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编写组《普通逻辑》(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编写组《普通逻辑》(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c71bea83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a9.png)
编写组《普通逻辑》(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目录内容简介目录第1章引论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命题的判定与自然推理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简单命题的基本要素——概念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性质命题及其推理5.1复习笔记5.2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关系命题及其推理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谓词自然推理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模态命题及其推理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归纳推理第第1章引论1.1复习笔记一、“逻辑”辨义在现代汉语里,“逻辑”是个多义词。
1.指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2.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3.指人们思维的规律、规则;4.指一门学问,即逻辑学。
二、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按其历史发展阶段和类型的不同,逻辑学可分为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
(一)传统逻辑的产生1.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逻辑思想就有很大发展,随之产生逻辑学说,史称“名辩之学”。
主要内容表现在惠施、公孙龙、后期墨家、韩非等人的著述中。
其中对逻辑学贡献最大的为《墨经》和《正名篇》。
2.古代印度古代印度的逻辑学说被称为“因明”。
“因”是指推理的依据,“明”是指“学说”,“因明”就是古代印度关于推理的学说。
陈那的《因明正理门论》和商羯罗主的《因明入正理论》等是主要的代表作。
3.古代希腊古希腊是逻辑学的主要诞生地。
亚里士多德对逻辑学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在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演绎逻辑系统,著有:《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篇》和《辨谬篇》,这些著作合称为《工具论》。
他对逻辑学的重大贡献,奠定了西方逻辑学发展的基础。
(二)传统逻辑的发展1.斯多葛学派该学派着重研究假言命题、选言命题、联言命题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推理形式,并且提出不同类型的推理规则和逻辑公式,后人称之为“命题逻辑”。
法逻-普通逻辑学的基本规律
![法逻-普通逻辑学的基本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c19c583aee06eff9aef80762.png)
由此我们可以提出矛盾律在命题方面的第一条要求: 1.不能同时肯定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两个命 题。 我们曾经介绍过什么是矛盾关系命题、反对关系命 题。矛盾关系命题是指不能同真、不能同假、一真 一假的两个命题,反对关系命题是指不能同真、可 以同假的两个命题。 例1:“我们老家有一个山洞非常恐怖,从来没有 人进去过,进去的人从来没有出来过。” 例2:我校所有大学生都勤奋”和“我校所有大学生 都不勤奋”就是反对关系命题。
“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张三是人,所以,张三 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
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够读完的,《孔乙己》是鲁 迅的著作,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够
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教条主义的学习方法的确不好,应当克服。但是又难于克服,如背警 句、背外语生词、演员背台词等等,怎么能全都不用呢?(混淆概念)
四大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 由律
逻辑思维的规律是人们思维过程中正确地运用概念、 命题、推理等思维形式的规律。普通逻辑所研究
的基本规律(简称逻辑规律)有:同一律、矛盾
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逻辑基本规律是人类正确思维和有效交流的
起码要求。
逻辑基本规律是正确思维所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思 维准则。 人们在交流思想过程中,必须满足两个起 码的要求:一是要有确定性,具体表现为思想的 同一性、一贯性和明确性。二是要有论证性,即 每一个确定的思想或论断何以为真或何以为假。 同一律是思维具有同一性的规律,不矛盾律是思 维具有一贯性的规律,排中律是思维具有明确性 的规律,充足理由律是思维具有论证性的规律。
有两个猎人老伊和老鲍一起到山里去打猎。在树 林里.他们看见一棵大松树上有一只可爱的小松 鼠。奇怪的是,这只小松鼠一点也不怕人,张大 着双眼紧盯着老伊和老鲍。他们向左走了几步, 松鼠也同样向左移动了几步。他们向右走了几步 ,松鼠也向右移了几步。老伊和老鲍干脆围绕着 这棵大松树走了一圈,没想到的是,这只松鼠也 在树上绕了一圈,它的脸一直对着两个猎人,并 且双眼紧紧盯着他们。
论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论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4930ae2cd0d233d4b04e694d.png)
论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作者:————————————————————————————————日期:论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概述: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的规律,它们普遍地适用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相对于各种逻辑形式特有的规律(规则),它们是逻辑形式的基本规律。
我们在思维中经常运用的各种逻辑形式,都有她各自的特点和各自特殊的规则,例如,概念的定义和划分,判断的换质、换位,以及各种推理和论证,都在遵守自己的一些特殊的规则。
但是我们在思维过程中除了要遵守这些特殊的规则外,还要遵守一些基本的、广泛适用的逻辑规律。
这些基本规律分别贯串于所有逻辑形式之中,是思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是运用各种逻辑形式的总原则。
各种逻辑形式的具体规则是由基本规律产生出来的,是基本规律在各种逻辑形式中的具体体现。
逻辑基本规律有四条,即同一律、矛盾律(有的书叫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遵守这些逻辑规律,就可以使我们的思维首尾一贯,保持同一和确定,从而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有逻辑性和论证有说服力。
违反这些规律的要求,我们的思维的论证就会含混不清,自相矛盾,模棱两可和无论证性,从而也就不能达到正确地表达思想,交流思想和正确地认识事物的目的。
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思维规律,不是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
