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诗写我心我心同民心——评王学忠诗集《我知道风儿朝哪个方向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诗写我心我心同民心
——评王学忠诗集《我知道风儿朝哪个方向吹》
王美春
(南通大学生态文学研究所,江苏南通226019)
摘要:王学忠的诗集《我知道风儿朝哪个方向吹》做到了“我诗写我心”,又体现了“我心同民心”,也即“我心”与“民心”相交。

“我诗写我心”“我心同民心”的表达方式,有些诗由写“我心”而折射出“民心”;有些诗由直接写民生民心而体现“我心同民心”;有些诗同时写“我心”与“民心”,较好地体现了“我心同民心”。

“我诗写我心”“我心同民心”具有独特的艺术性,表现为语言质朴而独特,意象新颖而丰富,叙事简约而诗化。

关键词:“我诗写我心”;叙事;艺术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28(2017)05-0068-04
收稿日期:2016-07-15
作者简介:王美春(1955-),江苏南通人,中国作协会员,文学创作一级,南通大学生态文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研究方向:
诗歌创作与评论。

王学忠,著名诗人、有“平民诗人”“工人诗人”等称号。

他的诗多反映时代、关注底层、抒发真情、展现个性,颇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本文简要地谈谈其诗集《我知道风儿朝哪个方向吹》(诗歌卷,散文、文论卷)(以下简称《我知道》)的写作风格与艺术特征。

《我知道》收录了诗人近几年写的诗,分为三辑,给笔者的深刻印象便是“我诗写我心”“我心同民心”。

诗人王学忠在此诗集后记中写到自己受艾青、臧克家、田间、陈辉、魏巍、郭小川、贺敬之、牛汉、曾卓、雁翼等著名诗人的影响,“从一开始读诗、写诗,他们的诗就是我的范本,我的追求和向往。

我发誓要向他们学习,努力做一个诗人,用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生命写诗,抒发这个时代的声音,人民的声音”。

[1]他要做人民的诗人,为了人民而“站着写诗”。

其诗《人民文艺》以形象的语言揭示了“人民文艺”的内涵、作用等:“人民是父母/社会主义文艺家/要为人民鼓与呼/用杜鹃啼血般的声音/呼冷暖痛痒/喜乐悲苦”“人民文艺/非有闲阶级笼中鸟/手中把玩物/色情、凶杀/低俗、庸俗/决不让铜臭/熏黑良心和艺术//人民文艺/也非致富的店铺/应是刀、是枪/是剑、是弩/还该是一片净土/播下一粒粒精神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个中也表达了他的诗学观,可谓王学忠“我诗写我心”“我心同民心”最好的说明。

王学忠诗集《我知道》中的诗往往有感而发,从内心深处发出来,而且表现的“心”与“情感”“思
想”“心境”等可谓同一语,因而说是“我诗写我心”。

其诗不是闭门造车之作,不是风花雪月之作,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之作,更非无病呻吟之作,而是贴近生活之作,贴近百姓之作,是真情流露之作,是敢说真话之作。

“我诗写我心”,具有一
个“真”字:情感的真,生活的真,艺术的真。

“我诗写我心”,又具有诗人对生活独自的感悟,无论是
读媒体新闻有感之作《我不知道谁之罪》,还是亲历身边的事有感之作《那天,我品尝了一部分人的富裕》,抑或是表达对诗人诗作看法之作《诗人须为诗而生而死》与抒发真挚友情之作《刘章是一棵树》等,莫不如此。

所以,与诗人以前的诗一样,此诗集中的诗大都能在打动作者心灵的同时打动读者的心灵。

“我诗写我心”,倘若仅仅写出了“我心”,而与“民心”无关,则诗的价值要大打折扣。

王学忠的诗既做到了“我诗写我心”,又体现了“我心同民心”,也即“我心”与“民心”相交,或者干脆说是合二为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王学忠的诗集《我知道》在写“我心”,也即抒写诗人情感等的同时做到了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为
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因而其诗并非诗人的孤芳自赏,而是属于“大众”的,具有正能
D01:10.19329/ki.1673-2928.2017.05.018
安阳工学院学报
Journal of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7年9月第16卷第5期(总第89期)
Sept.,2017
Vol.16No.5(Gen.No.89)
第五期
量,能引起民众的共鸣。

