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后颅窝巨大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后颅窝巨大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
蒋爱丽
【摘要】目的提高对颅内先天性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1例新生儿后颅窝巨大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临床病历,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病理结果及免疫组化,并鉴别诊断.结果根据影像学表现、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为血管外皮细胞瘤,WHO Ⅱ~Ⅲ级.手术切除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先天性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罕见,不易诊断,需与颅内脑外其他肿瘤进行鉴别.先天性血管外皮细胞瘤多数倾向于良性,一般手术切除效果良好,部分恶性者伴有邻近骨质破坏,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准确进行术前诊断十分重要.
【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
【年(卷),期】2017(031)011
【总页数】3页(P102-104)
【关键词】新生儿;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
【作者】蒋爱丽
【作者单位】天津市环湖医院医学影像科,天津 3003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2
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114分钟,主因呼吸困难54 min入院。
患者为第3胎,第2产,计算胎龄34周,行剖宫产娩出,出生体质量3 700 g,生后Apgar评分10分。
出
生后1 h出现皮色发绀、呻吟、呼吸困难,给予面罩吸氧后皮肤红润,仍呼吸困难。
其母妊娠期糖尿病、前次剖宫产史,此次先兆子宫破裂行剖宫产,孕早期服用感冒药史,孕期四维超声未见异常。
1.2 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
体温35.2℃,心率130次/min,呼吸68次/min,血压64/34 mmHg,经皮血
氧饱和度90%(氧浓度30%)。
反应差,皮色发绀,头颅正常,前囟平软,颈软,呻吟,呼吸急促,双肺呼吸音低,吸气性肋间凹陷,余未见异常。
胸部X线示:
双肺透过度减低。
头部MRI示:病灶位于后颅窝颅骨下方,大小约4.7 cm×3.5 cm×3.5 cm,T1WI呈稍低、低信号,T2WI呈稍低信号,其内信号不均匀,可见片状高信号及低信号影,SWI呈混杂低信号,边界清晰,邻近小脑半球受压,见
图1A~F。
头部增强MRI示:后颅窝病灶呈明显强化,强化程度不均匀,可见多
发片状无强化区,考虑硬膜起源,见图1G~I。
腹部及泌尿系B超未见异常。
1.3 诊断与治疗经过
结合患者症状及胸片所见,诊断为新生儿湿肺,应用无创辅助通气。
患者颅内病灶经神经外科会诊后于入院后第26天行正中入路后颅窝占位病变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硬膜下,灰白色、质韧、血运丰富,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
术后病理:(枕骨下方)考虑为血管外皮细胞瘤,WHO Ⅱ~Ⅲ级,见图1J。
免疫组化:CD34(+),Vim(+),SMA(±),Bcl-2(-),EMA(-),GFAP(-),S-100(-),Syn(-),Ki-67阳性细胞数约8%,见图1K。
术后未见相关并发症,伤口愈合良好。
出院2周后复查,一般情况良好,复查头部CT符合术后改变。
2.1 肿瘤特点
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是一种间叶组织肿瘤,罕见发生,起源于血管外皮细胞。
首次提出于1942年,可发生于各种年龄,40~50岁
居多,约5%~10% HPC发生于儿童,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男性略多于女性。
该
病常见的发生部位包括头、颈部区域,下肢和腹腔[1]。
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
与后天性(成人型)相比,先天性良性居多,但也可发生复发及转移,有文献报道1例新生儿颈部HPC于26个月后出现肺转移,另一例发生于面部患者于41个月后出现颅内转移[2]。
由于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缺乏特异性,因此对该疾病
准确诊断具备一定的挑战性[2-3]。
2.2 影像学表现
颅内HPC影像学检查可见颅内脑外软组织肿块影,多为单发。
CT表现为等或稍
高密度影,病变信号通常与肿瘤易出血、囊变坏死有关,病变钙化少见,可伴有邻近颅骨溶骨性骨质破坏。
MRI信号可均匀或不均匀,多呈分叶状,实性部分呈稍
长T1、稍长T2信号影,因出血、囊变坏死呈混杂信号,边界清晰,大多呈窄基
底与硬膜相连,增强检查可见病灶实性部分呈显著强化,强化程度不均匀,硬膜尾征少见。
成人型内部可见迂曲流空血管影,而先天性少见[4-5]。
仍有很多报道提
示其影像学表现并不典型。
本例病灶位于后颅窝颅骨下方,可以看到肿瘤呈宽基底,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片状无强化区,未见明显血管流空信号,可见硬膜强化。
影像学诊断对该病无特异性,易误诊为脑膜瘤、纤维性肿瘤等。
2.3 病理及免疫组化
病理及免疫组化是确诊HPC的唯一标准。
