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5小题。

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文明勃兴并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奠基是在()
A.夏商西周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
C.秦汉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
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按顺序它们分别代表()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体贴他人B.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D.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4.成语故事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积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汉语语言的精华。

下列成语与诸子百家对应正确的是()
①“舍生取义”②“塞翁失马”③“守株待兔”④“田忌赛马”
A.①道家②法家③兵家④儒家B.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兵家
C.①兵家②法家③道家④儒家D.①法家②道家③儒家④兵家
5.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中以“两面三刀”来概括法家思想的特点,“两面”指的是赏,罚,“三刀”指的是()
A.法、智、信B.仁、义、礼C.法、术、势D.法、智、权6.如果一对父母在小孩子偷了东西的时候,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他们可能会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的糊涂
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D.认为孩子犯错误并非本性造成的,而是环境不好,应该择善而居
7.假如你是汉武帝时的一名学生,你要进入全国最高学府接受教育,你必须去哪里?()
A.洛阳、书院B.长安、太学C.南京、国子监D.曲阜、孔庙
8.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

董仲舒著文说:“灾异是天意的表达.应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武帝召集大臣讨论.很多重臣愤怒地建议处死董仲舒.但武帝却赦
免了他。

这个故事说明()
A.汉武帝赞成君主借天意行事
B.汉武帝宽宏大量
C.诸大臣对董仲舒有成见,量刑不当
D.汉武帝反对灾异天意说.但给董仲舒留了面子
9.秦王嬴政读韩非子的书,感叹曰:“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你认为嬴政发此感慨最主要原因是()
A.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
C.韩非子认为今胜与昔,“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D.韩非子提出“富国以农”,认为耕可得以富,战可得以贵
10.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指的是()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
11.以下历史人物在思想上不具有继承性的是()
A.孔子——朱熹B.孟子——董仲舒
C.墨子——二程D.陆九渊——王阳明
12.宋代理学家的著作中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的是()A.《五经正义》B.《春秋繁露》C.《四书章句集注》D.《二程遗书》13.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
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
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
14.下列属于顾炎武的观点是()
A.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明朝皇帝“以一人私天下”D.天下为主,君为客
15.李贽的“离经叛道”主要体现在
A.反对君主专制B.反对迷信孔子思想
C.主张工商皆本D.主张物质第一性
16.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

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③位卑未敢忘忧国
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17.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其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该思想是( ) A.经世致用思想B.君民共主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
18.汉字构型独特,数量繁多,是一种形、义、音紧密结合的单体文字,记录着世界上最大一支人群的“母语”。

其演变的脉络是( )
A.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B.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
C.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D.甲骨文-隶书-篆书-金文
19.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绵延了三千多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楷书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B.东晋王羲之擅长草书、行书,被称为“书圣”
C.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推陈出新,分别创立了颜体和柳体
D.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
20.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按题材划分,它应属于( )
A.山水画B.水墨画
C.风俗画D.工笔画
21.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路
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楚辞汉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
22.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

它反映了明代出现()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23.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这种艺术形式是()
A.绘画艺术B.戏剧表演C.篆刻艺术D.书法艺术
24、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包括()
①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和压制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闭关锁国隔绝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丧失了学习西方近代科技的机遇
③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
④明清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
25.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

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B.甲午中日战争后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D.抗日战争后
26、林则徐被称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依据不包括()
A.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翻译“夷书”
B.组织编译的《各国律例》、《四洲志》
C.积极仿制西方战舰,提出建设新式海军主张
D.领导虎门销烟,打击英国侵略者
27.以下是20世纪初北京普通市民的两段对话
当时某报刊对上述行为进行评论,下列标题比较贴切的应是()
A.民风日新B.民智未开C.民权兴衰D.民族觉醒
28.维新派与洋务派的主张有根本区别的是()
A.鼓励开矿建厂B.改革教育制度
C.改革政治制度D.抵制农民起义
29.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

”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
A.君主B.民权C.西学D.科学
30.《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

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31.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主要原因是
A.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B.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
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思想落后
D.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32.近代有篇文章回顾中西文化争论,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

”“今日”是指()
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33.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

……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

”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A.革命史观B.社会史观C.全球史观D.近代化史观
34.下列关于中国近代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激进民主主义(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想的评价,哪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 )
A.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B.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是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D.是进步的和爱国的思想
35.《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

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什维克主义。

”在当时,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是( )
A.《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B.《共产党宣言》诞生
C.《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D.《变法通议》被广泛传阅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36题14分,37题16分,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二:“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材料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


材料四:“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材料五: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六: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七: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旧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四分别是诸子百家中哪些学派思想家的言论,他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请按顺序列
出。

(4分)
(2)材料五的主张代表了哪一派别的观点?该派别有何重大实践?(2分)
(3)材料六的作者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2分)
(4)材料七的作者是谁?“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3分)
(5)据材料五至材料七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3分) 37.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近代不同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16分)
(1)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

(12分)
(2)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针对如何建设新文化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另—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现代西方文明为基础”。

你认为应该如何建设新文化? (4分)
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答案
一、选择题(35题,共70分)
(1—5)DDDBC (6—10)BBAAC (11—15)CCCBB
(16—20)CAAAC (21—25)CADAB (26—30)DBCBA
(31—35)DDDBA
二、材料解析题(36题14分,37题16分)
36.(14分)
(1)儒家:孔子道家:老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4分)
(2)洋务派,洋务运动(2分)
(3)资产阶级维新派(2分)
(4)陈独秀,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与科学) (3分)
(5)器物,制度,思想(3分)
37.(16分)
(2)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