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旅游市场分析(doc 26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韶关旅游市场分析(doc 26页)
韶关旅游现状分析
指导老师:邹德琪副教授
申报者:朱云美09会计电算化2班
申报项目研究情况介绍项目从去年十二月中旬到现在已经有三个多月,在这三个多月里,我们从毫无头绪到现在按时交上作品经历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虽然作品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和漏洞,但却也从中学了很多东西。

十二月中旬到寒假,我们只是在慢慢的摸索,通过网络时刻留意韶关旅游信息,从而对韶关旅游业有了一定的了解。

期间也开始构思论文的框架。

寒假期间,我们分工合作进行资料的收集。

开学后小组成员去南华做了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也许这样小范围的调查结果不能充分说明韶关旅游的现状,但我们也从调查者口中听到了许多“心声”
在最后的两个星期里,我们通过掌握的资料进行论文的编写。







签名:
年月日
院系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
学生课外科研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总论 (2)
第二章 旅游发展背景分析 ................................................................................................ 5一、韶关市概况 .. (5)
二、旅游资源评价 (6)
第四章旅游市场分析 (7)
一、韶关市历年旅游接待情况 (7)
二、问卷调查调查分析结果 (7)
第五章SWOT分析 (8)
一、优势条件(Strength) (8)
二、劣势条件(Weakness) (10)
三、机遇(Opportunity) (11)
四、挑战(Threat) (12)
第六章旅游服务系统分析 (12)
一、旅游住宿业 (12)
二、餐饮业 (16)
三、娱乐业 (18)
五、旅行社业 (19)
第一章总论
韶关旅游资源高度富集,品位高,被公认为广东之首。

早在1979年,韶关
便已成为粤北旅游领军者,九泷十八滩作为全国漂流第一家,一时世人瞩目,
金鸡岭更是成为京广线入粤游客所看到的广东第一个旅游招牌!至今三十年间,
韶关开发了多个旅游景区,历年旅游接待量及旅游收入仅在个别几年有所波动,
总体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平均增长率大于10%。

1988年,丹霞山获得国家级
风景名胜区称号;2002年韶关市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成功;2004年丹霞山荣
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06年,韶关市当选“首届广东最受欢迎自驾游目的
地”……这些成绩辉煌灿烂,充分体现了历届政府、旅游局及其相关部门和企
业的共同努力!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广袤的中国大地,旅游业获得如此辉煌灿烂成绩的城市并非只有韶关一个。

很多城市旅游业起步仅十数年,却取得比韶关这三十年的发展累积更卓著的成绩。

从2006年旅游总收入、接待过夜国际游客人数和过夜国内游客人数在全省的排名来看,韶关旅游业在全省21个同级别城市中居于中游位置,分别排名第15名、第12名和第10名,与2001年在全省的排名相比并无上升,在旅游总收入方面的排名甚至比5年前的第13名落后了2名。

与周边兄弟城市旅游业的增长速度相比,韶关显得有些裹足不前、后劲不足。

同以珠三角为主要客源市场的“红三角”三座城市中,2006年湖南郴州的旅游接待总量为640万人次,江西赣州的为700万人次,韶关的总接待量仅为611.38万人次。

韶关在“红三角”城市群中拥有离珠三角最近的区位优势,然而接待量却最低!
同为粤北山城的兄弟城市清远,2001年各项旅游指标在全省21个地市中排名倒数第一第二,远远落后于韶关,但是,近几年来,清远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和资源特色,紧跟市场需求,以漂流、温泉等生态型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进行快速发展,后来居上,仅用两三年时间便成功超越韶关,2006年旅游接待人数达1173.53人次,是韶关同年数据的1.92倍!
为何九泷十八滩、金鸡岭、古佛岩等旅游景区均兴极一时,现却陷入困顿或倒闭风光不再?为何丹霞山虽名冠世界地质公园,然而实际年游客量仅60万余人次,远远落后于武夷山等同类型景区?为何韶关旅游发展起步早,却会落后于周边兄弟城市?
如何才能找出症结所在?如何提高韶关旅游竞争力,使韶关旅游业发展站到其应有的竞争地位上?
通过对韶关旅游现状进行把脉诊断,韶关旅游业目前有几大软肋:
一是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不足。

