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12月月质量检测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12月月质量检测考试卷
一、选择题
1.在某次交通事故中一辆载有30吨“工”字形钢材的载重汽车由于避让横穿马路的电动车而紧急制动,结果车厢上的钢材向前冲出,压扁驾驶室.关于这起事故原因的物理分析正确的是()
A.由于车厢上的钢材有惯性,在汽车制动时,继续向前运动,压扁驾驶室
B.由于汽车紧急制动,使其惯性减小,而钢材惯性较大,所以继续向前运动
C.由于车厢上的钢材所受阻力太小,不足以克服其惯性,所以继续向前运动
D.由于汽车制动前的速度太大,汽车的惯性比钢材的惯性大,在汽车制动后,钢材继续向前运动
2.如图是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则它的运动情况应该是()
A.先加速,后减速
B.先静止,然后沿斜面加速下滑
C.先静止,然后向x轴负方向运动
D.先沿x轴负方向加速运动,然后静止
3.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一位科学家开创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并研究了落体运动的规律,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B.牛顿C.亚里士多德D.笛卡尔
4.一质点沿曲线从M点运动到N点,它在P点时的速度v方向和加速度a方向可能是A.B.
C.D.
5.如图所示,水平力F把一个物体紧压在竖直墙上,物体静止不动,则可知
A.F增大时静摩擦力也增大 B.静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C.静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 D.因为静摩擦力大于重力,所以没有下滑
6.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F2,当它们间的夹角为90°时合力大小为20N;则当它们间夹角为120°时,合力的大小为()
A.40 N B.102N C.202N D.10N
7.下列物理量中不属于矢量的是()
A.速率B.速度C.位移D.静摩擦力
8.如图所示,质量为8 kg的物体A静止在竖直的轻弹簧上面。

质量为2 kg的物体B用细线悬挂起来,A、B紧挨在一起但A、B之间无压力。

某时刻将细线剪断,则细线剪断瞬间,B对A的压力大小为(取g=10 m/s2)( )
A.100 N B.20 N C.16 N D.0 N
9.一架飞机起飞后不久遭到鸟击,致使飞机发生故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飞机和鸟主动撞击的一方施加的作用力大
B.鸟对飞机的作用力等于飞机对鸟的作用力
C.撞击后鸟亡,说明鸟对飞机的作用力小于飞机对鸟的作用力
D.撞击后机损,说明鸟对飞机的作用力大于飞机对鸟的作用力
10.滑块以某一初速度冲上斜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斜面顶端时的速度为零.已知滑块通过斜面中点时的速度为v,则滑块在前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A.21 2
v
B.(2+1)v C.2v
D.1 2 v
11.个人混合泳是奥运会游泳项目之一,要求运动员在泳道用四种不同的姿势来回游完全程,完成比赛,如图。

如要取得好的成绩,下列物理量中哪个是最关键的()
A.全程的平均速度B.全程的平均速率
C.终点撞线时的速度D.中间转身时的速度
12.在滑冰场上,甲、乙两小孩分别坐在滑冰板上,原来静止不动,在相互猛推一下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甲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乙远。

假定两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力小于乙推甲的力
B.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时间小于乙推甲的时间
C.在分开时,甲的运动速度大于乙的运动速度
D.在分开后,甲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小于乙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13.如图所示,小孩用玩具手枪在同一位置沿水平方向先后射出两粒弹珠,击中竖直墙上M、N两点(空气阻力不计),初速度大小分别为v M、v N,、运动时间分别为t M、t N,则
A.v M=v N B.v M>v N
C.t M>t N D.t M=t N
14.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从同一地点释放另一小石子,则它们落地之前,两石子之间的距离将()
A.保持不变B.不断减小
C.不断变大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
1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受到力F的作用后仍静止,则()
A.物体所受摩擦力大于F,所以物体没被拉动
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mg
C.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Fsinθ
D.物体受的合力为零
16.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可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即质点.物理学中,把这种在实际原型的基础上,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起来的客体称为()
A.科学假说B.等效替代C.理想模型D.控制变量
17.如图所示,质量为10kg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向左运动,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与此同时,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20N的作用,则物体的加速度为()
A.0 B.2m/s2,水平向右
C.4m/s2,水平向右D.2m/s2,水平向左
18.用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设直尺从开始自由下落,到直尺被受测者抓住,直尺下落的距离h,受测者的反应时间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
B.t∝1 h
C.t∝h
D.t∝h2
19.运动的小车所受的合外力越大时()
A.它的速度也越大B.它的位移也越大
C.它的速度变化也越快D.它的速度变化也越大
20.两根长度不同的细线下面分别悬挂两个小球,细线上端固定在同一点,若两个小球以相同的角速度绕共同的竖直轴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两个摆球在运动过程中,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正确的是图中的()
A.B.
C.D.
二、多选题
21.如图所示,A、B、C三球质量均为m,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斜面顶端、另一端A球相连,A、B间固定一个轻杆,B、C间由一轻质细线连接。

