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公共场所汉字使用情况与汉字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从汉字传入韩国之时,韩国与汉字就始终保持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虽在15世纪韩国就已经创造并开始使用了训民正音,但汉字在韩国的使用也未曾断绝。

如今我们仍然能在许多领域看到汉字的痕迹,甚至在没有英文的地方也有汉字的出现,汉字在韩国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本文力求通过分析韩国公共场所中的汉字使用情况,了解当前韩国人对这些汉字的敏感度,以及这些汉字与教育用基础汉字的关系等,进而找出汉字教学内在外在的不足之处,并给出建议。

本文首先对当前汉字在韩国公共场所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其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目前韩国汉文课的相关内容,并调查了解汉语学习背景下的韩国学生对公共场所汉字应用情况的认识情况与态度等;再次,跟据调查到的内容分析目前汉字教学存在的内在与外在的问题等;最后,将公共场所中的汉字与韩国教育用1800个汉字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联系以及找到对汉字教学合理的建议等。

目前汉文课在韩国逐渐增多,汉字教学也更加蓬勃发展,本研究希望对汉字教学进行更深入的挖掘,找到些许问题并对汉字教学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字:韩国汉字汉文课公共场所教学
Abstract
When Chinese characters were introduced into South Korea,South Korea and Chinese characters were always closely linked.Although in the15th century South Korea has created and began to use the correct pronunciation,but the use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South Korea has not been cut off.Now we can still see the trac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many fields,even in places where there is no English,and the importance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South Korea can be imagined.
By analyzing the use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Korean public places,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out the sensitivity of Korean people to these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Chinese characters and basic Chinese characters for education,so as to find out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shortcomings of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and give suggestions.Firstly,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to understand the relevant content of Korean Chinese course at present,and investigates the understanding and attitude of Korean students on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public plac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ese learning;secondly,it makes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Korean public places;thirdly, it analyzes the current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of the survey Finally, comparing the Chinese characters in public places with the1800Chinese characters used in Korean education,finding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finding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At present,the number of Chinese courses in South Korea is increasing,and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is booming.This study hopes to dig deeper into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find some problems and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Key words:Korea,Chinese characters,Chinese Course,Public places,Teaching
目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第一章引言 (1)
1.1研究目的 (1)
1.2研究现状 (2)
1.3研究方法 (3)
1.4研究价值 (3)
第二章韩国公共场所汉字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4)
2.1韩国公共交通场所汉字使用情况调查 (4)
2.2韩国公共服务场所汉字使用情况调查 (9)
2.3韩国公共娱乐场所汉字使用情况调查 (11)
2.4韩国公共场所汉字使用情况分析 (12)
第三章韩国汉字教学情况调查 (15)
3.1调查内容 (15)
3.2调查结果 (16)
3.3汉字教学情况分析 (23)
第四章韩国公共场所汉字使用情况对汉字教学引发的思考 (25)
4.1公共场所汉字使用与《教育用基础汉字》的关系 (25)
4.2公共场所汉字使用情况对汉字教学的要求 (27)
第五章结语 (29)
参考文献 (30)
附录 (31)
致谢 (41)
第一章引言
1.1研究目的
作为汉字文化圈之一的韩国,从汉字传入之时就始终与汉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追其源头,汉字究竟是从何时传入到朝鲜半岛的,至今并没有明确的答案。

但绝大多数学者认为至少从战国时期开始,汉字就已通过商业贸易和人民往来等途径传入到朝鲜。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积极与周围邻国展开合作。

通过海路的齐国、通过陆路的燕国等纷纷与朝鲜进行商业贸易。

有贸易就有货币流通,就这样印有铭文的货币传入到朝鲜,在平壤出土的刻有汉字的青铜货币可以印证。

而通过人民群众的迁移来传播汉字已是比战国更晚的时期。

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汉字传入朝鲜半岛的时间可能更早,早在中国的周武王时期,即箕子朝鲜时期,汉字就可能已经传入朝鲜半岛。

虽然传入的时间至今都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汉字传入朝鲜半岛至少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两千多年的汉字影响必然不会被轻易消除。

朝鲜半岛使用汉字的历史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从使用到废除再到恢复使用的过程,但详细的过程要复杂得更多。

