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养老金并轨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养老金并轨方案
养老金并轨方案获得通过据媒体报道,目前至少已有13个省份向社会公布了养老金并轨方案。
其中,多地方案提出设立10年过渡期,确保中人(改革前已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待遇不降低。
网民认为,养老金并轨关键在于转机制,养老金并轨真正得到落实,还须加快推进工资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以及养老金经办机构建设等配套改革。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公布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
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单位缴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个人缴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
按本人缴费工资8%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
个人工资超过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 的,按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工作人员养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免征利息税。
参保人员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本决定适用于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
养老金并轨方案获得通过公务员或普涨工资养老保险改革方案拟定全国同步实施马凯在报告中称,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按照中央部署,有关部门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已经拟订了改革方案,并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
马凯表示,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
一个统一,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
五个同步,即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养老金并轨后差距逐步缩小问: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金却能享受到80%甚至90%的养老金替代率,退休金约为在职工资的八九成;企业职工一直缴纳养老金,养老金却只有在职工资的约4成,养老双轨制待遇差距大的根本之一即养老金替代率,替代率在双轨制并轨后会很快就趋同吗?答: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教授认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一大
前提,说明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养老金替代率必将逐步拉近。
但二者差别过大,立即趋同并不可能,逐步并轨才能确保改革平稳实施。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保险学会理事孙洁教授认为,为体现改革决心,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替代率至少应该先降低10%至15%。
相对小幅的降低水平,更利于改革推行。
李实认为,国家应确立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替代率逐步下调的机制,并确定逐年下调比例。
如通过8—10年时间,将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养老金替代率水平逐步拉近至只有10%至20%的差距。
改革后公务员工资或现普涨问: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是否意味着公务员即将普涨甚至大涨工资,变成由财政买单的局面?答:对于完善工资制度,孙洁提出,由于无法直接介入企业的工资发放问题,这应该主要针对的是公务员群体。
当前我国西部地区公务员和基层公务员确实存在工资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
一些基层公务员2000余元的收入,自己负担各项社保缴费相对困难。
对此,一方面应优先提高西部公务员和基层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另一方面应整体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使得升迁无望的基层
公务员起码可以得到收入的上升通道,名正言顺地涨工资。
李实建议在结合各地物价和社会平均工资的基础上,为各级公务员进一步制定更明确的工资标准,严禁地方随意为公务员增发津补贴。
他预计改革后公务员工资有可能实现普涨,但大幅增长的可能性则较小。
养老金并轨改革方案敲定专家关注从哪找钱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方案已经拟定,并在决策层面获得通过。
这意味着已经试点多年的养老金并轨改革将有全面实质性的进展。
虽然改革方案具体内容尚未公布,但已披露的信息显示,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要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
专家认为,多年改革难题破冰值得肯定,这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但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更加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尤其在养老金缺口和财政收入放缓的压力下,公务员养老金的钱从哪里找备受关注。
养老金并轨改革试点多年终破冰当前,中国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单位退休养老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双轨运行。
由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用缴养老保险,但退休后的养老金标准却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因此,养老金双轨制一直备受诟病,社会上呼吁并轨的声音不断。
虽然国务院2008年曾发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山西、浙江等5个省市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
革试点,但多年来一直未获实质性进展。
如今,这一硬骨头终于被啃下。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23日审议了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报告指出,中国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报告称,按照中央部署,有关部门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已经拟订了改革方案,并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
养老金并轨方案的通过,标志着实行近20年的中国养老金双轨制将谢幕。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对中新网记者表示,这项改革回应了民意关切,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而且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不再进行试点,可以说是一步到位。
公务员将缴养老保险专家称铁饭碗吸引力不会下降据悉,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
其中,一个统一,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
五个同步,即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
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也就是说,未来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将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保险。
