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国医圣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国医圣手”
——记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闫俊国
1996年的仲夏五月。
座落在北京市前门大街的西京宾馆里,热闹非常。
10日上午。
三楼会议大厅,坐满了来自全国的中医精英们。
中华儿女传统医学大奖赛评委会、中国名中医学术研究会正在这里隆重举行第三届“华佗杯”传统医学优秀成果大奖赛。
只见主席台上就座的有:共和国开国元勋李老上将、原卫生部部长崔月犁、原卫生部副部长孙隆椿、原中医管理局局长吕炳奎等革命老前辈……崔月犁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后,会议便进入论文宣读和答辩议程。
看见那些走上主席台宣读论文、进行答辩的选手,一个个伶牙俐齿、博学雄辩的风采,使排名第15位的小个子,心里不免有些许紧张。
他在心里告诫自己,这是一次极好的高层学习机会,面对医学权威正是检验自己多年来研究的医学成果的时候,千万不能怯场。
想到这儿,他鼓起勇气、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主席台。
“我参赛的《梧桐消白丸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研究》论文,会上已发给了大家;在我宣读过程中,诸位可以边看边提疑问,我立即解答。
”这时,台下的与会人员便纷纷翻看起他的论文来。
小个子刚宣读完论文,突然发现坐在主席台上的李老将军,左胳膊肘部患有皮炎,就侧脸对他说:“李老,你胳膊上患的是神经性皮炎,至少有七年了吧?你身上底椎部还有一块比这块还要大!”李老扭头问坐在一边的崔月犁:“老崔,我身上的皮炎有六七年了吧?”“是的,有六七年了。
”崔部长肯定地说。
突然,李老高兴地举着小个子的手,对着会场大声说道:“国医圣手,国医圣手!这才是真正的国医圣手啊!”与会人员的目光,“唰”一下集中在小个子的身上,整个会场沸腾了起来。
李老让小个子为他开了外用药方,眸子里闪动着慈父般的目光。
李老的鼓励,使小个子充满了信心,完全没有了怯场的感觉,说话也流利了起来。
这时,小个子发现台下坐着一位50来岁的中年妇女,脸部、手面均患有白癜风,就指着她说:“这位专家,你患的白癜风,我用两分钟可以让它变成正常肤色。
”会场又一次轰动起来。
小个子隐约听到有人在向原卫生部副部长孙隆椿耳语:“孙副部长,这是大奖赛,不是卖大力丸!”孙隆椿不无担心地走到小个子跟前,小声说道:“有把握吗?”“有!”小个子坚定地说。
“真有把握?”孙隆椿又重复了一句。
“有!不信可以试试看!”生性爱激动的小个子好像受到了极大侮辱,气愤得满脸通红也不便发作,就指着那位患有白癜风的中年妇女说:“那、那位专家,请、请你过来!”小个子把随身带的梧桐消白药水拿了出来,将中年妇女的半边脸涂上了药水。
全场与会人员都在注视着等待奇迹发生。
一分钟后,这位中年妇女涂了药水的半边脸皮肤变成了黄色;两分钟后,变成了正常肤色。
这时,耿直倔强、从不服输的小个子再也憋不住了,对着会场毫无顾忌地说道:“我用两分钟解决问题,谁有本事请上来,让你用四分钟让白癜风肤色变黄?!这是大奖赛,俺不是在这里卖大力丸!”阎俊国有意回敬那位误解他的人,会场一下子静谧了下来,无人接话。
突然,会场乱了起来,刮目相看的与会人员纷纷上来让小个子签字、合影留念。
一个人的能力就在于能不能把握迎面而来的机遇。
此时此刻,阎俊国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示。
一直站在一边的的中年妇女,此时此刻的她,真可谓阴阳脸,一半正常肤色,一半白色,看起来滑稽可笑。
散会时,这位中年妇女在一楼大厅等小个子,手里拿着百元钞票说:“这位专家,你那瓶药水让我买下吧?”“不、不,这、这瓶药水才值10元钱”,一激动说话就结巴的小个子说。
“不行、不行,这100元你一定要收下!”“要想彻底治愈你的白癜风,还需要服用我研制的梧桐消白丸。
这是我的名片,咱、咱
保持联系吧。
”原来这位中年妇女是内蒙古中医学院的讲师黄梅娟,没想到参加这次大会使她患有几十年的白癜风有了春天般的希望。
后来几个疗程的治疗,梦寐以求的她终于得到基本康复。
下午,按照比赛规则,各个参赛选手要到天坛医院比赛临床诊治5位患者。
小个子和五位德高望重的专家评委来到一楼皮肤科门诊室,已有四位皮肤病患者在焦急地等候。
小个子胸有成竹地在医桌前坐下,给一位50多岁的女患者把脉。
小个子看病与众不同,他从来不让患者先口述病情,主要依靠把脉诊断病情;他把脉也与众不同,别人把脉用指肚,他把脉却用指尖,说是这样把脉感觉寸关尺更灵敏,判断更准确。
把脉又称为切脉,是中医师用手按病人的动脉,根据脉象,以了解疾病内在变化的诊断方法。
把脉经验显得尤其重要,诊脉技艺高超、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可以较准确地发现病变,而一般的中医大夫就可能诊断不清,甚至诊断失误。
小个子把脉如何呢?