一、“我诗写我心”“我心同民心”的表达方式
具体地说,诗集《我知道》关于“我诗写我心”“我心同民心”的表达方式大致有如下几种:(一)诗集《我知道》中的有些诗由写“我心”而折射出“民心”
《我必须欺骗自己》一诗可谓这方面的佳作之一。

此诗就诗人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抒发感慨,表达了对某地某部门为了所谓政绩而弄虚作假的不满之情。

这通过质朴而不失幽默的语言含蓄地表达出来,以下诗行便能以一斑窥全豹:
一向正直、固执的我
第一次欺骗了自己
唉,管他什么黑猫白猫
是非曲直
人家捞了政绩
咱沾了便宜
快回家去
让妻子沏壶浓茶
躺椅搬到春风里
模拟模拟
退休后
幸福晚年的惬意……
其中,既表达了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也暗含了相同遭遇者共同的心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此诗相似,《我是倒霉的一个》等诗也都是由写“我心”而折射出“民心”的佳作。

(二)诗集《我知道》中有不少的诗由直接写民生民心而体现“我心同民心”
或写反腐败是人心所向,或反映底层民众的贫困生活、精神诉求,或表现诗人的人文关怀,等等。

《万民集体讨债》一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此诗写某地数万民众聚集在一些公共场所“向跑路的拒不执行借款合同的企业主讨要血汗钱”(引自此诗题记),艺术地再现了一幅幅真实的画面,真切地表达了人们的愤懑、迷惘与无奈,民情民心之中也可见“我心”。

(三)诗集《我知道》中有些诗同时写“我心”与“民心”,较好地体现了“我心同民心”
比如:《永不投降》一诗写我们的信仰,便同时写到了“我心”与“民心”。

我们不妨来看诗的开头两节:
信仰是漆黑夜皎洁的月亮
茫茫云海喷薄欲出的朝阳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信仰
一个国家不能没有信仰
信仰——
凝聚着“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力量
我们的信仰是马列主义
为了普天下穷苦人翻身解放
幸福可丢弃、生命不惧亡
化作——
巴士底监狱的血与火
南昌城头的刀和枪
这里,借助比喻式意象组合“信仰是漆黑夜皎洁的月亮/茫茫云海喷薄欲出的朝阳”形象地揭示了“信仰”的真谛,并以“大我”——“我们”旗帜鲜明地直言“我们的信仰是马列主义”,进而形象地表达了“我们”的心声,“为了普天下穷苦人翻身解放”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乃至献出宝贵的生命,从而较好地体现了“我心同民心”。

又如《我有话要说》,这首诗写由中国足球队外籍教练卡马乔下课所想到的,其中也同时写到了“我心”与“民心”:“只是那3000万的年薪/下课了还要再支付5000万的违约金/让我和国人迷惘、困惑/禁不住有话要说”“卡马乔下课/我想了许多/我的兄弟姐妹也想了许多”。

这里,“我”的“迷惘、困惑/禁不住有话要说”和“我想了许多”都反映了“我心”,而“国人”的“迷惘、困惑/禁不住有话要说”和“我的兄弟姐妹也想了许多”则反映了“民心”。

“我心”与“民心”皆为真心,反映的问题也发人深省。

二、“我诗写我心”“我心同民心”具有独特的艺术性
值得称道的是,此诗集表现“我诗写我心”“我心同民心”,又具有独特的艺术性。

其独特的艺术性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质朴而独特
诗是语言的艺术。

语言是诗的内核(“心”)之外化。

诗的语言美是诗的审美价值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诗的语言典雅是一种美,质朴也是一种美。

王学忠诗的语言属于后者。

其诗集《我知道》在体现“我诗写我心”“我心同民心”时运用了质朴的语言,而且此语言又是独特的。

《学习雷锋》一诗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此诗的开头如此写道:
不该只是嘴皮子动动
写篇文章
编首诗歌
站在春风里、舞台上
梗着脖子吟诵
或迎合某种政治需要
摆个花瓶……
而是要用实际行动
对党和人民炽热的感情
把自己省下的存款
王美春:我诗写我心我心同民心69
寄给战友患病的妈妈
不幸遭遇灾害的陌生弟兄
把赶路的大嫂
护送到家
尽管夜已很深
雨下得很猛……
这里强调的是,学习雷锋不能做表面文章,而应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其语言是质朴的,却非白开水般寡味。

