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淋巴和造血系统疾病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动脉旁淋巴结。淋巴结的无痛性,进行性 肿大是首发症状。
② 多为单发性、晚期扩散至肝、脾、骨 髓、消化道。
(2)肉眼: 淋巴结肿大,直径达2-3cm,
切面鱼肉状or橡胶状,可见小坏死灶 (黄白色)。
早期:有活动性,互相无融合。 晚期:无活动性,巨大肿大淋巴结融 合成大的包块,不易推动 。
霍奇金淋巴瘤
弥漫性纤维化,细胞成分尤其淋 巴细胞明显减少,R-S细胞及变型R-S细胞 增多。
弥漫纤维化型:纤维↑、蛋白沉 积、少数细胞坏死。
网状细胞型(霍奇金肉瘤): 细胞丰富多形性R-S细胞+少量诊 断性R-S细胞组成,坏死广泛。多见于年长 者,进展快,预后差。
淋巴细胞减少型 HL
病理诊断
淋巴结活检:R-S细胞、陷窝细胞 免疫组化: CD20—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D(+) CD15—髓-单核细胞分化抗原 80%(+) CD30—活化淋巴细胞抗原 70%(+)
混合细胞型 HL镜影细胞
③富于淋巴细胞的经典 HL(LR):
以小淋巴C为主的,缺乏嗜酸性和 嗜中性粒细胞的,呈结节性或弥漫性, R-S细胞( 爆米花样细胞 )及异型细 胞占全部细胞的 10%。约占 HL5%。可 转变为混合C型。
富于淋巴细胞的经典 HL(爆米花样 C)
④ 淋巴细胞减少型HL(LD):
人出现神经症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九章
一.名词解释:
霍奇金淋巴瘤(何杰金氏病) R-S细胞(镜影细胞)
二.简答题
1.霍奇金淋巴瘤分几型?哪型预 后最差?
弥漫性非毒性 甲状腺肿
单纯性甲状腺肿(simple goiter), 是由于缺碘使甲状腺素分泌不足, 一般不伴甲状腺功能亢进。又称地 方性甲状腺肿(endemic goiter),也可 为散发性。
甲状腺的正常结构与功能
病理变化
1. 增生期:又称弥漫性增生性甲状腺肿。
肉眼:甲状腺 弥漫性对称性中度增大 ,一般不超 过150g( 正常20g~40g),表面光滑 ,切面棕红色,质 较软;
光镜:滤泡上皮增生呈立方或低柱状 ,伴小滤泡 和小假乳头形成,胶质较少,间质充血。甲状腺功 能无明显改变。
霍奇金淋巴瘤(陷窝细胞)
组织学分型
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L 淋巴结结构部分或全部受累,病灶
结节状分布。 背景-小淋巴细胞 散布-上皮样细胞和爆米花细胞 免疫表型、基因重排-B细胞肿瘤
多见于男性,预后好
2)经典HL ① 结节硬化型HL(NS):由胶原纤
维带分割为多个细胞性结节,结节内 部的细胞构成多样,其它三型中出现 的均可有。
(二)淋巴结真菌感染 曲菌(化脓性炎),新型隐球菌(肉芽 肿性炎)
造血系统肿瘤的特点: 1、多为恶性。 2、呈多发趋势,晚期累及整个淋巴
造血系统。 3、青少年多见,对放疗敏感。
第二节
淋巴样肿瘤
淋巴样肿瘤 指来源淋巴细胞及其前体
细胞的恶性肿瘤,包括恶性淋巴瘤、淋巴细 胞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和浆细胞肿瘤等。
白血病和 类白血病反应