专家评委们用挑剔的目光注视着小个子,他却早已进入了状态,对此全然不顾。
他从该患者脉象洪、舌质红、苔黄腻等特征,诊断为“结节性痒疹”。
小个子对女患者说:“我不但知道你发病的部位,而且知道你发病的时间。
”“是吗?”女患者疑惑地问道。
“你是去年秋天得的病,是因蚊虫叮咬又被污水感染,导致结节性痒疹的。
”这时,只听“扑通”一声,这位女患者竟跪倒在小个子面前,万分激动地说:“你看得真准啊!我就是去年得的病。
你不是看病的医生,你是神仙啊!”“我不是神仙,我就是看病的医生。
能看准你的病,是我看了成千上万的病人而积累起来的的经验。
请你快快起来吧!”小个子说着将女患者扶了起来。
评委们被眼前的情景所感动,眼神里闪动着赞许的目光。
小个子让女患者到街上买“无极膏”和口服“祛风止痒丸”,女患者谢不绝口地满意而走。
接着,小个子又为第二位患者一老汉把脉诊断。
小个子心中很快得出结论,就说:“大爷,你患的是固定性药疹,因牙痛服用了磺胺类药和止痛药引起的阴囊红肿糜烂。
”老汉颤抖的说:“你把脉真准啊!我活这么大岁数,没见过这么神的医生!”“没啥神的,实践出真知啊。
大爷,你每天就用炉甘石洗剂抹,再服用口服复方青黛丸,很快就会好的!”小个子说着将药方递给了大爷。
“谢谢!谢谢啦……”大爷高兴的一步步挪出外科门诊室。
这时,一位20来岁的小伙子说:“我是第一个来的,该我了。
”“好好,你坐下。
”小个子又是一阵把脉,诊断结果很快形成。
“小伙子,你患的是荨常性痤疮。
已患有4年零8个月。
”小伙子在沉思中算了起来,忽然说:“对对,就是4年零8个月了。
”小个子为小伙子开了外用玫芦消痤膏和内服消痤丸药方,小伙子道谢后哼着小曲走了。
小个子连续为三位患者诊治后,对几位专家评委说:“我已看了三位患者,上午开会时看了两位算不算?”“上午看的两位也算数,你已完成了任务。
”几位专家评委异口同声道。
通过专家评委的认真评比,中华儿女传统医学大奖赛评委会、中国名中医学术研究会为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个子联合颁发了96’“华佗杯”银奖获得者奖牌,并授予“国医圣手”称号。
小个子究竟是谁啊?他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新蔡县皮肤病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阎俊国。
“谁不坐等机遇的馈赠,谁便征服了命运。
”
1947年的隆冬,古吕大地,一片荒凉。
俗话说:“年难过,春难熬。
”春荒像魔鬼一样吞噬着百万生灵。
12月16日的夜晚,陈店乡阎楼村村民阎思文的家里,又添了第六条小生命,取名俊国。
他的前五个兄弟皆因病而夭折,他自然成了排行老大。
谁知好景不长,两年后的寒冬腊月,俊国患上了一种怪病,无钱医治而奄奄一息。
父亲将他用蘾草捆了起来,放在门后准备送乱坟岗。
这时,俊国的姑姑裹着风雪推门而入,见嫂子坐在地上撕心裂肺的嚎啕痛哭:“俺的命咋就恁苦吔……”姑姑发现门后有一捆蘾草。
