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及血清水平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6 •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年12月第20卷第18期
恩替卡韦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
及血清水平的影响
尹文莉
(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南京210001)
摘要:目的:研究恩替卡韦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及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
-a
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1~10月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6 例和对照组44例。
对照组患者口服拉米夫定治疗,试验组患者联合恩替卡韦治疗,7
d 为一个疗程,均治疗8个疗程。
比较两组患
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琢水平变化。
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65%,高 于对照组的72.73%(P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琢水平均较治疗前 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
P C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白介素-10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 C 0.05)。
结论:恩
替卡韦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可有效缓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且疗效确切。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恩替卡韦;拉米夫定;肝功能;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a
中图分类号:R
512.6
文献标识码:
B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体内潜伏的肝炎 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也可由明确的急性肝 炎发展而来,临床表现为反复疲乏、肝区不适及消化 道紊乱等症状,目前临床治疗以抗病毒药物为主[1]。
拉米夫定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物,具有 起效快、病毒抑制率高等特点,但由于其极高的耐药 率,目前临床不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恩替卡韦可通
过抑制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 )的逆转 录来达到抗病毒的作用,还可通过促进肾脏代谢,减 轻肝脏代谢负担,起到缓解肝功能损伤作用[2]。
且恩 替卡韦具有不良反应少、药效稳定等优点,临床常用 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硬化疾病。
本研究旨在探讨恩替 卡韦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 及血清白介素-6 (IL -6)、白介素-10 (IL -10)、肿瘤坏死 因子-a (TNF -a )水平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1〜10月收治的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
对 照组男20例,女24例;年龄23〜38岁,平均 (30.35±6.58)岁;病程 1~13 年,平均(7.35±1.58) 年。
试验组男22例,女24例;年龄24〜37岁,平均 (30.62±5.38)岁;病程 2~12 年,平均(7.37±1.68) 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 员会研究批准。
诊断标准: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 指南(2015年版)》[3]中关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 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血清 谷丙转氨酶(ALT )水平90〜250 U /L 及血清 HBV -D N A 水平550~850 U /m l 者;患者及其家属对
d 〇i :10.13638/j .issn .1671-4040.2020.18.007
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嗜肝病毒感染 的肝炎患者;使用过其他抗病毒类药物者;合并人类 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失代偿期肝硬 化等其他严重肝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进行基础保肝及对症治 疗的支持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片(国药 准字H 20103618) 口服治疗,100 mg /次,1次/d 。
试 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片(国药准字 H 20080798) 口服治疗,1 mg / 次,1 次 /d 。
7 d 为一个 疗程,两组患者治疗8个疗程。
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显效: 反复疲乏、肝区不适等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 常水平,且HBV-DNA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或e 抗原(HbeAg )均阴转,以上各指标稳定6个月以上; 有效:反复疲乏、肝区不适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 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或较之前明显改善,且 HBV-DNA 、HbsAg 或HbeAg 有一项转阴性,以各指 标稳定3个月以上;无效:反复疲乏、肝区不适等临 床症状及体征未改善,肝功能无好转或病情加重。
总 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x 100%[3]。
(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
治疗前后分别采 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 ,以3 000 r/min 离心5 min 后 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ALT 、谷草 转氨酶(AST )、总胆红素(TBIL )水平。
(3)两组患者 治疗前后血清IL -6、IL -10、TNF-a 水平,采用酶联免 疫吸附法进行检测。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
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G ± 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 料用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降低,且试验2.1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 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X± S)
组别n ALT(U/L)A ST(U/L)T B IL(_ol/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对照组44575.21± 394.2696.43± 80.82*323.14±217.4368.32± 50.24*103.14±7.2360.32±5.24*试验组46570.38±381.2360.38± 89.38*207.12±111.0347.36±19.33*107.12±8.0537.36±3.33* t0.083 2.035 1.466 2.634 1.47222.834
P>0.05<0.05>0.05<0.05>0.05<0.05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X0.05。
2.2两组血清IL-6、IL-10、TNF-a水平比较治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 疗前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后两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TNF-a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IL-6、IL-10、T N F-a水平比较(X± s)
组别n IL-6 (ng/ml)IL-10 (pg/ml)TNF-a(ns/ml)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4453.14±7.2335.32±5.24* 5.14±1.2312.32±5.24*107.14±17.2380.32±5.24*
试验组4654.12±8.0517.36±3.33* 5.12±1.0519.36±3.33*107.12±18.0557.36±3.33* t0.63120.8570.0888.1750.00626.663
P>0.05<0.05>0.05<0.05>0.05<0.05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〇.〇5。
2.3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例(%)]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对照组4420(45.45)12(27.27)12(27.27)32(72.73)
试验组4630(65.22)14(31.43)2(4.35)44 (95.65)
字212.734
P<0.05
3讨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在 患者体内HBV-DNA的不断复制及机体免疫攻击 可造成肝细胞炎症、坏死,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病情将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拉米夫定是 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其进入机体后形成三磷酸活 性成分,可与机体天然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竞争 乙肝病毒聚合酶,致使HBV-DNA合成终止,从而 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及病情[4],但其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不良反应多、药效持续时间 短等缺点。
恩替卡韦属于环戊酰鸟苷类似物,在体内可转 换成三磷酸盐,其是通过抑制HBV-DNA聚合酶的 启动、抑制前基因组mRNA逆转录负链的形成及 HBV-DNA正链的释放,进而降低乙肝病毒多聚酶 水平,减轻肝细胞及组织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从而 发挥抗病毒、保护肝脏等作用,缓解患者病情,且具 有抑制病毒能力强、耐生率极低等优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 组,肝功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表明恩替卡韦联合拉 米夫定治疗可有效缓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 床症状,改善肝功能,与蔡乐斌等[5]临床研究结果一 致。
血清IL-10可通过抑制Th1细胞水平,发挥抑制 炎症、减轻损伤等作用;血清IL-6可通过诱导其他 炎症介质及促进炎症反应,进而加重患者病情;血清 TNF-a可通过升高脂类介质、破坏肝细胞等,引起 肝脏炎症、细胞坏死等,加重机体组织损伤[6。
恩替 卡韦可通过降低机体病毒水平、减轻肝脏组织负荷 等,抑制炎症反应,发挥促进机体恢复的作用。
本研 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IL-6、TNF-a水 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表明 恩替卡韦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可 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且疗效确切,与赵阳等[7]研究 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恩替卡韦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可 有效缓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 肝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且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 步研究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焦晨燕.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联用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的疗效及其对肝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的影响J].抗感染药学,2018,15(11):1969-1971.