白血病是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肿 瘤,在骨髓和外周血中可出现幼稚细胞; 类白血病反应是由于各种原因刺激造血组 织而产生的异常反应,表现为外周血白细 胞数明显增多,并有幼稚细胞出现,刺激 因素消失后可恢复正常。
临床病例讨论
病史摘要: 患者男,21岁,农民。主诉:全身乏力1月余,
细胞核:圆形,双核或多核,染色质浓缩。 在核膜上,核膜增厚,水泡状亮核。
核仁: 大、3-4μm,个别7μm,嗜酸性中位 核仁。
镜影细胞:具有左右对称性双核的 R-S细
胞,最有诊断价值。
b.变型的R-S细胞:
a)单核R-S细胞(霍奇金细胞): 为大的单 核瘤巨细胞,提示 HL的可能。
b)陷窝细胞 :细胞体积大, 40-50μm,细胞 核分叶状并有复杂切迹,核仁不明显,水肿性的
临床分期:
Ⅰ期:累及单一淋巴结(Ⅰ)或累及单一淋巴 结外器官或组织(ⅠE)。
Ⅱ期:累及横膈一侧2个或以上淋巴结(Ⅱ) 或直接蔓延至相邻结外器官或组织(ⅡE)。
Ⅲ期:累及横膈两侧淋巴结(Ⅲ),再累及脾 (ⅢS),或相邻的其他器官或组织(Ⅲ E), 或两者同时受累(ⅢES)。
Ⅳ期:累及一个或多个结外器官或组织,出现 多发性或播散性病灶,可有或无淋巴结受累。
10%
M6 红白血病
5%
M7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1%
2)病变 ① 骨髓内肿瘤细胞的弥漫性增生,全身各
器官广泛浸润,不形成肿块 ② 周围血中白细胞数量↑或↓,可见大量
原始细胞 ③ 肿瘤细胞在淋巴结副皮质区及窦内浸润 ④ 脾内原始及幼稚细胞主要累及红髓,在
脾窦内浸润 ⑤ 肿瘤细胞沿肝窦在肝小叶内浸润
急 性 髓 性 白 血 病
第九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第一节 淋巴结反应性病变
淋巴结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是抗原、 抗原提呈细胞和淋巴细胞反应的场所
① 淋巴滤泡增生 ② 副皮质区增生 ③ 窦组织细胞增生 ④ 肉芽肿形成 ⑤ 急性化脓性炎
一、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reactive hyperplasia of the lymph node) 病理改变
三、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Hodgkin's lymphoma,NHL)
占淋巴瘤80-90% 淋巴结:占2/3 淋巴结外:占1/3(消化、呼吸道、皮肤、 涎腺、甲状腺、 中枢NS) NHL的病理学诊断:组织学分型和肿瘤细 胞的免疫表型
Burkitt淋巴瘤
来源于滤泡中心富侵袭性的B细 胞,非洲地区性、散发性、HIV相关 性,与EB病毒感染有关。
死。双肺充血水肿,有灶性嗜中性粒细胞浸润, 肺泡壁内亦有原始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 色示原始粒细胞为髓过氧化酶 (myeloperoxidase )阳性反应。
讨论:
1. 病人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2. 死亡原因。 3. 胸膜、硬脑膜的肿瘤结节为什么呈绿色?
