了一个草菅人命的军阀团长。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4. (9分) (2019高二下·永城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年,作为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的上海、浙江两地的首届高中毕业生迎来高考检阅。

这一轮试点改革中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六/七选三”模式下的学科失衡问题。

据初步调查,2016级高中生在2017年选定选考科目时,浙江省某中学近千人中只有7个学生选考物理;某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也只有不到50人选考物理;某县所有中学只有不到100人选考物理;某市2016级约一万名学生,只有不到900名学生选考物理。

这些现象虽然仍在动态变化中,但是“惧选物理”的情绪由落后地域向发达地域、由二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向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快速蔓延,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选自搜狐网《尴尬的物理:浙江新高考下的学科失衡与制度改进》,2017.9.14)
材料二:
“物理遇冷”的直接原因不是选考,而是新高考为了平衡不同学科的难度和分值,对选考科目采取了赋分制。

赋分制,即不以卷面实际分数为考生最后得分,而是根据考生的卷面成绩在全部成绩中的位置,给出一个相对分数。

具体到本次高考,每门选考科目卷面成绩的前1%为100分,2%为97分,以此类推,以每3分为一个分差档设置21个得分档,直至最低分40分。

“物理学科本身偏难,选考物理的一般都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因此导致许多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愿意成为分母。

”杭州市一所普通高中副校长对《中国新闻周刊》举例说:比如短跑比赛,一组是10个速度较快的高手,另一组是10个跑得较慢的人,两组的竞技水平并不相同,但都按同样的规则赋分,最后在两组内排名相同的人,成绩就相同了。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新高考改革引争论“物理遇冷”是无解之题?》,2017.10.27)
材料三:
2017年在上海、浙江招生的1400多所高校中,有70%的高校对选考科目有要求。

其中浙江高校要求选考的科目比例如下:
(选自搜狐网《高考改革后物理到底有多重要?》,2017.7.13)
材料四:
怎样针对物理选科问题调整高考改革方案?
其一,在目前选科制度不变的情况下,适当调整物理科目的等级和赋分比例。

这并不涉及学生选择学科的公平公正问题,如果各科等级比例在学生选择前就告诉学生,那学生完全可以根据政策来选择学科,这对所有学生都是公平的。

其二,改革选考科目设计,允许学生自主选择3门以及3门以上选考科目,在完成选考之后,自主确定用哪3门分数参加高考、填报志愿。

如果6门(或者7门)选考科目都允许学生参加考试(考试次数限定为1次),要参加高考录取的学生,必须至少选3门,在考试完成后,再自行决定用哪3门的分数去报考大学,这会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选择权,也能避免功利选科的问题,还有助于实现教招考分离。

其三,推进大学招生改革,调整大学专业招生的选科要求。

大学必须专门开设高中学习中心,配合高考改革,引导中学生理性选科,需要大学规范专业选科要求。

目前存在于高考选科中的问题,根源在于高考录取还是实行按总分录取模式,因此,学生选科主要关注的是等级、分数,而非自身的兴趣和长远的学业发展规划。

在高考改革中,要真正扩大学生的学科选择权,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兴趣、学业发展规划选择考试科目,还需要在科目改革基础上,推进录取制度改革,真正实现大学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这是高考改革的关键所在。

(选自澎湃新闻《新高考改革中的物理科目究竟怎么办》,2017.10.30,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材料一认为新的高考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多积极的成果,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选考学科失衡的问题。

B . 材料二认为“物理遇冷”的直接原因,是众多学生的畏难心理。

再加上赋分制所存在的漏洞,最后导致了物理学科的尴尬境遇。

C . 材料三中的图表数据表明,在所有的选考科目中高校要求选考物理的比例最高,这体现了高校对物理学科的青睐和物理学科的重要性。

D . 材料四探讨了三种针对物理选科问题的改革方案,并指明选科问题的根源在于高考依旧实行按总分录取的模式。

(2)下列对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赋分制让学生在选择选考科目时产生趋易避难的心理,增强了高考的博弈性。

对选考科目的选择成为高考的重要环节。

B . 因为“惧选物理”的情绪由落后地域向发达地域、由二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向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快速蔓延,所以“物理遇冷”成为改革中最重要的问题。

C . 大多数高校在招生时毫不掩饰对物理学科的偏爱,这与学生对选考科目选择的实际情况有出入,说明这些高校并不配合高考改革。

D . 扩大学生的学科选择权,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兴趣等选择考试科目,就能推进高考录取制度改革,真正实现大学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