[2] 王成军,邱邦东.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治疗乙型病毒 性肝炎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YKL-40、CEA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 学,2019,30(20):2608-2611.
[3]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 防治指南(2015年版)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下转第93页)
疗后两组hs-CRP、™F-a及IL-10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介质比较(x± s)
组别n hs-CRP(mg/L)TNF-.琢Cna/L)IL-10 (ng/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对照组6332.39±8.4614.77±4.52*87.16±25.3353.28±11.84*65.25±21.7054.01±10.68*观察组6332.72±8.58 6.83±2.36*87.17±26.0930.83±10.26*65.73±21.7547.04±9.79* t0.21712.3600.00211.3740.124 3.819
P0.8280.0000.9980.0000.9020.000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X0.05。
2.3两组神经功能比较治疗前,两组G CS评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 疗后,两组G C S评分明显升高,NIHSS评分明显降 低,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神经功能比较(分,x± s)
组别n G C S评分N IH SS评分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对照组637.69± 1.4811.77±2.54*20.74±2.9115.75±3.18*
观察组637.73± 1.9613.20±1.28*21.35±2.8612.45±2.57*
t0.129 3.991 1.187 6.406
P0.8970.0000.2380.000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 快速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有较大改变。
随着人们 不良饮食习惯的增多,脑梗死发生率也相应出现增 长[6]。
脑梗死发病多与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聚集、血液黏稠度升高等有关,病变过程复杂,可造成患者 脑供血、供氧循环障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7〜8]。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 率、G C S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及hs-CRP、TNF-a及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
这表明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 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炎症介质水平。
氯吡格雷是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常用药物,是一种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是二磷酸腺苷(ADP)受体阻滞 剂,可有选择抑制A D P受体与血小板受体结合,抑 制A D P介导的糖蛋白GPlIb/IIIa复合物的活化,可 有效阻止机体内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活性释放,对血栓形成抑制作用明显。
氯吡格雷可有效扩张血 管,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患者脑部 供氧情况,利于病情好转[9]。
阿托伐他汀钙是主要作(上接第17页)染病杂志(电子版),2015,19(5):570-589.
[4] 郑建铭,黄翀,鱼康康,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 者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短期病死率比较J].中国感 染与化疗杂志,2018,18(2):132-136.
[5] 蔡乐斌,陶娜,郭文.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病毒 性肝炎(CHB)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疗,2019,38(12):122-124.用于肝脏部位的一种血脂调节药,是一种3-羚基3- 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有效对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肝脏内HMG-CoA 还原酶的合成,对降低机体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 蛋白胆固醇含量较为重要™。
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托 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有效抑制血小板高聚 集,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阿托伐 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有效 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炎症介质水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志强,崔妍妍.脑梗塞患者血清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和血 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8,22
(6):970-973.
[2] 李华伟.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对脑梗塞患者脑部血液流变学 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8):17-18,50. [3]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 陶海军,周燕,丁仁平.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 死的疗效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 分析,2018,18(11):1487-1489.
[5] 施学松.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相关因子 水平和神经功能的影响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9,26(1):39-42. [6]丁辉燕,邓立军,韩裕富.丁苯酞治疗脑梗塞再灌注患者对血清s-100茁蛋白、NSE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5): 783-785.
[7]梁文俊,杨水泉,严梓乐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sCD40L、IL-8、内皮微粒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46(2):
27-29.
[8] 章鹏,李小玉,何小庆.老年急性脑梗塞与患者体内TNF-a、hs-CRP、LDL^C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15
(2):177-180.
[9] 罗园园,李永林.桂枝茯苓胶囊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塞恢复期脑功 能康复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7,38(12):1639-1640.
[10] 郝沛.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7):1056-1058.
(收稿日期:2020-08-12)
[6] 马玉秀.研究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 [J].智慧健康,2018,4(19):75-76.
[7] 赵阳,姜晓明,赵臣•血清HBV-DNA、ALT、AST、TNF-a和IL10联 合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8,22
(7):1181-1182.
(收稿日期:20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