有何意义? 4. 用病理发现解释临床表现。例如为何病
FAB分类根据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
及主要细胞类型分为M0-M7八个类型
M0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未分化型 2%-3%
M1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最少分化型 20%
M2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成熟型 30%-40%
M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5%-10%
M4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15%-20%
M5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2. 胶质贮积期: 又称弥漫性胶样甲状腺肿。
肉眼: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显著增大,有的 可达500g以上,表面光滑,切面呈淡或棕褐色, 半透明胶冻状;
光镜:部分上皮增生,可有小滤泡或假乳头
形成,大部分滤泡上皮扁平,滤泡腔扩大,腔内 贮积大量胶质。
Diffuse colloid goiter
Normal thyroid gland
特点:
①累及颈部淋巴结。 ②以儿童和青年成人为主。 ③肿瘤细胞(R-S细胞)常较少,散布于反 应性炎细胞之中;肿瘤细胞常为T细胞围绕, 形成玫瑰花环。 ④特殊的临床表现,包括全身症状如发热。 ⑤扩散方式很经典。 ⑥大多数病例属B淋巴细胞肿瘤。
病理变化
(1)病变部位
① 一般从颈部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开 始,其次为腋下LN,纵隔LN,腹膜后LN, 主动脉旁LN。相继出现于纵隔、后腹膜、
镜下:股骨干及胸骨骨髓内粒细胞增生,主要为
原始粒细胞(原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肝窦内
也可见原始粒细胞浸润,部分地区形成结节。脾 脏红髓内原始粒细胞浸润。胸膜、硬脑膜上的绿 色结节均为不成熟的粒细胞。腹膜后淋巴结、脑
干、胸腰段脊髓的硬膜外,爽神,睾丸等处均可 见原始粒细胞浸润。腰脊髓前角神经细胞变性坏
淋巴样肿瘤可以看成是被阻断在B细胞 和T细胞分化过程中某一阶段淋巴细胞的单 克隆性增生所致。
发生部位:淋巴结、骨髓、脾脏、胸腺 和结外淋巴组织等处。
Lennert等提出的T和B细胞转化理论(1975)
淋巴样肿瘤的分类
① 霍奇金淋巴瘤 ② 非霍奇金淋巴瘤
B细胞淋巴瘤 T细胞淋巴瘤 NK细胞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HL)
细胞浆在常规制片过程中收缩,细胞周边产生间 隙 -“陷窝”。
c)爆米花细胞: 细胞核呈水泡状增大,单 核且多分叶状 - 爆米花,核仁较典型 R-S细胞小。
d)多形性或未分化的 R-S细胞,瘤细胞体积 大、不规则、多形性、核大、大核仁、核分裂像 多见。
霍奇金淋巴瘤(镜影细胞)
霍奇金淋巴瘤( R-S细胞)
尸体解剖摘要:左侧胸膜近第二肋处,有一个 直径约3cm圆形结节,切开时切面呈绿色,
一段时间后绿色消失。第二、三、六肋骨处 也有1-2cm大的绿色结节。右胸膜脏层和壁
层广泛粘连。双肺充血水肿。主动脉内膜有 少量黄色脂质沉着。肝肿大,重1650g。切 面见右叶中心有一个绿色结节2cm大小。脾
大,质软,切面呈灰红色。胃底有花斑状出 血。膀胱粘膜出血。硬脑膜上亦有数个黄豆 至蚕豆大小之绿色结节。脑干及脊髓灶性软 化,有黄豆大之病灶。股骨干之骨髓呈灰红 色。
虽然典型的R-S Cell少,但可见 陷窝C,多见于年轻女性,预后较好。
结节硬化型HL
结节硬化型HL(陷窝细胞)
②混合细胞型 HL(MC)
病灶中弥漫性各种炎细胞 的浸润(LC、嗜酸粒C、组织C、纤 维母C)可出现轻度纤维化,坏死。
很易找到典型R-S等异型 细胞,最多见,多见于男性,预后 较好,由于病变播散常有全身症状。 约占经典HL的20%~25%,可转为淋 巴C减少型HL。
肉眼:轻度肿大 镜下:淋巴滤泡增生(B细胞区)
副皮质区增生(T细胞区) 窦组织细胞增生
淋巴滤泡增生
二、淋巴结的特殊感染
各种特殊感染的特点: ① 由特殊的病原微生物引起
如结核杆菌等 ② 一般多为肉芽肿性炎 ③ 经特染可找到病原微生物 ④ 需特殊药物治疗
(一)淋巴结结核 伴有干酪样坏死的肉芽肿性炎
(3)组织学
