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美两国环境卫生学课程设置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年第9期•课程建设
浅析中美两国环境卫生学课程设置的差异
李云晖、刘冉、梁戈玉、沈孝兵2,尹立红、金辉卜
(1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东南大学教务处,江苏,南京210009)
[摘要]以杜兰大学为例,通过对中美两国环境卫生学课程设置和教学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包括课程 设置的目的、课程内容、教材、师资力量、授课方式和手段、教学时间安排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以吸取有益经 验,为国内医学高等院校公共卫生教育的课程理论与教学的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环境卫生学;课程;美国;杜兰大学 DOI: 10.3969/j.issa l002-1701.2019.09.029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701(2019)09-0060-02
环境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课 程^。
作为一门融医学科学与环境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 科,环境卫生学课程涉及内容广泛,同时由于学科领域发 展迅速,课程内容的伸缩性较强,因此有必要结合课程自 身特点,探索如何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性实 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知识。
美国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育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课程体 系。
杜兰大学成立于1834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著名私 立研究型大学。
其中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院创建于1912 年,拥有全美历史最悠久的公共卫生学院,也是美国最早 开设本科公共卫生教育的大学之一[2]。
因此,探讨中美 两国环境卫生学课程设置的差异,对我国公共卫生与预 防医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课程体系设置的比较
(一) 课程设置目的及重要性。
目前,国内综合大学的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本科 专业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主要包括通识教育基础课、大 类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跨学科选修课等几大类。
专业主干课为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使学 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培养分析解决本 专业范围内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门专业主干课 程,环境卫生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有着极其重要地位。
为了保证本科公共卫生教学质量,美国公共卫生学 院的教育教学项目和课程设置是需要公共卫生教育委员 会认证的。
按最低标准,必须涵盖5个核心部分,分别是 生物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科学、卫生服务管理和 社会行为科学[3]。
作为5个核心领域之一,杜兰大学的环 境卫生科学除了向学生介绍基本的环境健康主题外,一 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美国公共卫生教育委员会 对公共卫生学学院教学质量的评估和认证[2]。
(二) 课程内容。
按照全国高等学校预防医学专业规划教材的要求,* 通讯作者Email: jinhui_hid@ 国内的环境卫生学包括: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环境卫生 监督体系的理论依据和环境卫生研究的技术和方法。
具 体内容包含大气、水、土壤卫生等15章节M。
杜兰大学的环境卫生科学课程为系列课程,每门课 程都有鲜明的主题,但都围绕着环境卫生与健康展开。
课程内容比较丰富,涵盖了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生产环 境的内容,这一点和国内的环境卫生学课程有较大区别。
(三)授课教材。
国内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学的授课教材基本上是 国家级规划教材,是预防医学类专业使用的教材中最高 级别。
在杜兰大学,教学没有全国统编教材,授课教师只向 学生推荐授课教材(不同的老师侧重点会不同),同时提 供相关的参考书目、课件和参考文献。
这样的好处是避 免了单一教材的局限性,并可以随时介绍学科发展动态[2]。
(四)授课教师。
国内综合性大学中从事环境卫生学教学的基本上都 是专职教师,这部分老师必须参加国家或省级的统一考 试并获得教师资格证,才能从事教学工作。
在目前的大 多数985或211高校,教师大多都具备博士学位,且具有 海外留学经历。
杜兰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从事环境卫生科学的教学人 员主要有两类:全职教师和兼职教师[2]。
他们大多教学 工作经验丰富,具备较高的科研学术水平。
其中全职教 师是学院相对稳定的师资力量,每年在学院工作9个月 以上。
兼职教师相对自由且与学院的关系比较松散,他 们可以来自本校或其他大学,也可以来自政府行政部门,如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等。
他们对学院的贡献更多的是科研和实践上的 合作。
此外,一些短期聘用教师(Staff)、访问学者和博士 后也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短期的教学工作。
(五) 授课方式和手段。
国内大学环境卫生学的理论教学基本上以课堂讲授 为主。
授课方式包括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5]。
教学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年第9期•61 •
手段上,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主,信息的获得量,而且能有 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会结合 传统的教学手段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网络课 程已成为环境卫生学教学的第二主课堂。
