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一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箱箧.(qiè) 祈祷.(dǎo) 坍.塌(tā) 自惭形秽.(suì)
B.冠.冕(guān) 稍逊.(xùn) 娉.婷(pīng) 心无旁骛.(wù)
C.妖娆.(ráo) 摇曳.(yù) 逶迤.(yí) 鳞次栉.比(jié)
D.亵.渎(xiè) 强聒.(guō) 汲.取(xī) 鸠占鹊.巢(qiè)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魁梧呼哨芒刺在背不依不挠
B.旗帜洋溢笔墨纸砚断璧残垣
C.隐匿荒唐望眼欲穿不屑置辩
D.荣膺惋惜无原无故拳打脚踢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老教授在讲授国学时旁征博引
....,赢得了在座嘉宾的阵阵掌声。

B.大明湖的“灯光秀”如诗如画,夜幕下各种明灯绘声绘色
....。

C.章丘铁锅的制造者用行动诠释匠人精神,其技术已经达到了无所不为
....的程度。

D.我校足球队在激烈的对抗中略胜一筹
....,终于遗憾地输给了强劲的对手。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最近,阿尔法狗与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的对战,连胜三局,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5、下列对修辞方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登高远望,泰山的松树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游戏。

(比喻)
B.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西头吃烙饼,东头喝稀饭。

(借代)
C.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

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

(拟人)
D.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夸张)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读书,是人生的享受。

②从春花秋月,从夜雪初霁读到朝暾甫上。

③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生苍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

④在春秋默默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千回。

⑤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好的习惯。

A.①⑤④②③B.⑤①③②④C.①⑤②④③D.①②④③⑤
7、根据课文默写。

①不愤不启,__________。

(《论语》八则)
②纤纤擢素手,__________。

(《古诗十九首》)
③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
⑤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⑥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⑦刘禹锡《秋词》中一反前人悲秋之调,表明对秋天独特感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
(2)河曲智叟亡.以应亡:
(3)甚矣,汝之不惠.惠: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

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1.(1)将近,将要(2)通“无”,没有(3)通“慧”,聪明
2.(1)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
运到渤海边上。

(2) 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
3.D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万事严中取
王晓河
①天下事,做于细,成于严。

严实,严整,有条不紊,踏踏实实,必然敦实过硬;严苛,严毅,艰苦卓绝,严厉刚毅,必然出彩出色;严慎,严敏,胆大心细,坚持不懈,必然大有作为。

②纵观天下,各行各业各色人等,持“严”则成功,持“严”则卓越。

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回忆在富连成科班的七年学徒生活,简直就是“七年大狱”。

七年中,他回家的时间加起来不过十天。

七年科班受的苦,谭元寿不但无怨无悔,反觉受益匪浅。

国学大师陈寅恪自登上清华的讲台开始,一直到西南联大和中山大学执教,都奉行“三不讲”主义:“书上有的不讲,别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讲过的不讲。

”因为这个严格的标准,有人称他为“活字典”,有人称他是“教授的教授”。

③“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李雪健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在演戏上孜孜不倦地追求新高度,他始终追求的是:做有“情怀”的演员,用“准”来衡量表演。

每一次,他都把饰演的角色当成一种生命体验来对待。

他曾患癌症,治病放疗期间“自己就是被摔烂了的那条鱼,生不如死”。

很多人当时都认为他百分之八九十不可能再拍戏了,但他坚强地挺了过来,还说“要一直演下去,直到演不动为止”。

为表演“准”,他用保持饥饿来塑造角色,从饰演《焦裕禄》到《杨善洲》,年轻体壮的李雪健不够瘦,“就只能干饿,每天一碗白菜汤,主是两片豆腐、一片白菜,太饿了就嗑嗑瓜子儿”。

以“严”求“准”,两个人物都演得栩栩如生,大获成功,两部电影也成了李雪健演艺生涯的两座丰碑。

④严,不是一时严,也不是一事严,而是要严在全过程。

侯宝林曾跟宋世雄讲,成功、成名之前,还有两个“cheng”:一个是程,一个是承。

首先是过程,
是学习的过程、劳动的过程、钻研的过程;其次是要人民承认。

之后,才有成功、成名、成家。

⑤老艺术家的话很有道理,一些事,重复也罢,枯燥也罢,总是一丝不苟,总是丝丝入扣。

人生活的是过程,过程是生活常态。

严谨过程,那是成功的链接,种子播进大地,间苗、浇水、施肥锄草、除虫,一个环节都不能少,才有丰收的喜悦。

严正过程,那是扎实的累积,徜徉知识海洋,能学有所成,高雅光彩;历练社会,方能明白世事,掌握规律。

工匠成大师,过程要脱胎换骨;学子成泰斗,过程要呕心沥血。

相声大师马三立诙谐地解释自己的名字,他说:“马三立,站起来,打倒;再站起来,再打倒;再站起来,立稳啦。

所以叫‘三立’。

”人生过程苦乐难料,成败未卜,在现实与梦想之间,不变的是严格要求;暗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锐意进取。

过程过硬,终会成功。

害怕过程,总想一蹴而就,多会幻想落空;超越过程,总想成就辉煌,欲速不达,速荣便速朽;欲望很强烈,过程很潦草,“豆腐渣”忽悠悠上去了,哗啦啦倒下来,可笑亦可悲。

⑥心想事成,为有大成,离不开“严”的过程。

攀高,得拾级而上,一步一步走上去,气喘吁吁要挺住,力不从心要坚持,半途而废,达不到高度。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功夫不到家,一分钟也难精彩。

