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合一,德心相融——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道合一,德心相融——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发布时间:2022-04-22T01:36:06.904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2期作者:刘淑敏
[导读] 教育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教师不仅需要传授文化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与人日常交往的能力刘淑敏
湖北省武穴市武穴街道办事处东风小学
教育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教师不仅需要传授文化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与人日常交往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做事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与道德认知。

语文教师在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中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要尊重学生的思想,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去渗透德育知识,从而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依托教材,深入挖掘课本教育资源
有助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教材内容都是经过编者千挑万选出来的优质文章,其中饱含着作者对人生的热爱,对生命的理解,对理想的追求,展现着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如《陈太丘与友期行》、《皇帝的新装》、《背影》……这些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思想道德上的熏陶。

身为语文教师,我们更要深入其中挖掘内涵,将德育和语文教材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道德品质的养成,起到良好的价值导向作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三观,培养勤于动手,乐于动脑的个性。

1、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爱国教育
“心存家国,立身立德。

”爱国教育是亘古不变的主题,在学生心中洒下爱国主义精神的种子,激励学生树立远大抱负,更是每个教师的职责。

如在教授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反复地朗读,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创作缘由去理解诗人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怀。

当时侵略者攻占了华中重镇武汉,祖国的大地和人民都遭受着铁蹄的践踏和蹂躏,诗人是在用饱含怒气的笔墨写下这首诗。

他罗列出了一大堆意象,起初是“喉咙嘶哑的鸟”,后来是“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发自内心的呐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朴实无华却感人至深。

从品味诗歌中感受诗人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精神。

2、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
“文学是对于生命的赞叹”,初中的学生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正是懵懵懂懂的时候,身为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

古往今来,有无数优秀的文学作品用或粗犷或细腻的笔触告诉我们要如何面对人生的困难与挫折,告诉我们“应该笑着面对生活,不管一切如何”。

余秋雨先生也曾说过,“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的训练”。

在引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会他们如何用真挚的心灵来触摸文字,来表达自己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3、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悟爱与被爱
“爱”是人类社会上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

当前社会发展尚不完全平衡,尤其是在偏远的乡镇地区,留守儿童问题越发严峻,不容忽视。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日常陪伴在孩子身边的只有家中的老人,如何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呢?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特殊群体。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爱与被爱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在外务工父母的心情,能够妥善处理与亲人朋友间的关系。

如在学习《秋天的怀念》一课时,可以由文中情节延伸开来,让学生回忆自己与妈妈相处的故事,自由谈谈对母爱的感受。

学生在课上交流的同时也营造了温馨温暖的课堂氛围,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和爱意,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感受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牵挂,懂得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二)立足课堂,充分发挥教师模范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学生有着天然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是学生认识社会的一个小窗口。

如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富有责任感的教师往往也会给学生学习带来积极的动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产生不可磨灭的印记。

因此,为人师者要“以身为正仪”,作学生的“导善之率”。

1、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学习,通过多方查阅资料,与同事之间探讨研究,反复磨课练课加深对每篇课文内容的理解,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

唯有教师先置身于文章之中,把丰富的情感倾注于教学之中,理解作品的文学脉络和思想,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感知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

2、找准德育渗透的着力点,认真对待每一次课堂
抓住不同文章的特点进行德育渗透,如散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美感,诗歌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文言文教学要帮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等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生拉硬扯、牵强附会,否则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本剧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文中出现的人物众多,虚伪愚昧的皇帝、为保官职不惜说谎的大臣、从众心理的百姓和童心无畏的小孩共同演绎了一出精彩的好戏,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场所得出的感悟也不尽相同,教师从旁引导一一学生进行思考。

与此同时,作者通过小孩之口点破“新装”的真相,告诉人们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少年兴则国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想要培育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光靠思想品德课程显然是不足够的,这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而语文课程作为初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应仔细思考如何在课堂当中进行德育渗透,做到“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文道统一、文道同一”。

最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携手共进,在不断探求的道路上与学生共同成长。

作者简介:刘淑敏:(1977、09、16),女,45岁,汉族,籍贯湖北省武穴市,湖北省武穴市武穴街道办事处东风小学高级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