(3)根据材料,分析“物理遇冷”的原因,并找出一条可行的解决方案。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9高二下·泉港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刁协,字玄亮,渤海饶安人也。

协少好经籍,博闻强记,释褐濮阳王文学,累转太常博士。

及东嬴公腾镇临漳以协为长史转颍川太守永嘉初为河南尹未拜避难渡江愍帝即位征为御史中丞例不行元帝为丞相,以协为左长史。

中兴建,拜尚书左仆射。

于时朝廷草创,宪章未立,朝臣无习旧仪者。

协久在中朝,谙练旧事,凡所制度,皆禀于协焉,深为当时所称许。

大兴初,迁尚书令,在职数年,加金紫光禄大夫,令如故。

协性刚悍,与物多忤,每崇上抑下,故为王氏所疾。

又使酒放肆,侵毁公卿,见者莫不侧目。

然悉力尽心,志在匡救,帝甚信任之。

以奴为兵,取将吏客使转运,皆协所建也,众庶怨望之。

及王敦构逆,上疏罪协,帝使协出督六军。

既而王师败绩,协与刘隗俱侍帝于太极东除,帝执协、隗手,流涕呜咽,劝令避祸。

协曰:“臣当守死,不敢有贰。

”帝曰:“今事逼矣,安可不行!”乃令给协、隗人马,使自为计。

协年老,不堪骑乘,素无恩纪,募从者,皆委之行。

至江乘,为人所杀,送首于敦,敦听刁氏收葬之。

帝痛协不免,密捕送协首者而诛之。

敦平后,周顗、戴若思等皆被显赠,惟协以出奔不在其例。

咸康中,协子彝上疏讼之。

在位者多以明帝之世褒贬已定,非所得更议,且协不能抗节陨身,乃出奔遇害,不可复其官爵也。

丹阳尹殷融议曰:“王敦恶逆,罪不容诛,则协之善亦不容赏。

协之比君,在于义顺。

且中兴四佐,位为朝首。

于时事穷计屈,奉命违寇,非为逃刑。

谓宜显赠,以明忠义。

”成帝诏曰:“协之勤有可书。

今可复协本位,加之册祭,以明有忠于君者纤介必显。

”于是追赠本官,祭以太牢。

(节选自《晋书·刁协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及东嬴公腾镇临漳/以协为长史/转颍川太守/永嘉初/为河南尹/未拜避难/渡江/愍帝即位/征为御史中丞/例不行/
B . 及东嬴公腾镇临漳/以协为长史/转颍川太守/永嘉初/为河南尹/未拜/避难渡江/愍帝即位/征为御史中丞/例不行/
C . 及东嬴公腾镇临漳/以协为长史/转颍川太守/永嘉/初为河南尹/未拜避难/渡江/愍帝即位/征为御史中丞/例不行/
D . 及东嬴公腾镇临漳/以协为长史/转颍川太守/永嘉/初为河南尹/未拜/避难渡江/愍帝即位/征为御史中丞/例不行/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释褐,意思是脱掉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指始任官职;有时特指进士及第后授予官职。

B . 太常,本名为奉常,掌管礼乐郊庙社稷事宜,在中国古代行政长官九卿中居于首位。

C . 中兴,指王朝由衰落而重新振兴;又可讳称偏安,或指恢复并非由本人失去的帝位。

D . 太牢,指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豕三种牲畜具备;古人有时又把羊叫作“太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刁协满腹经纶。

他年少时喜欢阅读经籍,博闻强记,曾担任濮阳王文学;谙熟礼仪,中兴后对朝廷制度的创建很有贡献,深受时人赞许。

B . 刁协尽心国事。

他为朝廷用尽心力,有匡时救世的志向,很受皇帝信任;建立征用将吏们的奴仆、门客的规定,使得众人对他心怀不满。

C . 刁协时危见节。

局势紧迫时他于宫中陪伴皇上,并表态愿意尽臣节而死;避乱途中,他被招募来的随从人员杀害,首级被送给王敦。

D . 追赠刁协时出现争议。

平乱后他未蒙显赠,直到刁彝上书诉讼,才受追封;但进行讨论时,有人认为他未能坚守节操,有人认为他忠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协性刚悍,与物多忤,每崇上抑下,故为王氏所疾。

②及王敦构逆,上疏罪协,帝使协出督六军。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9高一下·烟台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于塞北春日思归
陈子良
我家吴会青山远,他乡关塞白云深。

为许羁愁长下泪,那堪春色更伤心。

惊鸟屡飞恒失侣,落花一去不归林。

如何此日嗟迟暮,悲来还作白头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