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消失的恐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消失的恐龙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第3单元《化石的奥秘》中的第1课。

恐龙,一直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

谁也没有见过真实的恐龙,正是因为如此,那个失落的世界变得那样神秘。

恐龙的种类、恐龙的生活、恐龙的灭绝等都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

它们有着令人不可思议的庞大身躯,有着令人生畏的力量,以至于人们一提起它就会产生敬畏和神秘感,同时也留下了一个个无尽的谜团……
孩子们对于恐龙的世界并非是一无所知,本课正好为他们交流有关恐龙的经验搭建了一个平台,帮助他们将零散的点滴知识加以梳理,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

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交流有关恐龙的经验,举办一个“恐龙展”。

主要是让学生将收集和查阅到的关于恐龙的文字、图片以及模型等带到教室里,在班内进行交流。

因为学生对恐龙比较感兴趣,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有许多关于恐龙的图片和书籍,这个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机会。

第二部分:了解恐龙化石的发现和作用。

教材中的三幅图片分别是科学家在挖掘恐龙化石、包装化石以便运输和化石被还原成恐龙骨架以用参观研究,教师通过对这些图片的介绍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恐龙化石从被发现到被还原成骨架的过程,从而让学生知道所有关于恐龙的知识都是来源于对化石的研究。

第三部分:为不同形态的恐龙寻找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教材中出示了一些恐龙形态及其骨架的图片,包括马门溪龙、霸王龙、三角龙和似鸡龙,这些恐龙都具有比较明显的独特之处,如马门溪龙长的长颈、霸王龙的巨颚、三角龙的尖刺等,让学生根据这些特征寻找匹配的化石模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技能和合理的想象、推断能力。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科学观念
●能根据不同恐龙的形态找出与它们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探究实践
●能根据学习的需要,从多种渠道查阅和收集有关资料。

科学思维
●了解一些有关恐龙的知识;
●知道恐龙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

态度责任
●关注与恐龙有关的各种问题,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过程设计
一、交流关于恐龙的经验
1.谈话:课前请大家准备恐龙的图片和模型,都带来了吗?
2.学生拿出各自带来的东西。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留一个人向别的组员介绍,其余的到别的组参观。

【评析】由于学生对恐龙比较感兴趣,一个一个地介绍,几节课的时间都可能不够,为了增加信息的容量,采用以小组的形式互相交流。

六年级的学生表达和组织能力已较强,所以不妨把这个活动办得真的象个恐龙展一样。

二、了解恐龙化石的发现和作用
1.谈话:刚才大家看了这么多恐龙的模型和图片,你们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问题记录下来。

3.各组交流提出的问题。

【评析】学生看完了大家带来的模型图片后,心中此时肯定有许多的疑问,非常想与其他同学交流。

教师便抓住时机提供给学生这样一个“说话”的机会,让学生把心中迫切想说的话都说出来,并引导到提问上去,使他们的交谈变成有目的、有意义的。

4.谈话:学生提的问题,有些科学家已有解答,有些仍是未解之谜。

恐龙的世界谁也没有亲眼见过,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模型和图片是根据什么复制出来的呢?
【说明】这儿如果学生已提到相关的问题,教师便可顺水推舟。

5.分组讨论,交流。

6.出示一幅恐龙头骨化石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思考:从这幅图上你可以知道关于这头恐龙的哪些信息?
7.学生思考交流。

8.多媒体课件演示化石的发掘、包装及运输过程。

9.学生交流观看后的感想。

【评析】课本提供的图片比较少且单调,文字介绍也极简单,但这是学生也比较感兴趣的一部分内容,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前寻找一些关于此方面的音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津津有味地学习这部分的内容。

10.教师小结:在世界各国,都有一批考古工作者,他们常年在外挖掘被掩埋了的各种化石,探索很久很久以前的奥秘。

正是有了他们,我们才能看到今天的恐龙骨架和模型。

【评析】考古人员的工作极为辛苦的,但对人类的贡献也是极为巨大的。

教师在这儿虽然只是简单地提到了一句考古工作者的贡献,但也许在某个学生心中已经埋下了一颗种子,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列。

三、为不同形态的恐龙寻找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1.谈话:科学家通过恐龙化石的骨架还原出恐龙的原型,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科学家好吗?我们的任务是找出每一头恐龙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2.出示五幅恐龙图,仔细观察比较,找出它们与众不同的地方。

3.学生用语言描述五头恐龙。

4.分组为恐龙找到相应的化石模型。

5.各组交流,要求说出各自的理由。

6.教师小结:我们的小科学家们都很细心,能够根据恐龙各自的特点找出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其实生活中不管做什么,都要用这种认真、细致的态度来对待,这样比较我们离成功就更近了一些。

【评析】书上五种恐龙都有各自独特的地方,所以只要细心,便不难找出相对应的化石。

这部分内容重点在交流,要让学生说出各自的理由,要能让大家信服,不但是对学生细心观察能力的培养,也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拓展
1.谈话: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恐龙曾经统治着这个地球,但是最终灭绝了。

请大家回去查查有关恐龙灭绝的各种假设,并想一想,恐龙的灭绝带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2.学生课后完成本课实验记录最后一个部分的内容。

【评析】如今的科学界对恐龙的灭绝提出了各种假设,让学生课后去搜集,是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是为下一课的教学做准备。

教学片断赏析
“学生看完恐龙展后提问”的教学片断
师:看了这么多的恐龙模型和图片资料,大家想必都有很多话想说,有很多问题想问吧。

生(齐答):对。

师:接下来的时间就给你们把想说的话、想提的问题都痛痛快快地说出来,不过有两点要求:第一,各组尽量把自己交谈的音量压低一些,不要影响其他小组交流;第二,把你们想提的问题都记录下来。

(学生分组交流)
师:哪组愿意把你们的问题拿出来和大家交流?
生:我们提出的问题有这些:恐龙是怎么灭绝的?恐龙可以分成哪几类?科学家是怎么样挖掘恐龙化石的?又是怎样把化石还原成恐龙的样子的?
师:其它的小组只要说和他们不同的就可以了。

生:为什么有的恐龙很高大,有的却很矮小?
生:霸王龙会不会像现在有的食肉动物那样,生病的时候吃一些植物?
生:恐龙生活的时代,除了恐龙还有没有其他的动物?
生:恐龙一天要吃多少食物?
生:为什么有的恐龙前腿很短小,有的却很粗壮?
生:还会不会有至今没被发现的不同的恐龙?
师:你的意思是新的种类对吗?
生:对。

师:这是一个值得科学家继续探究的问题。

生:恐龙的名字是根据什么为他们起的?
……
【片断评析】学生在前课已经对恐龙有一定的认知,大量和书籍、资料和图片使学生对恐龙的知识非常丰富,但有时往往是知道得越多,心中的疑惑也越多,所以教师安排这个交流提问的过程,让学生把心中想说的充分地表达出来,再挑一些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来研究,这样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如果不让他们说,也许他们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就无心听讲,偷偷地交流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