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美术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述
1.1 项目名称、主办单位及负责人
项目名称:**市美术馆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市书画院
法人代表:
项目负责人:
建设地址:**市**街北
1.2 可研编制依据
1、**市美术馆建设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委托书
2、《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3、《**市美术馆征地地理位置图》
4、《**市美术馆规划平面图》
5、《**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纲要》
6、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
7、**市书画院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
1.3 主要研究内容
报告主要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工程方案、风险分析、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1.4 主要研究结论
通过调研分析,可研研究认为:
1、项目建设符合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符合国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政策和方针,也是**市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需要。

该项目的实施也将为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

2、项目的功能作用和整体设计符合使用要求,它的建设对于繁荣**市文化有着重要作用,并可解决**市书画院长期没有创作研究场所和办公用房的实际问题。

3、项目总占地面积8.746亩,建筑占地面积1415m2,总建筑面积7015m2,总投资1651.90万元。

建设规模及投资估算合理有据,建设条件具备,应尽快立项建设。

1.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 建设单位概况
**市书画院成立于1985年9月,是隶属于**市文化新闻出版管理局的全额拨款制事业单位。

**市书画院于2002年12月由长治迁至**办公,因无办公地点,现借住**市博物馆。

书画院的工作性质主要是从事书画艺术的研究与创作及组织群众性的书画活动和与外地市的艺术交流。

在**省各地市的书画院中目前只有**书画院没有自己的院址。

由于设施条件不具备,有许多工作,如群众性的书画活动、培训、展览、艺术品展销以及与外地市的艺术交流等都受到影响以致无法开展。

2.2 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委、市政府对文化事
业的重视不断加大,投入也不断增加,近年来先后兴建和完善了一些文化基础设施,很大程度地改善了**市的文化形象,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但从建设一流文明城市和文化大市的高度来看,用发展的视角审视**市文化基础设施的现状,还需市委、市政府更大的支持。

结合**市目前文化建设的需要,**市文化新闻出版管理局提出新建**市美术馆项目。

**市工程咨询中心接受委托,对**市美术馆建设项目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是将**市建设成为“一流文明城市”和“文化大市”的需要
建设“一流文明城市”,是实现“四市”目标的重要内容,而2003年**市又明确提出了建设“文化大市”的奋斗目标。

建设文化大市是创建“四市”的重要支撑和着力点,而文化基础设施又是建设文化大市的基本条件之一。

党的十六大深刻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说到底,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文化的竞争。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城市间的交流,美术馆也突显了它的重要和必要性,它建成后不仅能增加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扩大对外交流,还能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
中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积极的效用。

二、项目建设是繁荣文化产业、丰富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
**市是全省经济发展较快的一个地级市,建市以来,虽然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城市文化品位及文化硬件设施却相对滞后,既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更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着不小的影响,急需迎头赶上,全面加强。

书画院南迁以来也相继办过几次展览,从展出效果可以看出,仅节假日的“寄人篱下”式的展览远远不能满足群众对书画艺术的长期需求。

如果能建成独特的美术馆(书画院),便可通过经常性地举办展览、名人笔会等活动,给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展示才情、陶冶情操、增长艺智、修身养性的机会和舞台,就能使更多、更好的书画作品成为市民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

同时,也为青少年及离退休老同志提供一个理想的书画活动场所。

所有这些,都将为提高**市市民的文化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建设**美术馆将为**市文艺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筑起腾飞的平台,对加快“三个文明”建设和“四市”建设进程,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该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迫切的。

第三章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
3.1 项目选址
经**市规划局规划,**美术馆选址于**街北,总占地8.746亩。

详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及《**市美术馆征地地理位置图》。

3.2 建设条件
3.2.1自然条件
1、气象
该项目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大陆性气候明显,四季分明。

具体气象参数如下:
年平均气温11.0℃
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9.4℃
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31.2℃
年平均相对湿度63%
频率最多风向西北风
年平均风速 2.2m/s
最高风速23.0m/s
年总降雨量617.9mm
日最大降雨量176.4mm
标准冻土深度50cm
最大积雪深度21cm
基本风压0.45KN/m2
基本雪压0.30KN/m2
设计时应结合以上气象条件,使项目建设、使用适应当地气候气象条件。

