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文书晚清民国尺牍范本及其文献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行山文书晚清民国尺牍范本及其文献价值
邹蓓蓓
【摘要】邯郸学院藏“太行山文书”中有16部30件晚清民国尺牍。

与其他机构所藏尺牍相比,这批尺牍在文献学上具有原始性、群体性、大众适用性、应用指南性、实用性、文化传统性以及行业性和地域性七大特点。

这批尺牍对于研究晚清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礼仪的形式和内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于研究近代文学和语言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于提升人们交际水平和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名称】《山西档案》
【年(卷),期】2014(000)006
【总页数】4页(P101-104)
【关键词】太行山文书;晚清民国;尺牍范本;文献价值
【作者】邹蓓蓓
【作者单位】邯郸学院地方文化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4
近年来,在发掘考古出土新材料的浪潮下,伴随着传世典籍文献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明清内阁大库档案、徽州文书、清水江文书以及巴县档案、河北获鹿档案等,涉及范围之广、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2013年,邯郸
学院入藏了一批华北地区乡村历史文献,地域上涵盖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四省,以太行山区为重点,故名太行山文书。

这批文书内容之广、数量之多,涉及多个领域,其中收录了一些晚清民国时期的尺牍范本,数量繁多、内容完备、时间连贯且具有代表性,对于研究晚清民国尺牍文化、华北乡村社会历史以及近代传统礼仪文化,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纵观晚清民国时期尺牍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一是对个人尺牍的研究,有家书研究、名人往来书信研究,如《曾国藩家书》研究、《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研究等;二是针对尺牍某一领域的专题研究,如《清代才媛书信体散文之女性书写——以<历代名媛书简>之家训书信为考察中心》、《明清商人经营及资金筹措方式——以若干种尺牍范本书的解读为中心》等;三是对尺牍文体的研究,如《明清
文人书信体文论研究》、《<清代名人书札>尺牍专用语研究》等;四是对尺牍文
献的研究,如《清代书札文献的分类与史料价值》、《宝札华翰:尺牍文献的源流与研究》等;五是对尺牍书法的研究,如清代名人书法手迹研究等。

综合来看,晚清民国尺牍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取向,即对尺牍文学、尺牍文体和尺牍书法的研究。

而从历史文献角度以尺牍范本为基础对其研究的甚是寥寥,故笔者以太行山文书晚清民国尺牍范本为研究对象,从历史文献角度对其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综合研究,本文仅为研究初期的一部分。

一、尺牍、尺牍范本及太行山文书晚清民国尺牍范本
尺牍随着人类社会而产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传递感情的一种交流形式。

随着古代文化传播的发展,尺牍由书信衍生为简、札、牒、笺、启、状、移、表等多种形式,即广义上的“尺牍”。

它不仅指私人信函,还包括一般公文、官府公文、官员政务文书等公干文书,也称之为“公牍”。

尺牍范本不同于尺牍,狭义上是指教人写信的指导书。

随着尺牍的发展,尺牍范本历代被人们整理、出版与收藏。

相传,魏晋南北朝时期尺牍范本就已经产生,西晋
索靖的《月仪帖》书仪,可称为尺牍范本的雏形。

隋唐时期,尺牍范本不断发展完善,出现具有书信样式的指导书(称为书仪),如《隋书·经籍志》史部仪注类谢元《内外书仪》四卷、蔡超《书仪》二卷、王弘《书仪》十卷、王俭《吉书仪》二卷、唐瑾《书仪》十卷等。

唐宋时期,一些书仪被保存下来,如杜友晋《书仪》、张敖撰《新集吉凶书仪》二卷、司马光《书仪》十卷等。

明清时期,尺牍文学极大繁荣,尺牍文献的编辑与刊刻渐成风气,坊间书商大量翻刻尺牍文集,尺牍范本应运而生。

此时,尺牍向规范性发展,人们对尺牍格式要求较为严格,措辞、书写程式随人际关系的亲疏尊卑及事项的轻重缓急各有不同。

措辞是否得当,书写程式是否严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写信人的文化修养。

晚清民国时期,民间流行三本尺牍入门书,龚未斋《雪鸿轩尺牍》、许葭村《秋水轩尺牍》和袁枚《小仓山房尺牍》。

读书人家一般都会对子弟进行严格的尺牍训练。

可见,尺牍范本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应用指南意义,是非常实用的指导书,正如太行山文书《酬世文件集锦》中所说,“社会交际柬启为先,一字误用,致贻识笑,诸生将来执教,鞭于乡校。