王学忠诗集《我知道》中的诗语言质朴而独特由此可窥见一斑。

更令人击节赞赏的是,王学忠诗集《我知道》中的诗不仅语言独特而富有个性,而且往往含有幽默的成分。

以《29个养一个》为例,此诗反映政府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不高,表达“我”也是反映人们呼吁“精兵简政”、提高公职人员办事效率的心声,语言便质朴而独特。

诗的第六节如此写道:“父亲说/鸡子多了不下蛋/和尚多了没水吃/尽管是俚语/却是老人言/道理令人深思/‘精兵简政’/把多余的赘肉割下来/瘦身健体”。

前面的诗行引用了“父亲”的话,而“父亲”的话则是引用了俚语。

俚语的显著特点便是通俗。

自然,此语言质朴不必多言。

后面的诗行“‘精兵简政’/把多余的赘肉割下来/瘦身健体”,运用了新颖贴切、浅显生动的比喻表达人们“精兵简政”的愿望,语言质朴之中含有生动性。

而此诗的最后一节“29个养一个/的确是个奇迹/让人着急、生气/可申报世界吉尼斯/也是/响在神州上空的/警笛”,表达人们对政府机构臃肿的不满,并敲响了警钟,语言质朴之中既有幽默感,又有音乐感。

诗集《我知道》以质朴而独特的语言表现“我诗写我心”“我心同民心”由此可窥见一斑。

(二)意象新颖而丰富
意象并非西方意象派的专利,在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以意象营造意境的就颇为常见,在中国新诗创作中也并不鲜见。

王学忠深得个中三昧。

其诗在表现“我诗写我心”“我心同民心”时便采用了新颖而丰富的意象,从而使诗具有形象美,明显有别于某些“喊口号”“贴标签”之作,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意象新颖而丰富的诗在其诗集《我知道》中可谓俯拾即是。

《我无语》一诗在这方面便颇具代表性。

此诗写“你”对艺术作品中的某些人物“周扒皮”“潘金莲”,社会上某些现象“雷锋真假”“工人下岗”等的看法,反映了某些人不够健康的价值观或者说是“我心”并不赞同的价值观,并含蓄地表达了“我”对某种策略的不认同。

对此,诗中不是采用抽象的议论来表达,而是借助于新颖而丰富的意象来反映,因而增强了诗的形象性,也
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不妨来看此诗的最后一节:你说高薪养廉是妙计
猫吃饱了不逮鼠
猪吃饱了睡大觉
棍子打屁股也不起
当官的个个盆满钵满
贪污腐败准绝迹
卖糖的敲锣
抹花脸的唱戏
谁的肚子饿谁喊饥
你说、你说
我无语……
这节诗对社会精英提出的“高薪养廉”这一策略作了独特的展示。

其中,采用了“猫吃饱了不逮鼠”等一系列新颖的比喻意象,而这一系列的比喻意象又构成了并列式意象组合,这就让该策略的展示变得形象生动、具体可感,也显示了此诗意象新颖而丰富之特色。

最后,此节诗在“你说、你说”与“我无语”的对举中含蓄地表现了“我”内心的看法:对“你说高薪养廉是妙计”的不认同。

其中的“我无语”实际上也是与“我”观点相似的“我们无语”,只是未明言直说罢了。

值得一提的是其新颖而丰富的意象中暗含讥刺,刻下了王学忠诗的语言幽默之印记。

(三)叙事简约而诗化
叙事,主要是小说等其他记叙文常用的艺术手法,但这不等于诗不可以叙事。

事实证明,恰到好处的叙事可以衬托乃至强化诗的情感,并增强诗对读者的吸引力。

王学忠的诗集《我知道》在体现“我诗写我心”“我心同民心”时便展现了其叙事精当之特色。

这叙事精当可用“叙事简约而诗化”七字来概括。

因为简约,其诗叙事明显有别于小说等,而叙事的诗化则使诗更加具有了诗的特征,具有了不同于小说等文体的标志,也具有了吸引读者的本钱。

《我不相信》《发自心底的怒斥》《祈望悲剧不再重演》等诗可谓这方面的佳作。

限于篇幅,这里简要地说说《祈望悲剧不再重演》。

此诗继承了汉乐府“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之传统,就媒体所报道的时年18岁的呼格吉勒图因杀人冤案而被判死刑,在他被冤杀多年之后终于沉冤昭雪一事而生发感慨,“祈望悲剧不再重演”。

