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_《重整河山待后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选唱作品《重整河山待后生》
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初中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课型: 欣赏唱歌课
授课课题 :欣赏选学唱《重整河山待后生》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京韵大鼓的独特韵味及依字行腔的拼读方法,注意从字儿、气儿、劲儿和味儿来欣赏和学唱,并有进一步了解京韵大鼓的愿望.有感情的选学唱其中的几句来感受和体验京韵大鼓的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聆听并学唱歌曲到对比欣赏并找到歌唱的演唱技巧提升音乐情绪和感情,从而能够主动的表达出歌曲《重整河山待后生》的悲壮激愤的情绪,达到情感共鸣.达到知识与技能,情感与表演相结合的效果.体验老七点的鼓,体验三弦的固定前奏,为兴趣学习埋下了伏笔.
3: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有感情的使用京韵大鼓的演唱风格来演唱歌曲,并能用手比划着字音结合音调来演唱,击打出老七点,唱出固定前奏.在浓郁的音乐情绪中感受说唱音乐的特点.为进一步学习和了解曲艺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学重点:
初步从感性上感受京韵大鼓的音乐风格和特点,从而通过对比欣赏来辨别京韵大鼓的方法,进而从理性上进行演唱和品唱.
教学过程:
一、导人
1.天津快板听析学唱。

师:上课,请同学们欣赏老师带来的唱段《武松打虎》。

词是:竹板这么一打呀,别的咱不说,说一说武松打虎武二哥。

话说这么一天,武松操家伙,直奔景阳岗,他心里乐呵呵。

要说打虎,还是武二哥,打了虎,出了名天下传说。

可没走几里路,他心里暗琢磨,这山上的老虎到底多大个,是公还是母,是高还是驼,是一个是两个还是一大摞。

一个还好办,我跟着能比霍,要是上来七八个,我可打不过。

(1)边听曲艺边随着速度双手击打拍速。

(2)学生学唱几句,感受体会。

(3)判断出地方方言,讨论曲艺形式是什么?伴奏乐器。

【设计意图】:创设说唱音乐的艺术氛围,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说唱音乐的热情;感受说唱与语言的关系,达到积极参与的学习心理需求。

师:手拿竹板,学生识别节奏。

(天津快板,快板,三弦)
2.说说山东方言,山东曲艺知多少。

师:山东快书、山东大鼓、山东琴书、山东坠子等曲艺形式。

唱一句山东快书,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感。

3.导人新课
师:判断欣赏此曲的曲艺形式是什么?
老师播放视频京韵大鼓《丑末寅初》。

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这段曲艺形式呢就是京津地区的曲艺文化叫京韵大鼓,那么请同学们跟我用北京十三辙的方言有韵味的念两遍。

视频展示出:京韵大鼓。

【设计意图】方言与曲调的关系,初步体会
二、新课教学
1、识京韵大鼓的伴奏乐器书皷并学习击打老七点。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跟大家共同走进京韵大鼓,共同感受京韵文化的独特风格和韵味。

那就让我们从伴奏乐器说起吧。

请看视频这是什么乐器?生讨论,师总结。

A、识书皷
师;这是京韵大鼓的伴奏乐器叫书皷,它是扁圆形两面蒙皮。

这个敲击鼓的棒在曲艺中叫什么?(鼓毽子)左手击打的叫什么?(书板)由于是檀木做的也叫檀板。

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欣赏的〈丑末寅初>是在前奏击鼓打板,还是在演唱中随时击鼓打板?(学生:前奏)师:前奏是京韵大鼓的基本鼓点,叫老七点。

老师:播放视频展示出老七点的节奏和鼓点声。

老七点:
﹥﹥﹥﹥
××︱××××︱×
----- ----- -----
嘣崩尺嘣尺嘣嘣
B、练七点
老师拍出速度,请同学们读一下。

你们看到什么音乐记号?(重音记号),演奏的时候就有了力度的对比与变化,请听老师击鼓两遍。

(师带来书鼓)师请同学们再读一遍,注意强弱对比。

师:师击鼓的中心部位,请学生用象声字来形容一下,师敲鼓的右上侧边缘部位,来用象声字形容一下。

这样简单的鼓点,包含了力度与音色的变化。

请同学们来体验一下老七点。

师准备好筷子,每个学生一双。

右手击打左手算作嘣,把厚些的书本放在桌面,右手击打书面算作尺。

师教做两遍以至于掌握。

学生根据固定速度慢点练习,师指导。

C、现场演。

找学生上台表演,全体共同演奏6遍。

师做出教学评价。

2、识伴奏乐器三弦,唱前奏。

师;在京韵大鼓中除了有鼓,还有其他的伴奏乐器叫三弦。

(师打开视频三弦乐器图)它是我国的弹拨乐器,最早可以追溯到秦代,外观上是这样子,由于没有品演奏时很难把握音准,正因如此更适宜演奏滑音这样的效果,能够更好的衬托出曲艺唱腔。