倾角为 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弹簧、轻杆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初始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球的受力情况未变,加速度为零
B.B球的受力情况未变,加速度为零
mgθ
C.A、B之间杆的拉力大小为1.5sin

D.A、B两个小球的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上,大小均为0.5sin
22.下图显示的是某人站在力传感器上,完成“下蹲”与“起立”动作时力传感器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已知t=0时刻人处于静止状态。

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图像显示此人完成了两组“下蹲—起立”动作
B.图中t1时刻人处于失重状态
C.图中t2时刻人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D.“起立”的过程先超重后失重
23.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的足够长木板B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有一质量m=0.5kg 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v0=3m/s的初速度从、左端沿木板上表面冲上木板,带动木板一起向前滑动。

已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则()
A.木板和滑块保持相对静止前木板受到的摩擦力f=1.5N
B.木板和滑块保持相对静止前木板的加速度为a=0.5m/s2
C.木板和滑块保持相对静止前的木板速度为v=2m/s
D.木板和滑块保持相对静止前滑块运动的位移为s=4m
24.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图中ΔOPQ和的ΔOQT面积分别为s1和s2(s1>s2)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0处.
A.若s0= s1+ s2,两车不会相遇
B.若s0< s1,两车相遇2次
C.若s0= s1,两车相遇1次
D.若s0=s2,两车相遇1次
25.如图所示,把一质量为m的物体用一水平方向的推力F=kt(k为恒量,t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墙上,物体与墙壁间动摩擦因数为μ,从t=0开始计时,静止释放此物体,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加速度a、速度v和位移x随t变化的关系正确的是图中的()
A.B.
C.D.
2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A放在位于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的斜面B上,现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水平推力F分别作用在A,B上,A,B均保持静止不动。

则()
A.A与B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B.B与地面之间一定没有摩擦力
C.B对A的支持力一定等于mg D.地面对B的支持力大小一定等于
(m+M)g
三、实验题
27.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迹,可以记录纸带的运动时间.如把纸带左端和运动的物体连在一起纸带上的相应点表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的点与点
之间的间隔,了解,运动物体在不同时间产生的位移,从而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如图每条纸带的物体的运动情况.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28.某实验小组欲以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和质量的关系”.图中A 为小车,B为装有砝码的小盘,C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通过纸带与电磁打点计时器(未画出)相连,小车的质量为m1,小盘(及砝码)的质量为m2.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启动计时器
B.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C.本实验中应满足m2远小于m1的条件
D.在用图象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受力的关系时,应作a-m1图象
(2)实验中得到一条打点的纸带,如下图所示,已知实验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根据纸带可求出电火花计时器打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_______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平衡好摩擦阻力后,在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多次改变砝码重力,作出小车加速度a与砝码重力F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若牛顿第二定律成立,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小车的质量约为________ kg,小盘的质量为________ kg.
29.在“用DIS实验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我们用了如图a所示的装置,小车上的传感器用于测量小车的加速度.请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
A.控制小车和钩码的质量都不变
B.控制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钩码的质量
C.控制钩码的质量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
D.小车和钩码的质量都要改变
(2)实验中测得了上表所示的五组数据,并已在图b的坐标平面上画出了四组数据点.请继续画出第四组数据对应的数据点,然后作出a -m的关系图像_____.
(3)为进一步确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应画a -_____图
30.“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示意图。