2、地形地貌
项目区位于**市市区西南,地貌属低山丘陵区,场区内地势起伏较大,最大高差10m左右,设计时应结合场区地形进行设计,尽量减少土方量。

3、地质
建议在初设前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取得详实、准确的地质资料为设计提供依据。

4、地震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3.2.2公用工程条件
1、供水
项目日最高用水量为35.5T,用水来源为市政自来水供水管网系统,由**街城市供水管网接入即可。

2、供电
项目总用电负荷为342.71KW,新购一台315KVA箱式变压器,即可满足项目用电需要,供电电源为**街供电线路。

3、供暖
项目采暖总面积7015m2,夏天所需冷负荷约为621KW,冬天热负荷为558KW,供热由**街市政供热管网接入。

3.3 占用土地情况
项目占地8.746亩,全部属于建设用地。

第四章建设规模
**市书画院目前的现状:全省所有地市中唯**书画院没有院址,南迁至今一直借住于博物馆内,一些经常性的文化活动无法开展,大大影响了其在**市书画美术界龙头作用的充分发挥。

同级别的书画院建筑规模:山东烟台市及河南洛阳市的美术馆。

烟台美术馆在海滨,洛阳美术馆在洛浦公园内,均紧邻繁华市区又闹中取静,既有利于美术家创作又便于群众活动。

建筑面积均在7000平方米以上,分别有二至四个展厅,有的长期陈列艺术精品,有的是多功能活动厅及艺术品拍卖厅;有行政办公室、会议室、贵宾接待室,多套画室(供画家创作)、书画裱糊室、书画活动室、书画藏品室(分别为中国画、油画、版画、书法等门类)。

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展厅用房、会议室用房、画室、招待用房、创作研究用房及办公管理用房六部分。

建设规模依据国家二级馆的标准,参照建筑设计规范,结合**市的实际情况、**市书画院所需创作、研究、管理、组织等功能及人员确定。

**市美术馆建设规模如下页表所示:
**市美术馆建设规模表
第五章工程设计方案
5.1 总图布局
项目总占地8.746亩,场地整体呈矩形,东西宽55m,南北长99m,美术馆临街布置,退后红线一定距离,利用道路红线和建筑间空地做绿化小品,作为美术馆重要的室外景观,满足工作人员以及参展人员的室外活动和美感需求,体现**市的艺术特色。

既美化了环境,又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还可以为创建园林级城市做贡献。

后院设停车场和绿化带,营造小环境、小气候。

场区建筑占地面积1415m2,绿化面积1749m2,硬化面积2666.5m2。

在后院绿地下设配套消防水池、化粪池等附属设施,距离拟建建筑约15m,箱式变压器位于场区后院,距离拟建建筑约20m,距离拟建建筑。

在场区入口处设门卫室,场区周边三面设铁艺栏杆围墙,总长约250m,设8m宽电动门。

详见附件《**市美术馆规划平面图》。

5.2 设计说明
5.2.1工程设计依据
1、**市书画院委托设计要求
2、现行国家有关标准及设计规范
5.2.2设计内容
该项目主要包括:展厅用房、会议室用房、画室、招待用房、创作研究用房及办公用房及配套工程。

5.2.3设计范围
**市美术馆的建筑、结构、给排水、采暖、电气和消防等专业设计。

5.3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体现“适用、合理、经济、美观”的原则,力求体现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相协调的艺术创意,使美术馆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同时,又要保证其功能上具有的相对独立性。

