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宾三中高2022级高二上期半期考试
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
1. 近年在德国汉堡发现了一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

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

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对以上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外传播文化
B.儒家的思想主张在欧洲曾得到推崇
C.优秀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ﻩﻩ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2. 某思想家强调“不自是,故彰;不自戕,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
争!”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ﻩB.孟子ﻩﻩC.荀子 D.老子
3.以下观点属于墨子的是
A.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D.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4.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ﻩ
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确立“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
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
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ﻩﻩ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ﻩﻩﻩﻩ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6. 梁启超说:“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明夷待访录》)的影响最早而
最深。

”他从中受益最深的应该是
A.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ﻩﻩﻩ
B. 经世致用的学风
C.质疑孔子的权威性ﻩﻩD.唯物主义的思维
7. 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①其
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③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ﻩ
B.①②④ﻩﻩ
C.①③④ﻩD.②③④
8.16世纪以后,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逐渐趋于停滞状态,其原因包括①闭关锁国政策②封建专制制度③自然经济的状态④儒家传统
A.①②③B.①②④ﻩﻩ C.①③④ﻩD.①②③④
9.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右侧
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楷体汉字执王臣劓
甲骨文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ﻩ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ﻩﻩﻩ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10.“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ﻩﻩﻩﻩ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ﻩ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11.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ﻩ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ﻩ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12.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13.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

”下列史实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4.对右图书籍报刊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学习西方,实业救国
②瞩目现实,了解世界
③顺应潮流,变革制度
④思想解放、救国图强
A. ①③B. ①② C. ②④ D.③④
15.从1840年到1919年,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

”符合此历程的是
A.师夷长技——维新思想——民主共和 B.中体西用——维新思想——民主与科学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ﻩ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16.“近代化”一般指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思想的科学化与理性化。

下列言论能体现中国近代化的有
①“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③“还我江山还我权,不杀洋人誓不完”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7.下表是某学者对近代中国部分翻译著作的研究统计,据此推断
①日本取代英美成为中国学习的主要对象 ②日本已经超越英美,成为世界强国 ③中国向西方学习进入了第一次高潮 ④关注重点从应用科学转向社会科学
A.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 陈寅恪先生提出“历史理解之同情”,即强调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历史事
件。

下列评述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康有为“托古改制”基于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B.孙中山宣扬“民权主义”基于改良道路受挫
C .洋务派强调“中体”是为引入“西用”铺路
D.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有失认知客观
19. 据统计,1917—1921年《新青年》所发表的文章中,介绍马克思主义的36篇、西方习
俗礼仪的5篇、国事要闻的
30篇。

据此推知,当时的中国
A.《新青年》受俄国革命的影响较大
B.马克思主义只通过《新青年》传播
C .《新青年》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专刊
D .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销声匿迹
20. 下表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古希腊思想家理解和解释世界的历程。

对表格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思想家解释世界的视角从神到人②思想家对世界的理解不断深化
③是一个忽视信仰、私欲膨胀的过程④有利于古希腊人自我意识觉醒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
①③④
21.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康德强调“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

”如果用一个词描述康德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关系,最恰当的是
A.继承发展B.批判否定C.相互肯定 D.一脉相传
22. 古典哲学家费希特和黑格尔,就极力宣扬强权主义和国家至上的思想。

这些思想对德国人养成守纪律、重责任和服从权威的性格起到了重要作用。

材料表明,传统观念对19世纪德国的影响包括
①实行民主外衣下的专制统治②促使公民民主意识的发展
③推动了德意志民族的形成④塑造了国民服从、守纪的性格
A.②④B.①④C.①② D.②③
23.卢梭和洛克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在下列洛克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与卢梭的主张不同的是
A.议会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B.国家源于社会契约
C.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D.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24.康德认为:“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
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

”这一言论说明
A.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ﻩﻩ
B.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C.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ﻩﻩ
D.思想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52分)
25.(24分)有学者认为:宋代不仅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而且具有其特殊的认识价值。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中央政府继续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它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

私人刻书以文集最多,坊间刻书则以售卖营利为主,除了刻印经文以外,又另刻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及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品类丰富繁多。

——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宋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

(6分)
材料二儒学在宋代理学思潮中发展到了极致,……国家被视为一个大家庭,君主同父亲一样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但像孟子所强调的,他必须具有完美的道德。

(2)写出宋代理学的两位代表人物。

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理学家的政治理想。

(6分)
材料三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

天理是公道和良知。

……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

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

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

应该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3)据材料三,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6分)
材料四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书院进行儒家伦理思想教育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6分)
2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

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
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概括材料一陈旭麓是如何评价“中体西用”的,指出这一评价遵循的原则是什么?(6分)按照这一原则,评价材料二中的观点(4分)
27.(18分)人文精神的呈现形式因时而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片段一不同时期的圣母、耶稣像
图一古罗马图二中世纪图三文艺复兴时期
事件观点
戊戌变法
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仅没有减轻变法的压力,反而
加速了变法的失败。

(1)图二到图三,圣母、耶稣像呈现出的特点有何变化?(2分)根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这一变化的历史与现实因素。

(4分)
片段二马丁·路德的呼声
呼声1: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

上帝的恩典是
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

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

……每一个真
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赦罪或免罪。

——据《九十五条论纲》(1517年10月31日)呼声2: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每个教徒都应该阅读《圣经》,并完全可以对《圣经》的含义作出个人的价值判断和理解,这是一种信仰自由的权利。

人人在上帝与《圣经》
面前都是平等的,根本不需要教士和教会作为中介。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1520年6月24日)(2)根据片段二材料,概括马丁·路德的呼声。

(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解放的角度分析这些呼声在当时的影响。

(3分)
片段三法国启蒙运动“三杰”
(3)根据片段三材料,归纳“法国三杰”的共同主张。

(3分)从政治近代化的角度,分析这些主
张的意义。

(4分)
宜宾三中高2022级高二上期半期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第Ⅰ卷(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25.(24分)
(1)因素:政府的重视;印刷术的发展(或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三教合一潮流发展,理学兴起;教育的发展及科举考试的影响。

(6分,任答三点即可)
(2)人物: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

(2 分,任答两位即可) 理想:君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具有完美的道德。

(4 分)
(3)进步: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主张格物致知,具有务实倾向。

(6 分)
(4)消极影响:书院倡导的纲常名教伦理观,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精神工具;纲常名教伦理思想日益僵化,压制思想发展,束缚的人们创造力。

(6 分)
26、(10分)
评价:当时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中体西用”为西学的传入创造了条件。

(4分)
原则:历史评价应把评价对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

(2分)
戊戌变法:该观点忽视了当时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维新派实力相对弱小的特定历史条件。

(4分)
27.(18分)
(1)①变化:从呆板、严肃到温情、充满母爱。

(2分)
②因素:受古罗马文化(或古典文化)的影响;(2分)新兴资产阶级崇尚人性(或倡导人文精神)。

(2分)
(2)①呼声:信仰即得拯救(或因信称义、或信徒皆为祭司);(1分)人人有权阅读《圣经》(人人可与上帝直接对话)。

(1分)
②影响: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了人文主义;有利于摆脱罗马天主教会教义教规的精神束缚。

(3分)
(3)①共同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反君主(封建)专制;(3分,一点1分,
任答三点)
②意义:为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建设民主法治提供了理论和制度上的设计。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