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育间伐指标确定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子(同上)Pn 30% 湿度比对照区下降3-4.4%
40% 湿度比对照区下降6.6%
50% 湿度比对照区下降7.6%
3 土壤肥力影响:影响是显著的
①增加了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改进了林内小气候,促进了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了地被物分解,从而提高了土壤肥力。如:杉木:死地被物为枯枝落叶,在密林中不易分解,呈棕褐色,对阳光热量的吸收较强。间伐后提高了林内死地被物表面温度,加速其分解。
自然整枝高度达到全高的1/3-1/2,首次间伐
福建洋口林场不同年龄杉木林分的枝下高变化
标准地号
年龄
林分平均高
林分平均枝下高
枝下高占全高的%
黄8
6
5.7
1.3
23
鹿3
7
8.1
2.7
34
白7
8
8.2
4.3
52
打19
9
9.2
5.2
57
摘自《杉木林抚育间伐》P37
6-7年生,枝下高度接近全高的1/3,当枝下高度达1/2全高时林分已进入8-9龄,施行抚育间伐为时已晚。所以杉木林h=H/3时间伐适当。林龄相同的情况下,自然整枝高是随造林密度↗而↗。
②风害--风倒、风折 如密度过大,立木细长,突然大强度间伐,易受风害;在风速严重区,适时多次弱度间伐,可提高抗风性。
③病虫害--因雪、风害后的受害木引起。间伐改善了林分的卫生状况,增强了林分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三) 增加了大径材的出材率。
(四) 增加了木材总利用量
总产量M=间伐量m+主伐量m+枯损量u
二、抚育间伐的强度
强度 直接影响保留木的多少和对林内环境条件的改善程度,对D、V、H生长及材质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强度太小:对林分生长环境条件改善不明显,不能充分发挥间伐的作用
强度太大: 虽对单株有利,但由于单位面积株数太少,就不能充分利用地力,致使单位面积产量降低,且增加采伐工作量。
确定合理间伐强度是很重要的问题。
(一)提高了林木质量,缩短了成材年限
1 采伐提高了林内光照强度
杉木经抚育采伐后,株数下降了,林冠郁闭度下降,改变了林内光照条件。采伐引起了光强的变化,主要是提高了散射光和透过林冠空隙的直射光。
安徽黄山茶林场 7-9年生杉木 生长季节晴天
未间伐(对照) 林下平均光强(<1000烛光/米,为空旷地光强的0.8%)
w↗则u↘; w↗则中小径材;利用量↗,与主伐量m相加↗,总利用量↗。
(五) 经济效果
杉木:通过抚育间伐促进了林木的直径D和材积V生长,缩短了林木的成材期,使主伐龄提前
1.抚育间伐能够提高经济出材率
2.获得一定经济收入
用于扩大再生产,做到以短养长,促进林业生产。
例:《杉木速生丰产优质技术》P134表7-4
1)按林木分级确定
①砍伐全部Ⅴ、Ⅳ级木--强度间伐
砍伐全部Ⅴ级木,部分Ⅳ级木 --中度间伐
只砍Ⅴ级木--弱度间伐
②优势木
有益木 采取上层疏伐或综合疏伐 ,
有害木砍伐
一般很少用这种方法确定P,但这种分级法在选择采伐木上时很大用处。
2)根据林分疏密度或郁闭度确定
当林分疏密度或郁闭度达0.9左右,则间伐。
2Ⅳ、Ⅴ级木占林分株数30%以上
在林木分化过程中,Ⅳ、Ⅴ级木数量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3 林分直径离散度≧0.9时
林分直径离散度是指林分平均直径与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的倍数之间的距离。
(三)根据自然整枝高度
在杉木林中,自然整枝高度是林分生长状况最直观的反应。自然整枝高度明显加强的时期,树冠体积缩小的时期,林分直径生长量明显下降时期是一致的。
∵枝叶交接重叠,树冠发育受阻,此时表明株数过多,应该间伐,疏开林冠,以林分疏密度或郁闭度降低程度来确定保留株数和间伐株数计算间伐强度P。
强度控制在:郁闭度0.6, 疏密度0.7以上
疏密度:弱度 0.8-0.9
中度 0.7-0.8
强度 0.6-0.7
极强度 0.5-0.6
这种方法在选木时,没有明确的是非界限和客观标准,故有很大差异,但技术熟练人员能比较好的掌握,且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三)作用
