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历史课件】4课工业化的起步[课件][人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念 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 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二)目标 (1)能够辨别教科书和教学中的历史解释;能够发现这些历史解释 与以往所知历史解释的异同;能够对所学内容中的历史结论加以分析 。 (2)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个别 或系列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能够在历史叙述中将史实描述与历史解 释结合起来;能够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解释现实问题。 (3)能够分辨不同的历史解释;尝试从来源、性质和目的等多方面 ,说明导致这些不同解释的原因并加以评析。 (4)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能够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 试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的解释。
历史分期及其依据
近代史
新航路的开辟
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开始
世界 (1500年前后) (人类开始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首次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1640)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中国
鸦片战争(1840年) 中国开始被卷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辛亥革命(1911年) 中国首次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第二次工业革命
3、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得到改变,是在
A. 新中国成立后
B.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
C.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D. “大跃进”运动之后
4、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在哪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
A. 工业
B. 农业
C. 交通运输业
D. 商业
5、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 策会议,正式把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东 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比1952年增长 19% 26% 296% 96% 235%
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比 1952年,我国农业生产总产值增长了 25% ,工业生产总产值增长了129% 。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1956年7月, 第一汽车 厂生产的 第一批解 放牌汽车
1956年7月13日,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下线。
沈阳第一机床厂生产车间一角
沈阳第一机床厂1955年生产的我国第一台 620-1普通车床
一一二厂(现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1956年7月19日试制成功的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战 斗机
国产喷气式歼击机试制成功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鞍山钢铁公司
武汉市民庆祝长 江大桥建成通车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
水调歌头·游泳 1956.06 毛泽东
三、史料实证
(一)概念 (二)目标 (三)史料的分类 (四)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因素 (五)运用史料的原则 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 2.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研究 3.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 4.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5.孤证不立,搜集更多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
四、历史解释
世界 俄国十月革命
现代史
(1917年)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社会主义革命时代到来 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中国
五四运动(1919年)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分界 新中国成立(1949年) 开始社会主义现
代化道路的探索
三、史料实证
(一)概念 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二)目标 (1)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在解答某一历史问题时,能够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 该问题相关的史料;能够从所获得的材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2)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明了史料在历史叙述中的基础作用 ;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 (3)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 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 (4)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能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 利用史料;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史料对所探究 问题进行论述。
()
A. 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
A
B.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C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下列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1949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D会
B.我国解放后土地改革开始到完成的时间是1953年到
1957年
C.沈阳第一机床厂制造出了我国第一辆国产汽车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新中国建立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解放前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
6、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产
生于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4年
总结:三 个 “一”
一个计划: 一五计划(背景、时间、基本任务
特点、成就、意义)
一次会议: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9)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 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毛泽东
你怎么看待第一个五年计划所取得的成就?
了不起!这五年 中工业建设的成 就远远超过了旧 中国的一百年!
没什么大不了的。 那时生产的解放 牌汽车早就被淘
汰了
意义:开始改变了我国 落后的工业面貌,向社 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列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建设成就: 1、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2、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3、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4、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5、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6、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 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 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 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 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 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 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1954年10月周恩来和米高扬在 苏联援助中国建设项目协定文本上签字
发电 量
、
人均
美
钢
和
中国 印度 美国
1952 1950 1950年 年产量 年产量 产量
2.37 公斤
4公斤
538.3 公斤
2.76 千瓦
10.9千 2949千
瓦
瓦
印度
10.9千瓦时
美国
2949千瓦时 538.3公斤
钢 135万吨
754 %
46.2 %
电 产 量
煤
6649万 吨
105 7.4 %%
比 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成立: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巩固: 1950~1953年 抗美援朝
1950~1952年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意义:
• 1.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 2.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 3.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思考问题: 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
《共同纲领》
1949年9月制订的《共同纲领》,在新中国的 建立和在建国初期政权的巩固和发展中起到了重 大作用.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即将进入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这就需要在法律上 作出新的规定.为此,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在北京召开,对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经济建 设进行了全面规划.