举凡婚丧嫁娶、友朋馈贻以及田房契约,在需用此种常识,爱集斯篇用作他山之助。

”[1]尺牍范本在一定程度上可称为“日用百科全书”,对于文化的传播、社会的进步及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太行山文书晚清民国尺牍范本约16部,30件,具体如下:
1.清同治癸酉《应酬汇选新集》残一册,编号HTX01B20001,长21厘米,宽13厘米,计133页,善成堂藏,写刻本,有序跋及总录,分金部、石部、系部、竹部、跨部、土部、革部、木部等。

2.光绪27年(1901)《精选商贾尺牍句解汇编》四册,编号HTX01B23001,长1
3.3厘米,宽9.8厘米,计328页,德业书,元和唐芸洲作序、注及凡例,铅板石印。

3.清宣统元年(1909)尺牍范本一册,编号HTX01B25001,长23.9厘米,宽
12.8厘米,计113页,写本,无序跋及目录。

4.民国《酬世文件集锦》残一册,编号HTX01B08001,长27厘米,宽1
5.5厘米,计173页,油印本,分婚嫁类、丧祭类、交际类、日用类等。

5.民国《增广注解尺牍全璧》残存三册(卷二、卷六、卷八),编号
HTX01B24001,长12.5厘米,宽8厘米,计199页,元和芸洲唐再丰著,铅印本。

6.民国《增广尺牍句解初集》残一册(存卷下),编号HTX01B22001,长20.3
厘米,13.5厘米,计27页,百千音义,附增补音郡音义百家姓,铅印本。

7.民国《增广唐著写信必读》残存一册(卷三至卷八),编号HTX02B09001,长20.1厘米,宽13.1厘米,计75页,每页分三联即简明算法、改正字汇、增广唐
著写信必读卷,铅印本。

8.民国《唐著写信必读》一册,编号HTX02B01001,长18厘米,宽12.5厘米,计142页,刘铁冷著,附新式标点及白话注解,上海国民印书局,石印。

9.民国8年(1 9 1 9)《分类尺牍全书》残存五册(四、五、七、十、十二册),编号HTX02B01002,长19.4厘米,13.1厘米,计222页,袁韬壶编,上海国粹书局印刷,铅印本。

10.民国5年《普通实用白话新尺牍》残存四册,编号为HTX02B13001,长19.8厘米,宽13cm厘米,计288页,各界通用本,后附各种商业文件,上海广益书
局编印,铅印本。

11.民国尺牍范本残一册,盖有“张瑞五”印章,编号HTX02B13002,长20.7厘米,宽13.8厘米,计80页,手写线装。

12.民国28年《绘图国音言文对照学生新尺牍》上下册,编号HTX01B20002,
长19.9厘米,宽13厘米,计108页,关润田编,北京老二酉堂书局印刷,铅印本。

13.民国10年《初学新文范》残存三册(卷一、三、四),编号HTX01B29001,长19.7厘米,13.2厘米,计82页,言文对照,上海广益书局编印,铅印本。

14.清代《文公家礼》一册,编号HTX01B16001,长19.3厘米,宽12.7厘米,
计38页,抄本。

15.民国尺牍范本残一册,编号HTX01B11001,长20.5厘米,宽13.7厘米,计109页,抄本。

16.民国尺牍范本残一册,编号HTX01B24001,长18厘米,宽12.7厘米,计63页,抄本。

综合来看,这些尺牍范本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在编纂时广览群书,注重辞章,具有文献的原始性,如《应酬汇选新集》、《酬世文件集锦》等;二是在编纂时注重尺牍文献的代表性,具有文献的群体性,如《唐著写信必读》等;三是在编纂时附有白话注解、标点、字汇摘要等,适宜大众初学者检阅、学习和使用,具有广泛性,如《增广注解尺牍全璧》、《增广尺牍句解初集》、《唐著写信必读》等;四是一些尺牍范本属于教科书类,具有应用指南性,如《普通实用白话新尺牍》、《绘图国音言文对照学生新尺牍》等;五是编目门类齐全、内容详细,具有实用性,如《应酬汇选新集》、《商贾尺牍》等;六是注重传统礼仪文化,在编纂时流露其中,具有文化传统性,如《应酬汇选新集》、《酬世文件集锦》等;七是反映某行业、某地区文化特色,具有行业性和地域性,如《商贾尺牍》等。