1 能提高林分的稳定性,不致因林分稀疏而招致风雪害,杂草生长。
2 有利改善林分的生态条件,促进保留木的材质生长和形质生长
3 有利于经济收入,每次间伐力求稍大些,但最终可伐少木材的总产量。抚育采伐量<年生长量。
(四) 抚育采伐强度的确定方法
就其性质不同,分为定性间伐和定量间伐。
1 定性间伐 把注意力放在间伐木的选择,按照林木分级确定应该砍去什么样的林木,由选木结果计算间伐量。
实际意义为
当d>1 即 d2>d1, 则Pv>Pn 多出现于上层抚育法
当 d<1 即 d2<d1 则Pv<Pn 多出现于下层抚育法
当 d=1 即 d2=d1 则Pv=Pn 多出现于机械抚育法
综合抚育时三种情况均可能出现。
抚育间伐强度等级(下层)
强度等级
弱
中
强
极强
Pn%
10-25
26-35
36-50
>50
。指标确定
第五节抚育间伐指标确定
为使抚育采伐得到最良好的效果,各种抚育采伐方式应研究以下几个技术要素:抚育间伐开始期、抚育间伐强度、抚育间伐间隔期、抚育间伐选木原则。
一、抚育间伐的开始期
重要性 开始早:不利于优良干形形成,减少所得木材的经济收益。
开始晚:影响保留木的生长
除伐中因未及时间伐而使目的树种被非目的树种排挤,降低林分质量。
Pv%
10-15
16-25
26-35
>35
(二) 合理采伐强度的标准
强度取决于①经营目的、运输劳力、小径材销路--经济状况
②树种特性、林分密度、年龄、立地条件--生物性状
顶端优势明显的速生树种--大强度
壮龄期树木生长旺盛、抚育后恢复快--大强度
中龄期树木生长减弱--小强度
立地条件好--大强度 反之--小强度
林分密度过大,原有营养成分已不能满足林木要求生长受到抑制,生长量受到下降,尤其是D↘)
经济经营:阳性、速生、密植、立地条件好的林分,开始期早;
反之,开始期晚。
以疏伐为例,确定开始期的几种方法:
(一)根据林分生长量分析确定
林分直径和胸高断面积连年生长量的变化,能明显地反映出林分的密度状况。林分的生长量因林分密集而减慢。
9年生杉木林:94-167株/亩,自然整枝高占树高11-14%约1/9-1/7。
林分密集引起林内光照不足,当林冠 下层的光照强度低于该树种的补偿点时,则林木下部枝条开始枯萎脱落,从而使活枝下高增高。
(四)按林分密度管理图确定
在系统经营的林区,可将林分实际密度与同树种、同年龄、同立地条件的林分密度管理图的最适宜密度比较。如实际密度已高于图表中的最适宜密度,表明该林分应疏伐。另外,易发生风害的地区,应及早抚育间伐,一加粗直径生长和根系发育,增强抵抗力。要培育特殊通直材,为防止多节,尖削度过大、可推迟首次间伐。
按林木年龄来说,在还不应该出现连年生长量下降的时候,因过密造成连年生长量降低,如及时疏开,其连年生长量又可恢复。
所以连年生长量明显下降的年龄,就是应该开始疏伐的时期。
见书例P300
(二)根据林木分化程度确定
1 在同龄林中林木径级有明显分化时,如小于平均直径的林木株数达40%以上
分化越强,林木间直径相差越大,小径木数量越多
Pn 30% 比对照区增强3-4倍
40% 比对照区增强10倍
50% 比对照区增强了30倍 (占空旷地光强24.6%)
2 采伐改变了林内温度和湿度。
例子(同上)
Pn 30% 白天温度比对照区高0.3-0.60C地温高10C
40%-50% 白天温度比对照区高10C地温高1.5-2.40C
间伐对林内空气相对湿度影响随Pn↗而↘。
(一)概念和表示方法
1 概念
采伐强度--抚育采伐时采伐多少,保留多少的指标。
抚育采伐总强度--每次采伐所得木材量之和与主伐时蓄积量的百分率
2 表示方法:
①以株数表示:
Pn=n/N×100%=采伐木株数/伐前林分株数×100%
反映出间伐前后林木营养面积的变化动态,便于施工掌握。但密度不同,Pn相同时,保留木密度有差异。因为上层抚育、下层抚育、机械抚育后,林分结构有差异。
2 定量间伐--根据林分生长和立木之间的数量关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按照合理密度,确定砍伐木或保留木的数量。
因为影响林木生长的诸因素当中,密度是生产上较为容易控制的一种因素,可通过抚育采伐调节林分密度,以影响林分生长。
①根据胸高直径与冠幅的相关规律确定
冠幅大小,反映了单株林木营养面积的大小,对直径生长量影响甚大。冠幅越大,所占据的生长空间也就越大,则D越粗,两者的相关程度可用回归方程表示,根据回归方程求出不同径级应保留的立木株数,以此作为确定间伐强度的依据
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类型的杉木林中,调查了1136株5-20厘米树冠面积和胸径,发现树冠面积依胸径变化呈双曲线关系。
