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DCA循环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管理一般包括项目进度、施工质量、投资控制等多项管理内容,这是当前国际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建筑工程管理模式。

工程管理从最开始实施以来,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了30多年,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实效也不断提升,具有着非常明显的效益。

尤其是在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发展环境下,工程管理作为建筑企业经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

PDCA循环管理应用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质量,而且能够渗透到工程的各个环节中,确保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序化和科学化,有利于推动建筑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PDCA循环管理模式分析
1.1PDCA循环法的基本概述
PDCA循环法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它主要是由美国戴明这位统计学家提出的,因此通常也被人们称作“戴明循环”。

戴明认为做任何一件事情或者工作都有需要有4个阶段,并且周而复始的不停进行循环运转,所以将PDCA循环分成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以及Action(处理)等四个部分。

PDCA循环作为一种工作程序,可以让任何一种活动都能顺利、有效进行,并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将其应用建筑工程管理中具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2PDCA循环管理的主要特点
首先,周而复始。

运用pdca循环法并不是将它的四个部分运行一遍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周而复始不断反复进行的过程。


第一个PDCA循环工作完成,顺利解决相关问题之后,还需要针对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或者是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等,再进行一次PDCA循环,反反复复进行,直到工程结束所有的问题都得以解决才可以停止。

其次,大环套小环。

在PDCA的具体应用过程中,可以将企业的整体工作看作是大的PDCA循环,而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工作则是一个小的PDCA循环。

因此,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工作与各个部门工作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大环套小环的组合体。

最后,阶梯式上升。

应用PDCA 循环进行管理不是一直停留在同一水平上的,因为通过不断的循环,各种问题的不断解决,管理水平也会得到不断的上升和提高。

一次PDCA循环就会解决相应的问题,获得一定成效。

而进行再一次的PDCA 循环,就会又有新的问题、内容以及目标。

在工程管理中就是需要不断反复的PDCA循环过程,才能不断得到进步,通过持续优化和完善,最后实现管理目标。

2建筑工程管理中PDCA循环管理的具体运用
2.1计划制定阶段
在计划制定阶段,主要就是明确建筑工程的最终目标,并且制定出具体的行动方案,而在施工质量方面,需要项目管理人员结合相关的工作任务和实现目标,制定针对性的质量控制制度,同时参照管理流程、业务范围、检验标准、管理措施、工艺技术、资源配置、质量记录形式以及不合格处理办法等形成规范化的文件内容。

在管理分包企业方面,需要分包企业遵循投标要求,保证人员能够按时到岗,对于一些无法胜任工作的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要立即进行更换和调整,
并且进行相关的考勤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分包企业的领导应该结合投标项目召开专门的会议,安排和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工作,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确定总分包协议。

此外,分包企业的预付款和工程款需要得到总包企业允许以后,业主才会进行支付,这样有利于加强总包企业对分包企业的管理和控制。

2.2组织实施阶段
首先,应该根据投标文件内容定期考查分包企业的人员,了解工作人员数量、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等是否能够符合文件内容中的要求。

一旦发现不符现象要及时进行更换,同时获得总包方、业主方以及监理方等的同意。

而且还要考勤管理人员,如果有事需要请假才能离开施工现场。

而且管理岗位的安排需要满足总包方和施工工作的需要。

其次,为了分包企业可以更好的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和关系,总包企业、建设企业以及监理单位等需要联合发文,督促分包企业快速理顺部门关系和工作,确保内部协调工作的高效性,不延误正常的施工进度。

最后,将分包企业管理工作纳入到总包企业管理工作中,并且制定总分包协议。

在分包的管理中,应该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制度,例如,施工进度、质量监督、奖惩制度、考核制度以及管理制度等。

每一个工项目都需要制定完善的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案,经过批准和同意后才能开始施工。

在施工材料方面需要与监理单位进行合作检验,确保材料满足施工要求才能使用。

在相关资料报验方面也需要总包企业审核同意后才可以报监理,严格把控资料关。

同时,在分包施工人员管理方面,需要加强质量和安全教育工作,提升人员的安全意识和
优创意识。

在这一过程中,总包企业需要发挥监督作用,督促分包企业做好各项培训活动,必要时可以采取专项管理。

此外,还要监督分包企业制定可行性的管理制度,例如现场管理制度、施工样板制、技术交底制、质量教育制、图纸会审制以及资料管理制等,指导分包人员文明施工,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努力做好台账。

2.3效果检查阶段
在效果检查阶段,主要就是参考方案计划和管理制度等,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执行效果进行检查,了解其是否达到预期项目目标,通常包括效果检验和效果评估内容。

同时,考察方案计划是否满足项目施工和目标实现等的要求,得出相应的检查结论,并且对产生效果和策略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判断其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一般来说,方案计划在实施一段时间后,需要结合施工特点来检验其是否满足标准要求,然后是施工质量管理,强化承包企业施工的质量控制,如,施工企业对入场人员的考核、建设企业和监理单位对施工情况的经常性和突发性检查、计划实施情况、技术质量等,主要内容有审查思想、安全、制度以及技术等情况。

此外,还应该注重整改、台账以及问题等的检查,尤其是隐蔽性施工和方案计划的变更,需要将质量事故和技术处理等进行充分落实。

2.4处理阶段
处理阶段作为PDCA循环的最后一个阶段,同时也是下一个PDCA 循环的开始,具有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可以实现两个循环的有效衔接。

同时,这一阶段的循环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下一循环的质量,
如果这一阶段缺少总结和分析,那么也就无法解决问题和总结反思,不仅限制管理水平的提升,而且还无法快速的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甚至将这些问题延续到下一循环中,影响着整个工程管理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在处理阶段做好严格的把关工作,对结果进行综合性的检查和分析,将存在偏差的方案计划和工序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正,根据总结经验和制度规范为下一个PDCA循环制定实施方案。

同时,对各个环节的总分包协议进行全面落实,对每个阶段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验收,确保管理制度能够顺利高效的执行。

3结论
总而言之,PDCA循环法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其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管理工作的质量,而且还提升了项目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了解PDCA 循环管理的基本特点,从计划制定、组织实施、效果检验以及处理等各个阶段,加强工程管理和监督,提升工程收益,推动建筑企业的长效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