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主题班会活动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主题班会活动教案
《弟子规》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浩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的是《弟子规》主题班会活动教案,欢迎查阅!
《弟子规》主题班会活动教案1
一、活动主题:
弟子规主题(含弟子规、孝经、道德经、三字经等)
二、活动标准:
1.主题鲜亮,材料选择内容充实,短小精悍,有学问性、趣味性、时代性。
2.选材不少于三个内容(低段不少于两个)
3.书写干净、工整、美观,字体清楚、间距适中,适当加以艺术效果,无错别字,一班级可适当写拼音。
4.版面设计
(1)通栏标题符合活动主题,提纲挈领,富有创意。
(2)板面要分栏。
可依据图文内容分两至三栏。
(3)图文及装饰布局合理,美观大方,颜色和谐,富有童趣。
(4)题花、尾花及插图在黑板报的设计作为装饰部分,不大于整个板报的三分之一,选择的图案符合主题内容。
5.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完成,老师不得包办。
一、二班级老师可帮助同学。
三、活动时间:
20__年_月__日至20__年_月__日
四、参加人员:
一班级同学
《弟子规》主题班会活动教案2
试验学校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少年儿童阅读国学经典的力量,丰富和积累文学学问,创建良好的校内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提高道德素养,增加民族自信念和骄傲感。
经讨论,打算开展《弟子规》的诵读竞赛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诵读中华经典美文,争做华夏文明少年
二、活动原则:本着基础性、趣味性、参加性、进展性、自主性的原则,各班要细心组织同学参与活动,让全部同学全程参加整个活动,让同学在活动中积累学问、提高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养成读书习惯。
三、参赛对象:一到六班级同学。
四、活动时间:第一阶段(__年11月):以班为单位开展《弟子规》原文诵读训练活动。
其次阶段(__年12月上旬):学校组织《弟子规》原文诵读竞赛活动(详细时间待定)。
五、竞赛内容:各班围绕《弟子规》原文进行选择。
六、活动形式:1、以班为单位参与诵读竞赛;诵读时要求脱稿;时间掌握在3—5分钟以内。
2、鼓舞老师与同学同台诵读。
3、参赛
形式以诵读为主,也可辅以伴奏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但要留意,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只是帮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
七、评比方法:1、为了保证竞赛的公正性,评分实行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分的形式。
2、以班级为单位取名次。
各班级一、二等奖各取1名。
八、人员分工:1、评委小组组长:陈文斌组员:何世伟、刘启福、周玮、高长琼、刘兴梅、石世凤、姚琼、张玲、宋萍、李烨工作职责:主要负责现场的评奖工作,包括评分、统分、计分和颁奖工作。
2、宣扬小组组长:罗耀星成员:陈鑫、杨英、曾德荣工作职责:主要负责音响的调试、竞赛的组织、同学主持的选拔培训和活动全程的摄像录影工作。
3、后勤保障组组长:江明杰、万志均组员:吴双全、郑海全、倪高荣、王炜、王伟工作职责:主要负责会标制作、奖状书写、会场布置和横幅的悬挂工作。
4、平安小组组长:张常习成员:万志均、田运开、班级负责人、各班班主任、当天行政值日和当天楼道值日。
工作职责:主要负责维护现场秩序,使之稳定有序。
九、评分标准:
1、内容:围绕《弟子规》原文按要求进行选择。
(1分)
2、诵读:声音洪亮,字音精确,吐字清楚,语调把握好,富有感情,节奏韵律明显。
(2分)
3、表情:形体语言得当,表情自然大方,诵读形式有创意。
(2分)
4、精神:精神饱满,衣着得体,队形整齐、疏密有致,上、下场整齐有序。
(2分)
5、脱稿:(2分)。
6、时间:掌握在3—5分钟以内。
(1分)附件:《弟子规》诵读评分标准表班级1、内容(1分)2、诵读(2分)3、表情(2分)4、精神(2分)5、脱稿(2分)
《弟子规》主题班会活动教案3
一、学习《诗经.卫风》的意义
(一)培育爱亲敬长的孝悌意识
(二)养成诚恳守信的做人品质
(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的价值观念
1、珍惜时间,勤勉学习,生活规律
2、讲究个人卫生,衣着干净,饮食合度
3、要求同学坐立行走
(四)养成乐观健康的人生态度,良好的人际习惯
1、公平仁爱的相片原则
2、真诚帮助合作,友好竞争
3、己立立人,行为文明
二、学习时间
全书分为七个章节,每个章节中四句或六句设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共分为42个,可在早读开展时用5-10分钟学完,这样本学期可基本完成。
三、学习方法
以诵读为主,其中有简洁语法的地方,老师可串讲,争取当天学习内容当天背诵,一周或一章节完成时进行小结。
串讲过程应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进行到教育意义。
如讲到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时可联系校规,也可联系到个人卫生与个人平安。
四、详细执行贯彻汇报
可分为演、练、背、诵、写活动。
演,演课本剧。
把弟子规中的经典故事或正确的学习方法、生活习惯编成小短剧,批判平常我们错误的行为,弘扬《诗经.卫风》、《弟子规》中的规范,结束时可在齐背诵背景下结束。