就问站一边发呆的阎思文:“哥,这是咋回事?”“这孩子不中咧……”“俺看看,俺看看!”姑姑急切地打开草捆,用手试探着俊国的鼻息。
“这孩子还有气啊,你咋能活活的把孩子扔掉啊!”姑姑哭喊道。
嫂子一下子停止了哭声:“还活着?”姑姑急切地把冻得冰凉的俊国抱到被窝里取暖,嫂子很快烧了一小碗面汤,一勺勺将俊国灌醒了过来。
阎俊国自小就饱尝了生活的熬煎、生死的折磨。
生活的磨难,使小俊国早早地成熟起来。
“蘾草捆”事件,在俊国心里朦朦胧胧中埋下了一颗还说不清的需要终身去追求的种子。
岁月如飘逝的雪花,年复一年地融入了历史的长河。
转眼到了1968年,初中毕业的阎俊国从县供销合作社抽调到县征兵办当通讯员。
张家口4647部队的营长吕廷荣来新蔡接兵时,见阎俊国聪明伶俐,又写一手好字,便决定让他参加体检,到部队当自己的通讯兵。
阎俊国知道自己的左眼视力才0.2,右眼1.0,就日夜背诵《视力表》;40公斤的他体重不够就加大饭量增加体重;个头不够1.6米,他就在体检时悄悄提起脚跟。
这年,机灵敏捷的阎俊国顺利的通过体检,应征入伍。
到部队后,阎俊国当了一段通讯兵,就要求当技术兵,首长让他到师部医训队学习。
近一年的内、外科战地救护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在团卫生队5年的服役经验,使他与救死扶伤的医疗卫生事业接下了不解之缘。
1973年年底,阎俊国复员转业回到新蔡,被分配到县人民医院内科工作。
正当全国上下“批林批孔”达到白热化的时候,阎俊国却一头扎进中医医术研究之中。
翌年的盛夏酷暑,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知了”在大树上不停地叫着,酷热的天气让人烦躁不安。
这天中午,正在内科门诊室值班的阎俊国,满头大汗地正在为患者把脉诊断。
突然,四五个农民用筛子抬着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来到门诊室。
孩子的父亲上去就抱着阎俊国的胳膊说:“快救救我的孩子,救救我的孩子吧!”“别急,别急,先检查一下。
”阎俊国一边安慰、一边检查着孩子。
结果一切正常,无可疑症状。
阎俊国询问了其他情况,才知道事情的原委。
练村乡郑庄村民郑某为了防止蚊虫叮咬,用棉球沾1059剧毒农药抹在孩子身上,皮肤中毒导致两个孩子死亡,拉到医院的是中毒较轻的第三个孩子。
在家长的再三请求下,阎俊国给皮肤中毒的孩子挂上了吊针。
连续三天三夜的输液,他观察了三天三夜,连换班后还坚持守候观察,直到孩子痊愈出院。
这起皮肤中毒病例,使阎俊国切实感知到皮肤中毒的严重性。
真正促使阎俊国走上皮肤病研究治疗道路,是一起医疗事故引起的。
一天,顿岗乡村民抱着4岁男孩前来看病。
有位医生为其诊断为支气管肺炎,连续输液三天,病情反而越来越重,第四天实施吸氧抢救,并做人工呼吸,这条脆弱的小生命还是离开了人世。