从汉字传入朝鲜半岛后,汉字就成为了当时的官方文字,直接用于地名和官名等。

后来新罗时期又出现了“吏读”,是借用汉字的音和义来标注朝鲜语的一种特殊的形式,主要用于公私文书。

但由于汉字在朝鲜半岛使用的阶级性,文字只掌握在少数士大夫、贵族等阶级手中,贫民百姓无法运用汉字记录生活,“训民正音”此时应运而生,谚文、韩文并用的时期便开启了,这样的汉韩并用大概持续了四百多年。

而后,汉字的地位便开始呈下降趋势。

韩国解放后,汉字慢慢变成了辅助标志的文字,用朝鲜固有词替换汉字词的运动逐步开始,1945年、1970年前后两次废除使用汉字。

但由于汉字的长期使用,想要完全禁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很快,人们发现汉字的禁用、韩文的专用与社会生活的矛盾越来越大,于是又开始了对汉字教育的恢复。

1972年韩国教育部恢复了全国中学的汉字教育,确定了教育用1800字,分别用于初中教育900字,高中教育900字,并且允许汉字出现在韩国教材中在括号里解释韩国词汇。

1999年,时任总统金大中恢复了汉韩并用的政策,这标志着汉字被禁用30年的历史得以终结。

随后汉字全面恢复使用,但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使用、禁用又恢复使用的曲折过程中,汉字使用的总体频率和趋势是逐渐下降的,如今我们能在韩国看到的汉字也是有限的。

在几个世纪后的今天我们可以在某些领域看到汉字的痕迹,而公共场所的汉字离人们的生活最为接近。

它不仅是为了在韩国旅游的华人所设,也与具有汉语学习背景的韩国大众息息相关,我们也能从中看到韩国人对汉字的态度。

2019年韩国有近600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其中也有一定数量的学校另外单独开设了汉字课,当地称作为“汉文课”,可即便如此韩国大众对公共场所的汉字却有着很低的敏感度,这与汉字教学的现状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抛开“韩文汉字”(一般称为“朝鲜汉字”,即朝鲜语中使用的汉字,他
们多半在汉语中是异体字甚至是错别字,但在朝鲜语中被使用。

一般用于标注难以解释的朝鲜语,使用频率并不高),调查分析在公共场所出现的普通汉字,可以研究他们与汉字教学的相关联系。

本文将通过对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和公共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出现的汉字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其与韩国《教育用基础汉字》的相关程度,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韩国所使用的汉字与汉字教学。

探究拥有汉语学习背景的群体对公共场所汉字的敏感度,从而分析汉字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是本文的实践性意义。

最后从第二语言教学的角度出发对汉字教学提出建议,使汉字在韩国可以更加持续、有效、积极地发展。

1.2研究现状
随着中韩关系的日益密切,无论是来华学习中文的,还是在韩国开设汉语课程的数量都大大增加。

在此背景下,学者对此做出了许多研究,有关于汉字词方面的研究,如韩国汉字词对韩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汉字词的发展变化,韩国汉字词词缀与汉语词缀的对比等等;也有关于中韩汉字对比的研究,比如语音对比、新词语对比,常用词的对比,同形异义词的对比等等;还有关于汉字教学的研究,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汉字教学等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教学模式等方面都获得了研究成果。

由此可以看出,学界的研究主要是对汉字本体方面的研究以及对汉字教学实践方面的研究,而研究韩国社会生活中汉字使用情况的论文是很少的,将贴近社会生活的汉字与汉字教学相结合的论文更是寥寥无几。

但他们对公共场所汉字与汉字教学相关研究的开展却有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有:第一,从不同方面调查分析汉字在韩国的使用现状
张娜(2017)在其论文《汉字在韩国的使用现状调查研究与分析》中,调查了汉字在韩国的外交、经济、人文、历史、文化、教育和旅游等诸多方面的使用现状。

大到商品贸易,小到餐饮服务,作者对当中出现的汉字进行了研究,探究了汉字在韩国的使用规范问题。

但由于该论文对汉字调查的领域涉及较广,所以调查的不够详细。

每个方面只是寥寥提及,不够深入。

李梓楠(2018)从韩国大众媒体的方面调查汉字的使用现状,在其论文《韩国大众媒体汉字使用情况与汉字教学》中加以研究与分析。

分别从韩国网络、报纸和杂志等几种常见的大众媒体中调查汉字使用现状,并与汉字教学相联系,找到一些问题并给出一定建议。

而李湘(2019)也在《韩国新闻标题中的汉字文化现象》中对一些新闻标题中出现的汉字进行分析,将它们分为韩国专用、新词新意、旧词新意等几种。

全香兰(2000)在《韩国的汉字现状》中对韩国汉字使用现状进行历时分析,指出汉字在韩国的使用呈下降的趋势,并从教育方面、日常生活方面、语言方面、国际交流方面等分析韩国汉字使用的历时变化所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