韶关旅游资源高度富集,品位高,优势在于名山、温泉、风情、佛韵,但是产品化和精品化不足。

很多优质旅游资源还没有开发,如瑶族风情、通天箩、满堂围、恐龙化石遗址、深渡水、书堂石、总甫温泉等等,收费景点仅22家,未占清远的三分之一。

二是景点开发建设不完善,部分景区体制有待理顺。

韶关市很多景点开发建设很不完善,处于初级状态,如丹霞山、大峡谷、东湖坪、云髻山、金鸡岭、古佛岩、梅关、三龙谷等等,广东目前有50家4A级景区,韶关全市达到国家4A级的只有两个(清远有6个),大部分景区依然是国有体制经营管理,投入资金不足,经营理念落后,导致旅游产品老化,设施陈旧,缺乏后续动力,市场号召力不足。

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肇庆的山区县德庆、封开、怀集,区位不及韶关,但是大手笔引进南湖国旅、广之旅等,旅游市场很快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广东旅游的热点。

三是旅游企业缺乏竞争力。

韶关的旅行社数量较多,但规模偏小,职能单一,以地接业务为主,接团价格受组团社限制,行业利润走低,恶性竞争激烈。

酒店地域分布不均衡,半数以上酒店和床位集中分布在韶关市区,尤其是高星级酒店集中于韶关市区,基层各县和旅游景区内部及周边住宿设施缺乏,致使酒店过度竞争与竞争不足的格局并存。

面临休闲度假市场的发展趋势,韶关市缺乏真正意义的度假酒店,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也有待提高。

四是旅游专业人才不足。

韶关旅游部门及景区、酒店、旅行社等相关企业的旅游专业人才配备不足,服务质量与管理能力等专业素质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旅行社方面,初级导游和兼职导游居多,导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市场开拓能力亟待加强。

由于人才的流动,很多韶关的旅游人才回流珠三角及原籍,部分县市甚至没有一个持证导游。

五是市场单一,游客重游率低,消费低,总体满意度一般。

一个城市的旅游市场可以由三部分构成,观光市场、度假市场和商务市场。

韶关目前没有好的度假产品,度假市场没有打开;国内很多旅游业发达的城市以商务旅游市场为主(广东旅游业规模最大的前十名城市为珠三角九座城市和汕头),但是,韶关目前的经济发展程度还不足以产生庞大的商务旅游市场。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样作为山区市的清远和河源由于接收产业转移方面具有区位优势,在商务旅游方面将比韶关更快发展。

韶关的旅游市场,仍然高度集中在传统的观光市场,而且,集中在珠三角区域市场,省外吸引力十分有限。

观光市场消费低、重游率低,直接导致了韶关旅游业的规模小。

根据广东省旅游局2006省内调查数据与规划组在韶关的实地调查及对各景点、旅行社和宾馆酒店的调查,韶关游客主要来自珠三角及韶关本地,市场空间没有打开,大部分游客以休闲观光度假为主要目的,自助游居多,自驾车游客比重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重游率低于省内其它地级市;大部分游客在韶关逗留2天;消费低于500元/人。

入韶游客主要到韶关市区、仁化、南雄、乐昌和乳源游玩,对韶关的地质地貌、佛教胜地、生态环境和温泉印象较好,喜欢丹霞山、南华寺、曹溪温泉、广东大峡谷、珠玑古巷等景区;但游客总体满意度一般,在交通、旅游配套设施、餐饮质量、知名度、景区物价等各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不满。

面对韶关目前的众多不足,如何在周边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抓住主要引爆点重点突破重新形成韶关的旅游竞争力?
韶关作为一个重工业城市,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工矿业的同时,如何保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大环境?
可以借鉴焦作模式,将丹霞山作为突破口,带动全市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韶关旅游业应当高瞻远瞩,充分吸纳各地旅游业的成功经验,避免走弯路。