诗中,从呼格吉勒图发现一具女尸去报案写起,写到他因报案而被错当成杀人凶手而入狱,再写到他屈打成招,被判死刑,最终他在被错抓61天之后便含冤地离开了人世。

诗中有抒情,更有叙事。

只是叙事是简约的,而且是诗化了的。

其中,对呼格吉勒图被冤杀的过程如此写道:
(下转第84页)
一员,用小说为身边的游荡者和他们的北京留下一张张画像。

既然身为游荡者的一分子,“我”就不可能是高高在上的俯视者,更不可能只用怜悯或控诉的语气来讲述漂泊者们力图在北京扎根的故事。

徐则臣小说中的“我”是有限度的旁观者,也是感同身受者。

“我”有时候会毫不避忌地参与其中,“我”是中关村、蓝旗营、超市附近游荡者的亲戚或朋友,也会为造假证、卖假货的亲戚朋友们伪造评语、传递信息。

“我”的参与增强了游荡者的生活真实度,让读者对此有了亲密接触,也可以说“我”与书写对象和读者形成了讳莫如深的信任关系。

在这里,写北京的游荡者,“我”没有把自己“择”出来,而是自然地身处其中,用这样的方式徐则臣巧妙地让“我”与其他主人公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

这样叙述者自己既同样经历首都北京所带来的一切希望与绝望、温暖与伤痛,又能保持相对冷静的观察与思索,从而更深入地表达出北漂们在北京遭受到的精神创伤和困惑。

徐则臣曾在一篇访谈中谈到,“在北京,我和我的那些身处边缘的朋友一样,时时刻刻感觉自己是个外地人。

这个‘外地人’没有贬义,不是指‘乡下人’,而是说你外在于北京,身心分裂,你扎下了根,也找不到根”。

[7]5因此,徐则臣的“北漂”小
说不是高蹈的宣言,而是身体在场的平视与介入,铺陈现实生活的粗粝与艰难,抒写梦想与希望的柔弱与坚韧。

在徐则臣的小说创作中,他以瞄准“马路牙子”的姿态写“中关村”的那种混乱和疯狂,抒发着外地人对于伟大首都无尽而又无处迸发的热情,以及这个城市角落里的小人物们歪曲的生长。

徐则臣将北京城市边缘空间与在热望与失落中奔跑的漂泊者群体纽结在一起,构建了关于城与人的想像,与北京千年帝都的古城遗韵、共和国首都的红墙大院、现代化大都市的玻璃社区相辅相成、相互补充,体现着北京的丰富与独特,共同营建了一座繁复多义的“立体北京”。

参考文献:
[1]周蕾.从乡愁里的“故园”到冒险家的“乐园”[J].长城,2014(3):136.
[2]李徽昭.文学、世界与我们的未来:徐则臣访谈录[J].创作与评论,2012(1):34-39.
[3]本雅明.波德莱尔:发达资本主义的抒情诗人[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4]徐则臣.与写作有关[J].艺术广角,2011(5):60.
[5]王明明.与时代信报记者王明明的一个访谈[N].时代信报,2009-11-20(1).
(责任编辑:王念选)
行刑那天
你与母亲相见
夺眶而出的是冤
你已不记得
61天里喊了多少冤
眼睛擦了又擦
却怎么也看不到
金色盾牌的容颜
此刻行刑在即
你让母亲求求那些人
把身上的绳子松一松
再最后一次挺直腰杆
此处写到行刑的过程,语言不多,叙事简约,却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很强的现场感,而这叙事又是诗化了的,也即具有诗情诗意,因而诗的情感更为强烈,呼格吉勒图的不幸遭遇也更令人痛惜,此冤案也更能引起社会的反思。

这也正体现了诗集《我知道》叙事简约而诗化的魅力所在。

正是因为在表现“我诗写我心”“我心同民心”时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较好的统一,颇值一读。

参考文献:
[1]王学忠.我知道风儿朝哪个方向吹.[M]北京:线装书局,2014.
(责任编辑:王念选)
(上接第7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