① 组织结构异型性:淋巴结结构 完全破坏(副皮质区 → 整个淋巴结)
多种炎细胞浸润的背景 + 特征 性的肿瘤细胞。不同程度的坏死, 纤维化,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
霍奇金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
② 肿瘤细胞
a.Reed-sternberg 细胞(R-S细胞): 具有 诊断意义的细胞,多核瘤巨细胞,直径 20-50μm, 细胞圆形或多边形,细胞浆嗜酸性或嗜碱性。
① 病理特点:相对单一形态 中等大小的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其 间散在吞噬核碎片的巨噬细胞。满天 星(Star Sky)现象。
② 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
CD19、CD20、CD10、 t(8,14)、 t(2,8)、 t(8,22)。
③ 临床:儿童、青年,颌骨、颅 面骨、腹腔器官、中枢NS,形成巨 大包块,高度恶性,生长最快。
3. 结节期:又称结节性甲状腺肿。
肉眼:不对称结节状增大,有的结节 境界清楚(但无完整包膜),切面可有出血、 坏死、囊性变、钙化和疤痕形成。
光镜:部分滤泡上皮柱状或乳头样增
生,小滤泡形成;部分上皮复旧或萎缩, 胶质贮积;间质纤维组织增生、间隔包 绕形成大小不一的结节状病灶。
Nodular colliod goiter
双上肢麻木瘫痪3天。现病史:入院前1月余,患者感身软
乏力,食欲减退,服药后好转。入院前半月感双腿疼痛, 以休息睡觉时为甚。在当地医院按照“风湿”治疗无效。3 天前双下肢麻木强硬,伴腰痛、行走困难。1天前不能行走。 既往史无特殊。体格检查:体温37-39℃,脉搏76次/min, 呼吸20次/min,血压120/70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 左胸第一、二肋间有一包块,质硬,不活动。左胸上部叩 诊呈浊音,呼吸音正常,无干湿罗音。心脏检查未见异常。 腹软。左手握力下降。舌尖向左歪斜,腹壁反射消失。实 验室检查:血常规:Hb98g/L,WBC11×109/L,其中原始 细胞0.29,早幼粒细胞0.04。骨髓涂片检查示原始粒细胞 0.65,早幼粒细胞0.12。脑脊液蛋白6.4/L,Cl203mmol/L, 细胞总数8×106/L。入院后因感染和衰竭死亡。
第三节 髓样肿瘤
来源于多能髓细胞样干细胞的克隆性 增生 主要有三大类: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髓性增生性疾病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一、 急性髓性白血病
(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 又称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 ANLL) 1)骨髓髓样造血前身细胞单克隆↑, 分化成熟障碍—停止在母细胞阶段
② 多为单发性、晚期扩散至肝、脾、骨 髓、消化道。
(2)肉眼: 淋巴结肿大,直径达2-3cm,
切面鱼肉状or橡胶状,可见小坏死灶 (黄白色)。
早期:有活动性,互相无融合。 晚期:无活动性,巨大肿大淋巴结融 合成大的包块,不易推动 。
霍奇金淋巴瘤
弥漫性纤维化,细胞成分尤其淋 巴细胞明显减少,R-S细胞及变型R-S细胞 增多。
弥漫纤维化型:纤维↑、蛋白沉 积、少数细胞坏死。
网状细胞型(霍奇金肉瘤): 细胞丰富多形性R-S细胞+少量诊 断性R-S细胞组成,坏死广泛。多见于年长 者,进展快,预后差。
淋巴细胞减少型 HL
病理诊断
淋巴结活检:R-S细胞、陷窝细胞 免疫组化: CD20—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D(+) CD15—髓-单核细胞分化抗原 80%(+) CD30—活化淋巴细胞抗原 70%(+)
混合细胞型 HL镜影细胞
③富于淋巴细胞的经典 HL(LR):
以小淋巴C为主的,缺乏嗜酸性和 嗜中性粒细胞的,呈结节性或弥漫性, R-S细胞( 爆米花样细胞 )及异型细 胞占全部细胞的 10%。约占 HL5%。可 转变为混合C型。
富于淋巴细胞的经典 HL(爆米花样 C)
④ 淋巴细胞减少型HL(LD):
人出现神经症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九章
一.名词解释:
霍奇金淋巴瘤(何杰金氏病) R-S细胞(镜影细胞)
二.简答题
1.霍奇金淋巴瘤分几型?哪型预 后最差?
