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知识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知识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知识试题及答案(正文内容)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没有描写自然景物的是: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 天净沙·秋思C.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D.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答案:D2. 下列成语中,意为不服从,不顺从的是:A. 随波逐流B. 板上钉钉C. 自相矛盾D. 斗志昂扬答案:C3.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的是以下哪个风景区?A. 峨眉山B. 华山C. 黄山D. 庐山答案:C二、填空题1. “________大舟中,江笑江陵笑不语。

”(武陵春)答案:青泥何盘盘2. 成语“自相矛盾”中,“矛盾”的意思是________。

答案:矛头相对,互相抵触。

三、简答题1. 用自己的话简要解释“借以观乎天地之间”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篇》,意为通过观察和学习天地间的事物可以发现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

人们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和事物的相互关系来认知道德,进而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简述你所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四书五经。

答案: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这些书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书强调的是个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表达了儒家的道德和伦理观念。

五经则包含了古代文化、政治、经济、宗教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是中国古代社会全面反映和总结的重要文献。

(文章继续,如此类推,直至达到2000字为止)。

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第一节:语文基础知识试题一、选择题1. 下面哪个词组的反义词与其他不同?A. 乖巧可爱B. 淘气顽皮C. 聪明伶俐D. 刚愎自用2. 下面哪个词语的读音与其他不同?A. 笑容可掬B. 可惜阿姨C. 阿姨可喜D. 温润和蔼3. 下面哪个单词的注音与其他不同?A. 澄清B. 成为C. 成功D. 诚恳4. 下面哪个句子的语法错误最明显?A. 学校里种满了美丽的鲜花。

B. 他每天早晨都跑步锻炼。

C. 她有许多各种各样的衣服。

D. 爷爷经常给我讲很多有趣的故事。

5. “鸟语花香”中所表达的情感是?A. 忧郁B. 愉悦C. 慌乱D. 惊讶二、填空题1. 早起的鸟儿有____的虫吃。

2. 这首小诗用____的方式表达了自然美的景象。

3. 这篇文章字里行____地描写了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4. 他用一种温和而____的语气与我们交谈。

5. 在这个音乐会上,他____地演奏了一首美妙的钢琴曲。

三、解答题1. 请举例说明修辞手法中的夸张手法。

答:比如形容一个人“高八尺、广十丈”,借用夸张的手法形容一个人的身高和体型。

2. 请用一个恰当的短语或成语填空。

眉清目____、笑逐颜开的他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节:语文基础知识答案一、选择题1. D2. A3. A4. C5. B二、填空题1. 虫子。

2. 诗歌。

3. 行间。

4. 亲切。

5. 技巧高超。

三、解答题1. 夸张手法的例子:他的胃口大得能一口吞下整个天空。

2. 亮堂。

总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题和答案的介绍。

通过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的形式,帮助读者巩固和加深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

希望这些试题和答案能够对读者的学习和提高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给予(jǐ yǔ)B. 遨游(áo yóu)C. 倔强(juè jiàng)D. 瞭望(liào wàng)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哪位诗人的笔下?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陆游二、填空题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________》中的名句。

4. 请写出《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

三、简答题5. 请简述《草船借箭》中诸葛亮是如何借箭的。

四、阅读理解题6.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来了,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望着这个世界。

小河里的水开始解冻,哗啦啦地唱起了歌。

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

(1)短文中描述了哪些春天的景象?(2)短文中提到了哪些动物?五、作文题7. 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描述你的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或家乡的特产。

答案:一、1. D2. D二、3. 春晓4. 疑是地上霜三、5. 在《草船借箭》中,诸葛亮利用雾气弥漫的天气,指挥草船靠近曹军水寨,让士兵们在船上敲锣打鼓,诱使曹军射箭。

由于雾大,曹军不敢轻易出击,只能盲目射箭。

诸葛亮的船只因此收集了大量的箭矢。

四、6. (1)短文中描述了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小河里的水解冻并唱歌,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并叽叽喳喳地叫。