如果没有这种乐器的话,很多曲种更缺少了韵味了。

它在音乐旋律上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看大屏幕上是它的固定前奏)也就是说不管前面如何演奏,最后都会落到这句话上,之后演员开始演唱。

师:教唱旋律2遍。

师;京韵大鼓的表演形式看起来挺简单,一个人站唱自己鼓板,旁边几个人伴奏,对演员的唱功、说功、做功都有更高地要求。

下面是咱们感受唱功的时候了,有一首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这首歌随着电视剧的热播而被人们广为传唱,很多人就是由这首歌开始了解并喜欢上了京韵大鼓的。

当然这也是我选学这首歌曲的目的了。

3、初听《重整河山待后生》
师:听赏老师演唱的的时候感受《重整河山待后生》的音乐情绪(1)老师自弹自唱,乐器钢琴。

如何?(结合钓鱼岛事件。


师播放提出的问题。

(2)生回答问题,师引导。

悲壮激越情绪
【设计意图】:用问题引导学生聆听音乐,使音乐欣赏更有目的性。

感性欣赏教师的有感情和韵味的演唱,激发学唱的欲望。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选出其中的一句话来学唱并初步的感受一下京韵大鼓的韵味,你们想学哪句。

师根据学生愿望和要求进行引导和教唱。

同学们唱的不错,但韵味不够。

外国音乐讲究的是欣赏,中国音乐讲究的是品,下面咱品一品原唱的韵味。

师播放音乐一句:重整河山待后生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的演唱差距在哪里?在哪些地方需要加强?
师根据学生回答生成课堂,没有固定要求.
(3)师教方法
师:京韵大鼓的唱功讲究的是字儿、劲儿、味儿、气儿。

字儿很重要,咬字很重要老师教一下依字行腔的方法。

把每个字都分成字头、字腹、字尾来拼读,要慢慢的体会声音悠远地感觉。

拼读重整河山待后生,学生读出来。

接着用同样的方法拼唱出来,然后再连贯一些,唱到韵母时一定要归韵,‘待”字咬住韵母才清晰有力,学生再来一遍,不错,这样听起来就铿锵有力了,中国的戏曲和曲艺都用拼唱的方法,从而使声音更加悠远,确保行腔圆润。

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用手比划下来声调,chong zheng he shan dai hou sheng同时读出声来,体会唱和读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师引导总结。

(旋律和音调一样)师这就叫依字行腔。

它是为了使字正。

曲艺是用当地老百姓方言来演唱,唱建立在说的基础上,形成似说似唱,慢说慢唱的特点,因此说曲艺是说唱艺术。

所以演唱时只要做到字正才能达意,只有腔圆才能传好情,字正腔圆是京韵大鼓的审美追求,好我们字正腔圆的来演唱一遍(重整河山待后生)有点气势的演唱。

字正腔圆、咬字、吐字,其实唱功还包括好多呢,如何用气,如何发音,如何润嗓等等技巧,京韵大鼓有位名家叫白凤林先生,他对这门艺术有句经典的归纳叫:清晰的口齿,沉重的字,动人的声韵,醉人的音。

不仅唱出韵味更要唱出情味。

这首歌曲的原唱骆玉笙老人就达到了这样的艺术境界,她录制这首歌的时候已近7旬的老人,第一次进录音棚与交响乐队演唱时静极了,每个人都被老人的演唱所感动,那我们就来欣赏金嗓歌王骆玉笙的演唱。