回归方程为 Cw=D/(2.8167-0.03498D)
相关系数r=0.98
回归估测误差5.1%左右
②根据树高与冠幅的相关规律确定
树冠直径与树高的比值--树冠系数(随树种、年龄、林分密度不同而发生变化)
测的林分树高后,即可确定间伐强度、算出单位面积保留株数。
2 用林分密度管理图求得
林分管理图--标是林分生长于密度之间数量变化关系 应用于定量间伐和森林清查,生长预测和划分经营类型。
密度效应--立木密度队与林分生长有制约因素。根据林分密度效应,研制出密度管理图
第六节抚育间伐效果
正如抚育采伐的目的和任务所提及,抚育采伐的效果就是讨论实践中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
在密度适中,连年生长量较大的林分内测得树冠系数,可用来确定其他林分的间伐强度
据南林对福建洋口林场杉木丰产林调查杉木树冠系数:
4-10年生变动于1/2-1/4
10-20年变动于1/4-1/7
20-30(冠径)2=(树冠系数×树高)2=(H/5)2=H2/25 则保留株数N=10000/(H2/25)=250000/H2
②以胸高断面积或材积表示 :
Pg=g/G×100%=采伐木断面积总和/伐前林分断面积总和×100% Pv=v/V×100%
反映出采伐木的数量,不易施工,说明不了营养面积的变化。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更好地说明生长抚育强度,Pn与Pv结合用。即:d=d2/d1=采伐木平均直径/伐前林分平均直径
Pv=d2Pn→d2=Pv/P
杉木林抚育间伐次数、时间、间伐量参考表。
9.29
②引起林内土壤营养元素含量降低
因为温度升高,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来自林冠的凋落物下降,所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一般通过抚育采伐均能不同程度改善林分小气候条件,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缩短培育年限。
(二) 提高林分稳定性
森林最常遭受的自然灾害--雪害、风害、病害、虫害
①雪害--雪折、雪崩 未经间伐的密度较大的林木幼林最易遭受雪害。间伐的,由于立木粗壮,根系发达没有雪压、雪折。
40% 湿度比对照区下降6.6%
50% 湿度比对照区下降7.6%
3 土壤肥力影响:影响是显著的
①增加了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改进了林内小气候,促进了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了地被物分解,从而提高了土壤肥力。如:杉木:死地被物为枯枝落叶,在密林中不易分解,呈棕褐色,对阳光热量的吸收较强。间伐后提高了林内死地被物表面温度,加速其分解。
自然整枝高度达到全高的1/3-1/2,首次间伐
福建洋口林场不同年龄杉木林分的枝下高变化
标准地号
年龄
林分平均高
林分平均枝下高
枝下高占全高的%
黄8
6
5.7
1.3
23
鹿3
7
8.1
2.7
34
白7
8
8.2
4.3
52
打19
9
9.2
5.2
57
摘自《杉木林抚育间伐》P37
6-7年生,枝下高度接近全高的1/3,当枝下高度达1/2全高时林分已进入8-9龄,施行抚育间伐为时已晚。所以杉木林h=H/3时间伐适当。林龄相同的情况下,自然整枝高是随造林密度↗而↗。
②风害--风倒、风折 如密度过大,立木细长,突然大强度间伐,易受风害;在风速严重区,适时多次弱度间伐,可提高抗风性。
③病虫害--因雪、风害后的受害木引起。间伐改善了林分的卫生状况,增强了林分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三) 增加了大径材的出材率。
(四) 增加了木材总利用量
总产量M=间伐量m+主伐量m+枯损量u
二、抚育间伐的强度
强度 直接影响保留木的多少和对林内环境条件的改善程度,对D、V、H生长及材质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强度太小:对林分生长环境条件改善不明显,不能充分发挥间伐的作用
强度太大: 虽对单株有利,但由于单位面积株数太少,就不能充分利用地力,致使单位面积产量降低,且增加采伐工作量。
确定合理间伐强度是很重要的问题。
(一)提高了林木质量,缩短了成材年限
1 采伐提高了林内光照强度