站在巨人肩上,韶关将能看得更远,前进得更快!
第二章旅游发展背景分析
一、韶关市概况
1、区位
韶关市位于中国广东省北部,北江上游。

是粤湘赣三省的结合部,北界湖南,东邻江西、河源,西靠清远,南临广州、惠州。

距广州198千米,全市总面积1.85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面积的10.5%。

2、自然环境
(1)地貌
韶关市地处南岭山脉南部,岩溶地貌广布,岩类以红色砂砾岩、砂岩、变质岩、花岗岩和石灰岩为主。

在地质历史上属间歇上升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造成峡谷众多、山地陡峻,地形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

整体地势北高南低,三列弧形山系及其间两列河谷盆地明显。

其中位于乳源、阳山、湖南省交界的石坑崆,海拔1902米,为广东第一高峰。

岩溶地形广布,红岩地貌典型,是中国典型的“丹霞地貌”所在地和命名地。

尤其以仁化丹霞山一带丹霞地貌景观最为壮观。

南雄盆地幅员较广,岩层有十分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已发现恐龙化石遗址多处,具有重要的考古和科考价值。

(2)气候
全市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

年平均气温18.8℃-21.6℃,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400-2400毫米。

日平均温度在10℃以上的太阳辐射占全年辐射总量的90%,雨热基本同季,有利植物生长,适宜农业生产。

全年无霜期310天左右,北部山区冬季有雪。

温暖的亚热带气候、充沛的雨量使韶关大地四季常青、万木葱茂、生气盎然。

(3)水文
境内武江、浈江、北江等河流绝大部分属珠江水系的北江流域。

分布在各县市区内的有墨江、锦江、滃江、南水。

新丰县新丰江属东江流域。

天然水体众多,形成形态各异的景观,如河流、湖泊、瀑布等水文景观众多。

(4)生物资源
韶关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是广东省最大的再生能源基地和天然生物基因库,是广东省重要的用材林、水源林、天然林基地及重点毛竹基地,是珠江三角洲的重要生态屏障。

全市建立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4个,其中国家级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2.75万公顷。

区域内植物种类起源古老、成份复杂,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华南虎、云豹、黄腹角雉、黑鹿和瑶山鳄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穿山甲、猕猴等52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水松、红豆杉、广东松等36种。

林副产品有木材、毛竹、松香、松节油、茶油、桐油、木耳、冬菇、茶叶、白果、杜仲、竹笋、板栗等。

韶关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韶关市少数民族以瑶族、畲族为主,还有满、回、京、苗、黎、白、侗、土家等31个少数民族。

瑶族主要分布在乳源瑶族自治县、曲江区和始兴县,其中乳源必背瑶寨是全世界过山瑶的发祥地。

畲族主要分布在南雄市和始兴县。

交通
二、旅游资源评价
●韶关旅游资源类型丰富,且分布相对集中
韶关市的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拥有的旅游资源主类、亚类、基本类型各有8个主类、21项和44项。

旅游资源分布范围广、相对集中,自然旅游资源集中在韶关市西部和北部,人文旅游资源集中在东北部,这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产品的整合。

●韶关旅游资源以观光类资源为主,品味较高
韶关旅游资源以观光类为主,且品位较高,其优势资源在于“名山、温泉、风情、佛韵”。

整个广东以丹霞山、南华寺为代表的韶关观光旅游资源在广东省内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以丹霞山、南华寺为代表的高品位资源的开发和营销力度不够,带动力
不强
丹霞山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南华寺有“禅宗祖庭”之誉,丹霞山和南华寺应该成为韶关旅游宣传的品牌。

但目前二者的开发和宣传力度不够,对韶关旅游业和周边旅游产品的带动力不强。

●资源的产品化和精品化不足,开发建设滞后
韶关市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其资源的产品化和精品化不足,开发
建设滞后。

目前还有很多旅游资源尚未开发,收费景点仅22家;韶关市很多景点开发建设很不完善,达到国家4A级的只有两个,这已远远落后于周边兄弟市。

休闲度假类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韶关市拥有以温泉和山水生态为代表的休闲度假类旅游资源,但目前度假类资源的开发滞后且开发层次较低,应做好休闲度假类资源的开发,完善旅游产品结构,提升旅游产品档次。