第二,韩国的汉字教学
崔喜罗(2018)的《韩国小学汉字教学现状与普通民众汉字观调查研究》,韩丽芳(2017)的《韩国普通高中汉字教学观察与反思》,伍小凤(2018)的《韩国成年学生汉字教学研
究-以世翰大学孔子学院为例》,孙斯文(2012)的《韩国首尔地区汉字教学现状调查与教学对策研究》等论文以及孙莹莹(2017)的《韩国京畿道地区初中汉字教学研究》,分别研究了小学、高中、成年等不同教学对象,首尔、京畿道等不同地区的汉字教学,调查研究了汉字教学实践现状。

而徐瑞(2016)的《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策略研究》,燕艮秀(2010)的《在韩对外汉语汉字教学问题及策略》等专著以及赵倩(2017)的论文《韩国学生汉字学习情况及教学对策分析》则是从寻找策略的角度给予韩国汉字教学一定的建议。

由此可以看出,学界的研究主要是对汉字本体方面的研究以及对汉字教学实践方面的研究,而研究韩国社会生活中汉字使用情况的论文由于范围大,领域广所以很不详尽。

即使也有详尽的从某一个角度出发,但仍有很多其他领域的汉字值得调查研究。

为此,在前人研究的成果之上,将汉字研究更贴近生活,研究公共场所汉字与教学汉字的关系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1.3研究方法
历时分析法。

用历时的角度梳理韩国使用汉字的历史变迁。

统计分析法。

针对韩国公共场所汉字使用情况,运用Excel、Replace Pioneer等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用统计表、统计图的形式让调查结果更加直观化。

对比分析法。

将韩国公共场所使用的汉字与《教育用基础汉字表》中的1800个汉字进行比较分析,找到其中的相关程度以及背后的原因。

问卷调查法。

以学习过或正在学习汉字的韩国学生为对象设计调查问卷,旨在调查韩国学生对公共场所汉字的熟悉度、敏感度,韩国大众对汉字使用的认识情况以及他们对汉字教学的态度。

以韩国本土汉字教师为对象设计调查问卷,旨在调查目前韩国汉文课的情况等。

1.4研究价值
首先,本论文可以对韩国公共场所汉字的使用情况开展前所未有的详细调查,开辟一条全新的角度去研究汉字。

公共交通场所、公共服务场所和公共娱乐场所几乎是韩国公共场所中使用汉字频率最高的地点,可以代表韩国公共场所进行汉字使用现状调查。

其次,本论文通过韩国各公共场所的汉字与教育用基础汉字的比较分析,可以获得韩国汉字的使用与教学的关联程度。

并且公共场所大多是为了在韩旅游的中国人所设,本文却从另外的角度探究韩国人对这些汉字的熟悉度,试图探究汉字教学对他们的影响程度。

最后,本论文从汉语国际教育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专业并根据前文的研究结果,探究韩国汉字教学存在的不足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第二章韩国公共场所汉字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公共场所是供公众从事社会生活的各种场所的总称,是任何社会成员都可以往来、驻足或者只需购票就可以自由进入进行各种活动的场所。

由于公共场所的大众性,人口相对集中,流动性很大。

国务院发布实施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中,将公共场所分为7大类28小类。

本研究选取了其中最具有研究价值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流动性最大的公共交通场所、公共服务场所和公共娱乐场所等三个公共场所作为汉字调查的对象。

通过调查公共场所中的汉字使用情况,我们可以探知汉字在韩国目前的地位,用其与《教育用基础汉字》对比,从而了解汉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2.1韩国公共交通场所汉字使用情况调查
公共交通场所包括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码头、地铁站以及公交车站等几种,本研究主要针对陆上的交通场所展开调查。

经调查发现,韩国公交车站出现的汉字最少,平均每个公交车站只有一两处有汉字甚至有的公交车站完全没有汉字出现的痕迹。

因此本研究主要对机场、火车站、汽车站以及地铁站出现的汉字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分布情况、出现频率等方面。