一部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性质)
回顾新中国的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 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工业化和民主化成为我 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两个重要引擎,成为共和 国展翅奋起的双翼。 这真是:一五计划展宏图工业化起步;五四 宪法定方向民主化开启;道路探索结硕果。
历史核心素养
历史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成就(完成情况):
意义: 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52年主要产 材料一 品产量表
产 品
1952年 产量
比 194 9年 增加
比 历史 最高 水平 增加
粮
1.639亿 吨
49%
9.3 %
棉
130.4万 吨
193 %
53%
材料二
五
十
钢产
年
量
代
人均
中 、 印
二、时空观念
(一)概念 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二)目标 (1)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表达方式,理解它们的意 义,在叙述个别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 (2)能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利用历 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能够认识事物发生 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 (3)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并用特定的时间和空 间术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概况和说明。 (4)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将其置于具 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 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论述。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 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一个五年计划
背景: 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低下. 时间: 1953年—1957年 目的: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 基本任务展:国民经济。
A.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 国 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B.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C.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中国
2.76千瓦时 2.37公斤
4公斤
发 72.6亿千 68.1 21.9 图
电 瓦时
%%
钢产量 发电量
钢产量 发电量 钢产量 发电量
原油以4上4万材吨料反2%72映了当时我国的(人怎均)(么人均样) 的(经人均济)(情人均况) ?(人均)(人均)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 (1)、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一、唯物史观
(一)概念 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二)基本观点(*)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4.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6.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7.唯物辩证法
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2)、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3)、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 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面对当时中国的国情,如果 让你来决定,该如何做才能加 快中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中国 的综合国力呢?
中共制订和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1953-1957年) “二五”计划(1958-1962年) “三五”计划(1966-1970年) “四五”计划(1971-1975年) “五五”计划(1976-1980年) “六五”计划(1980-1985年) “七五”计划(1986-1990年) “八五”计划(1991-1995年) “九五”计划(1996-2000年) “十五”计划(2001-2005年) “十一五”计划(2006-2010年) “十二五”计划(2011-2015年)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时间: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内容: (见右图)
性质(意义):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总结:“一届人大”的召开,《宪法》的制订,表
明由政协会议代行“人大”的职权,由《共同纲领》 代替《宪法》 的过渡状态已经结束,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反馈练习
1.下列描述第一个五家与中国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工作
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中国第一个飞架制造厂
长春
大型轧钢厂
沈阳
新疆
鞍山
青海
说明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 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
业化迈进。
宝 四川 成
铁 路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
鹰厦铁路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成果
品种 粮 棉 钢 煤
原油
1957年产量 1.95亿吨 164万吨 535万吨 1.3亿吨 146万吨
五、家国情怀
(一)概念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 (二)目标 (1)能够具有对家乡、民族、国家的认同感,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大爱;能 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传统。 (2)能够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以及世界历史发展的 进步历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能够表现 出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 和现实社会问题;能够将历史学习所得与家乡、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繁 荣结合起来,立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历史分期及其依据
近代史
新航路的开辟
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开始
世界 (1500年前后) (人类开始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首次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1640)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中国
鸦片战争(1840年) 中国开始被卷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辛亥革命(1911年) 中国首次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第二次工业革命
3、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得到改变,是在
A. 新中国成立后
B.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
C.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D. “大跃进”运动之后
4、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在哪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
A. 工业
B. 农业
C. 交通运输业
D. 商业
5、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 策会议,正式把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东 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比1952年增长 19% 26% 296% 96% 235%
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比 1952年,我国农业生产总产值增长了 25% ,工业生产总产值增长了129% 。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1956年7月, 第一汽车 厂生产的 第一批解 放牌汽车
1956年7月13日,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下线。
沈阳第一机床厂生产车间一角
沈阳第一机床厂1955年生产的我国第一台 620-1普通车床
一一二厂(现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1956年7月19日试制成功的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战 斗机
国产喷气式歼击机试制成功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鞍山钢铁公司
武汉市民庆祝长 江大桥建成通车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
水调歌头·游泳 1956.06 毛泽东
三、史料实证
(一)概念 (二)目标 (三)史料的分类 (四)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因素 (五)运用史料的原则 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 2.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研究 3.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 4.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5.孤证不立,搜集更多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
四、历史解释
世界 俄国十月革命
现代史
(1917年)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社会主义革命时代到来 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中国
五四运动(1919年)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分界 新中国成立(1949年) 开始社会主义现
代化道路的探索
三、史料实证
(一)概念 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二)目标 (1)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在解答某一历史问题时,能够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 该问题相关的史料;能够从所获得的材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2)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明了史料在历史叙述中的基础作用 ;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 (3)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 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 (4)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能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 利用史料;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史料对所探究 问题进行论述。
()
A. 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
A
B.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C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下列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1949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D会
B.我国解放后土地改革开始到完成的时间是1953年到
1957年
C.沈阳第一机床厂制造出了我国第一辆国产汽车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新中国建立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解放前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
6、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产
生于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4年
总结:三 个 “一”
一个计划: 一五计划(背景、时间、基本任务
特点、成就、意义)
一次会议: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9)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 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毛泽东
你怎么看待第一个五年计划所取得的成就?