(2)短文中提到的动物有小燕子。

五、7. 作文题答案略。

语文测试试题及答案

语文测试试题及答案

语文测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旁证博引B. 唇枪舌战C. 以逸代劳D. 再接再励2.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出自()。

A. 《左传》B. 《史记》C. 《汉书》D. 《后汉书》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经过这次讲座,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B. 他的报告不仅感动了我们,而且感动了我们。

C. 我们一定要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

D. 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把任务完成。

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望岳》中的名句,其中“岳”指的是()。

A. 泰山B. 华山C. 衡山D. 嵩山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

C. 《老人与海》的作者是俄国作家海明威。

D.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

6.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离骚》,其作者是()。

A. 李白B. 杜甫C. 屈原D. 苏轼7.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形容的是哪种植物?()A. 竹子B. 荷花C. 松树D. 梅花8.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的诗句。

A. 王之涣B. 王维C. 白居易D. 孟浩然9.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的观点。

A. 孔子B. 白居易C. 韩愈D. 苏轼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

A. 月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D. 秋天到了,树叶穿上了金色的外衣。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指_________。

1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_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词人_________的名句。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é jiàng)B. 箴言(zhēn yán)C. 蜚声(fēi shēng)D. 徜徉(cháng yáng)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经过这次培训,他的业务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B.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值得一读。

C.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神矍铄,精力充沛。

D. 由于天气原因,比赛不得不推迟。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D.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是:A.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C.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 一日看尽长安花。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A.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B.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C.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D.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语文本体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语文本体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语文本体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一诺千金B. 一诺千斤C. 一诺千斤D. 一诺千金答案:D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位古代文人之口?A. 杜甫B. 李白C. 苏轼D. 王安石答案:C3.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王之涣B. 李白C. 王勃D. 杜甫答案:C二、填空题1. “床前明月光”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这首诗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的诗句,这首诗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三、简答题1.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性格复杂,既有才情横溢,又多愁善感。

她聪明、机智,对诗词有很高的造诣,但同时也非常敏感和脆弱,常常因为小事而感到悲伤。

2. 请解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成语的含义。

答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意思是比喻一时的损失或不幸,可能转变为好事。

它告诉我们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而过于悲观或乐观,事情的发展往往难以预料。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落,回答问题。

昔有一老翁,其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病免。

1. 请解释“无故”的意思。

答案:“无故”在这里的意思是“没有原因”,“没有理由”。

2. 请简述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答案: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是“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即福祸往往相互转化,不可仅凭一时的得失来判断事情的好坏。

五、作文题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小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 沸腾(féi)沸腾的开水B. 潺潺(chán)溪水潺潺C. 矗立(chù)高楼矗立D. 鸟瞰(kàn)鸟瞰城市全景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句诗描写的是()。

A. 春天的景色B. 夏天的景色C. 秋天的景色D. 冬天的景色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

A. 太阳从东方慢慢升起。

B. 小猫懒洋洋地躺在窗台上。

C. 风轻轻地吹过树梢。

D. 河水静静地流淌。

4. “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话告诉我们()。

A. 每天的计划应该在早上制定B. 早上是一天中最重要的时刻C. 早上是制定计划的最佳时机D. 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清晨5. 下列句子中,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A. 他昨天一本书读了。

B. 一本书他昨天读了。

C. 读了一本书他昨天。

D. 昨天他读了一本书。

二、填空题1. 在“______”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请填入适当的诗句或成语)2. 成语“______”用来形容人非常高兴的样子,常用于描述人们在特定时刻的喜悦心情。

3. 在句子“他的话语中充满了______,让人感到温暖和鼓舞。

”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鼓励”。

4. “______”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吉祥和平安。

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来了,小草从土里探出了头,嫩绿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花园里的花儿也竞相开放,红的、黄的、紫的,五彩斑斓,美不胜收。

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它们的歌声清脆悦耳,给这个春天增添了无限生机。

问题:1. 这段短文主要描述了哪些春天的景象?2. 短文中提到的“五彩斑斓”一词,是用来形容什么的?3. 小鸟的歌声给春天带来了什么?四、作文题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作文。

