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歌曲的发展与影响(音乐欣赏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歌曲的发展与影响(音乐欣赏作业)
校园歌曲的发展与影响
校园歌曲,顾名思义,基本上是由学生所作,体现校园生活和学生心境或感受的创作,歌曲朴实,能表达学生的真情实感。

校园歌曲曾给中国思想潮流带来了较大影响,影响了一代人,时至今日还在乐坛中有着重要的位置,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也有必要研究一下校园歌曲发展的心路历程,他对七十八十年代人的影响,以及他的现状和对我们现在的中学生带来
的意义。

一,校园歌曲的前身
我们几个人通过讨论认为,中国现代音乐的一个开端——学堂乐歌时代,也是校园歌曲
的前身。

1902年,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废除科举。

新式学堂纷纷建立,中国现代教育由此发轫,音乐作为美育的方式在那个时代先进人物的心目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蔡元培先生尤其重视并对中国早期音乐教育给予很大的支持。

曾志、李叔同、沈心工等人则为学堂乐歌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堂乐歌的产生有着历史的特定性,它在很大程度上是“拿来的”,也就是当中国还缺乏现代作曲人才的时候,一个直接方便的做法就是拿来外国的曲调填词。

这些曲调,主要来自日本,还有一部分是从日本转而拿来的欧洲民歌,并填入新词。

由于新式学堂乐歌不需要硬件设备,所以普及起来非常方便,影响巨大。

在音乐文化概念、音乐审美观念上影响了无数青少年。

到了辛亥革命前后,学堂乐歌更是发挥了意识形态作用,成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

虽然在中国广大的农村中,现代音乐几乎没有存身的可能,但是城市村镇,凡现代教育普及之处,学堂乐歌就
不可阻挡地影响了新的一代人。

学堂乐歌的曲调大多选自日本和欧美歌调,以中国传统曲调填词的乐歌为数不多,自创曲则更少。

其歌词内容主要反映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的爱国思想、宣传女子自强、男女平等的女权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学习科学文明的思想以及许多专门向少年儿童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的歌曲,学堂乐歌早期创作中也夹杂有忠君尊孔和狭隘民族主义思想。

李叔同早在留日期间便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小杂志》(1905)。

其中编收的乐歌《祖国歌》(1905)当时曾受到广泛欢迎。

他自己填词编写的《春景》、《送别》、《西湖》等歌,长期为青年学生所喜爱。

他创作的三部合唱曲《春游》是当时艺术水平较高,也是最早的合唱歌曲。

《送别》,我想是到现在依然风靡的校园歌曲吧。

二,校园歌曲的诞生与发展
1,台湾——校园歌曲的诞生地
校园歌曲诞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的台湾各大学校园,也被称为“校园民歌”、“现代民歌”、“乐府民风”。

李双泽被称为校园歌曲的开拓者。

他在一次西方歌曲演唱会上,摔碎美国的“可口可乐”瓶子,高呼:“唱我们自己的歌”,引发了台湾学子创作歌曲的热情,掀起了“校园歌曲运动”的序幕。

他为台湾女诗人陈秀喜的《美丽岛》等歌曲,以完全不同于流行歌曲的面貌出现,很快在校园中流行开来,与此同时,侯德建创作了歌曲《龙的传人》、《捉泥鳅》等,轰动了各大专院校,被看做是校园歌曲的代表作。

接著,叶佳修(为救一个小孩而英年早逝)创作了《流浪汉的独白》、《乡间的小路》、《小村的故事》等,亦在校园中广泛传唱。

除此,吴楚楚、邱晨等,也是校园歌曲创作的代表。

较有名的校园歌曲还有《好了歌》、《风,告诉我》、《外婆的澎湖湾》等。

《外婆的澎湖湾》相信即使我们这代人不熟悉,也都听父母哼过几句。

校园歌曲以“技巧趋于现代、精神走向中国”为创作原则,因而也被称为“现代的民歌”。

它从我国的民间歌曲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并将西方乡村歌曲的音乐元素融会其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通俗歌谣体”体栽。

音乐结
构短小精悍,旋律简洁朴实、清新爽朗,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时代感。

它不论写景物,写风月还是写爱情,在文字意境方面都给人以美感,散发出淳朴的乡土气息,是台湾青年学生求新、求变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生动表现。

校园歌曲表现出年轻人的蓬勃朝气、青春活力以及他们那富有诗意的浪漫气息。

侯德建、罗大佑、叶佳修等人是台湾校园歌曲的代表性人物。

台湾校园歌曲开始流行于大陆是在80年代中期,亲切、上口、舒坦。

跟大陆当时的音乐曲调是不一样的,也就给了当时的人们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

从《清晨》和《童年》,曲曲都旋律婉转动人。

在这校园歌曲风格影响下,后期的大陆音乐人也创作了不少的校园风歌曲,如《校园的小路》、《同桌的你》等等。

2,校园歌曲在大陆的发展。

自90年代以来,受欧美,以及港台文化的影响,中国大陆地区也出现了新的一轮的文化变革。

其中大众文化更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有意思的是在不同时期都出现了典型的文化现象。

从最初的校园民谣到现在独立电影的兴起,都体现出了中国大陆地区人们对外界文化的吸收、并融以及对自己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再次发展。

其中就最以校园民谣为代表,也影响最大。

校园民谣在传入大陆后,逐渐成了一种音乐现象:它首先被那些对音乐有着执着追求的校园歌手们所吟唱、使之流行于中国大陆的各个高等学校,然后因为一个成功的商业运作迅速风靡了整个社会并产生了极大反响。

校园民谣,它记录了一个时代、一种学校的文化氛围、一代莘莘学子的梦想与追求和对易逝的青春岁月的怀念。

1994年,一盒叫做《校园民谣》的磁带,开始在大学生中间风行起来。

这盒磁带整版的音乐,全部由北京各高校在校大学生或肄业生创作。

它的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清新隽永,既有时代气息,又贴近年轻人的心声,尤其是贴近大学校园生活,所以,在大学生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同年,另一盒磁带--《没有围墙的校园》也面世了。

这盒磁带,汇集了一批校园歌手的声音,也是北大学生歌手自己创作并演
唱的歌曲专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