事物本身并不存在是否遵守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的问题。
但它们又不是和客观现实亳无关系的纯粹的思维规律。
这些逻辑规律虽然只在思维论证中起作用,但却都是客观事物的一定的规律、方面和关系的反映。
人们能发现、认识它们,并在思维实际中加以运用,但不能改变或废除它们。
一旦人们违反了这些规律的要求,思维就会发生混乱。
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相对固定性的反映,而充足理由律则是事物的因果必然联系的反映。
因此,它们带有强制性和规范性。
一、同一律1、同一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具有同一性。
自考普通逻辑学核心知识点整理
![自考普通逻辑学核心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f76fa7cf78a6529657d5301.png)
自考普通逻辑学核心知识点整理1、逻辑包括两大类: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普通逻辑即传统的形式逻辑。
2、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3、思维分为三大类: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一般思维指抽象思维。
4、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人脑中产生的关于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知觉是事物在人脑中的整体性的直接反映。
6、表象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
7、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机构的基本组成要素。
8、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它是由概念组成的,同时,它又为推理提供了前提和结论。
9、思维有两个基本特征:概括性和间接性。
10、思维的逻辑形式指思维内容各部分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也叫思维形式的结构。
11、普通逻辑的研究推理,正是要研究从不同的推理内容中抽取出来的各种共同的逻辑形式。
12、思维的基本规律有四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13、同一律要求:一个思想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不能把不同的思想混为一谈。
14、矛盾律要求:在互相否定的两个思想中,必须承认至少一个是假的,而不能承认它们都是真的。
15、排中律要求:在互相矛盾的两个思想中,必须承认至少一个是真的,即二者必居其一,排除第三种可能性。
16、充足理由律要求:断定任何一个思想为真,都必须拿出充分的理由。
17、普通逻辑是撇开思维的具体内容来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的。
18、普通逻辑的工具性表现在:它本身不能给人们直接提供各种具体的科学知识,但是它能够为人们进行正确思维,获取新知识,表述论证思想,提供必要的逻辑手段和方法。
19、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1、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获取新知识,2、有助于人们准确地表达思想,严格论证思想,3、有助于人们识别、驳斥谬误与诡辩,4、有助于人们学习和掌握其他各门科学知识,5、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办事效率。
《逻辑学教程》课程标准
![《逻辑学教程》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6a0d6190242a8956aece46b.png)
《普通逻辑》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公安管理、司法、文秘、管理等专业编制日期:2018年12月《普通逻辑》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普通逻辑》是一门学习和研究思维的形式、思维的基本规律和思维过程常用的简单逻辑方法的课程,是一门帮助人们提高思维的自觉性、科学性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工具性学科,它教人如何正确地思考和表达,也教人辨识谎言和欺骗。
逻辑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与提高学生运用逻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不可缺少的学习科目。
(二)设计思路《普通逻辑》是撇开思维的具体内容来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的,它主要为人们进行正确思维,获取新知识,表述论证思想,提供必要的逻辑手段和方法。
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发挥逻辑教学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的优势和竞争力,根据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特点,普通逻辑教学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
逻辑教学与学生的素质养成挂钩。
(思维素质)本课程教学重心不在于探讨逻辑理论,而在于研究逻辑的应用特点;不是以逻辑学为本位向日常思维实际中推广逻辑知识,而是以分析和处理日常思维实际中存在的逻辑问题为立足点来应用所掌握的逻辑工具。
课程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通过思维训练的方式传授与日常思维密切相关的逻辑学基础知识,并注意做到学术性与通俗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逻辑教学与学生的能力培养挂钩。
(创新能力)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始终把握一条原则:能力培养不是专业课的专利,基础课教学也可以培养能力。
普通逻辑教学的重要职责就是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抽象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掌握普通逻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自觉地进行逻辑思维和表述论证;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论证的逻辑力量;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其他各门具体科学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工具。
逻辑学答案
![逻辑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b2d2d77f1922791688e8bd.png)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普通逻辑是研究____思维的逻辑形式____思维的逻辑规律____及其___简单的逻辑方法______的科学。
2. 思维的逻辑形式是由__逻辑常项_____和__逻辑变项_____两部分组成,可以代入不同内容的部分是__逻辑变项___。
二、选择题3 在“语法、逻辑、修辞、音韵、体操等等都是没有阶级性的”这句话中,“逻辑”一词所表达的含义是指(3)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②某种特殊的观点或方法③思维的规律和规律④逻辑学4 思维的基本特征( 2).①直接感受性②概括性③间接性④思维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5.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时(3 )①思维内容②思维的基本规律③思维的逻辑形式④简单的逻辑方法6. “p 并且q”与“p 或者q”,这是两个判断形式含有(2)①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②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③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④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第二章概念一、填空题1、概念是_反映事物本质属性_______的思维形式,他的两个逻辑特征是__内涵______ 和____外延____。