阎俊国一旁观察,发现小男孩来的时候身上出满了红点子,第三天红点子变成了乌紫色。
他在心里断定,小男孩患的是荨麻疹。
按支气管肺炎去治疗,只能是加重病情,断送生命。
于是,他就大量翻阅皮肤科的资料,才知道皮肤病会引起许多病症,尤其是荨麻疹治疗不当极易导致死亡。
从此,阎俊国立志向皮肤病进军,开始了专门从事研究治疗皮肤病那漫长而又艰辛的征程。
为了有更多的时间、集中精力研究治疗皮肤病,在震惊国人的“75.8”洪水之后,阎俊国先后调到县食品公司医疗所、县总工会工作。
其间,原配夫人与“思维和常人不同、一条道走到黑”的他分道扬镳。
这一沉重打击,却丝毫没有改变他潜心研究治疗皮肤病的庄严抉择。
他先后考取河南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师从王诗琪副教授和李景月教授。
每天阎俊国和王诗琪面对面坐诊,他诊断处理完三位患者,让王诗琪老师在药方上签名时,王老师一个患者还未处理完。
进修一星期后,阎俊国就破例获得了处方权。
一个月后,河南医学院领导史无前例地安排阎俊国单独坐诊值班。
一天夜晚12点,阎俊国在病房值班室正要休息,只听“砰砰砰”的敲门声,护士急切地喊道:“阎大夫,阎大夫,电话通知请你到门诊楼急诊科会诊。
”“好好,这就去。
”阎俊国一刻未停就来到了门诊楼急诊科。
值班女大夫正在织毛线衣,瞟了阎俊国一眼,漫不经心地甩过去一句话:“你是来进修的吧?”“是的。
”“让你老师来!”“没有值班老师,我在值班。
”“让你带班老师来!”“就我单独值班。
”无语。
阎俊国心想,人家看不起咱,有人家的道理,不必计较。
既然让来会诊,就一定要见见病人,也是对病人负责。
于是就问护士:“病人在哪儿?”“我带你去。
”阎俊国疾步来到病人床前,只见病人正在吸氧、输液,脸色乌青、呼吸急促,上肢及躯干瘙痒烦躁不安。
心中有数的阎俊国转身便疾步回到急诊科办公室,毫不示弱地坐在办公桌前。
“我看看病历!”阎俊国问道。
值班女大夫看也不看的将病例本推到阎俊国跟前。
阎俊国打开病历本仔细察看后说:“病人是谁收进来的?”“我!”值班女大夫没好气地回答道。
“是谁处理的?”“我。
”语气中已少了些许锐气。
“简直是错上加错!”阎俊国突然发了脾气。
值班女大夫一下子愣在那里,停止了手中的活计。
“这是虫咬性荨麻疹,导致喉头水肿,出现窒息,继续输液就没命了!”阎俊国说着在病历本上疾书着处理意见:“第一,
立即停止输氧输液;第二,用氨茶碱、扑尔敏肌肉注射,肾上腺素一支皮下注射;第三,外用药由皮肤科供给。
立即执行!”阎俊国将病历本推给值班女大夫,转身就走。
这时,值班女大夫迅速翻看了阎俊国的处理意见,感到事态的严重性,终于放下架子说:“阎大夫,别走,别走,把病号转你科吧?”“不中,就地按医嘱执行!”阎俊国甩下话就“噔噔噔”下楼而去。
当你把自己独有的一面显示给别人,魅力就随之而来。
这就是阎俊国。
翌日,早晨八时,这位患者竟康复出院。
值班女大夫对阎俊国的老师王诗琪打电话汇报了昨夜发生的事后说:“你的学生好厉害啊,他还真有两下子!”