要求:1. 文章要围绕主题展开,内容要具体、生动。

中学语文考试试题答案及解析

中学语文考试试题答案及解析

中学语文考试试题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涣然冰释B. 一愁莫展C. 谆谆教诲D. 风声鹤唳答案:D解析:选项A中的“涣”应为“焕”,选项B中的“愁”应为“筹”,选项C中的“谆”应为“淳”。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耐心的教导,小明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善。

B.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D. 这些书籍对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答案:D解析:选项A中“改善”应为“提高”,选项B中“主旨”和“强调”重复,选项C中“不仅”和“而且”的位置应调换。

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___________,明月几时有?”答案:举头望明月2.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填写合适的成语。

面对困难,他___________,从不轻言放弃。

答案:坚韧不拔三、阅读理解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案: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强调坚持和毅力的重要性。

2. 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支持中心论点?答案:作者通过历史人物的故事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支持中心论点。

四、作文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略(作文部分需要根据具体内容来撰写,此处无法给出具体答案。

)解析:在写作文时,考生应首先明确自己的梦想是什么,然后围绕梦想展开论述,可以包括梦想的来源、实现梦想的计划和遇到的困难等。

同时,要注意文章的结构清晰,语言流畅,能够体现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以上是一份中学语文考试试题的答案及解析,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在实际考试中,同学们还需要根据具体的题目要求来作答。

语文试题及答案

语文试题及答案

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镌刻(juān kè)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B. 徜徉(cháng yáng)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C. 蹉跎(cuō tuó)怙恶不悛(hù è bù quān)D. 踟躇(chí chú)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昨天的会议。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C. 月光如水,洒在静谧的湖面上。

D. 风吹过稻田,稻穗轻轻摇曳。

4.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独断独行,从不听取他人意见。

B.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老当益壮,精力充沛。

C. 他不学无术,却常常班门弄斧,令人啼笑皆非。

D. 他虽然年轻,但已经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5.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一句是:A.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晓》中的名句。

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宋代词人______的《水调歌头》。

8.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是宋代诗人______的《游山西村》中的诗句。

9.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小学语文试题大全及答案

小学语文试题大全及答案

小学语文试题大全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拼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牛奶、南部、不准B. 先生、大小、想象C. 妈妈、讲话、原因D. 车站、开始、西瓜2. 「我的爷爷是一位农民,他每天都忙着种田。

」这句话中,下划线部分是()A. 动宾结构B. 宾语补足语C. 谓语动词D. 主语3. 下面哪一个字注音有误?()A. 这B. 料C. 爷D. 温4. 请找出句子中的主语。

「小明开心地接过老师送来的奖状。

」A. 小明B. 接过C. 开心地D. 奖状5. 「文明如水,我为文明代言」这句话中,“如水”是什么修辞?()A. 比喻B. 比拟C. 排比D. 对偶二、填空题1. 你觉得我把你 ______ 是不是?2. 小鸟们在树上唱着 ______ 音乐。

3. 妈妈 ______ 外面的味道,就知道是他回来了。

4. 姐姐 ______ 手中的花朵,笑得很开心。

5. 这个故事 ______ 了我很多道理。

三、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误。

1. 我们家长养了一只叫旺财的可爱狗,它特别讲礼貌。

2. 爷爷每天都资格跳操和打太极拳,身体非常好。

3. 弟弟是一个爱笑的男孩,跟谁都能搞好关系。

4. 他的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看起来特别忧郁。

5. 每当遇到困难时,他总能坚持下去,并从中获得自己的体验。

四、阅读理解茉莉花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花卉之一,世界各地都有其分布。

其特点是花香浓郁而持久,闻起来非常芳香。

茉莉花常常被人们用来泡茶,也是很多香水的主要成分之一。

茉莉花一般生长在温暖而潮湿的环境中,需要充足的日照和适度的湿度。

在种植茉莉花的时候,我们要选择适合的土壤,并确保每天都有足够的水分供应。

另外,及时除草和施肥也是茉莉花生长的关键。

茉莉花是一种非常美丽的花卉,它的花瓣洁白而娇嫩,花朵通常呈现出五瓣的形状。

每年的春天和夏天,茉莉花会开出一片片美丽的花朵,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五、作文题请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关于你最喜欢的图书的作文。

