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 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
班级姓名成绩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24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
主(zǎi)_____ 飞(cuàn)_____ 不折不(ráo)_____ 无边无(yín)_____ 2.下面的句子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 人生何其短暂,如流星之于夜空;生命何其悲微,如尘埃之于苍穹。

而我们又何其短视,如盲人之黑天摸象。

总以为今天很长,明天就是永远;总以为自己很高,登顶既即为山峰。

在有限的人生里极度挥霍;在浩缈的宇宙中肆意践踏。

对时间要珍爱,对生命要警畏,我们才能找回本真的自己。

错别字
改正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作家、作品名(8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高斋闻雁来。

(韦应物《闻雁》)
②巢成雏长大,__________________。

(葛天民《迎燕》)
③,乱群鸡里有风标。

(________ 《池鹤》)
④海燕叫喊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但是它伟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缺乏温和,
__ ,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4.请仿照示例,在下面事物中任选两个,各写一句咏物寓理的话。

(4分) 示例:浪花一——虽没有鲜花的艳丽,但心中时刻充满了热情。

①白帆②风筝③小桥④落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列三则材料,说说你的感想。

(4分)
材料一:在我国古代祖先的图腾中,有凤凰、鹏鸟等鸟类。

现在,许多国家仍用鹰类象征勇猛、权利和战争,天鹅和鸽子象征善良与和平,鹤类象征长寿等等。

在文学和艺术的领域,很多传世之作都以鸟类为主题。

鸟类曾出现在器物纹饰、雕塑、建筑及建筑装饰上。

而在音乐、舞蹈等方面,以鸟类为题材寄托和表达人类的美好愿望的作品更是不胜枚举。

材料二:应用鸟类的仿生学,人类发明了飞机、防震帽等。

而鸟类在防治森林虫害、鼠害,在环境监测等方面的作用也正日益受到重视。

材料三:在我国,尽管“保护鸟类”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有关法规、措施也相应出台,但残害鸟类的恶劣行径仍时有可见(如在菜场附近,就常有出售被打死的野鸡、野鸭等鸟类的人),吃野味更是成了一种时尚。

人类捕杀鸟类除金钱驱使之外,还有就是从根本上
没有认识到鸟类在维护生态平衡和给人类带来欢乐中的作用。

我的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36分)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6一10题。

(1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

然龙乘是气,茫洋①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②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

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

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

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易曰:“云从龙。

”既日龙,云从之矣。

(选自韩愈《龙说》) 【注释】①茫洋:同“徜徉”,自由自在往来。

②汩:水奔流的样子。

6.解释下列加点词。

(2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2)薄.日月,伏光景( )
7.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食之.不能尽其材若龙之.灵
B.然龙乘是.气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C.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
D.云固弗灵于.龙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乙两文都是“说”的文体,它们分别论述了什么观点?(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了甲乙两文,你得到怎样的启示?用自己的话说说。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白杨礼赞》选段,完成(11—13题)(7分)
①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②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③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④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11.第①段中破折号后的“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如果删掉并不影响句子的连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文第③段中,哪个词最能概括白杨树的特征?联系整段文字,说说它的这种特征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将②、④两段文字作一比较,找出作者在用词上的变化,说说这样的变化能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4—16题。

(7分)
①玉,积山川之精,人文之美。

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它对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审美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②战国时期有名的“和氏璧”价值连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用“和氏璧”雕琢成传国玉玺,并由宰相李斯书大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刻于其上。

明清时期,中华民族国粹之一的玉文化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

此时的作品,集数千年玉文化之大成,玉质之美,品种之多,雕琢之精,应用之广,都是空前绝后的。

③《管子》说:“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

”古代封禅用的书文,刻在玉上,称之为玉牒;外交使节用的信物,称之为玉节。

由此可见,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④玉,致密坚硬,滑润光莹,古人把玉加以人格化,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五德,故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