**市美术馆总建筑面积7000m2,地上5层,建筑占地面积1400m2,东西宽长m,南北宽31m。

使用功能由六部分组成:展厅用房、会议室用房、画室、招待用房、创作研究用房及行政办公用房。

建筑出入口设于一层,设一、二层共享门厅一个,内部布置水景和假山,其余房间楼层布置按使用人数由多到少、功能分区由闹到静依次布置到一至五层。

展厅用房布置主要布置在地上一、二层,设计为大空间结构,便于根据使用要求用可动隔墙分隔空间;三~四层布置会议用房、研究用房和行政办公用房;五层布置画室和招待用房。

根据各房间的使用功能确定一~四层层高为4.0m,五层层高
为3.6m,室内外高差1.2m,女儿墙高0.6m,建筑总高度21.4m,考虑到消防和疏散要求,在建筑两端各设一部双跑楼体,在建筑中部设一部客用电梯,在建筑的南北部均设出入口。

门卫室建筑面积15m2,地上一层,层高3.0m。

5.4 结构设计
5.4.1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5.4.2结构设计
美术馆采用现浇框架结构,墙体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砌筑,外墙厚300mm,内墙厚200mm,基础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基础及露天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梁、板、柱及其他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25,素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C10。

钢筋采用Ⅰ、Ⅱ、Ⅲ级。

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抗震等级为四级。

门卫采用砖混结构,墙体采用粘土空心砖砌筑,砖砌条形基础,楼板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建筑安全等级为三级。

5.5 装饰设计
外墙装饰:美术馆东、西、南三面采用青石板饰面,北面一层采用青石板饰面,一层以上刷涂料;
楼地面:门厅、展厅用房、接待厅、会议用房铺大理石面砖,其余房间铺地板砖;门厅做水景、假山等小品工程;卫生间和厨房铺仿滑面砖;
内墙:卫生间和厨房内墙贴白色釉面砖,其余房间内墙刷仿瓷涂料;
顶棚:用T型龙骨矿棉板吊顶,卫生间采用PVC馆吊顶;
门卫外墙属涂料,内部做简单装修。

5.6 人防设计
依据《**省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管理规定》(1997)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规定,本项目可不建设防空地下室,但需缴纳相应的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

5.7 给排水设计方案
5.7.1设计依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5.7.2设计范围
1、室内给水工程
2、室内排水工程
3、室外消防工程
5.7.3设计参数
生活总用水量:35.5T/最高日
用水指标:
展厅3~6L/人·最高日
多功能会议厅6~8L/人·最高日
办公用房30~50L/人·最高日
招待用房100L/人·最高日
绿化用水3L/m2·日
5.7.4给水水源
给水由**街市政供水管网接入。

5.7.5给水系统
生活给水为城市自来水,以DN100焊接钢管接入9m3项目区内吸水井,通过变频设备向各用水点供水,作为室内生活用水,室内管道采用PP—R管。

5.7.6排水系统
项目排水量为25.82m3,室内排水系统采用生活废水与生活污水合流的形式,生活污水经室内排水系统收集排入化粪池(化粪池容积为60m3),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处理管道。

雨水排放采用普通外排水系统。

降落到屋面的雨水沿屋面坡度收集到檐沟,然后流入隔一定距离沿外墙设置的水落管,排至地面或雨水口,与场地雨水一并经雨水口收集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5.8 空调通风设计方案
5.8.1采用设计规范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50019—2003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5.8.2设计范围
整个工程的采暖、通风、设计。

5.8.3室内、外设计参数
1、室外设计计算参数
夏季:空调计算温度32.7℃,湿球温度24.6℃。

冬季:空调计算温度-10℃,相对湿度50%。

2、室内设计参数
夏季:温度24~26℃
相对湿度40%~60%
风速不大于0.3m/s
冬季:16~20℃
室内通风设计参数
换气次数:
卫生间5次/时
水泵房3次/时
冷冻机房、空调机房10次/时
变电室8次/时
卫生间、水泵房、冷温机房、空调机房和变电室采用自然进风,风机排风,排风量按以上参数考虑。

5.8.4系统设计
1、空调系统
为维持建筑物内冬、夏季室内舒适的环境,及满足美术馆内收藏及工作的特殊要求,项目设计采用冷暖空调。

对于展厅采用全空气系统,而其它用房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的方式即可满足要求,夏天所需冷负荷约为621KW。

