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2012)
1.L型细菌
细菌细胞肽聚糖受到破坏或肽聚糖的合成被抑制后,在高渗条件下,有部分细菌仍能存活而变成细胞壁缺陷细菌,称为L型细菌。

2.质粒
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的环状双股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3.荚膜
某些细菌如肺炎球菌、炭疽杆菌等在细胞外面有一层较厚的粘液性物质,称为荚膜。

4.鞭毛
有些杆菌、弧菌及螺形菌的菌体上具附有细长、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

它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5.菌毛
有些细菌表面在电镜下可见有较鞭毛短而细的丝状物,称为菌毛。

菌毛包括性菌毛和普通菌毛两种。

6.芽胞
某些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折光性强、不易着色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称为芽胞。

7.消毒: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芽胞的方法。

8.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和芽胞的方法。

一.湿热与干热哪一种灭菌效果好?为什么?
答:在同样作用温度和时间的条件下,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果好。

因为:1.湿热时菌细胞吸收水分,蛋白质较易凝固。

蛋白质含水量升高,凝固所需的温度降低。

2.湿热穿透力比干热大。

3.湿热的蒸汽存在潜热,这种潜能能迅速提高被灭菌物品的温度
9. 外毒素:大多来自G+菌生长过程中合成并释放到细胞外的物质,化学性质为蛋白质,对热不稳定,100℃ 30分钟可破坏,对酸和蛋白酶亦敏感;毒性强,对组织有选择性毒性如神经薄素,肠毒素和细胞毒素,引起特殊病变;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亦可经甲醛处理成为类毒素,用于人工自动免疫。

10. 内毒素:是G—菌细胞壁结构成分,化学性质是脂多糖,菌体裂解后游离出来,其化学性质稳定,100℃ 30分钟不易破坏;毒性较弱,来自不同细菌的内毒素致病作用大致相同:引起发热、微循环障碍和内毒素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抗原性弱,刺激机体只能产生lgM抗体,没有中和作用,内毒素不能脱毒制成类毒素。

11.烈性噬菌体(lytic bacteriumphage):感染细胞后引起细菌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12.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bacteriophage):能与宿主细菌同步复制的噬菌体,因而在噬菌体不需引起溶菌就能通过胞分裂遗传。

13.原噬菌体(protophage):温和噬菌体以其核酸附着在细菌染色体的一定位置上,与细菌染色体一道复制,称原噬菌体。

结果:每个子细胞都成为溶解性细菌。

14 伴孢晶体:伴随芽孢形成的同时,苏云金杆菌细胞的另一端形成的对鳞翅目昆虫有毒性的蛋白质晶体物质
15反硝化作用:微生物还原NO3-产生气态氮的过程称为反硝化作用。

16硝化作用:是指氨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的过程。

硝化细菌将氨氧化为硝酸的过程。

通常发生在通气良好的土壤、厩肥、堆肥和活性污泥中。

17磷壁酸:存在于一些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其结构特征是,以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的糖醇(甘油或核糖醇)为主链;一部分糖基多数作为侧链接在糖醇的羟基上,也可作为主链的一部分
18脂多糖(LPS):即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

.类囊体类囊体在叶绿体基质中,是单层膜围成的扁平小囊,也称为囊状结构薄膜。

沿叶绿体的长轴平行排列。

类囊体膜上含有光合色素和电子传递链组分,光能向化学能的转化在此上进行,因此类囊体膜亦称光合膜
19肽聚糖:又称粘肽、胞壁质或粘质复合物,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

肽聚糖分子由肽和聚糖两部分组成,其中肽包括四肽尾和肽桥两种,而聚糖则是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两种单糖相互间隔连接成的长链
20假肽聚糖定义:存在于某些产甲烷细菌的细胞壁中肽聚糖类似物或者说甲
烷杆菌等部分古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其多糖骨架由N-乙酰葡糖胺和
N-乙酰塔罗糖胺糖醛酸以β-1,3糖苷键交替连接而成,连在后一氨基
糖上的肽尾,由L-Glu、L-Ala和L-Lys三个L型氨基酸组成,肽桥则
由L-Glu一个氨基酸组成。