图2.1韩国公共交通场所中汉字出现的数量的比重
机场15.51%
火车站
19.44%地铁站59.92%
汽车站5.14%
本研究调查了韩国首尔、釜山、大邱以及济州岛等地的公共交通场所,调查方式为抽样调查。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地铁站出现的汉字在所有公共场所中数量最多,达到总数的59.92%;其次是火车站与机场,分别占19.44%与15.51%;数量最少的为汽车站,占5.14%。

出现汉字的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2.1韩国公共交通场所出现汉字情况
地铁站出现的汉字(共1936字)大(83次)山(63次)新(43次)場(32次)川(32次)東(30次)口(28次)市(28次)南(26次)洞(26次)路(25次)園(23次)廳(23次)區(21次)號(20次)線(20次)浦(19次)村(19次)西(19次)公(19次)穀(18次)水(18次)院(18次)中(17次)入(17次)學(16次)亭(16次)城(16次)堂(15次)德(15次)站(14次)岩(14次)門(14次)石(13次)釜(13次)龍(12次)仁(12次)月(12次)運(12次)田(12次)安(11次)林(11次)漢(11次)上(11次)平(11次)明(11次)井(11次)街(10次)溪(10次)金(10次)松(10次)光(10次)三(10次)國(10次)地(9次)江(9次)央(9次)鶴(9次)道(9次)馬(9次)果(9次)十(9次)字(9次)花(8次)室(8次)邱(8次)沙(8次)長(8次)合(8次)化(8次)方(8次)坪(8次)陽(8次)壽(7次)一(7次)泉(7次)海(7次)教(7次)富(7次)萬(6次)育(6次)嶺(6次)驛(6次)雲(6次)日(6次)館(6次)梅(6次)溫(6次)登(6次)高(6次)內(6次)會(6次)客(6次)下(6次)島(6次)文(6次)民(6次)九(6次)梨(6次)峴(6次)爾(6次)首(6次)動(6次)陵(6次)體(6次)樂(5次)吉(5次)...
机场出现的汉字(共501字)國(24次)出(16次)外(14次)人(12次)口(8次)發(8次)查(8次)內(8次)檢(8次)航(6次)店(6次)場(6次)乘(6次)登(6次)品(6次)食(6次)專(6次)免(6次)用(6次)機(6次)稅(6次)手(4次)室(4次)所(4次)州(4次)旅(4次)上(4次)帶(4次)證(4次)必(4次)再(4次)濟(4次)攜(4次)際(4次)物(4次)以(4次)身(4次)搭(4次)為(4次)空(4次)線(4次)遊(2次)規(2次)去(2次)心(2次)務(2次)利(2次)來(2次)美(2次)服(2次)堂(2次)途(2次)嬰(2次)便(2次)康(2次)李(2次)速(2次)臺(2次)舒(2次)適(2次)地(2次)考(2次)限(2次)母(2次)南(2次)您(2次)進(2次)樂(2次)請(2次)險(2次)入(2次)錢(2次)兒(2次)各(2次)制(2次)等(2次)下(2次)啡(2次)廣(2次)領(2次)受(2次)輔(2次)兩(2次)方(2次)相(2次)渡(2次)參(2次)普(2次)換(2次)東(2次)乳(2次)諮(2次)券(2次)席(2次)櫃(2次)健(2次)韓(2次)行(2次)准(2次)在(2次)處(2次)隋(2次)公(2次)定(2次)引(2次)庭(2次)不(2次)島(2次)照(2次)示(2次)危(2次)園(2次)可(2次)品(2次)陸(2次)接(2次)觀(2次)員(2次)取(2次)詢(2次)有(2次)運(2次)護(2次)授(2次)關(2次)續(2次)大(2次)須(2次)基(2次)通(2次)門(2次)能(2次)童(2次)案(2次)份(2次)是(2次)助(2次)...
火车站出现的汉字(共628次)國(24次)電(16次)室(14次)話(14次)號(12次)旅(10次)大(10次)遊(8次)車(8次)韓(8次)番(8次)乘(8次)機(8次)中(6次)管(6次)所(6次)打(6次)物(6次)際(6次)保(6次)內(6次)指(6次)年(6次)人(4次)務(4次)途(4次)地(4次)南(4次)州(4次)法(4次)場(4次)方(4次)老(4次)爾(4次)合(4次)公(4次)議(4次)首(4次)青(4次)示(4次)品(4次)海(4次)使(4次)用(4次)會(4次)洋(4次)長(4次)光(4次)牌(4次)需(4次)現(4次)的(4次)少(3次)手(3次)村(3次)心(3次)碼(3次)印(3次)到(3次)共(3次)醫(3次)我(3次)律(3次)服(3次)美(3次)店(3次)堂(3次)日(3次)安(3次)失(3次)板(3次)山(3次)家(3次)速(3次)群(3次)子(3次)田(3次)自(3次)士(3次)釜(2次)街(2次)煙(2次)出(2次)金(2次)孟(2次)比(2次)下(2次)古(2次)巴(2次)待(2次)市(2次)遣(2次)相(2次)箱(2次)降(2次)尼(2次)時(2次)換(2次)乳(2次)看(2次)鎮(2次)局(2次)行(2次)川(2次)洞(2次)著(2次)房(2次)找(2次)尋(2次)引(2次)農(2次)外(2次)景(2次)藥(2次)位(2次)濟(2次)不(2次)邱(2次)越(2次)動(2次)本(2次)眾(2次)島(2次)貨(2次)品(2次)食(2次)觀(2次)百(2次)茶(2次)全(2次)仁(2次)高(2次)驛(2次)撥(2次)寶(2次)授(2次)峨(2次)...
汽车站出现的汉字(共166字)車(8次)店(7次)巴(7次)貨(6次)客(6次)士(6次)通(6次)公(5次)出(5次)心(5次)外(5次)案(5次)務(5次)共(4次)發(4次)利(4次)中(4次)下(4次)地(4次)到(4次)服(4次)乘(4次)顧(3次)鐵(3次)場(3次)駐(3次)物(3次)便(3次)商(3次)交(3次)換(3次)百(2次)部(2次)站(2次)運(2次)賣(2次)著(2次)汽(2次)駐(2次)內(2次)小(2次)處(2次)票(1次)工(1次)本(1次)...
地铁站中汉字出现最多的地方为地铁里的地铁线路指引图,几乎每个较为发达的城市中,每条线路都有汉字的标注。