冷冻水进水温度为7℃、回水温度为12℃。

冬天热负荷为558KW,冬季供水温度为60℃、回水温度为50℃。

空调水系统采用双管制,夏季供冷水,冬季供热水,冬季在机房转换,同时满足过度季节使用。

项目热源为**街市政热力管网,冷源为单位新购置的水冷式制冷机组。

2、防排烟系统设计
由于展览厅为经常有人停留且可燃物较多的建筑,按防火规范要求应设防排烟设施。

排烟量按60m3/m2·h计算。

建筑方案设计时应优先采用可开启外窗的自然通风的防烟
或排烟。

可开启的外窗面积不应小于其所在场所和部位建筑面积的2%,可开启的外窗应有可方便开启的装置。

排烟口距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

如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则应设机械排烟。

设机械排烟时,首先应划分防烟分区,每个分区建筑面积不应超过500m2,且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机械排烟系统排烟口和排烟阀的设置应符合规范要求,排烟风机排烟量应按规范要求设计。

3、控制
防排烟系统风机及防火阀在消防控制室监控。

空调系统的设备及通风系统的风机均可在控制室进行监控。

5.9 电气设计方案
5.9.1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5.9.2设计范围
本设计包括供电、配电、照明、电气控制、防雷接地、火灾报警、电话、广播、共用天线、大会议厅内电视转播系统、电脑大屏幕系统及同声翻译系统。

5.9.3负荷计算及变压器容量选择
主要用电负荷有展厅用房、会议室用房、创作研究用房
及办公管理用房,中央空调、生活泵、消防泵、喷淋泵、送排风机等。

项目用电负荷按50W/m2计算,总供电负荷为342.71KW。

变压器采用315KVA干式电力变压器,变压器及高低压开关柜位置设在配电室。

5.9.4供电设计
1、负荷等级
本工程为多功能建筑,供电要求较高,一般为二级负荷。

2、供电电源及电压
供电电源为**街供电线路,电源采用电缆直埋引入。

本项目建设时只考虑场区内的供电管网工程,并预留接口。

5.9.5配电及计量方式
1、配电电压为0.4/0.23千伏三相五线制TN—S系统;
2、每层配电室设一电表箱,根据需要配置电度表;
3、办公用房配电采用封闭式母线槽;
4、变电所设集中补偿柜,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不小于0.9。

5.9.6设计标准
1、展厅用房照明按200LX~300LX设计,办公用房照度按200LX~300LX设计,公用部位及走廊按100LX设计。

2、楼梯间、公用走廊等设置应急疏散标志灯。

5.9.7导线及敷设
电源线、室外干线采用电缆直埋式,室内采用塑料绝缘铜芯线穿PVC阻燃塑料管。

5.9.8防雷与接地
本工程按二类防雷要求设置。

屋角、屋脊、女儿墙或屋檐上的环状避雷带,并在屋面上装设不大于15m×15m的网格;突出屋面的物体,应沿其顶部四周装设避雷带,如果屋顶有金属物体和金属屋面,可利用金属物体和金属屋面作接闪器。

用混凝土柱内主钢筋作接地引下线,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20m,利用基础钢筋作接地体。

钢筋网埋深不小于0.5m。

电气设备接地采用TN—S系统接地保护,信息设备防静电接地、安全保护接地、浪涌保护器(SPD)接地均与等电位连接网络的接地端子连接,等电位连接网络采用S型结构;所有接地系统均共用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5.9.9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
1、在消防控制室内装一套消防自动报警及有联动控制装置,包括报警、事故广播,消防联动装置。

2、报警系统为总线制,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按功能进行标准化组合方式,控制消防设备,并能显示设备运行状态。

3、在展厅用房、会议室用房、创作研究用房及办公管
理用房、电缆竖井、走廊室等处装感烟探测器,配电室、电子设备机房、控制室、电话机房等处装光电感烟探测器,热水房装感温探测器。