【设计意图】:演唱是一种有效引导学生体验说唱音乐的方式。

演唱
的方法是学唱、体验的提升和自愿学习的诱导因素,因为依字行腔的演唱比聆听的体验更为直观,更易于感受京韵大鼓的韵味及情感。

) 同比划着声调,感受依字行腔,注意感受大师韵味。

师:播放骆玉笙和《重整河山待后生》的歌词,做出歌词音调效果。

【设计意图】:完整感受的艺术欣赏,这是有方法后的提升,这是熟悉后的理性欣赏,是艺术完美境界的升华。

4、旧版与新版电视剧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对比欣赏;
(骆玉笙京韵大鼓版和于魁智的京剧版)
学生讨论两个版本的唱腔特点,说出更喜欢的版本,为什么?
老师总结:看大屏幕:
骆玉笙大师的味道圆润自如,有着举重若轻的大气;
于魁智老师的京剧版:于魁智老师的味道浑厚悠长,表现了更多痛楚之情
相同点:同样唱得荡气回肠,回味悠远,底气十足,富有穿透力与感染力。

不过,于魁智老师对于这种比较,却是直言不讳:“纯粹去模仿,是永远达不到骆玉笙大师的艺术境界的。

于老师力求体现出京剧感觉的苍凉与愤慨之情。

5、刘派与骆派的对比学习与欣赏。

师:骆玉笙老人是刘保全老人刘派的传承人,骆老在刘派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骆派唱腔,现在咱们对比欣赏两位老人演唱同一句,同学们找出不同的特点。

师:分别播放刘保全、骆玉笙演唱的京韵大鼓《丑末寅初》的第一句:丑末寅初,日转扶桑
师找同学说一说各自特点。

师总结(刘注重说,刚劲有力,骆注重唱连贯委婉)骆老发展了京韵大鼓的歌唱性和抒情性。

更加婉转、细腻浓厚,所以说骆派唱腔是京韵大鼓的一个里程碑,我们学唱骆派的经典之作《丑末寅初》的第一句话。

师:播放视频再学唱。

师教唱依字传情。

6、学生演奏老七点。

演唱固定前奏,接唱丑末寅初,日转扶桑
【设计意图】:对比了解感受原汁原味的京韵大鼓,得出理性的结论,辨别京韵大鼓的方法有哪些因素,其实也是知识要点回顾与知识的整合,并能够形成生成的表演。

三、京韵大鼓发展及影响
京韵大鼓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曲艺的历史以2000多年的历史,四川挖掘的击鼓说唱俑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国曲艺大概形成了400多种曲种,像我们山东的琴书、快板,四川清音,四川盘子,四大名著其中三部先有曲艺唱段,后有的文学著作,文学史上的近现代名家,他们的作品都深深的嵌入了曲艺的烙印,
四、听赏韩虹的《重整河山待后生》下课。

【设计意图】:不管用什么方法演唱,只要真情感人,方法得当就是最好的)
曲艺说的是老百姓身边的事,唱得是老百姓心中的情。

陆游的一句诗是说唱音乐的生动写照: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重整河山待后生》的学情分析
这一时期的他们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所以,培养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并能坚持学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为此,我力求音乐课新鲜、奇特、活泼。

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主要通过"听"、"唱"、"演"、"创"等手段,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思想内涵,通过图像资料和作品内容来学习音乐。

八年级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喜欢听流行音乐,正处在变声期的学生不喜欢自己演唱,这跟他们青春期心理与生理的变化有关,因此,我想多让他们聆听音乐也是一种学习,在聆听的基础上加强音乐知识的学习,扩大学生音乐视野。

通过培养他们自主创新能力,这样更能促进学生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学教能力。

在教学的方式我不会像以前陈旧的教学模式只教学生学完歌曲就行了,我会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用肢体表演来展示歌曲的内涵,结合“说、唱、跳、演、人声伴奏”等形式进行,做到完整的音乐表演,全面开发学生的方面的能力,培养独特的艺术感觉。

《重整河山待后生》的效果分析
音乐欣赏课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发展音乐
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这节音乐欣赏课内容中,我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音乐欣赏课不感兴趣,当我一播放欣赏歌曲《重整河山待后生》的时候,这帮孩子听都没听就叫着:“老师,能不能不要听啊,好难听啊,能不能听流行音乐啊。

”等等。

我发现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让孩子懂得欣赏音乐,到学会听音乐欣赏,这一过程,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值得思考,也是值得挑战的任务。

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内容大部分跟我们的生活及我们一些历史挂钩的,并且每一首歌曲都有自己表达的内在涵意,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知道这个道理,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定要让学生懂得历史,懂得每首歌曲的故事背景和表达的意义,不能只让学生唱会歌曲就算交任务了。