但经调查,也有个别的站没有汉字,却有其他语言标注。

比如在光州地铁站中,分别有韩、中、英、日四国语言加以标注,但个别站没有汉字,只有其他三国语言。

从汉字本身来看,这些站名均是用繁体字写成,有的是韩国汉字,如“椧”,在我们国家并不使用甚至是没有的字,这一情况在地铁站出现的频率最多,在其他交通场所出现的情况很少。

地铁站中的汉字是为了在当地旅游或在当地生活的华人所设,但却用一些我们本身并不用的韩国汉字来标注,可见韩国人在重视韩国汉字的同时却忽略了汉字的实用性。

火车站、汽车站与机场中的汉字避免了这一情况,有的地方为繁体字有的为简体字,汉字大多出现在指示牌、引路牌中,易于分辨和理解。

在公共交通场所中出现的汉字多以单字或词语的形式出现,本研究主要调查单字的情况。

从单字数量上看,表示国家、方位及地点的字比较多,在应用次数最多的十个汉字中,表示这些的汉字有近一半,其中“山”字出现66次,“國”字出现58次,“川”出现32次,“市”出现29次,表示方位的字“東”出现48次,“南”出现32次。

剩下的字也都为一些常用的汉字,其中形容词类的有两个,分别为“大”(95次),“新”(43次);名词类的字有两个,分别为“場”(45次),“口”(36次)。

这十个汉字均为未简化汉字,从字的结构来看,独体字有6个,分别是“大、山、川、口、東、南”,合体字有4个,其中左右结构2个,分别是“新、場”,上下结构1个,为“市”,包围结构1个,为“國”;从造字法来看,象形字有5个,分别是“大、山、川、口、南”,会意字有3个,分别是“國、東、市”,形声字有2个,分别是“新、場”。

这些字都为常用汉字。

图2.2韩国公共交通场所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十个汉字
韩国公共交通场所使用汉字的主要目的及功能有两种:一是主要为了标注韩国地名,是由汉字构成的韩文地名相应的中文名字,尽管有很多字在我国很少用甚至不用。

例如在韩国首尔地铁站中的“狎鸥亭”“鹭粱津”,在釜山地铁站中的“伽耶”“札嘎其”等;二是为了起到标示的作用,这主要是为了在韩旅游或者长期、短期在韩生活的第一语言为汉语的人所设,指示牌、指南说明上的汉字属于这一目的,例如在汽车站中的“卖票所”“乘车处”,在机场中的“国际国内航线”等。