下得真功夫,下得严功夫,做人做事,必成上品。

(选自《江西日报》2016年12月1日,有删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国学大师陈寅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李雪健三个人的“严”分别表现在哪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3.作者认为怎样才算是真正的“严”?
4.文章第①段中列举那么多的含“严”字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5.文章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
林清玄
①有时会在晚上去逛花市。

②夜里九点以后,花贩会将店里的花整理遍,把一些盛开着的,不会再有顾客
挑选的花放在方形的大竹篮里推到屋外,准备丢弃了。

③多年以前,我没有多余的钱买花,就在晚上去挑选竹篮中的残花,那虽然是已被丢弃的,看起来却都还很美,尤其是它们正好开在高峰,显得格外辉煌。

在竹篮里随意翻翻就会找到一大把,带回家插在花瓶里,自己看了也非常欢喜。

④从竹篮里拾来的花,至少可以插一两天,甚至有开到四五天的。

每当我把花一一插进瓶里,会兴起这样的遐想:花的生命原本短暂,它若有知,知道临谢前几天还被宝爱着,应该感叹不枉一生,能毫无遗憾地凋谢了。

⑤花的盛放是那么美丽,但凋落时也有一种难言之美。

在清冷的寒夜,我坐在案前,看到花瓣纷纷落下,无声地辞枝,以一种优雅的姿势飘散,安静地俯在桌边。

那颤抖离枝的花瓣时而给我是一瓣耳朵的错觉,仿佛在倾听着远处土地的呼唤,闻着它熟悉的田园声息。

那还留在枝上的花则是眼睛一样,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人间,那深情的最后一瞥真是令人惆怅。

⑥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

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

⑦许久没有晚上去花市了,最近去过一次,竟捡回几十朵花,那捡来的花与买回的花感觉不同,由于不花钱反而觉得每一朵都是无价的。

尤其是将谢未谢,更显得楚楚可怜,比起含苞时的精神抖擞也自有一番风姿。

⑧说花是无价的,可能只有卖花的人反对。

花虽是有形之物,却往往是无形的象征,莲之清净、梅之坚贞、兰之高贵、菊之傲骨、牡丹之富贵百合之闲逸,乃至玫瑰里的爱情、康乃馨里的母爱都是高洁而不能以金钱衡量的。

⑨花所以无价,是花有无求的品格。

如果我们送人一颗钻石,里面的情感就不易纯粹,因为没有人会白送人钻石的;如果是送一朵玫瑰,它就很难掺进一丝杂质,由于它的纯粹,钻石在它面前就显得又俗又胖了。

⑩花的威力真是不小,但花的因缘更令人怀想。

我国民间有一种说法,说世上有三种行业是前世修来的,就是卖花、卖香、卖伞。

因为卖花是纯善的行业,买花的人不是供养佛菩萨,就是与人结善缘,即使自己放置案前也能调养身心。

卖香、卖伞也都是纯善的行业,如果不是前世的因缘,哪里有福分经营这么好的行业呢?
⑪卖花既是因缘,爱花也是因缘,我常觉得爱花者不是后天的培养,而是天生的直觉。

⑫这种直觉来自良善的品格与温柔的性情,也来自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一个
把物质追求看得很重的人,肯定是与花无缘的。

⑬爱花的人如果能自花中提炼智慧之香,用智慧之花来使心灵庄严,就能使
我们有最深刻的觉醒,激发我们追求真实和永恒的智慧。

当我们面对人间的一朵好花,心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就会使我们有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

⑭让我们看待自己如一朵花吧!香给这世界看!
(文章有删改) 1.选文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 的表现手法,以花为线索,按拾花、
_________ 爱花、____________的顺序构思全文,层层深入,结构严谨。

2.结合语境,说说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及其作用。

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

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

3.请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

那还留在枝上的花则是眼睛一样,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人间,那深情的最后一瞥真是令人惆怅。

4.通读全文,谈谈文题“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的含义。

四、写作题(40分)
少年强则中国强。

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既有大量含笑的瞬间值得记住,也有接连不断的困难需要我们去从容面对。

请以“含笑奔跑的少年”为题,写一篇文章。

说明:①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④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B
C
A
A
A
D
①不悱不发②札札弄机杼③感时花溅泪④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⑥江山代有才人出⑦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1.心想事成,为有大成,离不开“严”的过程(或“万事严中取”)。

2.谭元寿:做学徒的时候,刻苦训练七年。

陈寅恪:上课严格奉行“三不讲”主义。

李雪健:以“严”求“准”来塑造人物(衡量表演)。

3.时时严,事事严,全过程严。

4.这表明“严”的内涵丰富,还表明“严”有助于成功。

5.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使得文章更具说服力,具体而突出地论证了“要想成功,过程必须要严”的观点。

1.托物言志(或象征、以物喻人) 赏花(或悟花)学花(或变花)2.“雄辩”本义指有说服力、强有力的辩论,这里有“有力证明或辩护”之意。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花朵平静的心态和洁净的心灵,虽然凋落,依然沉静庄严地开放,倾听土地的呼唤,从而展现出一种难言的美丽。

(意近即可)
4.示例: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深情的最后一瞥”无不展示了花对土地的呼唤及对人间深情的依恋,落花有情,即使凋落,也依然美丽。

作者爱花,爱花的美丽,同时也怕美丽的失去,“惆怅”一词正是作者复杂心境的体现。

(意近即可)
4.示例:文章托物言志,借花寄寓了高远的人生志向:作者珍爱人间的每一朵好花,
花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和永恒的智慧,所以作者愿把自己变成一朵花。

同时,作者更愿像花那样,即使不被欣赏,依然沉静庄严地开放,倾听土地的呼唤,深情地注视人间的美好,用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把花的“芬芳”“香给这个世界看”。

点拨:联系主旨回答。

作者借花抒写感悟,希望自己具有花的品质和智慧。

(意近即可)
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