杉木经抚育采伐后,株数下降了,林冠郁闭度下降,改变了林内光照条件。采伐引起了光强的变化,主要是提高了散射光和透过林冠空隙的直射光。
安徽黄山茶林场 7-9年生杉木 生长季节晴天
未间伐(对照) 林下平均光强(<1000烛光/米,为空旷地光强的0.8%)
w↗则u↘; w↗则中小径材;利用量↗,与主伐量m相加↗,总利用量↗。
(五) 经济效果
杉木:通过抚育间伐促进了林木的直径D和材积V生长,缩短了林木的成材期,使主伐龄提前
1.抚育间伐能够提高经济出材率
2.获得一定经济收入
用于扩大再生产,做到以短养长,促进林业生产。
例:《杉木速生丰产优质技术》P134表7-4
1)按林木分级确定
①砍伐全部Ⅴ、Ⅳ级木--强度间伐
砍伐全部Ⅴ级木,部分Ⅳ级木 --中度间伐
只砍Ⅴ级木--弱度间伐
②优势木
有益木 采取上层疏伐或综合疏伐 ,
有害木砍伐
一般很少用这种方法确定P,但这种分级法在选择采伐木上时很大用处。
2)根据林分疏密度或郁闭度确定
当林分疏密度或郁闭度达0.9左右,则间伐。
2Ⅳ、Ⅴ级木占林分株数30%以上
在林木分化过程中,Ⅳ、Ⅴ级木数量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3 林分直径离散度≧0.9时
林分直径离散度是指林分平均直径与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的倍数之间的距离。
(三)根据自然整枝高度
在杉木林中,自然整枝高度是林分生长状况最直观的反应。自然整枝高度明显加强的时期,树冠体积缩小的时期,林分直径生长量明显下降时期是一致的。
∵枝叶交接重叠,树冠发育受阻,此时表明株数过多,应该间伐,疏开林冠,以林分疏密度或郁闭度降低程度来确定保留株数和间伐株数计算间伐强度P。
强度控制在:郁闭度0.6, 疏密度0.7以上
疏密度:弱度 0.8-0.9
中度 0.7-0.8
强度 0.6-0.7
极强度 0.5-0.6
这种方法在选木时,没有明确的是非界限和客观标准,故有很大差异,但技术熟练人员能比较好的掌握,且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三)作用
1 能提高林分的稳定性,不致因林分稀疏而招致风雪害,杂草生长。
2 有利改善林分的生态条件,促进保留木的材质生长和形质生长
3 有利于经济收入,每次间伐力求稍大些,但最终可伐少木材的总产量。抚育采伐量<年生长量。
(四) 抚育采伐强度的确定方法
就其性质不同,分为定性间伐和定量间伐。
1 定性间伐 把注意力放在间伐木的选择,按照林木分级确定应该砍去什么样的林木,由选木结果计算间伐量。
实际意义为
当d>1 即 d2>d1, 则Pv>Pn 多出现于上层抚育法
当 d<1 即 d2<d1 则Pv<Pn 多出现于下层抚育法
当 d=1 即 d2=d1 则Pv=Pn 多出现于机械抚育法
综合抚育时三种情况均可能出现。
抚育间伐强度等级(下层)
强度等级
弱
中
强
极强
Pn%
10-25
26-35
36-50
>50
。指标确定
第五节抚育间伐指标确定
为使抚育采伐得到最良好的效果,各种抚育采伐方式应研究以下几个技术要素:抚育间伐开始期、抚育间伐强度、抚育间伐间隔期、抚育间伐选木原则。
一、抚育间伐的开始期
重要性 开始早:不利于优良干形形成,减少所得木材的经济收益。
开始晚:影响保留木的生长
除伐中因未及时间伐而使目的树种被非目的树种排挤,降低林分质量。
Pv%
10-15
16-25
26-35
>35
(二) 合理采伐强度的标准
强度取决于①经营目的、运输劳力、小径材销路--经济状况
②树种特性、林分密度、年龄、立地条件--生物性状
顶端优势明显的速生树种--大强度
壮龄期树木生长旺盛、抚育后恢复快--大强度
中龄期树木生长减弱--小强度
立地条件好--大强度 反之--小强度
林分密度过大,原有营养成分已不能满足林木要求生长受到抑制,生长量受到下降,尤其是D↘)
经济经营:阳性、速生、密植、立地条件好的林分,开始期早;
反之,开始期晚。
以疏伐为例,确定开始期的几种方法:
(一)根据林分生长量分析确定
林分直径和胸高断面积连年生长量的变化,能明显地反映出林分的密度状况。林分的生长量因林分密集而减慢。
9年生杉木林:94-167株/亩,自然整枝高占树高11-14%约1/9-1/7。
林分密集引起林内光照不足,当林冠 下层的光照强度低于该树种的补偿点时,则林木下部枝条开始枯萎脱落,从而使活枝下高增高。
(四)按林分密度管理图确定
在系统经营的林区,可将林分实际密度与同树种、同年龄、同立地条件的林分密度管理图的最适宜密度比较。如实际密度已高于图表中的最适宜密度,表明该林分应疏伐。另外,易发生风害的地区,应及早抚育间伐,一加粗直径生长和根系发育,增强抵抗力。要培育特殊通直材,为防止多节,尖削度过大、可推迟首次间伐。
