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的介绍及民间习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暑节气的介绍及民间习俗
小暑节气的介绍
小暑,六月节。
公历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
暑,表示炎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未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
我国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进入伏旱期。
而北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开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
小暑时节,各地时兴“尝新”。
早先北方的小麦、南方的稻子,小暑时节都已收割完毕。
伴随新粮食的收获,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祭祀仪式,包括祭天、祭地等,甚至还会祭祀“土地公公”。
古人将后稷(黄帝玄孙,帝喾嫡长子)奉为“谷神”,人们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做成饭祭祀谷神,然后尝新米、喝新酒,谓之“六六福”。
尤其是北方人,还会将最新鲜的面粉蒸成馒头吃食和献给祖先,而且还习惯在这天用新米做粥喝。
小暑之后,很快就是六月六“晒衣节”。
传说六月六日为龙王晒鳞之日,人们选择在这一天晒衣服、晒书画,据说此日晾晒之后,可以避免被虫蛀,所以有“六月六,晒红绿”的说法,也有些地方会选在七夕这天。
小暑还是吃黄鳝的好时节。
旧时把走江湖的称为卖大力丸的,不无贬义,其实据古籍所载,还真有大力丸的配方,其中一味药就是鳝鱼。
小暑前后一个月的鳝鱼肥壮、粗大、结实、味美,故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
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
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
“热在三伏”,小暑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
“伏”即伏藏的意思,故而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
在饮食上,也应多吃清凉消暑的食品。
而大热之时喝热粥、饮热茶,不仅能缓解疲乏的肠胃,又能使身体出汗而排出体内毒素。
小暑是什么意思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叫小暑节气。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
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小暑节气特点介绍
1、高温天气
小暑我国的南方地区在小暑时节平均气温一般为33℃左右;华南东南低海
拔河谷地区,7月中旬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
而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
2、出梅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
江淮一带梅雨通常在7月8-12日结束,有些年份出梅期会延迟。
梅雨结束后,绝大部分地区进入了盛夏高温季节。
3、入伏
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
今年的入伏时间是7月17日是在小暑来临后的第10天。
4、多雨季节
小暑开始我国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
5、雷雨天气
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
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
小暑的民间习俗有哪些
吃藕
一直以来,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Vc钾和膳食纤维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晒书画、衣服
小暑时节,民间还有晒书画、衣服的习俗。
民谚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红绿”。
“红绿”就是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
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光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选择这一天“晒伏”,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吃黄鳝
俗语:小暑黄鳝赛人参。
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
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
“夏不坐木”:小暑潮气重,不坐久置露天的木料
民间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的说法。
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
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
关于小暑的诗句欣赏
《夏日》
清·乔远炳
薰风愠解引新凉,小暑神清夏日长。
断续蝉声传远树,呢喃燕语倚雕梁。
眠摊薤簟千纹滑,座接花茵一院香。
雪藕冰桃情自适,无烦珍重碧筒尝。
《秋夜宿重本上人院》
唐·李频
却忆凉堂坐,明河几度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水国曾重讲,云林半旧游。
此来看月落,还似道相求。
《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唐·武元衡
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
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韶年。
关国通秦限,波涛隔汉川。
叨同会府选,分手倍依然。
《暮秋重过山僧院》唐·李频
却接良宵坐,明河几转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静室闻玄理,深山可白头。
朝朝献林果,亦欲学猕猴。
《登沃州山》
唐·耿湋
沃州初望海,携手尽时髦。
小暑开鹏翼,新蓂长鹭涛。
月如芳草远,身比夕阳高。
羊祜伤风景,谁云异我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