2、从概念外延间的关系来看,“文明”与“精神文明”具有__从属_____关系;“教师”与“劳动模范”具有__交叉_____关系;“陈述句”与“疑问句”具有__全异______关系;“上海”与“中国最大的城市”具有____并列____关系。
3、“共青团员”的属概念为__团员______ ,种概念为__女共青团员_______,矛盾概念为___非共青团员____ ,反对概念为___非共青团员_____,交叉概念为___大学生______ 。
4、在具有属种关系概念的___概念____ 和___概念____之间。
存在着一种__反变_____关系。
外延愈大,其内涵就___越少___ ;外延愈小,其内涵就__越多____ 。
5、属概念与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是对概念进行__概括____和__限制___的逻辑根据。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3163a2e5bceb19e8b9f6ba1c.png)
欢迎阅读第八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第一节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概述逻辑思维规律作为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它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概念、判断、推理等各种逻辑形式的特有规律,二是普遍适用于各种逻辑形式的基本规律。
就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而言,主要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或称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①。
一、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作用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是人类正确进行逻辑思维的根本准则和基本依据。
正确的逻辑思维必须具另外,就表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一个思想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
也可以表述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一个思想,如果它反映了某个客观对象,那么它就反映了这个客观对象。
同一律的逻辑表达式:A 是A ,或者A →A 。
表达式中,“A ”表示任何一个思想(概念或判断)。
“A 是A ”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如果A 反映什么,那么它就反映什么。
“A →A ”表示如果A 是真的,那么它就是真的;如果A 是假的,那么它就是假的。
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概念或判断所反映或所断定的内容始终如一,其性质始终不变。
①关于充足理由律是否属于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逻辑界历来有争议。
本章对充足理由律也作一介绍,供学习时参考。
②“概念和判断”是与“词项和命题”对应的,考虑到日常思维中对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逻辑错误进行命名的语言习惯,我们在本章中使用“概念和判断”这一称谓。
同一律要求人们的思维过程要具有同一性、确定性。
就概念而言,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概念必须保持相同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质量”这一概念,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要有确定的含义。
如果在一段议论中的各处它都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那么,这段议论就遵守了同一律。
反之,它如果时而表示这个意义,时而又表示为“由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决定的量度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那么,“质量”这个概念就失去了同一性,从而违反了同一律。
就判断而言,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某一判断的内涵(内容)和外延(真值)保持不变,具有确定的思想和逻辑值。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20d2a31552d380eb62946dc5.png)
2、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 时肯定相互对立的思想。是非不可两可,就是这 个意思。 在概念方面,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不能用相互矛盾或反对关系的概念指称同一对象。 比如:有小孩讲:街上来了一群女解放军叔叔。 这是不合逻辑的。 在判断方面,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 能既断定对象是什么(或具有某种属性),又断 定它不是什么(或不具有某种属性)。
有一个旅行者经过长途跋涉,又渴又饥,步履艰难地走进了一家 酒店。“老板,请问夹肉面包多少钱一份?”“五先令一份,先 生!”“请给我拿两份。”老板给了旅行者两份夹肉面包,旅行 者又问:“请问,黑啤酒多少钱一瓶?”“十先令一瓶,先 生!”“现在我感到渴比饿还厉害,我想用两份夹肉面包换一瓶 黑啤酒,可以吗?老板!”“当然可以。”老板爽快地说。老板 收起了面包,拿来一瓶黑啤酒,旅行者“咕嘟咕嘟”一饮而尽, 嘴巴一擦,然后背起背包就要登程。老板急忙叫住他,客气地说: “先生……”旅行者打断了老板的话,不耐烦地说:“难道非要我 在这里住下?”“不,先生,您还没有付啤酒钱呢?”“我不是 用夹肉面包换的啤酒吗?”“可是面包钱您也未付啊,先 生!”“我没有吃你的面包.为什么要我付面包钱啊?”“是啊, 他没有吃我的面包。”老板想,一时竟找不出对方的差错,听任 旅行者扬长而去。 在这段故事中,旅行者用了偷换概念的手法进行诡辩,使对 方听起来似乎有理。所谓偷换概念,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把 两个不同的概念等同起来,将一个概念变换为另一个概念。旅行 者在对话过程中,是把“没有付钱的夹肉面包”偷换为“已付钱 的夹肉面包”。当老板指出旅行者面包钱也未付时,旅行者又把 话题由“未付钱”转移到“没吃”,而由“没吃”又推出“不付 面包钱”。这一系列貌似有理的诡辩,都是违反同一律的 .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共26页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共26页](https://img.taocdn.com/s3/m/f9f02ee483c4bb4cf6ecd133.png)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普通逻辑
![普通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0978b597f121dd36a32d8280.png)
逻辑思想的发源地
1、古代中国
邓析(名家)“赎尸诡论”:洧河大水,郑人受淹。
富家淹死一人,尸体被一个穷人得到了。富人愿赎回 尸体,穷人开高价。富人请智者邓析想办法。邓析对 富人说:“你急什么?除了你,没 有第二个人会向他 买这具尸体。” 富人 一听有理,就耐心等着,不急着 买。那个穷人等等富人不再来,也请邓析帮忙拿主意。 邓析说:“你急什么?除了你,没有第二个人有他想 要的尸体。” 穷人一听有理,也耐心等着,不急着卖。 邓析出的两个馊主意,每一个听起来都不错,但合在 一起就有问题了。 (问:什么问题?)