(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31.(1)在“研究物体平抛运动”的实验中,可以描绘平抛物体运动轨迹和测量物体平抛的初速度,实验简要步骤如下
A.球多次从同一位置静止释放,记下小球穿过卡片孔的一系列位置
B.安装好器材,注意斜槽末端切线水平和平板竖直,记下小球在斜槽末端O点时球心在白纸上的投影点的位置和过O点的竖直线
C.测出曲线上某点的坐标x、y,用v0=_____,算出该小球的平抛初速度,实验需要对多个点求v0的值,然后求它们的平均值
D.取下白纸,以O为原点,以竖直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用平滑曲线画平抛轨迹上述实
验步骤的合理顺序为_____(只排列序号即可)
(2)在做“研究物体平抛运动”实验中,以下那些操作可能引起实验误差_____
A .安装斜槽时,斜槽末端切线方向不水平
B .确定Oy 轴时,没有用重垂线
C .不光滑,小球与斜槽之间存在摩擦
D .每次从轨道同一位置释放小球
32.(1)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概括为两点:①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②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为了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可做下面的实验:如图1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 球就水平飞出,同时B 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球同时落到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①条
B .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②条
C .不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任何一条
D .能同时说明上述两条规律
(2)“探究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实验的装置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斜槽必须是光滑的,且末端切线调成水平
B .每次释放小球必须从斜槽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C .将球的位置记录在坐标纸上后取下坐标纸,用直尺将所有点连成折线
D .小球运动时不应与竖直面上的坐标纸相接触
四、解答题
3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薄木板,它的右端与桌面的右端相齐,在薄木板的中央有一个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某时刻起对薄木板施加一个向右的拉力F 使木板向右运动,已知拉力F =4.5N 时,小滑块与木板之间恰好发生相对滑动。

薄木板的质量M =1.0kg ,长度L =1.0m ,小滑块的质量m =0.5kg ,小滑块与桌面、薄木板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2,设滑动摩擦力等于它们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 =10m /s 2.求:
(1)拉力F =3.6N 时,m 与M 的加速度各为多大?
(2)小滑块与薄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3)若使小滑块脱离木板但不离开桌面,拉力F 应满足的条件。

34.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木板B ,质量为1kg M =;在其左端有一小物块A ,质量为2kg m =;已知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10.4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为20.2μ=,从0t =时刻开始,在A 上作用118N F =的水平向右的恒力,经过13s t =的时间,变为水平向右的恒力26N F =,作用22s t =的时间后撤去外力作用,物块A 恰好不从B 上掉下来。

求:
(1)力1F 作用的13s t =的时间内,物块A 和木板B 的加速度A a 、B a 各为多大?
(2)木板B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位移B x 是多大?
(3)木板B 的长度L 。

35.刘老师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做如下实验:一细线与桶相连,桶中装有小球,桶与细线一起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最高点时小球竟然不从桶口漏出,如图所示,小球的质量m =0.2kg ,球到转轴的距离l =90cm ,g=10m/s 2。

求:
(1)整个装置在最高点时,球不滚出来,求桶的最小速率;
(2)在最高点时使球对桶底的压力等于球重力的2倍,桶的速率多大;
(3)如果通过最低点的速度为9m/s ,求此处球对桶底的压力。

36.质量为m 的小球从离地面足够高的地方由静止释放,运动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F 与运动方向相反,大小与速度v 成正比,即(F kv k =为未知比例系数)。

运动时间0t 后,小球以速度0v 做匀速直线运动。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

求:
(1)比例系数k 的表达式;
(2)当小球的速度为02
v 时,小球的加速度的大小; (3)有同学认为:在时间0t 内小球下降的高度002v t h <
,你认为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正确,写出你的观点,并说明你的理由。

37.如图所示,质量为M =4.0kg 的一只长方体形铁箱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铁箱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0。

这时铁箱内一个质量为m =1.0kg 的木块恰好能沿箱的后壁相对于箱匀速下滑,木块与铁箱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50。