两年多的进修学习,为阎俊国后来在皮肤病研究治疗上,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要想走到成功之路,心中一定要树立一个目标,要下决心,有信心,用顽强的意志去实现这个目标。
”
1988年是阎俊国终身难忘的一年。
这年,他作出了一个与世俗相悖的惊人决定:辞去县总工会公职,承包县食品公司医疗所。
为了他心中的梦想——一定要在皮肤病研究治疗上干出名堂来,他硬是顶住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和好心相劝。
他承包的所谓医疗所,就是两间不到30平方米的破房子,一个破药柜、一张破桌子和两把破椅子。
为了改善医疗条件、筹集科研经费,他变卖了家产,向亲朋好友借贷,夜晚让再婚妻子走街串巷叫卖卤肉。
真是历经了千辛万苦,度过了万般艰难,新蔡县皮肤病防治所总算开了张。
留心处处皆学问。
一门心思研究皮肤病的阎俊国,真可谓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郑州市的初夏,清凉惬意。
大石桥一带不少人在晨练、散步。
当阎俊国出差来到郑州,从宾馆走到这里时,发现一群人正在围观着什么。
挤进去一看,只见一位汉子,正用刀在自己的胳膊上划了一道口子,鲜血直流。
汉子拿出用青霉素瓶装的药水,往伤口处一抹,顿时止住了血流,不一会儿伤口就愈合结痂了。
围观的人们不由得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汉子开始兜售他的蛇药。
看到这儿,爱动脑筋的阎俊国想到,目前国内外对治疗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还是一道难题,如果研制出一种药水能够像蛇药一样一抹就能痊愈该多好啊。
于是,他就花5角钱买了一小瓶药水,试图从中解析出某种密码来。
等回到县皮肤病防治所,他就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胳膊用刀划伤,用蛇药水去抹,谁知疗效却不理想。
他根据药水的气味、颜色,去查找有关伤口愈合、止血、止痛等中草药资料,进行对比研究。
他先后上郑州科技情报所“检索查新”,下开封朝鲜族皮肤病医院访中医师了解药理、药性知识,去驻马店市中医院找药剂师探讨组方、配伍。
最后才确定选用有止血功能的三七、白芷、有愈合功能的滑石、有止痛功能的云南白药,用鱼腥草进行配伍,并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验。
结果该药用于临床两年多了,在伤口愈合上还是不理想,阎俊国百思不得其解。
一天,阎俊国的战友魏建华找上门来。
“哪股风把你给吹来了?”阎俊国诧异道。
“都说你点子多,来找你出点子呀。
”“找我出啥点子?”“别熊侃了,我这下颚破皮流水一个多月也不见好转,请你这皮肤病专家给我看看。
”阎俊国和他开玩笑,就用白纸涂上日用胶水粘贴在老战友下颚上。
三天后,魏建华来找他说,他的伤口痊愈了。
真是喜出望外,意外收获呀。
阎俊国顾不上和老战友攀谈,就去翻阅医用胶水,结果在资料上发现了火棉胶。
在原配方的基础上,他按试验比例将火棉胶加了进去。
究竟如何,阎俊国心里还没底儿。
清晨,阎俊国早早起了床。
妻子胡慧娥问道:“俊国,起这么早干啥?”“你别问,我有事。
”谁知,阎俊国走到院外找到一块烂楼板,就将裤腿挽起,用膝盖去撞击楼板,撞得阎俊国嗤牙咧嘴,膝盖皮破流血,他却笑了。
只见他又到野地里去趟露水,故意将伤口弄脏使它感染。
好象是阎俊国的举动感动了上帝,连续撞了四次膝盖就是不感染。
没办法,再去撞一次吧。
夜静谧极了,一道流星划过蔚蓝色的夜空,放射出了绚目耀眼的光芒。
躺在床上的阎俊国伤口终于被感染了,膝盖又红又肿、胀痛无比,高烧40.2度,他就是不打针不服药,反复用自己刚配制的不同剂量、不同浓度的速效乳白药水抹在伤口上,观察试验,详细记录。
妻子担心这样下去,极易导致败血症,就劝他说:“俊国,别傻了,赶快打一针吧?转成败血症你后悔都来不及!”“我不试验,没有亲身
感受,就永远不知道药水的真正效果。
你懂个啥!”妻子心疼他就把白开水放在他的床头,嘱咐他多喝开水。
就这样,从晚上7点开始试用药水,隔2-4小时抹一次药水,直到第二天早晨7点,阎俊国膝盖的局部红肿终于消退,糜烂处结痂,高烧也随之降了下来,伤口基本痊愈。
熬了一夜的阎俊国,终于露出了不可名状的笑容。