20.准性生殖:一种类似于有性生殖,但比它更为原始的一种生殖方式。

可使同种生物,两个不同菌株的体细胞发生融合,且不以减数分裂的方式而导致低频率的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
21病毒: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专性寄生于活细胞类的微生物,在细胞外具有大分子特征,在活细胞内部具有生命特征
类病毒:是含有侵染性RNA分子,没有蛋白质外壳的一类植物病毒
22 病毒粒子(virion,或称病毒体:成熟的或结构完整、有感染性的病毒个体,其结构包括衣壳粒、衣壳、核衣壳、囊膜(
包涵体:即表达外源基因的宿主细胞,可以是原核细胞,如大肠杆菌;也可以是真核细胞,如酵母细胞、哺乳动物细胞等。

包涵体是病毒在增殖的过程中,常使寄主细胞内形成一种蛋白质性质的病变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多为圆形、卵圆形或不定形。

一般是由完整的病毒颗粒或尚未装配的病毒亚基聚集而成;少数则是宿主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产物,不含病毒粒子。

23朊病毒:是一种结构变异的蛋白质,对高温和蛋白酶均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24噬菌体:以细菌为宿主进行复制的病毒。

25细菌(bacterium):单或多细胞的微小原核生物。

弧菌:菌体呈有一个弯曲呈弧形(即弯度一圈)。

菌落:(集落bacterial colony):固体培养基上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生长物(微生物的单个个体或孢子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后形成肉眼可见的集团
26菌苔(bacterial lawn):几个菌落连在一起成片生长
27抗生素:某些放线菌、真菌、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能抑制和杀灭某些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称为抗生素,如青霉素等
28细菌素:细菌素是某些细菌产生的仅对近缘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称为细菌素。

如葡萄菌素
29连续培养:是在微生物的整个培养期间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微生物能以恒定的生长速率生长并能持续生长下去的一种培养方法
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物质以杀死或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培养基。

30基本培养基:仅能满足微生物野生型菌株生长需要的培养基,成为基本培养基(minimal medium,MM),有时用符号“[ -]”来表示。

不同微生物的基本培养基是不相同的。

31 完全培养基:凡可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者半天然培养基,成为完全培养基(complete medium,CM),有时用符号“[ + ]”表示。

完全培养基营养丰富,全面,一般可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和碱基之类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

32补充培养基:凡是只能满足相应的营养缺陷型生长需要的组合培养基,成为补充培养基(supplemental medium,SM)。

它是再基本培养基中加入该菌株不能合成的营养因子而组成的
33.内生菌根:在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菌根中真菌菌丝可以穿透根表皮层,进入皮层细胞间隙或细胞内,也有部分真菌菌丝可穿过菌根的表皮生长到根外,有助于扩大根的吸收,但主要是在皮层细胞间纵向延伸,或盘曲于皮层细胞内。

这种菌根称为内生菌根。

34.外生菌根;外生菌根是指菌根菌菌丝在植物根表面生长并交织成鞘套包在根外。

鞘套外层菌丝结构疏松,并向外延伸使表面呈毡状或绒毛状,并代替根毛起吸收作用。

内层菌丝可进入根皮层细胞间隙形成哈蒂氏网,但不进入皮层细胞内。

35.菌根菌:菌根菌是指能与植物形成共生联合体菌根的真菌。

36菌根:是某些土壤中的真菌与种子植物根形成的共生结合体
真菌:是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按有性和无性方式进行繁殖的真核细胞类微生物
37.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并整合到受体菌的基因组中,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38.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把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给受体菌,使其获得新的性状。

39.接合:细菌间通过性菌毛相互沟通,将质粒上的遗传物质从供菌转移给受菌,使受菌获得新的特性。

40营养缺陷型:某些菌株发生突变后,失去合成某些对该菌株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的能力,必须从环境获得该物质才能生长繁殖,这种突变型菌株称为营养缺陷型
41基因突变: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

42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是指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植物的遗传特性发生变异,再从变异群体中选择符合人们某种要求的单株,进而培育成新的品种或种质的育种方法。