语文基础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语文基础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语文基础知识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张冠李戴B. 一愁莫展C. 声名狼籍D. 病入膏肓2. 以下哪个成语用来形容人非常吝啬?A. 一毛不拔B. 一掷千金C. 一诺千金D. 一视同仁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论语》B. 《孟子》C. 《左传》D. 《史记》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受伤的野兽,蜷缩在角落里。

B.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C. 他的声音如同洪钟。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比喻。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________”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吴承恩所著。

7. “________”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每首由五言或七言组成,通常为四句。

8. “________”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文体,以记叙为主,多用于记人、记事、记物。

9. “________”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每首由五言或七言组成,通常为八句。

10. “________”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文体,以议论为主,多用于阐述观点、论述道理。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12. 解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含义。

四、阅读理解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阅读以下古文段落,回答问题:(古文段落略)a. 请解释文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意思。

b. 作者通过这段古文想要传达什么思想?14. 阅读以下现代文段落,回答问题:(现代文段落略)a. 请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

b. 作者在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五、作文题(10分)15. 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D4. C5. D二、填空题6. 《西游记》7. 绝句8. 记叙文9. 律诗10. 议论文三、简答题11. 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聪明伶俐,才华横溢,但同时也有些孤傲和敏感。

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旁证博引B. 穿流不息C. 再接再励D. 一诺千金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总是喜欢在众人面前夸夸其谈,显得非常自负。

B. 面对困难,他总是迎难而上,从不退缩。

C. 他总是不拘小节,对细节问题视而不见。

D. 他对于新事物总是抱有怀疑态度,不敢轻易尝试。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C. 这篇文章的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D.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时间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5.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B. 《水浒传》是明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梁山好汉的故事。

C. 《西游记》是元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唐僧取经为线索,描绘了一段奇幻的旅程。

D. 《三国演义》是清代作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小说,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斗争。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请填写《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

”7.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代表作,其中“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了滕王阁的美景。

8. “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9. “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宋代诗人朱熹的《春日》,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赞美。

10. “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名句,表达了对人才选拔的开放态度。

小学语文常识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常识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常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作品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A.《红楼梦》B.《西游记》C.《朝花夕拾》D.《水浒传》答案:C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哪位诗人的诗作?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A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杜甫B. 李白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D4. 以下哪个成语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A. 画龙点睛B. 锦上添花C. 多此一举D. 事半功倍答案:C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出自哪本书?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6.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哪位古代教育家的言论?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答案:A7.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出自哪位诗人的《春江花月夜》?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张若虚答案:D8.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桃夭》C. 《蒹葭》D. 《鹿鸣》答案:B9.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王之涣B. 杜甫C. 李白D. 苏轼答案:D10.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商隐B. 杜牧C. 王安石D. 苏轼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其开篇是“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

2.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易经》。

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

6.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7.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语文全国卷试题及答案

语文全国卷试题及答案

语文全国卷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怦然心动B. 别出心裁C. 心旷神怡D. 心旷神怡答案:A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C. 他学习好,品德也好。

D. 他不仅品德好,而且学习也好。

答案:C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桃花依旧笑春风。

C. 月落乌啼霜满天。

D. 江水流春去欲尽。

答案:B4.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处加上一两句话,使内容更加生动。

B. 画蛇添足: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C. 画饼充饥: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

