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与程不识将兵文言文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广与程不识将兵文言文的答案
1. 李广与程不识俱以边太守将兵翻译
原文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侯,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刀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程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太中大夫。

为人廉,谨于文法。

译文左右近臣都认为李广是名将,于是李广由上郡太守调任未央宫的禁卫军长官,程不识也来任长乐宫的禁卫军长官。

程不识和李广从前都任边郡太守并兼管军队驻防。

到出兵攻打匈奴的时候,李广行军没有严格的队列和阵势,靠近水丰草茂的地方驻扎军队,停宿的地方人人都感到便利,晚上也不打更自卫,幕府简化各种文书簿册,但他远远地布置了哨兵,所以不曾遭到过危险。

程不识对队伍的编制、行军队列、驻营阵势等要求很严格,夜里打更,文书军吏处理考绩等公文簿册要到天明,军队得不到休息,但也不曾遇到危险。

程不识说:“李广治兵简便易行,然而敌人如果突然进犯他,他就无法阻挡了。

而他的士卒倒也安逸快乐,都甘心为他拼死。

我的军队虽然军务纷繁忙乱,但是敌人也不敢侵犯我。

”那时汉朝边郡的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但是匈奴人害怕李广的谋略,士兵也大多愿意跟随李广而以跟随程不识为苦。

程不识在景帝时由于屡次直言进谏被封为太中大夫,为人清廉,谨守朝廷文书法令。

2. 求有关“飞将军李广节选”的高考文言文题目
李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不识曰:
“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臣光曰:《易》曰:“师出以律,否臧凶。

”言治众而不用法,无不凶也。

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

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

何则?其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

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

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1.上文选自《资治通鉴》,它是—部________体史书,文中的“臣光”是________人名。

2.对“就善水草舍止”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就近修缮好水边的草房住下
B.靠近有好水的草地住下
C.就近好好地在水草边扎营休息
D.靠近好水好草扎营休息
3.李广和程不识治军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 □,后者□ □。

用文中词语回答
4.作者引《易》中的话,是为了说明治军应该____ ____。

5.从全文看,为什么李广“如此焉可也”,却又“不可以为法”?用自己的话回答
1.编年司马光
2. D
3.简易烦扰。

4.用法(或:从严)。

5.要点:前一问①李广才气高②士卒乐于为他献身后一问①后继者难以为继②与他同时的将领因军心受扰难以治军③军队无法对付敌人的突然袭击。

(写出两点即可)【解析】要从原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归纳。

“如此焉可也”紧承“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几句,由此可知原因:(1)是“人人自便”所以“咸乐为死”。

(2)是李广才气高。

“不可以为法”后有原因:(1)其继者难也;(2)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3)是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

3. 飞将军李广的文言文及翻译
译文
李广从王尉调为将军,出兵雁门攻击匈奴。

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部队,活捉了李广。

单于一向听说李广贤能,下令说;“一定把李广活着送来!”李广当时受伤生病,匈奴骑兵就把李广放在两马之间的网兜里躺着。

走了十几里,李广装死,瞥见旁边有一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跃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推下匈奴少年,夺下他的弓,鞭马向南奔驰几十里,又遇到他残余的部队,便领着进入关塞。

匈奴派了几百骑兵追捕他,李广一边跑一边取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所以得以逃脱。

于是回到京师,汉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

执法官吏判决李广折损伤亡人马多,又被匈奴活捉,当斩,经纳粟赎罪,成为平民。

原文
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使大军伏马邑旁谷,而广为骁骑将军,领属护军将军。

是时,单于觉之,去,汉军皆无功。

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

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

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


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

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1353361,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

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于是至汉,汉下广吏。

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本文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传》。

《李将军列传》为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传文,载于《史记》卷一百零九。

这篇文章通过描写被誉为“飞将军”的汉朝名将李广的机智勇敢、廉洁宽厚,以及有功不得封爵,最后被迫自刎的不幸遭遇,塑造了一位悲剧英雄的形象。

文章叙事突出重点事件,善用对比手法,注重细节描写,是《史记》中的传记名篇。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

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

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史记》取材相当广泛。

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

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如不列没有实据的三皇,以五帝作为本纪开篇,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

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公元前91年(征和二年),《史记》全书完成。

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4.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怎样翻译
原文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①,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②,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③。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④,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卫⑤,莫府省约文书籍事⑥,然亦远斥侯⑦,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⑧,击刀斗,士吏治军簿至明⑨,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⑩,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11),咸乐为之死。

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程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太中大夫(12)。

为人廉,谨于文法(13)。

①未央:即未央宫,西汉宫殿名,当时为皇帝所居。

②长乐:即长乐宫,西汉宫殿名,当时为太后所居。

③将军屯:掌管军队的驻防。

④部伍:指军队的编制。

行阵:行列、阵势。

⑤刀斗:即刁斗。

铜制的军用锅,白天用它做饭,夜里敲它巡更。

⑥莫府:即“幕府”,莫,通“幕”。

古代军队出征驻屯时,将帅的办公机构设在大帐幕中,称为“幕府”。

省约:简化。

籍:考勤或记载功过之类的簿册。

⑦斥侯:侦察了望的士兵。

“远斥侯”,远远地布置侦察哨。

另一种解释,到远离侦察了望所及的地方。

⑧部曲:古代军队编制,将军率领的军队,下有部,部下有曲,曲下有屯。

行伍:古代军的基层编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

营陈:即“营阵”,营地和军队的阵势。

⑨治:办理,处理。

至明:直到天明。

也可解为非常明白,毫不含糊。

⑩卒:通“猝”,突然。

(11)佚:通“逸”,安逸,安闲。

(12数:屡次。

(13)文法:朝廷制定的条文法令。

译文左右近臣都认为李广是名将,于是李广由上郡太守调任未央宫的禁卫军长官,程不识也来任长乐宫的禁卫军长官。

程不识和李广从前都任边郡太守并兼管军队驻防。

到出兵攻打匈奴的时候,李广行军没有严格的队列和阵势,靠近水丰草茂的地方驻扎军队,停宿的地方人人都感到便利,晚上也不打更自卫,幕府简化各种文书簿册,但他远远地布置了哨兵,所以不曾遭到过危险。

程不识对队伍的编制、行军队列、驻营阵势等要求很严格,夜里打更,文书军吏处理考绩等
公文簿册要到天明,军队得不到休息,但也不曾遇到危险。

程不识说:“李广治兵简便易行,然而敌人如果突然进犯他,他就无法阻挡了。

而他的士卒倒也安逸快乐,都甘心为他拼死。

我的军队虽然军务纷繁忙乱,但是敌人也不敢侵犯我。

”那时汉朝边郡的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但是匈奴人害怕李广的谋略,士兵也大多愿意跟随李广而以跟随程不识为苦。

程不识在景帝时由于屡次直言进谏被封为太中大夫,为人清廉,谨守朝廷文书法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