这是否意味着公务员工资待遇将出现下降?公务员这一铁饭碗的含金量和吸引力是否就此减弱?对此,唐钧认为,官方此次提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也就意味着,要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个人缴费的同时,应该会对这一群体的工资进行相应调整。
因此,养老金并轨后,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待遇应该没有太大影响,‘铁饭碗’的吸引力也不会减弱。
唐钧说。
那么,未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是否会减少?唐钧对此指出,老人老办法,退休的还会按照原来的计费办法,在职的养老金应该会少,但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职业年金会补充一部分减少的养老金。
需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从哪找钱是最大难题备遭诟病的养老金双轨制,为什么拖了那么长时间一直没有解决,就是因为缺乏一些基本条件,面临一些阻力。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对中新网记者分析。
在顾骏看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养老金并轨有了更好的环境,但是不可能马上实行,因为还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
正如顾骏所言,养老金并轨后,最大难题就是从哪里找钱的问题。
据统计,中国在职公务员数量约为700多万,126万个各类事业单位在职人员3000多万。
国家本来只需支付已退休公务员的养老金,但现在还要想办法给在岗的公务员‘存钱’,这个难度就很大。
顾骏说,尤其近两年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增速也在削减,那么凭空增加一大块公务员养老金开支,钱从哪里来?为此,顾骏建议,应从解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浮于事、冗员问题入手,同时规范这一群体的非正常福利和灰色收入,只有把这些漏洞堵住了,才能在不增加财政支出总额的基础上,‘挤’出一部分用于养老的钱。
历史造成的问题,只能历史性地解决。
顾骏说,养老金制度改革是一揽子计划中的组成部分,说到底,还是要从公务员管理体制乃至行政体制的整体改革中解决。
养老金并轨方案通过细则养老金并轨方案获通过3700万公职人员将缴费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的改革终于有了确切消息,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代表国务院向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作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报告称,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公务员养老保险由单位和个人缴费。
养老保险改革方案拟定全国同步实施马凯在报告中称,推进机关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按照中央部署,有关部门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已经拟订了改革方案,并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
马凯表示,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
一个统一,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
五个同步,即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养老金并轨后差距逐步缩小问: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金却能享受到80%甚至90%的养老金替代率,退休金约为在职工资的八九成;企业职工一直缴纳养老金,养老金却只有在职工资的约4成,养老双轨制待遇差距大的根本之一即养老金替代率,替代率在双轨制并轨后会很快就趋同吗?答: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教授认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一大前提,说明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养老金替代率必将逐步拉近。
但二者差别过大,立即趋同并不可能,逐步并轨才能确保改革平稳实施。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保险学会理事孙洁教授认为,为体现改革决心,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替代率至少
应该先降低10%至15%。
相对小幅的降低水平,更利于改革推行。
李实认为,国家应确立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替代率逐步下调的机制,并确定逐年下调比例。
如通过8—10年时间,将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养老金替代率水平逐步拉近至只有10%至20%的差距。
改革初期或分三类养老基金问:2013年19个省级地区出现当期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缺口共计1702亿元。
养老金双轨制并轨后,是否意味着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要为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发养老金?答:李实分析,从理想状态或最终目标来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既然要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最终就应使三者统一使用一个社会保险基金,实现养老制度一体化,并由统一基金同时为三类人员发放养老金。
在统一制度下,三类人员完全根据缴费年限、缴费比例的多寡,来计算最终应得的待遇。
但从实际看,并轨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养老金替代率在改革初期预计不会统一,缴费标准也会不尽相同。
因养老保险目前还存在个人缴费是小头,基金支付和财政补助才是养老金构成大头的情况。
再考虑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保初期个人缴费积累少的问题,为避免出现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背上新加入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
员待遇这一沉重包袱的情况,李实认为,还是应分别设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三个养老保险基金。
并轨初期,三个池子的资金并不互通,只为所属人员发放养老金。
实行新老有别政策利推改革问:根据报告,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且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即将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新入职人员、在职人员,会否区别对待?答:人社部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教授表示,采取新老有别的政策,是改革顺利推行的重要措施。
老人和中人都有社保视同缴纳的阶段,继续认可这一缴费工龄很重要。
而新人则需要全程自己交费。
至于缴费工龄在并轨后如何折算退休待遇,还需要有关部门后续出台相关细则加以明确。
改革后公务员工资或现普涨问: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是否意味着公务员即将普涨甚至大涨工资,变成由财政买单的局面?答:对于完善工资制度,孙洁提出,由于无法直接介入企业的工资发放问题,这应该主要针对的是公务员群体。
当前我国西部地区公务员和基层公务员确实存在工资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
一些基层公务员2000余元的收入,自己负担各项社保缴费相对困
难。
对此,一方面应优先提高西部公务员和基层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另一方面应整体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使得升迁无望的基层公务员起码可以得到收入的上升通道,名正言顺地涨工资。
李实建议在结合各地物价和社会平均工资的基础上,为各级公务员进一步制定更明确的工资标准,严禁地方随意为公务员增发津补贴。
他预计改革后公务员工资有可能实现普涨,但大幅增长的可能性则较小。
建议职业年金设准入门槛问: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因养老双轨制并轨而缩小的养老待遇差距,是否会因职业年金被强制推行,企业年金则自愿建立,再次拉大?答:李实分析,无论职业年金还是企业年金,其定位都应是一种补充养老保险。