但根据调查结果,有很多的字或者词在我国是不会使用的,例如在地铁站中出现的“非常門”“出入門”“當站”等,在机场中出现的“搭乘券”“出发场”等,在火车站中出现的“现金引出机”“食堂街”等,表示“公共电话”时用“公众电话”等;还有一些词使用我们古代或者旧时的说法,比如表示“站”时韩国更喜欢用“驛”,表示“药店”时用“藥局”等;还有一些词是根据韩国人的生活习惯或者直接由韩语翻译来的,例如中国使用的“洗手间”在韩国多处使用“化妆室”,是由韩语“화장실”直接翻译而来;还有一些词是借用日本用语,例如“案内”“驻车场”等。

总体来说,韩国公共交通场所出现的汉字数量较多、频率较高,字的重现率也较高。

但韩国公共交通场所除了汉字外,日语、英语出现的频率也极高,汉字与之相比并没有突出的地位。

一部分汉字的出现是为了迎合国际化的社会,而汉字在韩国独尊的地位也不再复现。

汉字的数量与英语文字相比明显较少处于劣势,更有一些是我们并不常用的,甚至是错别字,这些都是汉字在韩国发展的不利趋势。

2.2韩国公共服务场所汉字使用情况调查
公共服务场所是有偿或无偿的提供公众学习、工作、社交、医疗等服务的场所的总称,包括教育、科技、医疗等社会事业被称为“社会性基础设施”。

本研究是针对其中的学校、医院、银行、公园等场所进行汉字整理调查。

经调查发现,除去国际银行或在机场等公共场所单独设立的小型银行,其他的银行很少发现汉字的痕迹,因此可以忽略不计。

本论文分别针对大中小各学校、私立及公立医院、山水树木各类型的公园展开汉字调查。

经调查发现,除少数的指示牌上的汉字外,汉字的内容多与该场合的主题相关。

学校中出现的汉字有几种情况:一是该学校的官方中文名字,几乎每个学校都会有相应的中文名字的书写,例如“信明高等學校”“聖明女子中學校”等;二是各建筑各教学楼的名字,这种情况主要在大学里出现,除了多数学校都有的“圖書館”“博物館”之类的统一的汉字,每个学校也有独有的汉字,如启明大学的“東榮馆”等;三是与学习有关的用汉字书写的成语或名言警句,例如“一日不读书口中生荆棘”,有一些与我们的说法有一点不同的,如“書讀佰遍義自現”,还有一些我们并不使用的,如“寒苦清香”“艱難顯氣”等。

医院的汉字也比较多,不管是韩国比较多见的整容医院还是健康管理类的医院,汉字都有很大的出现率。

出现的地方多是医院各部门的名字以及各楼层的指南标示等等,例如“幹細胞中心”“全層指南”等。

公园也同样,汉字的重现率极高。

但除了指南标识这些外,汉字还多见于景物讲解的部分中,但一般是在韩文中夹杂着汉字,在括号里起到标注的作用。

但一些韩国的旅游之地,比如济州岛的旅游景区,汉字往往成段的单独出现,并不是为了标注韩语。

从汉字的使用形式上看,短语和短句出现的较多,单字较少。

总的来说,汉字在公共
服务场所中使用过的功能主要有几种情况:一是各场所的官方中文名字,如“경명여자고등학교景明女子高中”“김&송성형병원金&宋整形医院”等。

二是指示牌上或指南说明上,起到说明、指引和提醒的作用。

其中有一些说法在汉语里是几乎不用的,比如“붕괴위험崩溃的危险”意为注意危险,“警告文”表示警示等。

三是在括号里起到标注韩语的作用,如“네모난연못인방지(方池)는땅을상징하고,그속에둥근섬인원도(圜島)는하늘을상징한다는천원지방설(天圜地方説)또는방지는음을,...”。

四是成段
的、一般在旅游区内的用于解释说明旅游景点情况的汉字。

这种情况以简体字呈现的情况更多,并且一般除了汉字外,也有相应的英语和日语,为了迎合不同国家人民的需求。

总体来看,第一种形式和第三种形式是汉字独有的,而第二种形式和第四种形式是与英语、日语共同出现的情况。

可见,公共服务场所中的汉字相比于其他语言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主要用于解释说明韩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