求:
(1)木块受到铁箱壁的弹力大小;
(2)水平拉力F 的大小。

(取g =10m/s 2)
38.如图所示,一根长0.1 m 的细线,一端系着一个质量为0.18 kg 的小球,拉住线的另一
端,使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当小球的转速增加到原来的3倍时,细线断裂,这时测得线的拉力比原来大40 N。

(1)求此时线的拉力为多大?
(2)求此时小球运动的线速度为多大?
(3)若桌面高出地面0.8 m,则线断后小球垂直桌面边缘飞出,落地点离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为多少?(g取10 m/s2)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汽车由于制动而减速,钢材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压扁驾驶室,A正确,D错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质量,B错误;惯性不是力,C错误;
2.C
解析:C
【解析】
x-t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故第一段直线表示速度为零,即物体静止不动;第二段直线斜率为负,表示物体向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对于图象,通常要从轴、点、线、斜率、截距、面积等角度分析,本题关键要能区分x-t图象与v-t图象.
3.A
解析:A
【解析】
伽利略开创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并研究了落体运动的规律,故选A. 4.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图中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加速度指向轨迹的内侧,符合实际,故A正确;BCD.曲线运动需要向心加速度,故加速度指向曲线的内侧,故BCD错误。

故选A。

5.B
解析:B
【解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在竖直方向上,G恒定,因为物体静止不动,所以f G
=,摩擦力与F的大小无关,方向竖直向上,B正确.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F2,当它们间夹角为90°时,合力大小为20N,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分力的大小;当它们夹角为120°时,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的大小。

【详解】
两个大小相等力之间的夹角为90°时,合力大小为20N,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则
12
102 2
F F N N
===。

当它们夹角为120°时,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则
102
F N
=
合。

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7.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位移、速度和静摩擦力都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BCD错误,A正确。

8.C
【解析】剪断细线前,A 、B 间无压力,则弹簧的弹力F=m A g=80N ,剪断细线的瞬间,对整
体分析,整体加速度: ()()28210802/82
A B A B m m g F a m s m m +-+⨯-==++=,隔离对B 分
析,m B g-N=m B a ,解得:N=m B g-m B a=20-2×2N=16N .故C 正确,ABD 错误.故选C . 点睛:本题关键是先采用整体法求解加速度,再隔离物体B 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小鸟对飞机的作用力与飞机对小鸟的作用力一样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与主动不主动无关,故ACD 错误,B 正确。

故选B.
1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初速度为v 0,减速位移为L ,由速度位移关系可得:2002v aL -=-,2022
L v a -=-,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022L v v v +=
==;故选A. 【点睛】
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合理应用速度位移公式和中间位移速度公式可以有效提高解题速度.
1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比赛过程中往返两次则路程相等,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时间越小,成绩越好,而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为平均速率,所以如要取得好的成绩,主要取决于全程的平均速率,故B 正确。

故选B 。

12.C
解析:C
【解析】
A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且大小相等,在推的过程中,甲的推力等于乙的推力,故A 错误;
B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甲推的乙的时间等于乙推甲的时间,故B 错误;
D .由于两板与冰面间的摩擦因数相同,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知道,
μmg =ma ,
所以
a =μg ,
即他们的加速度的大小是相同的,所以D 错误;
C .由于甲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乙远,根据
2002v ax -=-
可知在刚分开时,甲的初速度大于乙的初速度,故C 正确。

故选C 。

1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CD .弹珠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有:
212h gt =
可得:
t = 因竖直下落高度h M <h N ,可得t M <t N ,故CD 错误;
AB .两弹珠水平位移x 相等,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有:
x =vt ,
则v M >v N ,故A 错误,B 正确。

故选B 。

1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落地前第一个小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 ,则第二个小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 -1)s ,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得:
2112
h gt = ()2
211
2h g t -= 1212
h h h gt g =-=- 所以随着时间的增大,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增大.
A .保持不变,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 错误;
B .不断减小,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 错误;
C .不断变大,与结论相符,选项C 正确;
D .有时增大有时减小,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 错误;
1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物体受到重力mg 、拉力F 、地面的支持力N 和摩擦力f ,如图所示:
由平衡条件得:
N mg Fsin θ=-,f Fcos θ=; A 、由f Fcos θ=得知,物体所受摩擦力小于F ,故A 错误;
B 、由
N mg Fsin θ=-得知:支持力小于重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知: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相等,则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小于mg ,故BC 错误;
D 、由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根据平衡条件的推论可知:物体受的合力为零,故D 正确。