43分解代谢反应(catabolic reaction):降解复杂分子为生物体提供小的构件分子和能量的代谢反应。

44发酵(fermentation) :微生物细胞对有机物进行部分氧化,将释放的电子直
接交给中间产物,并产生部分能量的过程
1,
45 无氧呼吸: 指细胞生活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不彻底的氧化分解成酒精或乳酸等,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这个过程没有分子氧参与,其氧化后的不完全氧化产物主要是酒精或乳酸。

46 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
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的过程。

有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

47。

生长曲线: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菌数为纵坐标,根据不同培养时间点细菌数量的变化,所作出的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称为生长曲线
48抗生素:各种生物体在生命活动中所产生的(或用其他方法取得的),能选择性地抑制或影响它种生物机能,甚至杀死它种微生物的化学物质49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50防腐剂:用于抑菌的药物。

51生长因子:凡是微生物本身不能自身合成,但生命活动又不可缺少的、微量的特殊有机营养物
52. Ti质粒:一种细菌质粒,自然存在于土壤农杆菌(革兰氏阴菌)细胞中可诱导植物产生瘤细胞,形成冠瘿瘤。

53微生物农药:直接利用细菌、真菌和病毒等产生的天然活性物质或生物活体本身开发的,对植物病虫草害进行防治的农药。

二、填空题
1. 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芽孢和纤毛。

2. 真菌的无性孢子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芽孢子、厚垣孢子和分身孢子。

属双倍体的有性孢子有合子、卵孢子。

单倍体的有结合孢子、子囊孢子。

3. 真菌的有性孢子有合子、卵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

4. 病毒的一般增殖过程包括吸附、侵入与脱壳、生物合成和装配和释放。

5.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包括吞噬作用、被动扩散、促进扩散、
主动运输和基团转移。

6. 我国规定饮用水每毫升的菌数不超过 100 个,每升饮用水中大肠菌群数不超过 3 个。

7. 采用50~60℃温度处理产品一定时间,则可以达到防腐的目的,这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发明的巴斯德灭菌法。

7. 细菌的运动器官是鞭毛,其具有抗逆性的休眠体是芽孢。

8. 真菌菌丝的变态主要包括四种类型:匍匐丝和假根、吸胞、
菌丝陷阱、和附着枝。

10. 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菌毛、芽孢、鞭毛、
纤毛和糖被。

11. 病毒的对称包括立体对称、螺旋对称、复合对称
和复杂对称。

12.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包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
化能自养型和化能异养型。

13.植物体上的正常菌群主要分为两类:菌落和菌苔。

14. 植物病毒的核酸主要是 RNA ,极少数是 DNA 。

15. 以化能作为能源的微生物可分成化能自养型和化能异养型两大类。

16. 在异型乳酸发酵中,葡萄糖将会转化为乳酸与 ATP 。

17. 微生物生长的温度类型包括嗜冷微生物、嗜温微生物和嗜热微生物。

18. 在基因突变中,DNA链中的一个嘌呤或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或嘌呤置换,这种置换称转换;若一个嘌呤或嘧啶被另一个嘌呤或嘧啶置换,这种置换称颠换。

19. 植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通常可采用稀释分离法和组织分离法两种方法。

20. 1676年荷兰人吕文胡克用他自制的简单显微镜观察到了细小的微生物。

21. 链霉菌的菌丝部分按其形态和功能可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

22. 植物病毒的RNA有单双链之分,其中以双链RNA为主。

23. 以光能作为能源的微生物可分成光能自养型和光能异养型两大类。

24. ED途径是细菌把葡萄糖生转化成丙酮酸与 3-磷酸甘油醛。

25. 细菌生长的数量(细胞)测定包括总细胞计数法、比浊法和活菌计数法。

26. 利用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的部分DNA转移到受体菌内的现象叫重组DNA 。

27. 与结合作用有关的质粒属于自我转移性质粒,也叫接合质粒。

28. 在F+、F-、Hfr和F’菌株中,没有菌毛的菌株是 F-。

29.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可产生内和外毒素.
30. 微生物是食物链的初级生产者、有机物的降解者、地球上物质和能量的保存者。

