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教案与反思第1篇】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8个生字,正确书写“讶、折、独、梅、暗、寒”6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大致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梅花的顽强品质和夜雪的美。

二、内容分析
本课所选的两首古诗,写的都是寒冬季节的景色。

“色”、“香”、“味”三方面突出梅花的特点,刻画出梅花的洁白、傲雪的品性。

《夜雪》通过对雪夜情景和诗人感受的描写,可感不可见的特点。

重点:认识8个汉字,会写“讶、折、独、梅、暗、含”6个生字。

难点:感受梅花的顽强品质,体会夜雪可感不可见的美。

三、学生分析
古代诗歌,读起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是孩子们学习启蒙的一种比较好的方式,也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通过学习古诗,可以让孩子们背诵一定的古代诗词,又可以学习汉字、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对落实新课标很有意义。

四、设计思路
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融读诗、看景、想象、品味为一体,使学生知其景、入其境、悟其情。

教学过程: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梅花》
一、出示课件,导入新课
1、(出示迎春花、荷花、菊花、梅花的课件或图片)
同学们认识这些吗?它们在什么季节开放?
说说你在什么地方看过梅花?你还了解梅花的哪些知识?
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雪花飞舞、梅花盛开的情景。

雪花纷飞,银装素裹,几枝红梅迎雪绽放。

这美妙、飘香的世界,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赞叹。

让我们与诗人一起走近梅花,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领略它的品性!
3、板书课题。

教师边画梅花,边背诵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二、自读古诗,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教师巡视并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并纠正读音。

墙:qiáng数shù凌:líng雪:xué为:wéi
3、师范读,学生跟着读。

注意停顿和重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以组为单位,学生练习朗读。

小组内互相讨论,提出疑难问题并尝试解答。

5、师生共同交流,理解重点词语。

墙角数枝梅:数枝,许多枝。

凌寒独自开:凌寒,冒着严寒。

遥知不是雪:遥,从很远的地方看。

为有暗香来:为,因为。

暗香,淡淡的花香。

6、学生互相提问,先说说词语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7、反复练习朗读,想像梅花在严寒中傲然怒放的画面。

8、在读、议、背中感受梅花耐寒、清香、洁白的特点。

9、师小结:这首诗通过写梅花不畏严寒,冒雪开放,赞扬了梅花坚强的品格。

三、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生字
1、了解了梅花的品格,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识字朋友吧!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进行认读。

2、小组合作,进行认读、识记生字。

梅:形声字,左形右声。

暗、独:采用旧字加部首的办法记忆。

遥:和形近、同音字'摇'进行区分记忆。

寒:和形近字“赛”进行区分记忆。

凌:可采用编写谜或顺口溜的办法记忆。

凌:两点水做准备,土八折文排好队。

3、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申的生字,说一说怎样写才能端正、美观。

(2)学生试写,教师重点提示:
独、梅、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书写时要注意避让。

寒:要注意端正。

下面两点要写在竖中线上,撇和捺要舒展,起出宝盖头,三条横线间距要均匀。

四、引导背诵
1、学生根据课件提示背诵。

2、播放音乐,学生伴随着音乐,有感情地背诵。

3、学生根据诗意,想象画面背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教案与反思第2篇】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朗诵古诗。

教学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古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图
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
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
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
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多媒体)
(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

(不同的方法朗诵)
(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

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
1、幼儿操作:画出这首古诗中你认识的字宝宝,画出来给后面的老师读一读,你读的对不对,接着朗诵给老师听,你会得到一颗五角星。

2、总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习到了什么?
3、作业
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江雪
千山鸟飞绝, ? ? ?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 ? ? ?独钓寒江雪。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教案与反思第3篇】
教养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

能正确讲写: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课文。

体会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继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继续发展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重难点
在了解诗的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课前准备
投影图,练习用的文字投影片,配古乐的课文朗诵录音。

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板书新课并指名读。

请学生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说说古诗的特点。

检查预习。

分别指名读三首诗,检查字音是否准确以及读得是否熟练。

请学生为生字注音,并书写。

展示预习资料。

(1)、作者的生活年代、生平故事。

(2)、其他的诗。

讲读《墨梅》
听配乐课文朗读。

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重点讨论学生预习时提出的问题:
(1)、淡墨痕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梅花开了,和淡墨痕的关系?(2)、颜色是指什么的颜色?一般会有什么颜色?
(3)、清气是什么?
(4)、为什么作者说只留清气满乾坤?
指导朗读
(1)、学生自练。

(2)、教师指导练习。

(3)、当堂背诵。

检查背诵,练习反馈。

作者用梅花赞美注重_______,而不注重_________的人。

背诵《墨梅》。

第二课时:
课前复习。

背诵《墨梅》。

作者用梅花比喻什么样的人?
回忆方法。

讲读课文《竹石》、《石灰吟》。

(一)、讲读《竹石》。

听配音朗诵。

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四人小组讨论仍然没弄懂的质疑。

(1)、什么咬定了青山不放松?
(2)、竹子为什么不生长在泥土里,而要立根于岩石中呢?
(3)、东西南北风是什么风呢?
重点讨论,你觉得诗人写竹石是不是只为了写竹石呢?他其实是在写谁?为什么他不直接写呢?
指导朗读,背诵。

(二)、讲读《石灰吟》
听指名朗读。

根据注释,理解诗句。

把仍未理解的诗句在小组中提出,共同解决。

重点讨论:
(1)、石灰在成为建筑材料之前经历了哪些考验?
(2)、作者写石灰其实是想写谁?写什么品格?
指导朗读、背诵。

第三课时:
课前复习
1、竹石的特性与人_____精神相近。

石灰的特性与人_____精神相近。

2、背诵《竹石》、《石灰吟》
归纳总结。

古诗除了第一节课所提到的特点,还具有哪些特点?这课书所学的三首古诗,都是明写什么,暗写什么?其共同特点都用物的什么特点赞美人的什么?
运用特性比喻精神注意什么?
能力训练
自学收集的其他托物言志的诗歌。

分组向同学介绍。

按诗意给《墨梅》配画。

连线:梅坚忍不拔
竹忠贞不屈
石灰凌霜傲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