D. 画地为牢:比喻限制自己的行动。

答案:A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猎豹一样迅速地冲向终点。

B. 他跑得像猎豹一样快。

C. 他的速度像猎豹一样快。

D. 他的速度非常快。

答案:A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鸟儿叫了。

B.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

C. 花儿开了,草儿绿了,鸟儿叫了。

D. 花儿开了,草儿绿了,春天来了。

答案:A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为什么春天这么美好?B. 春天为什么这么美好?C. 春天的美好,你感受到了吗?D. 春天的美好,你无法想象。

答案:B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你不知道春天的美好吗?B. 春天的美好,难道你不知道吗?C. 春天的美好,你感受到了吗?D. 春天的美好,你无法想象。

答案:A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大得像雷鸣。

B. 他的声音很大。

C. 他的声音像蚊子一样小。

D. 他的声音很小。

答案:A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语文试题及答案

语文试题及答案

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一诺千金,名副其实,不径而走B. 别出心裁,不落窠臼,一愁莫展C. 一视同仁,不卑不亢,不翼而飞D. 一丝不苟,不假思索,不经一事2. 以下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李白的诗,杜甫的诗,王维的诗,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B. “你来啦?”他问:“你吃饭了吗?”C. “让我们去公园吧!”他说:“我最喜欢春天的公园。

”D. 他问我:“你今天去图书馆吗?”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C.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有诗歌、散文、小说等,还有许多插图。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这次考试。

4. 以下诗句中,属于李白作品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 下列成语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画蛇添足B. 杯弓蛇影C. 一石二鸟D. 一箭双雕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______,死而后已”是《出师表》中的名句,表达了诸葛亮忠诚于国家的决心。

2.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等。

3. “______,______”是《论语》中的名句,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相互关系。

4. “______,______”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5. “______,______”是《水浒传》中的名句,体现了梁山好汉的豪情。

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以下问题。

(文章内容略)1. 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对故乡的哪些情感?(5分)2. 文章中提到了哪些与故乡有关的事物?请列举并说明其意义。

(5分)3.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人物?他们与故乡的关系是怎样的?(5分)4. 你认为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信息?(5分)四、作文(共30分)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小学语文完整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完整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完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明查秋毫B. 明察秋毫C. 明查秋毫D. 明察秋毫2. “春眠不觉晓”下一句是()A. 处处闻啼鸟B. 夜来风雨声C. 处处闻啼鸟D. 夜来风雨声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C. 独在异乡为异客D. 举头望明月4. “草长莺飞二月天”出自以下哪首诗?()A. 《春夜喜雨》B. 《春晓》C. 《春日》D. 《春夜洛城闻笛》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请填写下一句:“床前明月光,__________。

”2. “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

”3. “__________,疑是地上霜。

”4. “__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

”5. “______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

”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来了,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花儿也不甘示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小河里的水开始欢快地流淌,仿佛在歌唱春天的到来。

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放风筝,笑声充满了整个春天。

1. 短文中描述了哪些春天的景象?(5分)2. 短文中的孩子们在做什么?(5分)3. 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0分)四、作文题(共30分)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

五、答案一、选择题1. B2. A3. A4. C5. B二、填空题1. 疑是地上霜2. 每逢佳节倍思亲3. 床前明月光4. 月落乌啼霜满天5. 春潮带雨晚来急三、阅读理解1. 短文中描述了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花儿竞相开放,小河的水欢快流淌等春天的景象。

2. 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放风筝。

3. 短文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机勃勃景象的赞美之情。

语文综合试题及答案

语文综合试题及答案

语文综合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______》中的名句。

2.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其散文集,其中《______》一文,回忆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______》。

4.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是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其中“鹜”指的是______。

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出自《论语·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一愁莫展B. 一诺千金C. 一蹴而就D. 一视同仁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出处是()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道德经》3. 以下哪项不是《红楼梦》中的人物()A. 贾宝玉B. 林黛玉C. 王熙凤D. 杨贵妃4.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B. 王维D. 李清照5.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是《红楼梦》中谁的判词()A. 林黛玉B. 薛宝钗C. 王熙凤D. 贾宝玉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2. 请解释“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句话的含义。