31.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是原核微生物。

三判断题
1. 所有的细菌都具有荚膜。

(× )
2. 支原体是一类有细胞壁、能独立营养、已知最小的原核微生物。

(× )
3. 细菌的鞭毛和菌毛都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 )
4. 酵母菌和霉菌是真菌分类学的名称。

(× )3. 某些低等真菌的游动孢子可产生鞭毛,能够在水中游动。

(√ )
5. 病毒具有独立的代谢能力。

(× )
6. 凡在同一菌丝体(同一菌系)上产生的不同性细胞能结合产生有性孢子的为异宗配合。

(× )
7. 有些病毒含有两种核酸即DNA和RNA。

(× )
8. 凡是微生物本身不能自行合成,但生命活动又不可缺少的、微量的特殊有机营养物,常称为生长因子。

( √ )
9. 寄生于原核微生物体内的病毒叫噬菌体。

(√ )
10. 生长因素是指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本身又不能合成的微量有机物。

( √ )
11. 氨基酸的分解主要是通过脱羧作用和脱氨作用。

(× )
12. 细菌DNA分子有2个复制点,而真核生物染色体有多个复制点,彼此会完成DNA复制。

(× )
13. 一定时间内(一般10min)杀死微生物所需要的最高温度称为致死温度。

(× )
14. 准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发生在重组体细胞,而后者性细胞的结合。

(× )
15. 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能产生外毒素,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产生内毒素。

(√ )
16. 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先天具有的正常生理防御机能,没有选择性。

(×)
17. 专性厌样养微生物也可以进行呼吸作用。

(√ )
18. 朊病毒是一种只含RNA,不含蛋白质的病毒。

( × )
19. 在微生物中,冷冻温度多指-18℃以下的温度。

( × )
20. 有极少数消毒剂可以用作防腐剂。

(√ )
21. 原核微生物一般有1个以上的复制起点。

(× )
22. 植物病原微生物对人类而言都是有害的。

(× )
23. 立克次氏体是一类能独立营养、已知最小的原核微生物。

(× )
24. 细菌的荚膜具有保护菌体、贮藏养料、堆积某些代谢废物、作为主要表面抗原及是某些病原菌必须的粘附因子。

( √ )
25. 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都有质配和核配阶段。

( × )
26. 朊病毒是一种很小的、具有侵染性并在寄主细胞内复制的RNA病毒。

(× )
27. 促进扩散和主动扩散在营养物质运输过程中都需要消耗能量。

(× )
28. 以葡萄糖为基质的有氧呼吸,一分子葡萄糖通过有氧呼吸可产生37个ATP。

(√ )
29. 一定时间内(一般10min)杀死微生物所需要的最高温度称为致死温度。

(× )
30. 准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发生在重组体细胞,而后者性细胞的结合。

(× )
31. 某些低等真菌的游动孢子可产生鞭毛,能够在水中游动。

(√ )
32. 细菌和病毒具有独立的代谢能力。

(× )
33. 抗生素是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它对自身也有杀灭作用。

( × )
34. 厌氧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 )
35.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的病毒只有核酸,没有衣壳蛋白。

( × )
36. 在微生物中,冷藏温度多指0~5℃。

( × )
37. 石炭酸既可以作消毒剂,也可以作防腐剂。

(√ )
38. 真核微生物DNA的复制速度比原核生物快。

(× )
39. 菌种的退化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 √ )
40. 白僵菌是一种细菌,它能用于防治松毛虫。

(× )
41. 核型多角体病毒离开宿主就失活(√ )
42. 苏云金杆菌所产生的毒素主要是δ内毒素和β外毒素。

( √ )
43. 半知菌类的杀虫真菌是专性寄生菌,既可在活体昆虫体内寄生,又中营腐生生活。

( × )
44. 生防微生物其杀菌的作用能够稳定遗传给后代。

(× )
45. Bacillus subtilis (Ehrenberg) Cohn 1872 (√ )
46. 植物病毒都是双链RNA. ×
47. 动物病毒都是DNA病毒。