练,比一比,评一评,谁是贯彻《诗经.卫风》、《弟子规》中规范的一周之星,学习完以后,我们在遵此练习,做到孝、悌,做到谦让与诚信。
背,在学习完成一个章节后可在全班进行背诵竞赛,要求精确性。
诵,在期中考试后,可让同学自选章节进行班级间或班级中的个人或集体的诵读竞赛。
写,分为两部分。
1.初一是规范汉字书写格式和练习钢笔正楷字的关键时刻,可进行《诗经.卫风》、《弟子规》为内容的钢笔字或毛笔字的书写竞赛,并把优秀作品进行展览。
2.在学习结束之后还可进行《诗经.卫风》、《我与弟子规》为内容的记述写作竞赛。
可记录学习中的点滴或感悟
或与《诗经.卫风》、《弟子规》相关的故事,或自己学习后的进步等。
本次内容还可与班主任协商,多利用班会时间进行,假如真使同学有所得,无论是在其行为规范上还是语文的文言基础学问上以及语文学习上,受益匪浅,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初一开头全部习惯养成和诵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初一全班级开展《诗经.卫风》、《弟子规》活动是很有必要的。
《弟子规》主题班会活动教案4
为弘扬“孝文化”,推动学习《弟子规》活动的深化开展,检验阅读效果,结合我校特色教育“孝行童年”文化,经讨论打算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诵读《弟子规》及诵读《弟子规》读后感征文评比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一至六班级各班
二、参赛内容:
1-3班级开展朗诵《弟子规》竞赛
4-6班级开展诵读《弟子规》读后感评比
三、竞赛时间:
1、诵读竞赛为4月29日下午13:30开头
2、《弟子规》读后感作品于4月29日上午上交到同学工作处
四、组别设置:
以班级段为单位参与评比
五、朗诵有关要求:
4月29日下午13:30开头进行《弟子规》原文诵读竞赛,根据一(1)班到三(4)班的挨次进行。
1、竞赛内容:各班围绕《弟子规》原文进行选择。
2、以班为单位参与诵读竞赛,要求脱稿,时间掌握在3-5分钟之间。
3、鼓舞师生同台诵读。
4、参赛形式以诵读为主,但可辅以伴奏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但要留意,舞台艺术表演只是帮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
六、征文有关要求
1、征文主题:“孝行童年”
2、征文要求:叙述自己读《弟子规》后的所思、所想、所感。
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字数不限,主题突出,文笔流畅,思想乐观向上,有肯定的深度。
要求必需是原创作品,严禁抄袭、套改等现象。
3、四至六班级各班同学必需仔细参加,在仔细研读《弟子规》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写出真实感受,在班级内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学校评比。
学校将进行校内评比,同时择优选出优秀文章进行校内展现、表彰,在校广播站中播出。
4、上报数量:班主任择优选取每班至少5篇(多者不限)于20__年4月29日上午第四节课前前上交。
5、征文要求电子稿发送到林辉老师校讯通,题目用三号宋体,正文用小四宋体,文章末尾需注明姓名、班级。
七、奖项设置:
1、朗诵竞赛根据班级段进行评比,设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学校将颁发证书和奖品。
2、读后感作品根据班级段进行评比,依据上交的数量设奖项若干,学校将颁发证书和奖品。
《弟子规》主题班会活动教案5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十三课围围着装礼仪,通过原文、译解、拓展和故事四个板块绽开,将为人处世的当心谨慎渗透于穿衣戴帽之中。
原文中的“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要求我们要做到穿着整齐;“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要求我们要做到穿着洁净;“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则要求我们要做到穿着得体。
译解通俗易懂,深化浅出,使同学能比照原文参考译解轻松理解文章意思,并从中有所感悟。
拓展部分联系同学生活实际,诠释韵文的同时又拓宽了同学的思路,将理论联系实际,为生活供应参考。
小故事《子路拜师》进一步阐释了在着装中渗透的“大礼仪”。
二、教学目标
同学能正确、流利的诵读原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韵律。
结合译解和故事,同学能理解原文中对着装礼仪的要求,整齐、洁净、得体。
紧扣拓展,联系生活,同学能反思自己生活中的着装陋俗,并运用所学学问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规范自己的着装习惯。
在反复吟诵,激烈争论,实例演示中,挖掘同学古典文化素养,
激发同学对中华礼仪之邦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喜爱
三、设计理念
读文明义。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同学而言,要很快理解文言是有困难的。
但是原文朗朗上口,迎合了同学的阅读需求,让其有诵读的愿望。
在反复诵读中,相机创设情境,讲解译文,共享故事,使同学在简洁轻松的氛围中熟读成诵。
知行合一。
对于原文能读能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学的目的是为了用,为了指导实践,知行合一。
在同学理解原文后,相机创设情境,引导同学去感悟去反思,用《弟子规》的要求规范自己的生活行为习惯。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你们是喜爱和穿戴整齐洁净的人做伴侣还是喜爱邋遢肮脏的人做伴侣?
