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课堂思考题及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
1、枳实、陈皮、木香功用的异同点是什么?
相同点
皆行脾胃气滞为主——脾胃气滞证。
(脘腹胀满,甚则胀痛,或兼饮食不思,恶心呕吐)不同点
橘皮:辛、苦,温。
归脾、肺经。
1、理气健脾行气力缓和
①寒湿积滞,脾失健运者——配苍术、厚朴;
②脾虚气滞(脘胀、食少便溏)——配白术、人参等益气健脾之品;
③常入补益剂中,使之补而不滞,滋而不腻。
2、和胃止呕寒呕——配生姜;
热呕——配黄连、竹茹
3、燥湿化痰①湿痰咳嗽——常配茯苓、半夏等品;
②寒痰咳嗽——常配干姜、细辛、五味子等同用。
枳实:行气作用较强,故可谓之破气。
1、破气消积
①食积气滞证——常配山楂、麦芽、神曲;
②阳明热结的腑实证——常配大黄、厚朴、芒硝;
③湿热积滞泻痢(腹胀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常配大黄、黄连等。
2、消痰除痞
①胸痹心痛(胸阳不振,痰浊内阻)——常配薤白、栝楼、桂枝等;
②结胸证,水热互结者(胸脘痞闷疼痛、痰黄难咳、苔黄腻)——常配黄连、栝楼、半夏等。
另,大剂量应用,子宫脱垂、脱肛、胃下垂等脏器下垂——单用或与黄芪、党参、柴胡、升麻等补气、升提药配伍。
木香:行气止痛
1.善行脾胃气滞;
2.善行大肠滞气——大肠气滞,湿热痢疾,腹痛,里急后重——常配黄连。
3.补益剂用之,减轻补益药滞气和滋腻碍胃的弊端,如归脾汤。
本品行气宜生用,止泻宜煨用。
2、临床将理气药与化湿药、泻下药、活血药、补虚药一起配伍,其机理是什么?
配补益药(补益药性多滋腻,配后使之补中有行,补中有散,补而不腻);
配祛湿药(湿邪停蓄,行气可促使湿邪外祛,气行则湿自化);
配活血药(气行则血行);
配化痰药(气行则痰顺);
配消导药(气行则宿食自化);
配泻下药(气行有助于荡涤肠滞)。
第十七章、
1.试述止血药的分类,各类药物的药性、功效及适应证特点,并举出代表药物。
药性有寒、温、散、敛之异,分为
2.艾叶除温经止血外,还有哪些功效?适用于哪些病证?
2.散寒止痛、调经――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宫冷不孕(艾附暖宫丸)
3.止血安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配川断、桑寄生等。
另,艾灸——温煦气血,透达经络。
第十九章
四、思考题
1、应用活血化瘀药为什么配伍行气药?
活血化瘀药主治瘀血阻滞之证。
由于气血之间的密切关系,气可以行血,血可以寓气,气行则血行,故治瘀血阻滞之证常配伍行气药,以促进气机运行,增强活血药活血散瘀之力。
2、牛膝的“性善下行”表现在哪些方面?
1.所治疾病部位多在下部,如妇科诸证、肝肾两虚的腰膝酸软乏力及湿热淋证;
2.取其性降下泄,引火(血)下行,用于阳亢、火热上炎或上部出血;
3.可作为腰膝部的引经药,引诸药下行,治疗腰膝部疾病。
3、桃仁与红花的功效、适应证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活血祛瘀――血瘀证
①血瘀经闭、痛经――配当归、川芎(桃红四物汤)
②产后瘀滞腹痛――配炮姜、川芎等
③癥积痞块――配桂枝、丹皮、赤芍
④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红花油或红花酊涂搽。
不同点:
桃仁:
1.活血作用较强
2.祛瘀消痈
①肺痈――配苇茎、冬瓜仁(苇茎汤)
②肠痈――配大黄、丹皮(大黄牡丹皮汤)
3.润肠通便――肠燥便秘――配当归、麻仁(润肠丸)
4.止咳平喘——咳嗽气喘――配杏仁。
4 、应用活血化瘀药应注意什么?
活血药易耗血动血——
(1)妇女月经过多及其他出血证无瘀血现象者忌用;
(2)孕妇慎用或忌用。
5、试分别论述川芎、丹参的功效与适应证。
1.活血行气――血瘀气滞之痛证。
既活血,又行气,被称为“血中气药”
“下调经水,中开郁结”,为调经要药。
①妇女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
②肝郁气滞,胁肋疼痛者
③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者
④跌扑损伤,瘀血肿痛
⑤痈疡脓已成而正虚难溃者
2.祛风止痛——
①“上行头目”——头痛要药。
“头痛不离川芎”——无论风寒、风热、风湿、血虚、血瘀,均可随证配伍用之。
②“旁通络脉”——风湿痹痛(肢体疼痛麻木)――配独活、桂枝、防风
丹参
1.活血调经――血瘀之妇科经产诸疾
性微寒而缓,祛瘀生新而不伤正。
妇科调经要药,以血热瘀滞者最宜。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非指补血,而指祛瘀生新。
2.祛瘀止痛――血瘀证
(胸痹、脘腹疼痛及癥瘕积聚,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
(1)胸痹心痛——配檀香、砂仁,如丹参饮
(2)跌打损伤——配乳香、没药,如活络效灵丹。
3.凉血消痈――疮疡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