×
48.在完全培养基中能生长,而在基本培养基中不能生长的微生物是营养缺陷型。

(× )
49. 氨转化为硝酸盐可以通过亚硝酸细菌和硝化细菌完成。

(√ )
50. Beauveria bassiana是一种生防细菌。

(× )
四简答题
1. 微生物的一般特点是什么?简要说明。

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快
4、适应强、易变异
5、分布广、种类多
2. 巴斯德(Louis Pasteur)对微生物学的贡献主要有哪些?。

(1)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2)免疫学--预防接种
(3)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3. 柯赫(Robert Koch)法则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的意义何在。

1,病原体伴随病害存在
2,一定能从病害身体分离出病原体并体外培养
3,体外培养物能感染新宿主
4,能从新宿主分离病原体
意义:是确定未知病毒行之有效的常规方法
4. 简单比较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菌落形态特征。

细菌:一般形成较小的圆形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等,表面光滑或不光滑
放线菌:菌落背面有同心圆形纹路。

这点可以和细菌菌落区分。

霉菌:菌落大型,肉眼可见许多毛状物,棕色、青色等,可见黑色的分生孢子群。

5. 除膜泡运输外,比较另外四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的特点?
(1)被动扩散
扩散(diffusion)是一种简单的吸收方式。

不需要代谢能,不能进行逆浓度运输。

(2)促进扩散
促进扩散它与扩散的方式相类似,不需要代谢能,不能进行逆浓度运输
(3)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是物质运输的过程中要消耗代谢能,运输的速率不依赖于细胞膜内外被运输物质的浓度差,而是可以逆浓度运输的运输方式。

(4)基团转位
基团转位(group translocation)是另一种类型的主动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物质分子发生化学变化,其它的特点都与主动运输方式相同。

6. 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可分几个时期?各有何特点?
迟缓期:此期曲线平坦稳定,因为细菌繁殖极少。

对数期:此期生长曲线上活菌数直线上升。

稳定期:该期的生长菌群总数处于平坦阶段,但细菌群体活力变化较大。

衰亡期:随着稳定期发展,细菌繁殖越来越慢,死亡菌数明显增多。

7.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成分有何差异?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约20—80nm,肽聚糖含量多,含垣酸,对青霉素敏感。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约10—15nm,肽聚糖含量少,不含垣酸,但脂类含量高,对青霉素不敏感,但对链霉素敏感。

8. 病毒核酸可分哪几种类型?其复制以什么链为摸板。

主要有四种类型:
单链DNA -DNA为模板
双链DNA –DNA为模板
单链RNA + RNA 为模板
双链RNA + - RNA 为模板
9. 简述PDA培养基的制作流程。

配制培养基的步骤::原料称量、→(过滤)→加琼脂→加葡萄糖→ 分装→ 加棉塞、包扎→ 灭菌→(摆斜面)→无菌检查
10. 简述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的制作流程?
配制培养基的步骤:原料称量、溶解(加琼脂)→(过滤)→ 定容→ 调pH → 分装→ 加棉塞、包扎→ 灭菌→(摆斜面)→无菌检查
11. 糖酵解途径分几个阶段完成?各阶段的产物是什么?
主要分3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产生3-p-甘油醛
第二阶段产生ATP和丙酮酸
第三阶段产生发酵产物
12. 为什么在相同温度条件下,湿热灭菌效率比干热灭菌高?
湿热利用空气和水蒸汽的作用,导热快,穿透力强,能透入菌体,使菌体胞膜膨胀破裂,原浆流出,受热凝固变性。

同时蒸汽具有潜热,能迅速提高灭菌物品的温度,加强灭菌效果。

而干热是相对湿度在20%以下的高热,由空气导热,速度较慢,必须提高温度和适当延长消毒时间,才能达到灭菌目的。

所以在同一温度条件下湿热较干热灭菌效果好。

13. 简述原核微生物转化的3个步骤和转化过程的特点。

1 感受态的出现
2 双链DNA的结合和进入
3 DNA的整合
转化过程的特点:略
14. 简描噬菌体的感染循环?
1 吸附
2 侵入 3脱壳 4病毒大分子的合成 5装配何释放
15. 简述病毒的复制周期。