了不起!这五年 中工业建设的成 就远远超过了旧 中国的一百年!
没什么大不了的。 那时生产的解放 牌汽车早就被淘
汰了
意义:开始改变了我国 落后的工业面貌,向社 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列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建设成就: 1、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2、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3、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4、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5、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6、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 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 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 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 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 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 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1954年10月周恩来和米高扬在 苏联援助中国建设项目协定文本上签字
发电 量
、
人均
美
钢
和
中国 印度 美国
1952 1950 1950年 年产量 年产量 产量
2.37 公斤
4公斤
538.3 公斤
2.76 千瓦
10.9千 2949千
瓦
瓦
印度
10.9千瓦时
美国
2949千瓦时 538.3公斤
钢 135万吨
754 %
46.2 %
电 产 量
煤
6649万 吨
105 7.4 %%
比 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成立: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巩固: 1950~1953年 抗美援朝
1950~1952年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意义:
• 1.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 2.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 3.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思考问题: 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
《共同纲领》
1949年9月制订的《共同纲领》,在新中国的 建立和在建国初期政权的巩固和发展中起到了重 大作用.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即将进入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这就需要在法律上 作出新的规定.为此,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在北京召开,对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经济建 设进行了全面规划.
一部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性质)
回顾新中国的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 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工业化和民主化成为我 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两个重要引擎,成为共和 国展翅奋起的双翼。 这真是:一五计划展宏图工业化起步;五四 宪法定方向民主化开启;道路探索结硕果。
历史核心素养
历史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成就(完成情况):
意义: 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52年主要产 材料一 品产量表
产 品
1952年 产量
比 194 9年 增加
比 历史 最高 水平 增加
粮
1.639亿 吨
49%
9.3 %
棉
130.4万 吨
193 %
53%
材料二
五
十
钢产
年
量
代
人均
中 、 印
二、时空观念
(一)概念 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二)目标 (1)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表达方式,理解它们的意 义,在叙述个别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 (2)能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利用历 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能够认识事物发生 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 (3)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并用特定的时间和空 间术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概况和说明。 (4)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将其置于具 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 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论述。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 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一个五年计划
背景: 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低下. 时间: 1953年—1957年 目的: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 基本任务展:国民经济。
A.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 国 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B.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C.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中国
2.76千瓦时 2.37公斤
4公斤
发 72.6亿千 68.1 21.9 图
电 瓦时
%%
钢产量 发电量
钢产量 发电量 钢产量 发电量
原油以4上4万材吨料反2%72映了当时我国的(人怎均)(么人均样) 的(经人均济)(情人均况) ?(人均)(人均)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 (1)、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一、唯物史观
(一)概念 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二)基本观点(*)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4.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6.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7.唯物辩证法
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2)、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3)、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 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面对当时中国的国情,如果 让你来决定,该如何做才能加 快中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中国 的综合国力呢?
中共制订和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1953-1957年) “二五”计划(1958-1962年) “三五”计划(1966-1970年) “四五”计划(1971-1975年) “五五”计划(1976-1980年) “六五”计划(1980-1985年) “七五”计划(1986-1990年) “八五”计划(1991-1995年) “九五”计划(1996-2000年) “十五”计划(2001-2005年) “十一五”计划(2006-2010年) “十二五”计划(2011-2015年)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时间: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内容: (见右图)
性质(意义):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总结:“一届人大”的召开,《宪法》的制订,表
明由政协会议代行“人大”的职权,由《共同纲领》 代替《宪法》 的过渡状态已经结束,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反馈练习
1.下列描述第一个五家与中国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工作
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中国第一个飞架制造厂
长春
大型轧钢厂
沈阳
新疆
鞍山
青海
说明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 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
业化迈进。
宝 四川 成
铁 路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
鹰厦铁路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成果
品种 粮 棉 钢 煤
原油
1957年产量 1.95亿吨 164万吨 535万吨 1.3亿吨 146万吨
五、家国情怀
(一)概念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 (二)目标 (1)能够具有对家乡、民族、国家的认同感,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大爱;能 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传统。 (2)能够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以及世界历史发展的 进步历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能够表现 出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 和现实社会问题;能够将历史学习所得与家乡、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繁 荣结合起来,立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