四、阅读理解(每题15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秋天的怀念》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田野里,金黄的稻谷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农人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忙碌的身影在田间穿梭。

而孩子们则在秋日的阳光下追逐嬉戏,他们的欢声笑语,为这个季节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问题:1. 请描述文中秋天的特点。

2. 请分析文中农人和孩子们的行为,它们体现了什么?五、作文(25分)请以“我眼中的秋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答案:一、填空题1. 《春晓》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 《水调歌头》4. 野鸭5. 《为政》二、选择题1. D2. B3. D4. B5. A三、简答题1. 《水浒传》中的“智取生辰纲”是梁山好汉们为了夺取官府的生辰纲,采取智取的方式,最终成功的故事。

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2分)在下面的田字格中端正地书写名句和对联,(书写1分,第1—7题每句1分,第8题2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诗经·关雎》)2、,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3、,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受任于败军之际,,迩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5、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6、《春望》一诗中杜甫移情于花鸟,以“ ,”这两句诗表达了感时伤世的复杂情怀。

7、学校文学社举行成语积累竞赛活动,主持人问:“当我们形容一处人迹罕至不受世俗沾染的美好环境时,常引用的成语是什么?”酷爱古诗文的小文同学应声答道:“是陶渊明笔下的。

”8、长白山是东北名山,其火山口积水成湖,形成天池。

天池是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三江之源,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之一。

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月景如“静影沉璧”,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急流是“素湍绿潭”,其实天池之美亦毫不逊色。

请根据所给上联,化用古诗文名句,对出下联,表现天池之美。

上联:长白山林壑尤美下联:二、阅读(48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慕,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鸣机夜课读记(节选)蒋士铨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

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

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

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应(yīng)急B. 着(zháo)火C. 模(mó)式D. 强(qiáng)迫答案:D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B. 他那和蔼可亲的态度,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非常明确,结构也很清晰。

D.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真可谓是德才兼备。

答案:C二、填空题1. 请根据所学课文内容,填写下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下一句是:答案: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请根据所给的成语,写出其相应的故事人物:“破釜沉舟”的故事中,主人公是:答案:项羽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短文内容略)1. 短文中提到的“他”在故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答案:在故事中,“他”扮演了一个勇敢、智慧和有责任心的角色,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帮助了他人。

2. 短文的结尾部分,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是什么信息?答案: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是,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用智慧和勇气去克服,最终会取得成功。

四、写作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作文内容略)五、综合运用1. 请用“虽然...但是...”造句。

答案:虽然今天下着大雨,但是我还是决定去图书馆借书。

2. 请用“不仅...而且...”造句。

答案: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六、附加题1. 请解释“锲而不舍”这个成语的意思,并举一个例子。

答案:“锲而不舍”意指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

例如,在学习中,即使遇到难题,也应该锲而不舍地去解决,直到完全理解为止。

结束语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深化的过程,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不断的练习和阅读,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同时,也希望这份试卷能够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祝学习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试题答案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一、基础知识与积累(18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8分)1.下列四项中拼音标注有错误的一项是(D)A.匕首bǐ卑鄙bǐ剥玉米bāo擦黑板cāB.咱俩liǎ成绩jì足迹jì当天dàng C.出殡bìn 蓓蕾lěi杜甫fǔ车辆liàng D.泡沫pào 陌生mò宁肯níng 哺育bǔ2.选出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A )A.心有余计纵横交措拈轻怕重无精打采B.洗耳恭听可见一斑因地制宜好逸恶劳C.如火如荼惟妙惟肖抑扬顿挫才疏学浅D.忐忑不安静影沉璧言简意赅豁然开朗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C )。

①这几幅画是他的早期作品,自是不能和他现在的创作___________。

②作者笔下钗黛这两个姑娘,常常是被人___________ 加以评比的。

③文学批评中,不应把形式的模仿和内容的抄袭___________ 。

④后来列国纷纷称王,周室更不算回事,至多能和宋鲁等小国君主___________罢了。

A.相提并论等量齐观同日而语混为一谈B.等量齐观混为一谈相提并论同日而语C.同日而语相提并论混为一谈等量齐观D.混为一谈同日而语等量齐观相提并论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是(C )A.《关雎》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作品。