⑤玉和金一样,是宝贵的象征。

“玉楼”、“玉堂”均指华丽的宫殿或住宅。

道教中的玉皇大帝、玉虚仙境、玉宇,也都离不开一个“玉”字。

皎洁的月亮中有一团黑影,古人
不知其奥秘,臆想出“月中何有,玉兔捣药”的故事,此后,文人便常用“玉兔”一词指代月亮,既文雅又神秘。

⑥玉,是权力的象征。

除了玉玺外,“金科玉律”用来指不可变更的法律。

玉,又是和平的象征,如“化干戈为玉帛”。

助人成功用“玉成”一词。

至于玉色纯净,质地坚密,常用来比喻节操,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此外,玉还被广泛用来描写大自然的景色。

“风花雪月”中,除了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风”之外,后三者都常用“玉”来吟咏赞颂:槐树花朴素洁白,便有了“玉树”之称。

一些纯白素雅的花,常在其名前冠以“玉”字,如玉兰花、玉茗(白山茶花)等。

以“玉龙”来比喻漫天大雪,多么壮观!
⑦玉,是吉庆、祥和、幸福等精神美的象征,因而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运用象征寓意或谐音取意的手法把玉制成丰富多样的器物、饰品等,借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鱼形玉器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zhǔ)文化”,到了唐代、宋代开始盛行。

特别是明、清两代,鱼形玉器造型繁多,工艺精湛,最常见的是把莲花和鲤鱼雕刻在一起,代表着美好和富足;还有的玉器把佛手、寿桃和石榴雕刻在一起,称为“三多”,意指多福、多寿、多子。

⑧玉,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它只是中华文明长河中的一朵微小的浪花。

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催生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之花,只要是根植于民族的土壤,能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审美等特质的都可以名之曰文化,且大有发掘光大之必要。

(选文有删改)1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玉”文化的内涵。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①段“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一句中的“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第⑦段的相关知识,请你写出“莲花和鲤鱼雕刻在一起”这种造型的玉器的象征意义,并作简要的说明。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7—21题。

(10分)
生命赋
孙荪
①我常常在大自然中看到种种生命的奇观。

②挺拔的巨树,葱茂的森林,绿色的草原,成熟的庄稼,盛开的鲜花,望着它们,或徜徉其中,那种洋溢着的博大的生命力,常常催发我爆发我的生命激情,在体内蔓延,奔涌,激荡。

③但是,有一些更细微更不显眼的现象,往往特别作用于我的心尖和神经末梢,引起我异常深刻的震颤。

④早春,当冰尚未完全消融、万物尚未苏醒的时候,柳树的枝条还是铁灰色,可如小米粒般的新芽已经顶着严寒冒出来。

它就是报春的最早的使者,万木峥嵘的自然之春就是从它开始的。

⑤当柳芽发出不久,在棉花地里,可以看见棉芽冲破柔韧的壳子,一个个钻出地面,遍地都写着两个字:突破。

⑥麦收过后,麦地里新播种的大豆,不几天工夫,从薄薄的透明的外衣中露出茁壮的一点胚芽,探头顶破地表,满地像是用五线谱写成的生命第一乐章。

它预示着,也开始演奏着一部生命交响乐:活泼泼的胖乎乎的豆苗,无边无际的宜人眼目的豆绿色波浪,成熟的金黄色的小山。

⑦我害怕见花蕾。

特别是那种已露出一点亮色,将要绽开的花蕾。

我一看见它,就如痴如醉,就完全被它吸引,不顾一切地去做生命瑰丽峰巅的想像:经过长久的默默经营、吮吸、积累,所蓄积的全部精华、神采、光辉,就要在一刹那间展现,这是怎样激动人心的时刻!恰如刚刚构思好一篇十分得意的文章,将要展纸挥笔的当口,也恰如自己崇拜的球员,在终场前得到一个绝佳的射门机会,即将起脚攻入致胜一球的那一刻,我有时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⑧我还有一个执拗的习惯:好在贫瘠的荒凉的山间沙漠流连。

岩间石缝中生长的斑痕累累千扭百弯的怪柏奇松,荒漠中的一株或一丛“沙打旺”或骆驼草,石板上的一片黄绿浅灰的苔藓,我都向它们注目。

这些景象剥落了我热烈的情感,凸现出严峻的理性,它们并不可怜,我是敬仰它们!
⑨这是怎样坚忍不拔的生命追求!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它们全都生长得很顽强,很自信,很精神!外在的温度、湿度、肥沃度等条件,对它们都不重要;它们几乎全靠自己内在的生命力。