职业年金一旦采取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的模式,因预计其主要由财政拨款,可能不仅会普遍建立且会具强制性。
这会使职业年金不再具有补充养老保险的定位,建议有关部门不要在机关事业单位中全面推行职业年金,而要设置准入条件或明确只有部分符合相关条件的特殊对象才能享受职业年金。
将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我国将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养老保险人员全覆盖。
报告说,2020年我国人口预计达到14.3亿人,为实现全面建成覆
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国务院有关部门已经制定并开始实施以养老、医疗保险为重点的全民参保登记计划。
通过优化政策、加强宣传、严格执法、提升服务、逐人逐户登记确认等措施,力争使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人数在2017年达到9亿人,到2020年达到10亿人左右,将覆盖率由目前的80%提高到95%。
同时,巩固全民医保成果,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基本覆盖职业群体。
养老金差距大约五成人不满中国在职公务员数量约为700万,126万个各类事业单位在职人员3000多万。
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无需自己支付,直接由财政统一支付,而社会企业单位则由单位和个人按照一定标准缴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对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做了调研,根据调研报告提供的数据,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
今年5月开始全国人大财经委成立了调研组,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等几个方面为重点,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报告指出,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双轨制亟待解决。
这一结论是依据调研组在中国人大网一份问卷调查得出,据悉,根据这份调查问卷,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
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企业养老保险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并未参加,虽然后来一些地方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试点,但多数仅是在形式上缴纳社保费,体制机制没有根本改变。
在调研中,各地也反映双轨制是当前社保制度不公平方面的突出问题。
调研报告还指出,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和企业职工养老金的差距逐步拉大。
甘肃省有关部门向调研组反映,2014年全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费水平为月人均3227元,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金水平为月人均2065元。
一些国有企业的退休职工,当时接受国家分配到企业工作,退休后养老金远低于机关事业单位和自己条件相当的干部职工的退休金,对双轨制很有意见,企业管理人员和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退休职工意见更大。
另外,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丧葬补助等福利标准不同,进一步拉大了待遇差距。
调研报告还指出,双轨制也影响了人员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的流动。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不用缴纳养老保险费,也没有个人账户。
企业职工要缴费,有个人账户。
人员流动时存在缴费记录的差别,影响到将来的养老保险待遇。
从完善制度体系的角度看,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也是养老保险制度最后未覆盖的领域,应该将各类人群纳入到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体系内。
更多相关内容分享养老金并轨方案通过能增加多少养老金并轨非待遇并轨公务员退休金仍将高于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我国一直采取顶层设计,江苏省具体怎么改也要待国家具体政策出台后进行,他预计明年将会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年份。
我国养老金双轨制问题始于1995年,国家率先对企业养老制度进行改革,实行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的统账结合模式,目前缴费模式是单位缴纳20%,个人承担8%。
机关和事业单位未列入改革范围,依旧由国家财政完全拨付。
这就形成了在养老制度上,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两种截然不同的双轨模式。
由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用缴纳养老保险,但退休后的养老金标准却远远高于需要缴费的企业退休人员,因此双轨制一直备受诟病,社会上呼吁并轨的声音不断。
2008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
去年新华社曾做过一次追踪采访,发现5个改革试点省市中,只
有广东开始破冰,其他省市基本没动。
而在广东,养老保险并轨却被称为半吊子改革。
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与普通企业职工一样,按月缴纳养老保险费。
但退休时,待遇依旧按原有标准执行。
因此,这些退休人员每月的退休金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由社保基金支付,与普通企业参保人待遇一样。
另一部分是社保养老金与原干部退休金标准之间的差额,按原有资金渠道解决,即财政拨款的,依旧由财政解决,单位自收自支的,依旧由单位解决。
为回应百姓诉求,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国务院副总理马凯23日讲话中提及的一个统一: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则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而且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参照企业职工的缴费和待遇计发办法,从养老金权益上体现了公平性。
从24日网友的评论来看,很多人直观地认为,机关事业单位参照企业职工的缴费和待遇计发办法,以后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收入也将齐平。
专家们普遍认为事实并非如此:和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一样,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并轨应该也是制度并轨,而非待遇并轨。
首先,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实行的是多缴多得原则,劳动者以其月工资为基数进行缴费,即便将来实行同样的计发办法,由于目前公务员平均工资明显高于企业职工,意味着改革后公务员的缴费基数也将高于很多职工。
其次,即便是企业职工,目前很多企业也没有缴足费用。
在我省的一些市,甚至有近一半职工按当地最低基数缴费。
以南京为例,今年9月在缴费基数提高后,该市的最低缴费基数是每月2899元,这个基数远远低于该市公务员的平均工资。
正是因为有这么多低缴费者的存在,使得目前我省企业职工人均月养老金只有2236元。
可以说,改革后公务员的人均退休金肯定远远高于这些。
此次改革还有几个配套措施,其中之一是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
职业年金制度指的是为了改善参加者的养老待遇水平,在基本养老保险之外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计划,这也类似于目前已经在企业实施的企业年金制度。
如果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职业年金同步推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收入在基本养老金之外又增加了一块。
而目前国内企业年金推行了10年,截至2013年底,参保职工仅有2056万人,占3.8亿人城镇职工人数的6%。
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企业职工与企业年金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