《天净沙·秋思》是明朝马致远所作的散曲B.《背影》《春》《济南的冬天》的作者都是朱自清C.按写作年代的先后排列下面的文章,正确的顺序是《诗经》《出师表》《陋室铭》D.鲁迅的《故乡》是散文,契诃夫的《变色龙》是小说’5.李白的《行路难》反映他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名句是:____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_______。

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A.青少年是上网人群中的主力军,但最近几年,在发达国家中60岁以上的老人也纷纷“触网”,老年人“网虫”的数量激增B.据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初步鉴定,这头金色牦牛是世界上新发现的一种野生动物,并命名为“金丝牦牛”C.近年来,在秀丽的南粤大地上,拔地而起的九洲城、海南琼苑、风城大厦等一批多功能新型建筑物,令人流连忘返,构思奇特、巧夺天工D.水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附着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水果前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7.把下面各句组成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A )①比如高尔基、张爱玲等这些人物,二十年前的人们与今天人们的看法就绝不相同②他们实际上是经过了不同时代的读者主观“阐释”而杂糅了复杂的历史信息的文化存在③对大师与经典的阅读效果,除了取决于原作的品质外,更取决于读者的品质④换句话说,大师思想的流动毕竟是相对的,而时代与读者的流动却是绝对的⑤被某一代人奉为圭臬,顶礼膜拜的,到了另一时代,很可能一钱不值⑥因而我们才会说,大师与经典是一种“客观存在”,同时也是一种“主观存在”A.③④⑤①⑥②B.⑤④②⑥①③C.⑤⑥②③④①D.③⑥④②①⑤8、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①面对记者的采访,现任台州援疆指挥部智力支持与资金管理组组长的任波:“_____千里迢迢来援疆了,就要认真做些事情。

”②多年来,遇到雨雪等不良天气或节假日,出租车供应远小于市民出行需求时,“_____”仿佛就成了少数不良出租车司机的惯例。

③为及时巩固“黑网吧”整治成果,始终保持对“黑网吧”的高压态势,许昌县工商局严格落实四项工作措施,严防“黑网吧”__。

A.因为浑水摸鱼东山再起B.既然趁火打劫东山再起C.既然趁火打劫死灰复燃D.因为浑水摸鱼死灰复燃(二)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古诗文名句(10分)(1)柳永在《雨霖铃》一词中感慨:“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苏轼则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解嘲:“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2)《春秋》三传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韩愈在《师说》中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二.知识运用(14分)(一)按要求回答问题(每题3分,共9分)1.某中学初三(2)班围绕中学生上网有害还是有益举行了一场辩论会。

甲方说:中学生上网浪费了很多学习时间,且容易受不健康信息的影响,一些学生犯错误就是因为上网的缘故,所以,我方认为中学生上网有害无益。

如果你是乙方的主辩手,你将从哪两个角度来反驳?(1)中学生上网可以获取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新知识和有用的信息。

(2)上网能迅速了解国家大事。

(3)上网能迅速查阅有关资料,帮助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4)能利用远程教育网同步学习。

(5)上网能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提高学习生活质量。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满分,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亦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将下面3个句子整合为一个单句。

(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原意)①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诗以音步、平仄相间构成抑扬美。

②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诗的音乐美分为抑扬美和回环美。

③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诗以同韵字来来回回地重复构成了回环美。

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的音乐美分为以音步、平仄相间构成的抑扬美和以同韵字来来回回地重复构成的回环美。

3.在具体的语境中仿写,续写一个“我喜欢”句。

我心里总是充满着太多的喜欢。

我喜欢倾听春天的脚步,我知道我如果不喜欢,便意味着我不珍惜鲜嫩的花、碧绿的草;我喜欢欣赏大地的容颜,我知道我如果不喜欢,便意味着我不热爱高峻的山、清浅的河;——。