如果条件再恶劣一点,别的茂盛的生命可能化为死亡的尘埃,而它们却能依然故我,生机盎然;如果条件好一点,那它们该是一副怎样的葱茂!
⑩还有比生命现象更瑰丽更丰富的吗?
⑾有幸获得一次生命,就让生命庄严地展示吧。

17.文章④至⑦段所写的“细微不显眼的事物”有哪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第⑦段“我害怕见花蕾”这句话中,“害怕”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⑧段中,对奇送怪柏、苔藓、骆驼草等,作者为什么说“它们并不可怜,我应该敬仰它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画线的句子换成“世上再也没有比生命现象更瑰丽更丰富的了”,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末“有幸获得一次生命,就让生命庄严地展示吧”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作文(40分)
22.观赏优美的景色,是感受生活;
聆听悦耳的音乐,是感受生活;
享受浓浓的亲情,是感受生活;
拥有纯真的友谊,是感受生活;
追求远大的目标,是感受生活;
体验奋斗的苦乐,是感受生活;
遭遇痛苦的挫折,是感受生活。

请围绕“感受生活”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宰窜挠垠
2.
错别字悲既缈警
改正卑即渺敬
3.略
4.示例:白帆一一颜色算什么,重要的是能让船航行。

落叶一一下落的姿势算什么,重要的是能告知人们秋天的来到。

5.示例:鸟与人类的关系密切,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如今残害鸟类的现象依旧猖獗,为了我们的地球,请爱护鸟类。

6.(1)等同。

一样 (2)接近,
7.B(A.它;的 B.这;这 C.马鞭;驱使 D.比;在)
8.(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2)失去它所凭借的云,实在是不行的啊。

9.甲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乙文: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10.示例:我们要把握好机遇,自强不息;施展个人才能的机会和条件并不会从天丽降,丽是要靠自己去创造。

【乙参考译文】龙吐出的气形成云,云本来不比龙灵异。

但是龙乘着这股云气,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自由自在往来,接近日月,遮蔽它的光芒,震撼起雷电,变化神奇莫测,雨水降落在大地,使得山谷里的水奔流,这云也是很神奇灵异的呢。

云,是龙的能力使它有灵异的。

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


是龙没有云,就不能显示出它的灵异。

失去它所凭借的云,实在是不行的啊。

多么奇怪啊!龙所凭借依靠的,正是它自己造成的云。

《周易》说:“云跟随着龙。

”那么既然叫做龙,就应该有云跟随着它啊。

11.在黄土高原上猛然看见白杨树,不管是一排还是三五株,哪怕就是一株,都能让人一洗恹恹欲睡的情绪,惊讶不已。

加入这一句的话,更能突出作者看到白杨树时的感受,以此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

12.力争上游,主要体现在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和内在气质两个方面。

13.第②段中的“实在是不平凡”在第①段中改成了“绝不是平凡”,一个是肯定句,一个是否定句,既避免了句式的重复,又加强了语气,句子的两处变化,表现了作者对白杨树认识的深入,突出了由衷的赞美之情.
14.(1)玉是君子的象征;(2)玉和金一样,是宝贵的象征;(3)玉,是权力的象征;(4)玉,是吉庆、祥和、幸福等精神美的象征;(5)玉,又是和平的象征。

15.不能,如去掉后句意就变成了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只有玉文化了,与实情不符,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或“之一”是说代表中国文化特色的不只是玉文化,还有其他的形式。

语言准确。

16.象征义:连年有余说明:示例:玉,是吉庆、祥和、幸福等精神美的象征,“莲”与“连”谐音,“鱼”与“余”谐音,“莲花”和“鲤鱼”代表着美好、富足,所以这种造型的玉器的象征义是“连年有余”。

17.柳芽、棉芽、豆芽、花蕾
18.表现了我即将看见花蕾时既激动惊喜又紧张不安的复杂心情。

19.因为它们生存条件极端恶劣,却仍保持着顽强、自信和坚忍不拔的生命追求,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

20.不好。

因为画线句是反问句,更能强化对瑰丽丰富的生命现象的赞美之情;并能引起读者思考、回味。

21.要点:①要珍视生命或“要尊重生命”。

②要顽强追求或“要努力展示生命光彩”。

22.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