2.小故事:
张九龄是唐朝闻名诗人,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
张九龄容貌清秀,平常总是衣帽干净,总在路上,总显得风度潇洒,与众不同,总能赢得路人的目光。
并且每当朝廷重要的朝会时,在众人中间,他也是很惹眼的,连皇帝对他的举止都欣赏不已。
凡是张九龄在,那里的气氛就会非常开心,大家都愿意同他这位衣帽干净而且又有风度的人在一起谈笑、玩乐和探讨学问。
张九龄的注意仪表给他带来了好人缘。
3.你会穿衣吗?怎样的着装能为我们赢得好人缘呢?
(二)诵读
1.由老师带读,给同学正音。
冠guān 履lǚ 俱jù 污秽wūhuì 循_ún 称chèn
2.同学自由读文。
3.集体朗读,咬字清楚精确,精神饱满。
4.老师配乐朗读,同学找出诵读韵文的节奏。
老师引导同学有感情读文,读出文章韵律。
(三)明意
1.结合译解,让同学能文白参照,读懂原文。
衣帽鞋袜都要穿戴整齐,脱下来的衣物也要放在固定位置。
穿衣重在整齐洁净,着装要适合自己的身份,大方得体。
2.用生动好玩的小故事吸引同学进一步理解、思索原文。
从子路的更换儒服中,获得启示。
子路拜师--子路原本是个大老粗,特别看不起读书人。
子路第一次拜见孔子,有意穿了一身猎装,帽子上插着山鸡毛,走起路来一摇三摆;腰上佩着减剑,剑套是用野熊皮做的,自以为很神勇。
见到孔子之后,子路被孔子的气度所折服,就把帽子上的山鸡毛摘下来扔了,换上一身儒服重新来拜师,跟着孔老夫子学习诗书礼仪。
3.同学小组争论,这个故事里子路换了几次装?他为什么要换上儒服重新拜师?你从中有什么感受?
(四)悟理
1.故事中,子路脱去猎装换上儒服,可以看出他对孔子的敬重,
以及学习诗书礼仪的诚意,这也是一个求学者应当做到的。
作为同学,我们不仅要养成正确的穿衣习惯,要干净、大方、合体。
既不能衣衫褴褛,不修边幅,也不要一味追求名牌。
正式场合穿衣肯定要切合自己的身份,比如我们学校生在参与集体活动时,穿上校服就显得非常得体。
2.故事巩固,要穿衣得体,我们的衣着要符合我们的身份和行为。
嵇ji绍是西晋出名的贤士。
一天,他去求见齐王时,齐王正和董艾等人在宫中闲聊。
见了嵇绍,董艾就对齐王说:“嵇绍善丝竹,今日可让他弹一曲给大伙乐一乐。
”齐王也正有此意,忙命人抬来乐器请嵇绍演奏,嵇绍不情愿,庄重地说:“我今日穿着整齐的朝服来见您,您怎么能让我做乐工的事呢?您是主持政事的君王,更应当讲究礼仪,端正秩序。
”齐王和董艾听了此话都很惭愧。
(五)导行
1.依据所学,反思自己的日常穿衣,是否做到了干净、洁净、得体。
你的着装有哪些陋俗?你预备怎样改正?
2.小嬉戏:收集通行证。
个人礼仪包括许多,有衣、食、住、行,这一课我们讲的是穿衣的礼仪,穿衣的礼仪学好了我们就能连续接受这个礼仪大本营的培训。
请同学们在下面的图片中找出正确的穿衣礼仪和习惯,收集进驻下一课的通行证。
3.小结:穿衣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简洁也是最重要的礼仪之一。
别人看我们的第一眼就是我们的衣着,是不是整齐洁净,是
不是大方得体,是不是符合身份,等等。
所以,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有礼仪,到处渗透着《弟子规》。
课上,每个同学都知道要“冠必正,纽必结”,那么课后,是不是你也能做到呢?你能不能也将这张穿衣礼仪通行证传递到更多的人手中,让每一个人都能明白我们的“小穿衣,大礼仪”,让渊博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每一个人心中绽放光线呢?
让我们一起,再一次倾听古人的教导,规范我们的行为,让礼仪走进我们的生活,住进我们的心灵。
怎样穿才更美?同学们“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
《弟子规》主题班会活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