电缆竖井设缆式线型定温探测器。

4、各个防火区的楼梯间室、公共场所出入口装手动报警按钮。

5、在消防水泵房、配变电室、主要通风和空调机房、排烟机房、消防值班室设消防专用电话分机。

6、消防用电设备,采用阻燃电线,自动报警系统采用铜芯绝缘线穿钢管保护或电缆。

7、消防控制室内设火灾报警控制器的专用蓄电池。

5.9.10广播系统
1、服务广播系统,平时播送背影音乐或服务广播,火灾发生时,火灾报警装置自动开启扩音机,使广播系统自动转入火灾事故广播状态,指挥人员疏散。

2、扬声器按层分路控制。

3、广播线采用ZRBV—2×1.0双股塑料绝缘铜芯软线穿管敷设或走线槽。

4、展厅、会议室、创作研究用房等采用3W纸盒扬声器,扬声器间距不大于12.5m。

扬声器均采用吸顶安装。

走道最后一个扬声器至走道末端的距离不大于12.5m。

第六章环境保护、消防与节能
6.1 环境保护
6.1.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市“十五”环境保护规划》2000年10月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
4、《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5、《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GB12523-90)
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6.1.2主要污染来源
1、悬浮颗粒物:主要来源于施工期间各种建筑材料的运放及地面土石方挖掘造成的二次扬尘危害。

2、废水:来源于建设污水及生活用水。

3、噪声:主要由施工期间各生产机具产生,重点考虑工程建设时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4、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施工期间的废弃建材和运行期的生活垃圾。

6.1.3具体防治措施
1、对施工建材的运送、土石方挖掘场地要及时撒水降
尘,增加空气湿度;
2、施工污水经沉降合格后,排至城市下水管网;运行期生活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场区出水管网统一排至城市下水道;
3、施工设备尽量选用环保型低噪机械,最大程度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不同施工阶段噪声限值如下表:
4、生活垃圾按指定地点文明存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

5、尽可能增加绿化面积,通过植物的净化、过滤作用进一步消除各污染物造成的环境破坏。

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的“三同时”制度,确保各类污染物的达标排放。

6.2 消防
6.2.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7年8月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
6.2.2消防设计
1、设计原则
该项目消防设计要遵循“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严格执行设计规范。

根据以上规范,确定该美术馆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2、总图布置
在总图布置中,主体建筑物周围要保证留有足够的消防通道,确保消防车畅通无阻。

项目区内建筑防火间距应满足一定要求。

3、消防给水系统及管道设计
项目供水由**街市政给水管网接入,室外设250立方米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矩形消防水池一座作为消防水源。

室内消防用水量按25L/S考虑;室外消防用水量按15L/S 考虑,消防自动喷淋系统按16L/S设计。

室外消防系统采用低压制,设置水泵接合口,给水管网水平成环状布置,给水管道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00mm,环状管道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内消火栓的数量不超过5个。

室内消防系统采用临时高压制,设屋顶水箱,屋顶水箱容积为12m3,室内给水系统为环状布置,分别从两个方向引两条进水管与消防水泵连接。

4、消防器材
按相关规范设置消防器材,确保使用完好。

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应超过120米,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米。

室内主要疏散点设置消火栓,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路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消火栓间距不应超过50m。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当室内任何部位发生火灾时,喷头自动喷水,信号阀门将信号传输到消防控制室,由消防控制室启动喷淋水泵。

5、消防用电设计
消防用电采用单独的供电回路,当发生火灾切断生活用电时,仍能保证用电,其配电设备应有明显标志。

配电线路穿管保护,暗敷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cm,明敷时必须穿金属管,并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6、其他设计
设置单独的消防水泵房和消防控制室,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非燃烧体墙和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对建筑物内火灾危险性大、安全性要求高的功能区,应独立划分防火区或设置相应耐火极限的防火分隔,并设置独立的排烟设施。

人员密集场所和门厅、楼梯及疏散走道上应设置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疏散走道和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米。

在安全疏散走道的门,一律向疏散方向开启。

6.3 节能设计
6.3.1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8)
2、《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一五”规划》
3、《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1996)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5、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6.3.2节能措施
1、合理布置建筑朝向,将建筑物的体形系数控制在0.40以内;
2、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加强屋面和墙体保温;
3、控制窗墙面积比,每个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均控制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