1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这四种处理问题的方法,是我们常用到的,根据每种方法含义可以做出判断;
【详解】
A 、所谓科学假说,是指认识主体在已知的有限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的基础之上,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知自然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所做出的推测性的解释和说明,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所以A 错误;
B 、等效替代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物理学中有许多运用这种方法的实例,如在电路中以一个电阻来等效代替多个电阻,以便于分析电路,在研究二力合成的问题上,将两个力与等效的一个力作对比,所以B 错误;
C 、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这种思维方法叫理想化方法,质点就是利用这种思维方法建立的一个理想化物理模型,所以C 正确;
D 、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所以D 错误.
【点睛】
知道各种方法的确切含义,再来判断就很容易了,理想模型是我们高中经常遇到的,如质点,点电荷等都是理想模型.
1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物体相对地面向左运动,滑动摩擦力向右,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mg ma μ+=
解得
22200.21010m/s 4m/s 10
F mg a m μ++⨯⨯=== 方向水平向右,ABD 错误,C 正确。

故选C 。

18.C
解析:C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直尺下落可看做自由落体运动,由自由落体运动公式h =
12
gt 2,可得
t =t ,故C 正确. 1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 .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小车做减速运动,故A 错误;
B .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小车做减速运动,速度减到0,再反向加速,故B 错误;
C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合力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大,则速度变化也越快,故C 正确;
D .加速度越来越大,但速度变化不一定越大,还与时间有关,故D 错误。

故选C 。

2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对于圆锥摆,细线的拉力和重力的合力来提供小球的向心力,设细线长为L ,摆球质量为m ,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小球与悬挂点的竖直高度为h ,则有
mg tan θ=mrω2
r =L sin θ
h =L cos θ
联立解得
2g
h ω=
由题知两球的角速度相同,故两球的高度相同,故选B 。

二、多选题
21.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细线被烧断的瞬间,A 、B 整体不再受细线的拉力作用,A 、B 的受力情况发生变化,合力不为零,加速度不为零,则说明A 、B 的加速度也不为零, AB 错误;
CD .设A
解析: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细线被烧断的瞬间,A 、B 整体不再受细线的拉力作用,A 、B 的受力情况发生变化,合力不为零,加速度不为零,则说明A 、B 的加速度也不为零, AB 错误;
CD .设A 、B 之间杆的拉力大小为T ,加速度为a ,以A .、B 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烧断细线前,A 、B 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弹簧的弹力为
3sin T F mg θ=
烧断细线的瞬间,绳上的力立刻消失,而弹簧上的弹力不变,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3sin 2sin 2mg θmg θma -=
再以B 单独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sin T mg ma θ-=
联立上式解得
0.5sin a g θ=, 1.5sin T mg =θ
CD 正确。

故选CD 。

22.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根据图象可以知,加速度先向下后向上,之后又先向上后向下。

而下蹲的过程中,先向下加速度运动,再向下减速到停止,加速度先向下再向上;起立的过程中,先向上加速度运
解析: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根据图象可以知,加速度先向下后向上,之后又先向上后向下。

而下蹲的过程中,先向下加速度运动,再向下减速到停止,加速度先向下再向上;起立的过程中,先向上加速度运动,再向上减速到停止,加速度先向上再向下。

所以此人完成了一组“下蹲—起立”动作,选项A 错误;
B .由图可知t 1时刻压力小于重力,人处于失重状态,选项B 正确;
C .由图可知图中t 2时刻,压力大于重力,人具有向上的加速度,选项C 正确;
D .“起立”的过程,先向上加速度运动,再向上减速到停止,加速度先向上再向下,先超重后失重,选项D 正确。

故选BCD 。

23.BD
【解析】
【详解】
A .木板所受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