学号逻辑学要注意哪些要点
1、反复研读教材 2、注意循序渐进 3、加强练习 4、切忌临时抱佛脚
第三节逻辑简史
一、逻辑学的产生 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早在公元前4世纪前后,在 中国、印度和希腊都同时产生了逻辑科学。 1.先秦名辩是名学和辩学的合称。主要指先秦诸子关于 名和辩的逻辑思想和理论,泛指中国古代的逻辑思想。整个 先秦逻辑思想就是一个以正名为重点,包括名、辞、说、辩 在内的古代逻辑学说。《墨经》之《小取》,是中国古典逻 辑的一个纲要,比较集中完整地讨论了逻辑的基本内容。墨 经》是墨家创始人墨翟思想的发展。后期墨家在逻辑理论方 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对“故”、“理”、“类”古代逻 辑的三个基本范畴下了明确的定义,并对“名”、“辞”、 “说”作了深入研究。论述了“辟”(比喻)、“侔”(附 比)、“援”(类比)、“推”(间接的归纳与演绎)四种 形式的推理(见后期墨家逻辑)。这些思想,在中国古代逻辑 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下面选项有什么逻辑上的问题
A.专家说:脱北者问题是中朝之间的问题, 不是国际问题。 B.上海浦东大道两侧的旗帜:“垃圾分类, 从我做起!” C.动物园标语:“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 们自己!” D.计生标语“宁愿家破,不要国亡。” E.“严禁触摸电线,5万伏高压,一触即死, 违者法办。”某变压器上的标语。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普通逻辑原理》考试大纲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普通逻辑原理》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3556d5f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8.png)
课程代码:0024 第⼀章引论 考核要求 (⼀)思维 1、识记:思维的基本特征。
2、理解:思维⼀语⾔的关系。
(⼆)普通逻辑形容的对象 1、识记: (1)普通逻辑的定义。
(2)思维的逻辑形式。
(3)逻辑常项和变项。
2、理解: (1)普通逻辑不研究思维的具体内容,只研究各种不同类型的思维的逻辑形式。
(2)逻辑常项在逻辑形式中的地位。
3、简单应⽤: (1)从各种不同的具体判断和推理中,抽象、概括它拉的逻辑形式。
(2)识别各种逻辑形式中的逻辑常项和变项。
(3)根据判断和推理的不同逻辑形式列举出具体的判断和推理。
(三)普通逻辑的性质和意义 1、识记:普通逻辑的性质:⼯具性和全⼈类性。
2、理解: (1)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
(2)学习普通逻辑的⽅法。
第⼆章概念 考核要求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识记: (1)概念。
(2)概念的内涵。
(3)概念的外延。
2、理解和应⽤:在具体的语⾔环境中正确识别某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种类 1、识记: (1)对概念进⾏三种分类的分类根据。
(2)集合概念。
2、理解和应⽤:在具体的语⾔环境中正确识别某个概念属于何种概念。
(三)概念间的关系 1、识记: (1)概念间的五种基本关系(包括⽭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2)属种关系。
2、理解和应⽤:识别若⼲概念之间的关系。
(四)欧拉图 1、识记:表⽰概念间五种基本关系(包括⽭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的欧拉图。
2、理解:判定表⽰若⼲概念之间关系的欧拉图是否正确。
3、简单应⽤:⽤欧拉图表⽰若⼲概念之间的关系。
4、综合应⽤:从给定的条件出发,推出指定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并⽤欧拉图 表⽰它们的关系。
(五)定义 1、识记:(1)定义。
(2)定义的结构。
(3)划分的⽅法。
2、理解:定义的三条规则及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
3、简单应⽤:运⽤有关定义的知识分析具体的定义是否正确。
(六)划分 1、识记:(1)划分。
逻辑学 复习要点
![逻辑学 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4dc0faf4b73f242326c5f2d.png)
12、“并非所有S是P”等值于( ①有的S是P ②有的S不是P ③所有S不是P ④某个S不是P
)。
2020/4/13
18
13、与SEP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是
(
)。
①SAP
②SOP
③SIP
④POS
2020/4/13
19
14、运用对当关系推理,从( 可以推出并非SIP。 ①并非SAP ②SOP ③并非SEP ④SEP
2020/4/13
23
18、若“p→q”真与“q”真,则
(
)。
①“p”真假不定
②“p”真
③“p”假
p”假
2020/4/13
24
19“p∧q”真,据联言推理分解式可推
出(
)。
①“p”真
②“p”假
③“q”假
④“非q”真
2020/4/13
25
20、“瑞雪兆丰年”这个结论不是可以:
(
)。
①用完全归纳推理得到的
重点掌握:
1、判断的两个逻辑基本特征。 2、简单判断包括几种判断 ? 3、性质判断由几部分组成?它的种类有哪些? 4、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情况 5、A、E、I、O四种判断间的对当关系怎样? 6、各种性项判断直接推理的有效式、逻辑形式及推
理规则?