由于目前广东省内的温泉竞争激烈、开发已日趋成熟,韶关的温泉开发应突出重点和特色,忌遍地开花的低层次开发。

第四章旅游市场分析
一、韶关市历年旅游接待情况
1、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近8年来,市政府把旅游业当作重要产业来抓,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大力实施“旅游旺市”战略,推动了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2007年游客接待人数突破850万,年均增长率为16.7%,实现旅游收入40.6亿元,年均增长21.1%,旅游收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旅游业在韶关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增强。

2、旅游产业体系日臻完善
截至2010年,韶关市有各类景区(点)50多处,其中世界地质公园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重点寺庙、文物保护单位、AAAA 级旅游区、地质公园、矿山公园等共12处17块牌,省级风景区、保护区、森林公园、寺庙及文物等36处。

众多的旅游景点为韶关旅游提供了重要的吸引物。

全市有宾馆酒店49家,其中四星级6家,三星级29家,二星级9家,一星级2家,未评星的3家,加上各类社会旅馆总床位数超过30000个,高星级酒店,度假酒店是今后住宿业发展的重点。

二、问卷调查调查分析结果
1、休闲观光度假为主要目的
来韶关旅游者大部分为了休闲观光度假,再次是为了探亲访友,该群体主要是外出务工返乡者。

而因疗养、宗教、文教科技等其他前来者所占比例很少。

可见,目前韶关的旅游客源主体是休闲观光游客,是今后应重点开拓的客源市场,其它类型的游客目前比重较少,有待进一步开发。

2、出游方式以自助游居多,其次是旅行社组织和单位组织
自助游客最多,其次是旅游社组织,再次是通过单位组织的游客,这说明韶关旅游市场以自助游、旅行社团队、单位团队为主。

3、游客主要通过旅行社、亲朋好友介绍、网络获取旅游信息
出游前,游客大多通过旅行社、亲朋好友介绍、网络的方式了解韶关旅游情况。

通过电视、宣传册、报纸、路边广告牌等方式了解信息者比例较小,这反映了旅游管理部门在这些渠道上的宣传广告投放力度不足或效果不佳。

手机短信、电子邮件作为新兴的通讯方式,是旅游信息传播的新趋势,具有快速、直接的优点,值得引起重视。

4、大部分游客在韶关逗留2天
大部分游客在韶关逗留2天,这说明游客大部分会在韶关过夜1晚,这与韶关路程较远难以当日返回有关。

其次是逗留1天者,约占五分一,再次是逗留3天者,而逗留3天以上者的比例较少。

随着全国假日制度的调整,三日游将是未来游客出游的主流方式,因此,今后应进一步丰富韶关市的旅游产品谱系,打造韶关三日旅游黄金线路。

5、游客消费水平不高
游客旅游人均总消费741元,大部分游客消费水平在500元/人以下,其中消费水平在301-500元的游客最多,其次是101-300元者,1000元以上高消费最少
6、经济型酒店、度假区和高星级酒店最受游客喜爱
最受游客喜爱的依次是经济型酒店、度假区和高星级酒店,喜好程度超过25%。

其次是休闲木屋。

客家围屋和农家旅馆受喜好程度较低,说明应针对小部分群体,适度发展该类型的住宿设施,而汽车宿营地、汽车旅馆、青年旅馆、露营等廉价简易住宿设施受喜好程度最低,说明并非大部分游客所好。

8、游客印象最好的景区前五位依次是丹霞山、南华寺、曹溪温泉、广东大峡谷、珠玑古巷
目前游客印象最好的景区是丹霞山、南华寺、曹溪温泉、广东大峡谷、珠玑古巷。

而一些老牌景区,如金鸡岭、满堂围等,由于项目陈旧,需要产品更新换代。

9、游客总体满意度一般,主要不满出现在交通、旅游配套设施、餐饮质量、知名度、景区物价方面
游客对于韶关旅游的总体评价一般,游客对韶关旅游存在的问题和不满主要在于“交通不便”、“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餐饮质量不佳”、“知名度不高”、“景区物价太贵”、“旅游宣传资料不足”、“休闲娱乐活动不丰富”,超过2成游客表示不满。

其余意见依次为住宿设施、环境污染、景点看
点、说明介绍牌、旅游从业人员态度等问题。

第五章SWOT分析
一、优势条件(Strength)
1、生态环境优良
地处粤北的韶关是全国重点林区,林地面积126.3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占全省的21%,是广东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已建成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10个。