弥漫性非毒性 甲状腺肿
单纯性甲状腺肿(simple goiter), 是由于缺碘使甲状腺素分泌不足, 一般不伴甲状腺功能亢进。又称地 方性甲状腺肿(endemic goiter),也可 为散发性。
甲状腺的正常结构与功能
病理变化
1. 增生期:又称弥漫性增生性甲状腺肿。
肉眼:甲状腺 弥漫性对称性中度增大 ,一般不超 过150g( 正常20g~40g),表面光滑 ,切面棕红色,质 较软;
光镜:滤泡上皮增生呈立方或低柱状 ,伴小滤泡 和小假乳头形成,胶质较少,间质充血。甲状腺功 能无明显改变。
霍奇金淋巴瘤(陷窝细胞)
组织学分型
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L 淋巴结结构部分或全部受累,病灶
结节状分布。 背景-小淋巴细胞 散布-上皮样细胞和爆米花细胞 免疫表型、基因重排-B细胞肿瘤
多见于男性,预后好
2)经典HL ① 结节硬化型HL(NS):由胶原纤
维带分割为多个细胞性结节,结节内 部的细胞构成多样,其它三型中出现 的均可有。
(二)淋巴结真菌感染 曲菌(化脓性炎),新型隐球菌(肉芽 肿性炎)
造血系统肿瘤的特点: 1、多为恶性。 2、呈多发趋势,晚期累及整个淋巴
造血系统。 3、青少年多见,对放疗敏感。
第二节
淋巴样肿瘤
淋巴样肿瘤 指来源淋巴细胞及其前体
细胞的恶性肿瘤,包括恶性淋巴瘤、淋巴细 胞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和浆细胞肿瘤等。
白血病和 类白血病反应
白血病是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肿 瘤,在骨髓和外周血中可出现幼稚细胞; 类白血病反应是由于各种原因刺激造血组 织而产生的异常反应,表现为外周血白细 胞数明显增多,并有幼稚细胞出现,刺激 因素消失后可恢复正常。
临床病例讨论
病史摘要: 患者男,21岁,农民。主诉:全身乏力1月余,
细胞核:圆形,双核或多核,染色质浓缩。 在核膜上,核膜增厚,水泡状亮核。
核仁: 大、3-4μm,个别7μm,嗜酸性中位 核仁。
镜影细胞:具有左右对称性双核的 R-S细
胞,最有诊断价值。
b.变型的R-S细胞:
a)单核R-S细胞(霍奇金细胞): 为大的单 核瘤巨细胞,提示 HL的可能。
b)陷窝细胞 :细胞体积大, 40-50μm,细胞 核分叶状并有复杂切迹,核仁不明显,水肿性的
临床分期:
Ⅰ期:累及单一淋巴结(Ⅰ)或累及单一淋巴 结外器官或组织(ⅠE)。
Ⅱ期:累及横膈一侧2个或以上淋巴结(Ⅱ) 或直接蔓延至相邻结外器官或组织(ⅡE)。
Ⅲ期:累及横膈两侧淋巴结(Ⅲ),再累及脾 (ⅢS),或相邻的其他器官或组织(Ⅲ E), 或两者同时受累(ⅢES)。
Ⅳ期:累及一个或多个结外器官或组织,出现 多发性或播散性病灶,可有或无淋巴结受累。
10%
M6 红白血病
5%
M7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1%
2)病变 ① 骨髓内肿瘤细胞的弥漫性增生,全身各
器官广泛浸润,不形成肿块 ② 周围血中白细胞数量↑或↓,可见大量
原始细胞 ③ 肿瘤细胞在淋巴结副皮质区及窦内浸润 ④ 脾内原始及幼稚细胞主要累及红髓,在
脾窦内浸润 ⑤ 肿瘤细胞沿肝窦在肝小叶内浸润
急 性 髓 性 白 血 病
第九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第一节 淋巴结反应性病变
淋巴结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是抗原、 抗原提呈细胞和淋巴细胞反应的场所
① 淋巴滤泡增生 ② 副皮质区增生 ③ 窦组织细胞增生 ④ 肉芽肿形成 ⑤ 急性化脓性炎
一、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reactive hyperplasia of the lymph node) 病理改变
三、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Hodgkin's lymphoma,NHL)
占淋巴瘤80-90% 淋巴结:占2/3 淋巴结外:占1/3(消化、呼吸道、皮肤、 涎腺、甲状腺、 中枢NS) NHL的病理学诊断:组织学分型和肿瘤细 胞的免疫表型
Burkitt淋巴瘤
来源于滤泡中心富侵袭性的B细 胞,非洲地区性、散发性、HIV相关 性,与EB病毒感染有关。
死。双肺充血水肿,有灶性嗜中性粒细胞浸润, 肺泡壁内亦有原始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 色示原始粒细胞为髓过氧化酶 (myeloperoxidase )阳性反应。
讨论:
1. 病人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2. 死亡原因。 3. 胸膜、硬脑膜的肿瘤结节为什么呈绿色?