2020/4/13
2
7、什么是三段论?它有哪些规则?违反这些逻辑规则会 犯什么逻辑错误?
②主谓项的周延性
③命题的形式
④语言表述
2020/4/13
15
10、“p并且q”真,当且仅当
(
)。
①p真q真
②p真q假
③p假q真
④p假q假
2020/4/13
自考00024普通逻辑 自考重点资料 自考笔记
![自考00024普通逻辑 自考重点资料 自考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9343fe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71.png)
第一章引论第二章概念第三章判断(一)第四章判断(二)第五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第六章演绎推理(一)第七章演绎推理(二)第八章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第九章论证模拟试卷1.1.在“作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研究中国革命发展的逻辑”这句话中,“逻辑”一词的含义是【C】A.表示某种理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B.表示思维的规律、规则C.表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D.表示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欲获取1.2.在“说话、写文章要讲究逻辑”这句话中,“逻辑”一词的含义是【A】A.表示思维的规律、规则B.表示某种理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C.表示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D.表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2.1.“商品包括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等,无论何种类型的商品,都是为专门出售而生产的劳动产品”这几个判断对“商品”这个概念是【D】来说明的。
A.仅从内涵方面B.仅从外延方面C.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D.先从外延,再从内涵方面2.2.“思维形式”这一概念属于【D】A.集合概念、正概念、单独概念B.单独概念、负概念、非集合概念c。
普遍概念、正概念、集合概念D.非集合概念、正概念、普遍概念2.3.“判断”、“推理”、“论证”这三个概念是【B】关系。
A.属种关系B.不相容并列关系C.相容并列关系D.交叉关系2.4.“所谓自行车就是一种不借助于驾车者以外的力量来行驶的车子”这个定义违反了【C】的定义规则。
A.定义项和被定义项必须相应相称B.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C.给正概念下定义不得用否定语词D.定义项中不得包括含混的概念或语词2.5.“概念”、“判断”、“推理”这三个概念的外延之问是【C】关系。
A.属种关系B.交叉关系C.不相容并列关系D.相容的并列关系2.1.如果有的a是b,那么a与b之间可能存在的外延之间的关系是【ACDE】A.全同关系B.全异关系C.真包含关系D.真包含于关系E.交叉关系2.2.当SEP假而SIP真时,s和P之间可能有的外延关系是【ACDE】A.全同关系B.全异关系C.交叉关系D.真包含关系E.真包含于关系2.3.在“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可以读完的,《狂人日记》是鲁迅的著作,所以,《狂人日记》不是一天可以读完的”这段话中,第一句话中的“鲁迅的著作”是【ACE】A.集合概念B.非集合概念C.单独概念D.普遍概念E.实体概念欲3.1.下列各组判断可以同真的是【BCD】A.SAP与SEP;B.SAP与SIP;C.SEP与SOP;D.SIP与SOP;E.SAP与SOP2.1.下列对概念的限制错误的是【BC】A.把“青年人”限制为“中国的青年人”B.把“河南省”限制为“郑州市”C.把“联合国”限制为“美国”D.把“知识分子”限制为“大学教师”E.把“商品”限制为“电视机”2.2.下列对概念的概括错误的是【AC】A.“结论虚假的推理”概括为“无效推理”B.“假言判断”概括为“复合判断”C.“特称判断”概括为“全称判断”D.“直接推理”概括为“演绎推理”E.“判断”概括为“思维形式”2.3.“大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木材基地”中的“大兴安岭”是【A】与【D】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C.集合概念D.非集合概念E.负概念2.4.当“所有A是B”为假而“有B不是A”为真时,A与B的外延关系或是【D】关系,或是【E】关系。
(完整版)自考普通逻辑学知识点及公式
![(完整版)自考普通逻辑学知识点及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c76ac989eefdc8d377ee320e.png)
and作者◆一剑钻神一、判断(一)1.SAP是指所有的S是P; SEP是指所有的S不是P;SIP是指有的S是P; SOP是指有的S不是P。
2.A与E是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可以同假);I与O时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A与O和E与I是矛盾关系(不能同假,已不能同真);A与I和E与O是差等关系逻辑方阵3.性质判断真值表:全同真包含于真包含交叉全异A11000E00001I11110O00111A、E、I、O四种判断的真假情况列表注:1代表“真”;0代表“假”(下同)。