病毒的复制周期可分为五个阶段:1 吸附 2 侵入 3脱壳 4病毒大分子的合成 5装配何释放
16. 细菌的群体生长有哪4个时期?各时期的主要表现特征是什么?
迟缓期:此期曲线平坦稳定,因为细菌繁殖极少。

对数期:此期生长曲线上活菌数直线上升。

稳定期:该期的生长菌群总数处于平坦阶段,但细菌群体活力变化较大。

衰亡期:随着稳定期发展,细菌繁殖越来越慢,死亡菌数明显增多。

17. 细菌菌落与真菌菌落的主要形态区别有哪些?
细菌菌落:大小:小。

形状: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

颜色:多为白色。

真菌菌落:大小:大。

形状:绒毛状,絮状,蛛网状。

颜色:五颜六色(孢子的颜色)
18. 设计微生物培养基的原则是什么?
首先,要确定研究目的目标,确定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同时了解微生物的类群何生活环境。

其次,应当查阅大量文献,了解前人对此类微生物的培养基设计情况。

最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9. 微生物营养缺陷型的筛选方法主要有哪些?
1诱变剂处理 2 淘汰野生型(抗生素法菌丝过滤法) 3 检出缺陷型(夹层培养法限量补充培养法逐个检出法影印平板法) 4 鉴定缺陷型
20.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那些?
主要包括:共生关系互生关系中立关系对抗关系(竞争拮抗寄生捕食)
21. 微生物杀虫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22. 防治植物病害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什么?
23.微生物杀菌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24.微生物源除草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25.微生物除草剂需具备的条件主要有哪些?
26.什么是嗜热菌?它们在理论和实践中有何重要性?
嗜热微生物是一类生活在高温环境中的微生物。

理论:(1)类脂的敏感作用
(2)重要代谢产物的迅速再合成
(3)蛋白质的热稳定性
实践:嗜热菌可用于细菌浸矿、石油及煤炭的脱硫。

在发酵工业中,可以利用其耐高温的特性,提高反应温度,增大反应速度,减少中温型杂菌污染的机会
27.试列表比较灭菌、消毒、防腐和化疗的异同,并各举若干实例。

比较项目灭菌消毒防腐化疗
处理因素强理化因素理化因素理化因素化学治疗剂
处理对象任何物体内外酒、乳有机质物体内外宿主体内
微生物类型一切微生物有关病原菌一切微生物有关病原菌
对微生物作用彻底杀灭杀死或抑制抑制或杀死抑制或杀死
实例加压蒸气灭菌巴氏消毒法冷藏、糖渍抗生素、磺胺药
28. 什么是影印平板培养法?它有何理论与实际应用?
影印平板培养法,是一种能达到在一系列培养皿的相同位置上出现相同遗传型菌落的接种培养方法理论:把长有许多菌落的母种培养皿倒置于包有灭菌丝绒布的木质圆柱印章上,使其沾上来自平板上的菌落。

然后可把这一“印章”上的菌落一一接种到不同的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

待这些平板培养后,对各平板相同位置上的菌落作对比后,就可选出适当的突变型菌株。

实践:通过影印培养法,就可以从在非选择性条件下生长的细菌群体中,分离出各种类型的突变菌种
29. 试比较E.coli的F+、F-、Hfr和F′菌株的异同,并图示四者的关系。

答:F+指细胞内存一至几个F质粒,并在细胞表面着生一至几条性菌毛的菌株。

F-指细胞中无F质粒、细胞表面也无性菌毛的菌株。

Hfr指F质粒己从游离态转变成在核染色组特定位点上的整合态。

F′菌株则指Hfr菌株细胞内的F质粒因不正常切离而脱离核染色体组时,查重新形成游离的、但携带整合位点附近一小段核当构体基因的特殊F质粒。

这几种菌株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30. 微生物在自然界碳元素循环中有何作用?
主要为三个方面:
空气中的CO2通过绿色植物和自养微生物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动物以植物和微生物为食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