如何在本课欣赏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音乐欣赏的兴趣,其中最有效的放飞是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愉快的音乐情境,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最简单、通俗、艺术化的语言叙述是我们在音乐欣赏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在欣赏课中,我运用引导法,把学生引入我们创设的情境中,用天津快板《武松打虎》的方式、听辨的方式引导、讲述音乐背景,把学生带入音乐的意境里,跟着模唱、模打京韵大鼓的老七点等,让学带着问题去听音乐,这样也可以引起他们的注意力。

这样提高了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想象力、审美能力,上好音乐欣赏课是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的起点。

所以课堂效果很好,基本达到教学目标,我很满意。

《重整河山待后生》教材分析
《重整河山待后生》是电视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曲,林汝为词,雷振邦、温中甲、雷蕾曲。

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是根据著名作家老舍的同名小说《四世同堂》改编而成。

它再现了老舍笔下中国人民在日本侵略者铁蹄下饱受欺凌和苦难生活情境与奋起抗日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同时生动地描绘了旧北京某一家四代人的不同生活侧面。

曲作者从该剧特定的地域和时代出发,选用了京韵大鼓中苍凉、悲壮的曲牌为主要素材,谱写出激奋人心的旋律,成功地表现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民族气概。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剧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苗族人。

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

新中国成立后,曾历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作协主席等职。

一生著作丰厚,代表作有《骆驼祥子》、《龙须沟》、《茶馆》、《四世同堂》等。

(一)学习丑末寅出演唱练习_重整河山待后生_音乐_初中_王艳云
老师分别播放刘保全、骆玉笙演唱的京韵大鼓《丑末寅初》的第一句:丑末寅初,日转扶桑
师找同学说一说各自特点。

师总结(刘注重说,刚劲有力,骆注重唱连贯委婉)骆老发展了京韵大鼓的歌唱性和抒情性。

更加婉转、
细腻浓厚,所以说骆派唱腔是京韵大鼓的一个里程碑,我们学唱骆派的经典之作《丑末寅初》的第一句话。

师:播放视频再学唱。

师教唱依字传情。

学生演奏老七点。

演唱固定前奏,接唱丑末寅初,日转扶桑
(二)学习歌唱练习
京韵大鼓的唱功讲究的是字儿、劲儿、味儿、气儿。

字儿很重要,咬字很重要老师教一下依字行腔的方法。

把每个字都分成字头、字腹、字尾来拼读,要慢慢的体会声音悠远地感觉。

拼读重整河山待后生,学生读出来。

接着用同样的方法拼唱出来,然后再连贯一些,唱到韵母时一定要归韵,‘待”字咬住韵母才清晰有力,学生再来一遍,不错,这样听起来就铿锵有力了,中国的戏曲和曲艺都用拼唱的方法,从而使声音更加悠远,确保行腔圆润。

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用手比划下来声调,chong zheng he shan dai hou sheng同时读出声来,体会唱和读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师引导总结。

(旋律和音调一样)师这就叫依字行腔。

它是为了使字正。

曲艺是用当地老百姓方言来演唱,唱建立在说的基础上,形成似说似唱,慢说慢唱的特点,因此说曲艺是说唱艺术。

所以演唱时只要做到字正才能达意,只有腔圆才能
传好情,字正腔圆是京韵大鼓的审美追求,好我们字正腔圆的来演唱一遍(重整河山待后生)有点气势的演唱。

字正腔圆、咬字、吐字,其实唱功还包括好多呢,如何用气,如何发音,如何润嗓等等技巧,京韵大鼓有位名家叫白凤林先生,他对这门艺术有句经典的归纳叫:清晰的口齿,沉重的字,动人的声韵,醉人的音。

不仅唱出韵味更要唱出情味。

(三)学习视唱前奏练习
在京韵大鼓中除了有鼓,还有其他的伴奏乐器叫三弦。

(师打开视频三弦乐器图)它是我国的弹拨乐器,最早可以追溯到秦代,外观上是这样子,由于没有品演奏时很难把握音准,正因如此更适宜演奏滑音这样的效果,能够更好的衬托出曲艺唱腔。

如果没有这种乐器的话,很多曲种更缺少了韵味了。

它在音乐旋律上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看大屏幕上是它的固定前奏)也就是说不管前面如何演奏,最后都会落到这句话上,之后演员开始演唱。