4.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组成。
普通逻辑所研究的思维是指抽象思维中的知性思维。
现代形式逻辑主要是指数理逻辑。
知觉是感觉的综合。
感性认识的基本特征是直接感受性。
人们平常提到逻辑学时,通常指的是形式逻辑。
在感性认识阶段,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三种存在形式人别是感觉、知觉、表象。
在理性认识阶段,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的三种存在形式人别是概念、判断、推理。
5.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有两个逻辑特征,他们是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到概念中的对象中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称为概念的外延。
从逻辑的角度讲,所谓明确概念,指的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普通逻辑不去研究概念在具体内容上的关系,而是把概念作为思维形式,从内涵或外延方面来研究概念间的关系。
根据概念的外延大小,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通概念。
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6.定义的规则?(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相同的(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1逻辑基本规律
![1逻辑基本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fe6ec900a6c30c2259019e76.png)
(1)万事万物都在变,艰苦奋斗的作风不会变。
(2)交警:你超速行驶。你的车速已达到了60公
里/小时。 女士:哦!这是不可能的 !我总共才行驶了15 分钟。运行不到一小时,怎么谈得上一小时60公里 呢?
交警:我的意思是:60公里的路程,您将会用
一小时赶达。
女士:那也是绝对不可能的,我只要再行驶10
综上所述,排中律要求我们,在同一思维过程 中,对互相否定的思想要作出明确的断定。即确认 其中之一为真,不能确认全部为假,也不能含糊其 辞不作断定。也就是要求人们的思维具有明确性 。
例:从前,有个国家有这样的习俗,每个被判处死刑的犯人, 在处死前有一个起死回生的希望,就是抽一次签。其方法 为在签筒中放两张纸签,一张写“生”,一张写“死”。 抽中“生”者,可得赦免;抽中「死」者,立刻处死。这 个国家有两个国王倚重的大臣,一坏一好,坏者常在国王跟 前说好者的坏话,国王偏信要将好大臣处死,坏大臣私下要 挟制签者,将两张签均作成“死”,制签者私下给好大臣写 信告知此事,好大臣后来在抽完一张纸签后吞入肚中,国 王不知好大臣吞入肚中之签为何?心想,若剩下之签为 “生”,则吞入肚中之签为“死”;反之亦然。结果,签 筒中所余为“死”,因而只好让好大臣活着。
转移论题 偷换论题 把不同的判断当作同一个判断来使用
区别:
例:
转移论题是无意识的 偷换论题是有意识的
(1)警察:你为什么骑车带人,懂不懂交通规则? 骑车人:我以前从未骑车带人,这是第一次。
(2)母亲:你怎么又这么晚回来?
女儿:你总是挑我毛病。
张班是鲁班的师兄弟,手艺高超。有一次,张班给 一个财主修建台阁,财主和他口头约定:如果修的台阁 合其心意,赏“五马驮银子”,外带“一担米、两只猪、 三坛酒”。台阁修好了,财主里里外外都检查了也找不出 半点毛病,该按约定条件给 张班报酬了。财主叫家丁牵 来五匹马,并排站着,马背上横搁一块木板,上面放了 一块比手指还小的银子。财主说:“这就是我给你的工钱 ——„五马驮银子’。”接着财主拿来鸡蛋壳装的米粒说: “这是我赏的‘一蛋米’。”财主又从一个木匣里拉出了两 蜘蛛,说:这是‘两蜘蛛’。”最后,他把指头伸到一只酒 壶里,蘸了一下,向前弹动了三下,对张班说:这是 ‘三弹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一些人在互联网上就“什么是‘男子汉’”的问题展开了 6.一些人在互联网上就“什么是‘男子汉’”的问题展开了 一些人在互联网上就 ’” 热烈的讨论。有人发表了如下议论:“男子汉”绝非“奶油 热烈的讨论。有人发表了如下议论: 男子汉”绝非“ 小生” 男子汉”应该是有理想、有抱负、敢作敢为、 小生”;“男子汉”应该是有理想、有抱负、敢作敢为、铮 铮铁骨的男人; 男子汉”是勇敢、坚毅、力量的代名词。 铮铁骨的男人;“男子汉”是勇敢、坚毅、力量的代名词。 可惜目前中国的男子汉太少了。据说,光是北京市, 可惜目前中国的男子汉太少了。据说,光是北京市,就有上 万名找不到男子汉的大姑娘。不过,2000年人口普查的统计 万名找不到男子汉的大姑娘。不过,2000年人口普查的统计 数字表明,我国20-50岁的男人比同一年龄段的女子还略多 数字表明,我国20-50岁的男人比同一年龄段的女子还略多 20 一点,看来男子与女子的比例并没有失调。可见, 一点,看来男子与女子的比例并没有失调。可见,我国的男 子汉并不算少,只是分布不合理而已。 子汉并不算少,只是分布不合理而已。 7.顾客:“你们这儿是怎么搞的,啤酒里有苍蝇。” 7.顾客: 你们这儿是怎么搞的,啤酒里有苍蝇。 顾客 服务员: 不要紧,我们这儿的苍蝇不会喝酒。 服务员:“啊,不要紧,我们这儿的苍蝇不会喝酒。”
