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并分析其影响与教训。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苏联、中国和英国等国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

(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

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美苏争霸背景)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

美苏争霸分为三个阶段。

1)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

在缓和方面: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解决了二次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

同年,苏联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

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美苏首脑戴维营会议是苏联推行美苏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美国实际上承认苏联是超级大国这一事实。

在紧张方面:1961年苏联修筑“柏林墙”,封锁了东西柏林边界,使美苏关系更加紧张。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表明苏联开始走上同美国进行全球争夺的道路,同时也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然在美国方面。

这一时期,苏联还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国,使得中苏关系恶化。

2)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是美苏争霸的第二阶段。

其特点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至70年代,苏联的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大为缩短,19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上升,相当于美国的80%。

苏联在军备方面赶上了美国,苏联的战略导弹至1975年已达2402枚,超过美国40%,1979年苏联
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开支几乎为美国的3倍。

苏联大力增强常规军事力量。

1978年,美军210万人,苏军440万人,美军拥有坦克10500辆,苏军拥有坦克50000辆。

这一时期苏联推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

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美苏在欧洲都集结了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的僵持状态。

苏联一方面对欧洲以“缓和”战略麻痹西方,另一方面加紧在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

1979年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

这一时期的美国,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趋于缓慢,侵越战争受到严重挫折,军事力量被苏联赶上,美国在美苏争霸中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1969年后的尼克松主义,调整全球军事部署,收缩亚洲兵力,1973年从越南撤军,1979年同中国建交。

3)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三阶段。

1981年,里根出任美国总统以后,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遏制苏联在全球的扩张势力。

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从而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

在争夺第三世界方面,美国立足于在军事上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打击亲苏政权。

苏联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缓慢,在与美国的争霸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作法,转为裁减军备,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

影响教训:美苏争霸,对战后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个方面:造成世界长期的动荡不安、地区冲突不断另一个方面:双方势力相当出于均势,两强对峙,避免发生新的世界大战。

有多方面的历史教训值得我们思考。

(1)教训一:人类社会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90年代初,美苏争霸的局面结束,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正在形成的多极化世界格局,是开放型的世界战略格局,较之美苏争霸的格局,是历史的进步,它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