典型的病理组织特征为血管丰富,血管壁薄,呈裂隙状,内衬有扁平状细胞,“鹿角状”分支为其特征,细胞核较少,卵圆形,核分裂多少不等。
文献对于该病的免疫组化特征说法不尽相同[4-6],表现
为CD34、vimentin、CD99、Bcl-2、Ki-67多为阳性,而GFAP、EMA、S-100多为阴性,本例患者的Bcl-2为阴性。
2.4 鉴别诊断
2.4.1 脑膜瘤。
典型脑膜瘤为圆形、类圆形,以宽基底与硬脑膜相连,HPC多成不规则分叶状,肿瘤生长较快时可呈窄基底。
脑膜瘤可有钙化,而HPC通常钙化少
见。
对于颅骨的改变,脑膜瘤通常引起骨质增生改变,而HPC常引起骨质破坏。
HPC的强化程度一般高于脑膜瘤,因有囊变坏死呈不均匀强化,脑膜瘤常见均匀强化,脑膜瘤常见硬膜尾征,HPC少见。
波谱检查HPC出现肌醇波。
免疫组化脑膜瘤EMA多呈阳性,CD34多呈阴性[5]。
2.4.2 畸胎瘤。
颅内畸胎瘤是由2~3个胚叶组织构成的先天性肿瘤,比较少见,颅中窝附近为其好发部位,可为实性、囊性或囊实性,可引起梗阻性脑积水。
畸胎瘤的实性部分内可有骨骼、牙齿、毛发等,CT易于钙化与脂肪密度影,由于CT 对钙化及骨敏感,可为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具有三胚层组织的影像表现可作为鉴别畸胎瘤与HPC的关键。
2.4.3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
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intracrani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ISFT)是一种少见的梭型细胞肿瘤。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2016年)将其归为间叶性非脑膜上皮肿瘤(WHO I级),与HPC属于同一瘤谱,大多属于良性肿瘤。
病理可见肿瘤细胞呈梭形,排列方式多种多样,细胞密集区与稀疏区相间分布,可见胶原纤维沉积,含丰富的血管,呈“血管外皮瘤样”区。
MRI检查肿瘤T1WI呈等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胶原成分呈低信号,增强检查可见延迟强化,形成“阴阳”征[7]。
HPC 出血、坏死多见,ISFT相对少见,动态增强检查HPC呈渐进性显著强化,而ISFT多呈中度强化[8]。
需要病理及免疫组化进一步确诊。
2.4.4 淋巴瘤。
淋巴瘤可发生于脑膜,密度和信号较均匀,钙化出血少见,DWI呈高信号,ADC值减低,增强检查呈明显较均匀强化,与HPC不同。
其中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内部可见条状明暗相间的放射状改变。
脑膜淋巴瘤可见异常硬膜尾征,通常强化的硬膜范围较广且边缘形态不规则[9]。
2.4.5 软骨肉瘤。
颅内原发软骨肉瘤比较罕见,多靠近中线,发生于颅底软骨的结合处,起源于中胚叶间质细胞。
肿瘤密度及信号一般不均匀,增强检查呈不均匀强
化,多伴有临近骨质破坏。
CT特征表现为软骨钙化及软骨内骨化,在T2WI表现为低信号。
肿瘤内因含软骨基质表现为明显T2WI高信号[8]。
2.5 治疗及预后
新生儿发生于颅内的HPC罕见,对于先天性HPC产前超声可见发现颅内肿块影[10],产前MRI也有助于鉴别肿物的性质。
一般认为先天性HPC倾向于良性,可以有效地进行手术治疗,一般预后较好,需长期随访观察是否复发,如发现复发及转移,应采取化疗手段,不能手术者,应立即进行放化疗[1]。
【相关文献】
[1] Chung HY,Chu L,Forrest C,et al. Fetal forehead hemangiopericytoma:prenatal diagnosis and postnatal outcome[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10,36(1):121-124.
[2] 王莹. 先天性血管外皮细胞瘤3例报告[J]. 外科理论与实践,1999,4(2):77,80.
[3] Farrar EM,Bates JE,Bitetti S,et al. Infantile haemangiopericytoma:a rare congenital cervical tumour[J]. J Laryngol Otol,2014,128(2):212-215.
[4] 周峥珍,陈卫坚,姜楠,等. 婴儿型血管外皮细胞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J]. 诊断病理学杂志,2015,2 (5):276-279.
[5] 陈延军,陈潭辉,吴凯明,等.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8):1432-1436.
[6] 陈辉,贾映海. 儿童颅内恶性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16):2563-2565.
[7] 王超,王晓明. 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对照分析[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7,28(6):381-386.
[8] 何绍楠,何波,孙学进,等. 少见单发颅内脑外肿瘤的影像征象分析及鉴别诊断[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7,36(5):625-629.
[9] 赵海清,高培毅. 脑膜淋巴瘤的MRI表现特征并文献复习[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6,25(5):373-377.
[10] Sobel G,Halasz J,Bogdanyi K,et al. Prenatal diagnosis of a giant congenital primary cerebral hemangiopericytoma[J]. Pathol Oncol Res,2006,12(1):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