我喜欢投入大海的怀抱,我知道我如果不喜欢,便意味着我不理解奔腾的浪、热情的潮。

(按格式写通顺即可得分)(二)修改病句(每小题1分,共5分)1.天气很热,人们轻微运动也会浑身汗流浃背。

天气很热,人们轻微运动也会汗流浃背。

2.北京奥运会创造了中国体育史上空前未有的辉煌。

北京奥运会创造了中国体育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

3.经过长达五年的相恋,王军与杨红终于喜结金兰。

经过长达五年的相恋,王军与杨红终于喜结连理。

4.几位老友一边品茶,一边漫谈饮茶养生之道,追古溯今,好不悠。

几位老友一边品茶,一边追古溯今,漫谈饮茶养生之道,好不悠闲。

5.往事桩桩件件,历历在目,那是我们记忆仓库里一颗流光溢彩的珍珠啊!往事桩桩件件,历历在目,那是我们记忆仓库里一颗颗流光溢彩的珍珠啊! 三.阅读下列选文,按要求回答问题(18分)(一)科学就是探求真理。

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往往要经历艰苦曲折的过程。

常常有这样的情形,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掌握材料的差异,以及认识方法的不同,就会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情况,以至引起学术争论。

因此,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把反对意见看做对自己的莫大帮助。

李四光说:“没有什么东西比对我的论题的坦白批评更能使我感到激动。

”歌德也说:“赞同的意见使我们处之泰然,反对的意见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

”这都是因为,赞同的意见未必正确,反对的意见未必错误。

退一步说,即使错误的反对意见,对自己的科学研究也是很有好处的。

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为探讨定比定律,进行了长达几年的辩论。

最后,普鲁斯特成为辩论的获胜者,发现了定比定律。

但是他并未因此趾高气扬,相反,他对贝索勒倾吐了由衷的感激之情。

他说:“要不是你的质疑,我是难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

”他还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功劳。

要成为一个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就要具有宽广的胸怀。

只有虚怀若谷,才能容得下百川之流,听得进反对意见。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B)(1分)A.科学就是探求真理。

B.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把反对的意见看做对自己的莫大帮助。

C.赞同的意见未必正确,反对的意见未必错误。

D.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艰苦曲折的过程。

2.文中有四句名人名言。

根据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判断,可以做道理论据的两项是(A、C)(2分)A.正如李四光所说:“没有什么东西比对我的论题的坦白批评更能使我感到激动。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歌德也说:“赞同的意见使我们处之泰然,反对的意见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

”D.普鲁斯特说:“要不是你的质疑,我是难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

”3.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有(引证法、例证法)。

(2分)4.能否删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为什么?(2分)答:不能删;这样写可以使论证更全面5.第一段中加点词语“要经历艰苦曲折的过程”指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

(1分)答:研究角度的不同,掌握材料的差异,以及认识方法的不同,会引起学术的争论6.第一段中加点的词“这”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横线在文中画出。

(1分)“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歌德也说……思想获得丰产”(二)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1.上文选自《陈涉世家》,作者是(司马迁)。

该作者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分)。

2.找出上文中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3分)①(適)通(谪),含义是(充军)②(唱)通(倡),含义是(倡导)3.下面句中加点的“以”与“扶苏以数谏故”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1分)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C.而吾以捕蛇独存D.杀之以应陈涉4.下列对“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1分)A.今天逃跑也是死,举起大旗造反也是死,等着死,死在国家里可以吗?B.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C.现在死亡也是死,举旗起义也是死,与其等死,不如为国而死可以吗?D.今天逃亡也是死,商量发动大事也是死,同样是死,死在国内好吗?5.简要概括陈胜认为起义将会得到百姓拥护的两条理由。

(2分)答:一是:“天下苦秦久矣”/天下的人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二是:以扶苏、项燕的名义倡导第二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中学语文教学示例分析(每小题10分,共20分)1.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说,覆盆子的“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学生提出补语“远”用词不当,应改为“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