杜兰大学环境卫生科学课程的授课方式多样而且灵 活,多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启发性教学授课方式。
课堂 上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比如在老师的授课过程中,学生有 疑问可以随时举手提问,老师即可解答直至学生明白为 止。
另外,教师鼓励师生互动,注重教学情境与场所的设 置,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参与。
(六)教学时间安排。
国内大学中,环境卫生学大多安排在第四或第五学 年。
课程为3学分,理论教学总时数为52〜64学时。
在杜兰大学,环境卫生科学课程大多安排在第1〜4 学期,每学期安排16周。
具体的上课时间,学生可以根 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通常情况下每周安排3小 时,学生可以选择上1节3小时或2节1.5小时的课程。
(七) 考核方式。
国内高校中,环境卫生学的考核方式基本上是闭卷 考试,考核成绩的评定也是以闭卷考试成绩为主,有的高 校以闭卷考试成绩和实习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计算总分 作为该课程最终成绩。
在杜兰大学,考核方式是多样性的,除闭卷考试外, 还有学术论文、读书报告等形式。
考核成绩的构成包括 平时成绩、实习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二、借鉴与体会
教学内容是一门课程的核心。
杜兰大学更注重实习 与实践内容,每学年基本上都会开设实习课程,学生根据 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自行选择。
相比之下,国内实习 课程较少,且大多由老师在教学大纲的范围内安排,学生 大多对指定的内容缺乏兴趣,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在教材方面,国内的专家学者虽然定时对教材进行 修订并补充新内容,但由于出版周期的影响,教学内容存 在一定的滞后性。
在师资方面,杜兰大学的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 是大学编制外的教师,他们或是某个领域有突出成就的 校外教授,或是在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或是基层从事实际 工作的医技师。
他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践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而国内的授课老师主 要是由大学教师组成,他们长期在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工 作,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当然,近年来国内各高校也开始 聘请当地疾控中心高年资的医师作为短期的兼职老师,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授课方式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样十分关键M。
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不仅减轻教师 大量重复性的工作,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视角,还可解决部分名师课程及热门课程听不上、选不上的难题[7]。
目前,网络教学在杜兰大学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也在积极开展环境卫生学的公共网络课程平台建设,尝试着PBUMOOC等教学 模式以期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但相关工作有待于改 进和拓展。
三、建议
针对我国目前高校中环境卫生学课程的设置及教学 体系中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部分办学理念及课程设 置中的优点,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教学质量评估目前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已经成为一项常态性工作。
但基本上 由教育部组织,各高校抽调相应的学者专家组成评估组。
可借鉴美国CEPH认证中的一些优点,比如可以扩大专 家库,包括来自环境保护部、国家CDC、中科院湖泊研究 所等单位的学者和专家,以增加评估工作的实践性,以评 促建,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第二,在教学师资方面,可以吸收补充来自企业、管 理部门以及公共卫生基层的专业人员,组成一个既有核 心教师(主要教授基础理论)又具有实践经验的外围专业 人员的混合型师资队伍。
第三,在环境卫生学课程体系的组成方面,在保证核 心内容的前提下,补充增加诸如校企共建、专题调查与研 讨、技能竞赛等课程,以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目的是 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知识点,不仅具有较完备的理论知 识,而且具备一定的实战能力,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公共 卫生、环境和健康的需要和要求。
[参考文献]
[1]鲁文清,袁晶,邬堂春.我国环境卫生学的发展历程和展
望D].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8 (42): 51-54.
[2] Luann EW. Success of the undergraduate public health at
Tulane University[J]_ Front public health, 2015,3: 1-7
[3] Riegelman R. Undergraduate public health education:past,
present and future[J]. Am J Prev Med, 2008, 35(3):258-263.
[4]杨克敌.环境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5]李万伟,李晓红,贺圣文,等.《环境卫生学》课堂教学内容
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45): 120123.
[6]郭玉婷,刘涛,康福信.深化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 41- 42.
[7]胡旭君.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J].
西北医学教育,2013, 21 (6): 1221- 1222.
[收稿日期]2018-07
[作者简介]李云晖,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环境卫生学。
[基金项目]东南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7-77); 江苏省教育厅教改项目(2013JSJG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