同一律用公式表示为: 同一律用公式表示为: “A 是A ” 代表关于某一事物的思想, A 代表关于某一事物的思想,即任一概 念或判断, 念或判断,而不是表示事物或被反映对象 自身。 自身。 就概念而言,它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就概念而言,它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概念的内涵、外延要同一、确定、 概念的内涵、外延要同一、确定、前后一 贯。 就判断而言,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就判断而言,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人们关于一个事物的判断, 人们关于一个事物的判断,或者运用判断 进行推理或论证时, 进行推理或论证时,所使用的判断必须确 保持自身的同一。 定、保持自身的同一。
二、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共同特点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同一时间、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同一时间、同一关系 对同一对象的思想), ),要求思想具有确定 对同一对象的思想),要求思想具有确定 首位一贯性、是非分明、有根据。 性、首位一贯性、是非分明、有根据。反 对在思维过程中出现混淆不清、自相矛盾、 对在思维过程中出现混淆不清、自相矛盾、 摸棱两可和言而无据。 摸棱两可和言而无据。
三、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客观性
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是思维活动中独有的规律, 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是思维活动中独有的规律, 但不是先验的或约定俗成的,其具有客观性。 但不是先验的或约定俗成的,其具有客观性。 具体表现在: 具体表现在: 1.基本规律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 基本规律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 性。 2.基本规律是客观事物确定性的反映。 基本规律是客观事物确定性的反映。 基本规律是客观事物确定性的反映
第三节 矛盾律 一、矛盾律的基本内容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 思想不能同时为真,其中必有一假。 思想不能同时为真,其中必有一假。 矛盾律用公式表示为: 矛盾律用公式表示为: 不是非A “A不是非A” A表示任何一个概念或判断,“非A”表示与A 表示任何一个概念或判断, 表示与A 表示与 相矛盾或相反对的概念或判断。 相矛盾或相反对的概念或判断。 不是非A 表示 这个思想与非A 表示A “A不是非A”表示A这个思想与非A这个思想在同一 个思维过程中不可能都是真的,两者必有一假。 个思维过程中不可能都是真的,两者必有一假。
二、排中律的基本要求 排中律的逻辑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即在同一时间、 排中律的逻辑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即在同一时间、 同一关系,对反映同一对象的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 同一关系,对反映同一对象的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必须 肯定其中的一个是真的, 肯定其中的一个是真的,既不能对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全 部加以否定(两不可),也不能含糊其词、骑墙居中,采 部加以否定(两不可),也不能含糊其词、骑墙居中, ),也不能含糊其词 取既不肯定又不否定的态度。 取既不肯定又不否定的态度。 违反排中律的要求就会犯“模棱两可” 的逻辑错误, 违反排中律的要求就会犯“模棱两可” 的逻辑错误,主要 表现为两种情况: 表现为两种情况: 一是对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同时加以否定, 一是对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同时加以否定,不承认其中一 个为真。 个为真。 二是对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二是对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具体表现 在: 第一,直接对“ 都加以否定, 第一,直接对“是”与“非”都加以否定,不肯定何者为 真。
第四节 排中律 一、排中律的基本内容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 能同假,必有一真。 能同假,必有一真。 排中律可用公式表示为: 排中律可用公式表示为: 或者非A “A或者非A” 表示任一概念或判断, 表示对A A表示任一概念或判断,“非A”表示对A的否 表示对 二者构成矛盾关系。 定,二者构成矛盾关系。
例如: 例如: 你完成了任务没有? 甲:“你完成了任务没有?” 谁说我没有完成任务? 乙:“谁说我没有完成任务?” 那么,你是说你完成任务了? 甲:“那么,你是说你完成任务了?” 我并不是说,我完成了任务。 乙:“我并不是说,我完成了任务。” 第二,对对方提出的问题支吾搪塞、回避作答。 第二,对对方提出的问题支吾搪塞、回避作答。 例如: 例如: 1.甲:“你儿子考上大学了吗?” 1.甲 你儿子考上大学了吗? 乙:“我儿子心灵手巧,可能干了。” 我儿子心灵手巧,可能干了。 2.小张: 今天晚上你去不去看电影? 2.小张:“今天晚上你去不去看电影?” 小张 小王: 我还没吃饭呢。 小王:“我还没吃饭呢。”