按林木年龄来说,在还不应该出现连年生长量下降的时候,因过密造成连年生长量降低,如及时疏开,其连年生长量又可恢复。
所以连年生长量明显下降的年龄,就是应该开始疏伐的时期。
见书例P300
(二)根据林木分化程度确定
1 在同龄林中林木径级有明显分化时,如小于平均直径的林木株数达40%以上
分化越强,林木间直径相差越大,小径木数量越多
Pn 30% 比对照区增强3-4倍
40% 比对照区增强10倍
50% 比对照区增强了30倍 (占空旷地光强24.6%)
2 采伐改变了林内温度和湿度。
例子(同上)
Pn 30% 白天温度比对照区高0.3-0.60C地温高10C
40%-50% 白天温度比对照区高10C地温高1.5-2.40C
间伐对林内空气相对湿度影响随Pn↗而↘。
(一)概念和表示方法
1 概念
采伐强度--抚育采伐时采伐多少,保留多少的指标。
抚育采伐总强度--每次采伐所得木材量之和与主伐时蓄积量的百分率
2 表示方法:
①以株数表示:
Pn=n/N×100%=采伐木株数/伐前林分株数×100%
反映出间伐前后林木营养面积的变化动态,便于施工掌握。但密度不同,Pn相同时,保留木密度有差异。因为上层抚育、下层抚育、机械抚育后,林分结构有差异。
2 定量间伐--根据林分生长和立木之间的数量关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按照合理密度,确定砍伐木或保留木的数量。
因为影响林木生长的诸因素当中,密度是生产上较为容易控制的一种因素,可通过抚育采伐调节林分密度,以影响林分生长。
①根据胸高直径与冠幅的相关规律确定
冠幅大小,反映了单株林木营养面积的大小,对直径生长量影响甚大。冠幅越大,所占据的生长空间也就越大,则D越粗,两者的相关程度可用回归方程表示,根据回归方程求出不同径级应保留的立木株数,以此作为确定间伐强度的依据
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类型的杉木林中,调查了1136株5-20厘米树冠面积和胸径,发现树冠面积依胸径变化呈双曲线关系。
回归方程为 Cw=D/(2.8167-0.03498D)
相关系数r=0.98
回归估测误差5.1%左右
②根据树高与冠幅的相关规律确定
树冠直径与树高的比值--树冠系数(随树种、年龄、林分密度不同而发生变化)
测的林分树高后,即可确定间伐强度、算出单位面积保留株数。
2 用林分密度管理图求得
林分管理图--标是林分生长于密度之间数量变化关系 应用于定量间伐和森林清查,生长预测和划分经营类型。
密度效应--立木密度队与林分生长有制约因素。根据林分密度效应,研制出密度管理图
第六节抚育间伐效果
正如抚育采伐的目的和任务所提及,抚育采伐的效果就是讨论实践中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
在密度适中,连年生长量较大的林分内测得树冠系数,可用来确定其他林分的间伐强度
据南林对福建洋口林场杉木丰产林调查杉木树冠系数:
4-10年生变动于1/2-1/4
10-20年变动于1/4-1/7
20-30(冠径)2=(树冠系数×树高)2=(H/5)2=H2/25 则保留株数N=10000/(H2/25)=250000/H2
②以胸高断面积或材积表示 :
Pg=g/G×100%=采伐木断面积总和/伐前林分断面积总和×100% Pv=v/V×100%
反映出采伐木的数量,不易施工,说明不了营养面积的变化。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更好地说明生长抚育强度,Pn与Pv结合用。即:d=d2/d1=采伐木平均直径/伐前林分平均直径
Pv=d2Pn→d2=Pv/P
杉木林抚育间伐次数、时间、间伐量参考表。
9.29
②引起林内土壤营养元素含量降低
因为温度升高,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来自林冠的凋落物下降,所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一般通过抚育采伐均能不同程度改善林分小气候条件,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缩短培育年限。
(二) 提高林分稳定性
森林最常遭受的自然灾害--雪害、风害、病害、虫害
①雪害--雪折、雪崩 未经间伐的密度较大的林木幼林最易遭受雪害。间伐的,由于立木粗壮,根系发达没有雪压、雪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