1994年阎俊国发明研制的皮炎药水荣获驻马店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名,并荣获河南省第四届发明展览会优秀奖。
1995年申报了国家专利。
1996年4月,在第五届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上,一举荣获银奖,并以十万元价值被山东省某医院买走了该项技术成果。
对于有远大志向的人来说,成功的喜悦总是短暂的,而不断追求才是永恒的。
阎俊国又将目光盯在了治疗皮肤顽症——白癜风这个项目上。
1993年的7月,正是每年一度的梅雨季节。
一天,淮滨县黄湖乡17岁的村民霍某在父亲的陪同下,慕名找到了阎俊国的家。
突然,一阵电闪雷鸣,只见乌云翻滚,一声炸雷掠过房顶,“咔嚓”一声炸响,老天就像被戳破了一个窟窿,暴雨倾天而下。
阎俊国被雨水阻隔在大街上。
霍某父子在阎俊国院中的梧桐树下,紧张的帮助收拾东西后,就一直在等候阎俊国回来。
40分钟后,暴雨终于逐渐转小。
冒雨回来的阎俊国,看见等候多时的患者深感歉意,就抓紧时间给霍某把脉诊断。
他发现霍某患有白癜风的手臂上粘贴了一块梧桐树叶,就顺手将树叶揭掉。
他发现刚才树叶粘贴的手臂局部变黄了,就问霍某:“这一块原来黄吗?”“不黄。
”“噢,噢?”真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这个细节,被细心的阎俊国牢牢抓住了。
如今,“细节决定成败”这句箴言,已成为人们时髦的口头禅。
然而,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人能真正理解其精髓呢?阎俊国感同身受,正是抓住无数个有价值的细节才使他获得了一次次成功。
他开始搜集各种梧桐树叶,将法桐、青桐、泡桐、臭梧桐分类存放,到河南省药检所查验这些梧桐树叶的成份,结果表明:这些梧桐树叶都含有大量的补骨脂和天然着色素。
通过比较,他选择了青梧桐树叶作为主要药物成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精心研制能根治白癜风的“灵丹妙药”。
1998年他发明的“梧桐消白丸(酊)”终于研制成功了。
他将41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通过6个月的治疗和巩固,对照结果表明:治疗组有效率达92.5%,对照组有效率达84.4%。
市中医药鉴定组在《鉴定意见》上是这样鉴定的:“该课题具有较高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为治疗白癜风这一顽症开创了新路子。
”
采访中,我顺手从患者给阎俊国的一大堆来信中,抽看了几封:
噢,这是中国浙江省瑞安市中医院内外科主治医师、中国传统医学研究会委员黄丽华寄来的感谢信和名片。
阎老师:您好!咱们是同行,98年去北京开会,得知您治白癜风有绝技。
我患白癜风12年,去贵所三次您大概有印象吧?用了整一年的药治疗,现已痊愈,而且两年未复发,我不谢天,不谢地,真太感谢阎老师啦。
最后,我还要专程道谢取经,还要带两位我以前的病友求治,请您收下我这个学生吧!致此感谢。
学生:黄丽华。
2000年9月23日。
吆,河南的,这是开封市物资局金属材料公司物资供应站业务主任王连生寄来的感谢信和名片。
阎老师:您好!我是九年的白癜风,到处医治了九年,终未好。
九七年去您所治疗,按您的医嘱,每月一个疗程,您让我拿了三个疗程的药,在捡药时,我多拿了一半。
用了半年,我的病基本治愈。
我今年31岁了,以前因得这病找不到女友。
现在病治好了,我也结了婚,也快做孩子爸爸了,我真不知该如何感谢您。
叩头谢恩!王连生。
2001年6月10。
我和阎俊国来到院里,只见墙上悬挂了一幅巨大的匾额,“祝贺:新蔡县皮肤病研究所——‘国医圣手,科技精英’”字样跃然匾中,落款是台湾中华国医学促进会会长、医学博士李耀和香港武林风国际集团总裁刘一邦,2002年11月3日。
阎俊国介绍说,李耀患白癜风,刘一邦患银屑病。
他俩不约而同找到这里,治好病后他们送来的匾额。
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望着这一封封饱蘸着真挚感情写来的信,看着那一行行滚烫的语言,从字里行间我分明看出患者一颗颗感恩的心,眼睛潮湿的我不由得对阎俊国说:“这不就是对你的最大回报,对你的最高奖赏吗?”阎俊国由衷地笑了:“那是,那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