第八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概述
一、什么是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 式的规律。是人们在运用概念、判断、 式的规律。是人们在运用概念、判断、推 论证等思维形式,反映认识对象、识结果时,要使思维保持确定性和有根 据所应遵循的规律。它包括同一律、 据所应遵循的规律。它包括同一律、矛盾 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5.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5.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6.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是千载难逢的传统节日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是千载难逢的传统节日。 6.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是千载难逢的传统节日。 7.远远望去 整栋大楼漆黑一团, 远远望去, 7.远远望去,整栋大楼漆黑一团,只有顶层 的一个房间还亮着灯。 的一个房间还亮着灯。
(三)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区别 第一,适用范围不同。 第一,适用范围不同。排中律适用于具有矛盾关 系的判断, 系的判断,矛盾律适用于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 系的判断。 系的判断。 第二,要求不同。 第二,要求不同。排中律要求在两个互相矛盾的 思想中必须肯定有一个是真的,不能同假; 思想中必须肯定有一个是真的,不能同假;而矛 盾律则要求在两个互相反对或互相矛盾的思想中 必须指明有一个是假的,不能同真。 必须指明有一个是假的,不能同真。 第三,具体作用不同。排中律要求不能含糊不清, 第三,具体作用不同。排中律要求不能含糊不清, 它的作用是可以由假推真; 它的作用是可以由假推真;矛盾律要求排除思想 的逻辑矛盾,其作用是由真推假。 的逻辑矛盾,其作用是由真推假。 第四, 第四,违反排中律与违反矛盾律所犯的逻辑错误 不同,违反排中律会出现“模棱两可”的错误; 不同,违反排中律会出现“模棱两可”的错误; 违反矛盾律会出现“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违反矛盾律会出现“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三、违反同一律的基本要求易犯的逻辑错误 就概念而言,主要表现为“偷换概念” 就概念而言,主要表现为“偷换概念”或 混淆概念” “混淆概念” 就判断而言,主要表现为“偷换论题”或 就判断而言,主要表现为“偷换论题” 转移论题” “转移论题”
例如: 例如: 1.甲 你在给别人提意见的时侯,容易情绪激动, 1.甲:你在给别人提意见的时侯,容易情绪激动, 希望今后注意一点。 希望今后注意一点。 难道我连给别人提意见的权利也没有了吗? 乙:难道我连给别人提意见的权利也没有了吗? 2.甲 该犯是否可以缓刑? 2.甲:“该犯是否可以缓刑?” 对该犯的判决过重了些。 乙:“对该犯的判决过重了些。” 3.老师 老师: 罗勃特, 3.老师:“罗勃特,请你举例说明热胀冷缩的现 象。” 学生: 暑假有6个星期,寒假最多只有14 14天 学生:“暑假有6个星期,寒假最多只有14天。” 4.这一带的房子很多 但楼房不多。 这一带的房子很多, 4.这一带的房子很多,但楼房不多。 5.老师批评小张不该在上课时间看小说 老师批评小张不该在上课时间看小说, 5.老师批评小张不该在上课时间看小说,小张反问 看书学习是不是好事? 道:“看书学习是不是好事?”
二、矛盾律的基本要求 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也就是在同一时间、 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也就是在同一时间、同一方 对于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概念、判断来说, 面,对于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概念、判断来说,不能 以任何形式直接或间接地承认他们都是真的。 以任何形式直接或间接地承认他们都是真的。 违反矛盾律的要求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违反矛盾律的要求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例如: 例如: 1.“乌黑的白发 乌黑的白发” 1.“乌黑的白发” 2.南极地区鸟的种类非常少 而鸟的数量非常多。 南极地区鸟的种类非常少, 2.南极地区鸟的种类非常少,而鸟的数量非常多。 3.几天以来从未停过的雨终于又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真是 3.几天以来从未停过的雨终于又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 几天以来从未停过的雨终于又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 烦人得很。 烦人得很。 4.在我家乡有座大山 山峰陡峭无比, 在我家乡有座大山, 4.在我家乡有座大山,山峰陡峭无比,从未听说有人能爬上 顶峰,前几年听说有人爬上去过,但最后也未能活着下山来。 顶峰,前几年听说有人爬上去过,但最后也未能活着下山来。
二、同一律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