有何意义? 4. 用病理发现解释临床表现。例如为何病
FAB分类根据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
及主要细胞类型分为M0-M7八个类型
M0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未分化型 2%-3%
M1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最少分化型 20%
M2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成熟型 30%-40%
M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5%-10%
M4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15%-20%
M5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2. 胶质贮积期: 又称弥漫性胶样甲状腺肿。
肉眼: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显著增大,有的 可达500g以上,表面光滑,切面呈淡或棕褐色, 半透明胶冻状;
光镜:部分上皮增生,可有小滤泡或假乳头
形成,大部分滤泡上皮扁平,滤泡腔扩大,腔内 贮积大量胶质。
Diffuse colloid goiter
Normal thyroid gland
特点:
①累及颈部淋巴结。 ②以儿童和青年成人为主。 ③肿瘤细胞(R-S细胞)常较少,散布于反 应性炎细胞之中;肿瘤细胞常为T细胞围绕, 形成玫瑰花环。 ④特殊的临床表现,包括全身症状如发热。 ⑤扩散方式很经典。 ⑥大多数病例属B淋巴细胞肿瘤。
病理变化
(1)病变部位
① 一般从颈部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开 始,其次为腋下LN,纵隔LN,腹膜后LN, 主动脉旁LN。相继出现于纵隔、后腹膜、
镜下:股骨干及胸骨骨髓内粒细胞增生,主要为
原始粒细胞(原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肝窦内
也可见原始粒细胞浸润,部分地区形成结节。脾 脏红髓内原始粒细胞浸润。胸膜、硬脑膜上的绿 色结节均为不成熟的粒细胞。腹膜后淋巴结、脑
干、胸腰段脊髓的硬膜外,爽神,睾丸等处均可 见原始粒细胞浸润。腰脊髓前角神经细胞变性坏
淋巴样肿瘤可以看成是被阻断在B细胞 和T细胞分化过程中某一阶段淋巴细胞的单 克隆性增生所致。
发生部位:淋巴结、骨髓、脾脏、胸腺 和结外淋巴组织等处。
Lennert等提出的T和B细胞转化理论(1975)
淋巴样肿瘤的分类
① 霍奇金淋巴瘤 ② 非霍奇金淋巴瘤
B细胞淋巴瘤 T细胞淋巴瘤 NK细胞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HL)
细胞浆在常规制片过程中收缩,细胞周边产生间 隙 -“陷窝”。
c)爆米花细胞: 细胞核呈水泡状增大,单 核且多分叶状 - 爆米花,核仁较典型 R-S细胞小。
d)多形性或未分化的 R-S细胞,瘤细胞体积 大、不规则、多形性、核大、大核仁、核分裂像 多见。
霍奇金淋巴瘤(镜影细胞)
霍奇金淋巴瘤( R-S细胞)
尸体解剖摘要:左侧胸膜近第二肋处,有一个 直径约3cm圆形结节,切开时切面呈绿色,
一段时间后绿色消失。第二、三、六肋骨处 也有1-2cm大的绿色结节。右胸膜脏层和壁
层广泛粘连。双肺充血水肿。主动脉内膜有 少量黄色脂质沉着。肝肿大,重1650g。切 面见右叶中心有一个绿色结节2cm大小。脾
大,质软,切面呈灰红色。胃底有花斑状出 血。膀胱粘膜出血。硬脑膜上亦有数个黄豆 至蚕豆大小之绿色结节。脑干及脊髓灶性软 化,有黄豆大之病灶。股骨干之骨髓呈灰红 色。
虽然典型的R-S Cell少,但可见 陷窝C,多见于年轻女性,预后较好。
结节硬化型HL