师:教唱旋律2遍。

老师弹琴,学生视唱.学生学唱,老师引导其演唱音准韵味.
(四)练习京韵大鼓的老七点
这个教学环节是,京韵大鼓老七点的练习环节。

老师播放多媒体,京韵大鼓老七点的鼓点。

然后老师范打,最后再教打鼓点。

A、识鼓
这是京韵大鼓的伴奏乐器叫书皷,它是扁圆形两面蒙皮。

这个敲击鼓的棒在曲艺中叫什么?(鼓毽子)左手击打的叫什么?(书板)由于是檀木做的也叫檀板。

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欣赏的〈丑末寅初>是在前奏击鼓打板,还是在演唱中随时击鼓打板?(学生:前奏)师:前奏是京韵大鼓的基本鼓点,叫老七点。

老师:播放视频展示出老七点的节奏和鼓点声。

老七点:
﹥﹥﹥﹥
××︱××××︱×
----- ----- -----
嘣崩尺嘣尺嘣嘣
B、练七点
老师拍出速度,请同学们读一下。

你们看到什么音乐记号?(重音记号),演奏的时候就有了力度的对比与变化,请听老师击鼓两遍。

(师带来书鼓)师请同学们再读一遍,注意强弱对比。

师:师击鼓的中心部位,请学生用象声字来形容一下,师敲鼓的右上侧边缘部位,来用象声字形容一下。

这样简单的鼓点,包含了力度与音色的变化。

请同学们来体验一下老七点。

师准备好筷子,每个学生一双。

右手击打左手算作嘣,把厚些的书本放在桌面,右手击打书面算作尺。

师教做两遍以至于掌握。

学生根据固定速度慢点练习,师指导。

C、现场演。

找学生上台表演,全体共同演奏6遍。

师做出教学评价。

课后反思
本课以说唱音乐天津时调为切入点,重点以京韵大鼓为题材进行的整合和学习,具有较高的专业性特点。

老师必需掌握京韵大鼓的演唱风格与演唱方法,由浅入深,学说时调,理解了说唱音乐用的是地区方言,还有固定的节奏和速度,用固定的乐器伴奏,形成说唱音乐的形式的理念。

由感性的学唱一句到有不同要求的理性的学唱有很好的效果。

学生易于掌握,并且能够愿意学习的积极状态。

充分挖掘学生乐于接受的鼓的节奏老七点,学唱固定前奏加深京韵大鼓的理性学习地理念。

挖掘了京韵唱派的艺术价值,使学生感受到人文精神,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摆脱了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第一位,将音乐课堂作为说唱音乐的一桌大餐呈现给学生。

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学生学习具有尝试性和体验性,老师教课具有感
动性和投入性,围绕学生进行教学,能够激励学生继续学习的理念。

教学建议;学会京韵大鼓唱腔,弹好《重整河山待后生》的伴奏,备一鼓,学生从家各自拿一双筷子,桌上一书本,即可。

注意节奏与语言的结合,音调与声调的融合。

请试试看。

《重整河山待后生》课标分析
一、审美价值取向
教学中,充分揭示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训练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理解“整体大于元素的总和”这一心理学原理,使学生感受到京韵大鼓的魅力,产生情绪的反映和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地讲授。

注重艺术实践的本质,摈弃科学实践的做法,这正是音乐教育区别其他学科的一项重要的原则,也是我们当前音乐教育中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强调音乐概念应和音响尽量统一,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教师要调动一切手段让学生听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而不是讲音乐。

练音乐。

还需要指出的是,学生的技能技巧的学习过程应始终贯穿着学生的情感参与,只有这样,音乐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审美价值,成为审美教育。

二、文化传承价值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

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习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三、艺术表现形式的运用
(1).体验(2).模仿(3).探究(4).合作(5).综合
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四、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科学性,音乐课程必须建立能科学地反映出音乐课程作为普及的、普通的、音乐基本素质教育特点的独立、完整的国民音乐教育的科学体系。

要科学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并能很好地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要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在优化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借助现代高新技术,努力探索并尝试新的音乐教学形式和方法。

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丰富音乐教材形式,不断充实声像教材、多媒体教材和多种媒体组合教材,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络学习音乐。

应该强调的是,我们所说的科学性不是用科学分析和推理的方法来学习音乐,而是让音乐教育更符合我们提倡的教育理念,确立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科学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