韶关境内,北江、翁江、新丰江同属珠江水系,其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珠三角的经济社会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形成了浓郁的旅游氛围,使韶关的旅游开发具备了极佳的基础条件。

2、旅游资源丰富品位高
韶关是广东省旅游资源最丰富、最集中、品位最高的地区。

市内既有山峦风光、川峡急流、湖泊水库、溶岩奇观、自然保护区和温泉,也有宗教寺庙、文物古迹、民族风情等,各类旅游景区50多处,其中,旅游资源的优势在于名山、佛韵、民俗、温泉,以“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禅宗祖庭”南华寺为代表的旅游景区(点)集群,无论质量还是数量均在华南地区首屈一指。

由于拥有密集的旅游资源,韶关旅游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文化底蕴深厚
韶关是一座具有2000余年历史的古城,又称广东省的“北大门”,自古以来就是北方及长江流域与华南沿海之间最重要的陆路通道,作为重要的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六祖惠能“平常心”的禅宗精神,张九龄的“曲江风度”,余靖的名臣风采等,展现了辉煌的历史文化和优秀的文化传统。

而且在文化遗产方面,保存有许多古村落、古民居、古塔,这些文化遗产对韶关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4、具有交通区位优势
韶关地处粤湘赣三省交界,“居五岭之口,当百越之冲”,自古为中原南下和广东北上的必经之地。

历史上韶关交通受地形制约,交通不便,广州到韶关需要一天时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九五、十五期间交通大发展,粤北公路干线已经四通八达,有105、106、107国道和京珠高速等多条交通要道通过,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京广铁路贯穿全境,对外交通环境具备了游客大进大出的基本条件。

珠三角主要客源城市到韶关市区的车程缩短到2个多小时,整个韶关地区进入珠三角主要客源城市的三小时交通圈范围。

韶关市的外部交通环境也全面升级,武广快线、韶赣高速、韶赣铁路、深湘高速、昆汕高速、广乐高速等交通干线的建成通车,将为韶关市打开了湖南、江西以及华东市场
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

5、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间旅游开发意识强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发展,早已启动了省财政支持山区旅游和旅游公共公益设施建设。

韶关市委、市政府也把旅游作为全市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确立了发展大旅游、以旅游业为龙头全面繁荣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

韶关市政府提出“建设山水名城”的目标,要求建设天蓝、水清、地绿、景美的城市生态环境,把韶关建设成为绿色生态优良、文化特色鲜明的山水名城,成为我省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乃至全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6、旅游开发时间早,知名度较高
韶关是我省较早进行旅游开发的地区,早在上世纪80年度就涌现出一批省内外知名的旅游景点,如九泷十八滩、金鸡岭、南华寺等。

但随着旅游市场的升级换代,韶关目前面临老景区二次开发的难题。

二、劣势条件(Weakness)
1、社会经济基础薄弱
韶关地处粤北山区,属于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其中,乳源和新丰还是全省的贫困县。

第二产业比重明显较高,第三产业有待进一步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它依赖与这个地区的交通、治安、生态环境、卫生环境等环境,而这些方面的发展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经济基础的薄弱,在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方面不能提供充分资金保障和人才,致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2、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低,精品化不足
韶关市的很多旅游资源还处于较低层次的开发,没有最大限度地实现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产品优势的转化,以及旅游产品向旅游效益的转化,面临旅游产品的升级和二次开发的问题。

旅游产品开发的低层次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水平相对滞后,住宿餐饮设施、旅游信息化、旅游中心城镇建设、游客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有待于提炼出合适的文化载体表现形式;旅游商品开发严重滞后,缺乏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商品;部分景区出现老化症状,缺乏后劲。

而且,应对休闲度假市场发展趋势,韶关市还缺乏真正意义的度假酒店。

韶关的旅游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偏低现象,不利于其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开发。

3、市场营销乏力,缺乏鲜明的旅游形象
主要体现在旅游形象特色不鲜明,旅游定位有待清晰。

而且,韶关在旅游市场营销和旅游形象建设方面投入不足,特别是缺乏塑造全市旅游形象的整合营销措施,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仅限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缺乏具有全国和国际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