结节硬化型HL(陷窝细胞)
②混合细胞型 HL(MC)
病灶中弥漫性各种炎细胞 的浸润(LC、嗜酸粒C、组织C、纤 维母C)可出现轻度纤维化,坏死。
很易找到典型R-S等异型 细胞,最多见,多见于男性,预后 较好,由于病变播散常有全身症状。 约占经典HL的20%~25%,可转为淋 巴C减少型HL。
肉眼:轻度肿大 镜下:淋巴滤泡增生(B细胞区)
副皮质区增生(T细胞区) 窦组织细胞增生
淋巴滤泡增生
二、淋巴结的特殊感染
各种特殊感染的特点: ① 由特殊的病原微生物引起
如结核杆菌等 ② 一般多为肉芽肿性炎 ③ 经特染可找到病原微生物 ④ 需特殊药物治疗
(一)淋巴结结核 伴有干酪样坏死的肉芽肿性炎
(3)组织学
① 组织结构异型性:淋巴结结构 完全破坏(副皮质区 → 整个淋巴结)
多种炎细胞浸润的背景 + 特征 性的肿瘤细胞。不同程度的坏死, 纤维化,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
霍奇金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
② 肿瘤细胞
a.Reed-sternberg 细胞(R-S细胞): 具有 诊断意义的细胞,多核瘤巨细胞,直径 20-50μm, 细胞圆形或多边形,细胞浆嗜酸性或嗜碱性。
① 病理特点:相对单一形态 中等大小的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其 间散在吞噬核碎片的巨噬细胞。满天 星(Star Sky)现象。
② 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
CD19、CD20、CD10、 t(8,14)、 t(2,8)、 t(8,22)。
③ 临床:儿童、青年,颌骨、颅 面骨、腹腔器官、中枢NS,形成巨 大包块,高度恶性,生长最快。
3. 结节期:又称结节性甲状腺肿。
肉眼:不对称结节状增大,有的结节 境界清楚(但无完整包膜),切面可有出血、 坏死、囊性变、钙化和疤痕形成。
光镜:部分滤泡上皮柱状或乳头样增
生,小滤泡形成;部分上皮复旧或萎缩, 胶质贮积;间质纤维组织增生、间隔包 绕形成大小不一的结节状病灶。
Nodular colliod goiter
双上肢麻木瘫痪3天。现病史:入院前1月余,患者感身软
乏力,食欲减退,服药后好转。入院前半月感双腿疼痛, 以休息睡觉时为甚。在当地医院按照“风湿”治疗无效。3 天前双下肢麻木强硬,伴腰痛、行走困难。1天前不能行走。 既往史无特殊。体格检查:体温37-39℃,脉搏76次/min, 呼吸20次/min,血压120/70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 左胸第一、二肋间有一包块,质硬,不活动。左胸上部叩 诊呈浊音,呼吸音正常,无干湿罗音。心脏检查未见异常。 腹软。左手握力下降。舌尖向左歪斜,腹壁反射消失。实 验室检查:血常规:Hb98g/L,WBC11×109/L,其中原始 细胞0.29,早幼粒细胞0.04。骨髓涂片检查示原始粒细胞 0.65,早幼粒细胞0.12。脑脊液蛋白6.4/L,Cl203mmol/L, 细胞总数8×106/L。入院后因感染和衰竭死亡。
第三节 髓样肿瘤
来源于多能髓细胞样干细胞的克隆性 增生 主要有三大类: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髓性增生性疾病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一、 急性髓性白血病
(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 又称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 ANLL) 1)骨髓髓样造血前身细胞单克隆↑, 分化成熟障碍—停止在母细胞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