二、太行山文书晚清民国尺牍范本的价值与意义
太行山文书晚清民国尺牍范本是现今存世的实物原件,属于第一手资料,在全国各大图书馆中罕见,一些书目在国家图书馆仅有缩微文献而无原书,如《唐著写信必读》等;一些是清代人自编手写的线装书,记载了晚清尺牍和公文程式的书写范式,如宣统元年尺牍范本等;还有盖有“张瑞五”印章的民国时期手写线装尺牍范本书等。

这些尺牍范本资料齐全、内容完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晚清民国时期尺牍文
献资料,对于研究晚清民国时期尺牍的发展,全面分析近代尺牍文化发展的脉络,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第一,太行山文书晚清民国尺牍范本对于研究晚清民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如民国《唐著写信必读》,内容分为家庭类、贸易类、问候类、请托类、求恳类、短札类、闺阁类、庆慰类、尺牍碎锦、写信称呼十大类,涵盖日常交际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民国时期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在“贸易类·退货”中:“顷接华札,并来尊货若干,照数无差,但此货嫌其低次,不合畅销。

本欲原舟奉还,为因道途修远,关税舟赀,往返不便,未敢擅寄。

谨将原货另存,候示定夺,耑此。

某某宝号诸翁,电鉴。

”[2]
第二,太行山文书晚清民国尺牍范本对于研究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形式和内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尺牍是中国传统礼学兼重礼仪的文化载体,经过数年积累不断演进,形成一种文体,具有固定的格式,人们为不失礼仪而学习尺牍之学。

因而,尺牍在交际中应用十分广泛,人们通过尺牍传递信息,把礼仪规范、应用交际书写范式作为学习和使用的教材,充分体现了传统“礼学兼重理论与实践的性格,恰当地将士民的日常生活与礼仪文化密切地联系起来, 其形式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3](p395)
第三,太行山文书晚清民国尺牍范本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是研究社会史、文化史、制度史的重要史料。

由于尺牍范本承载的信息量大,包容性强,不仅有政府公函,还有百姓日用文书、文人往来家书,庆贺、丧葬、请托、问候类等文书,包罗万象,无论政府管理措施的实施,还是百姓伦理的教化、文人思想的传递,都
是通过尺牍进行传递与保存。

如清光绪《商贾尺牍》“借书”云:“连朝阴雨,终日埋头,怅甚闷甚,窃思邺架所藏,无书不备。

欲求一二种,以驱睡魔,如何?金诺。

铭感之至。

仁兄大人青鉴。

”又如,“向友借银”中云:“教言及今,数月遥想兴居,欣慰何如?弟株守经年迫于生计,定于三月下旬,卖舟过武陵,是役也。

一以呼将伯于旧雨,其如空囊羞涩。

资斧缺如,真令设措无地,恃叨爱末,迳遣小价敬叩台处,贷银百雨,半为家用,半载行滕。

如何俯俞,年余奉偿,决无或爽,且恃。

良友信我平时,故亦不署,券为也。

肃此奉恳,并请仁兄大人近安。

”[4]
第四,太行山文书晚清民国尺牍范本记载了晚清民国时期公文写作书写程式,是现代公文写作的缩影,对于提升人们交际水平和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民国《唐著写信必读》“尺牍碎锦”中空格之程式、抬头之程式、起首之程式、结尾之程式、离别套语、仰企套语、惆怅套语、礼制称呼等,对公文写作格式有明确的要求。

又如,民国《分类尺牍全书》“契帖备览·借据式”云:“立借款据某某令
因乏银正用,情愿挽中借到某某君名下,银洋若干元正。

当日三面言明此项,借款按月二分起息,另立息摺一扣,每月按期支付,以两年为限,本利两清,不得过期短少。

倘有过期短少等情,惟中保人是问。

恐后无凭,立此借据存照行。

中华民国某年某月日立借据某某,中保某某某,代字某某某。

”[5]
第五,太行山文书晚清民国尺牍范本中的尺牍文体,对于研究近代文学、语言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刘勰在《文心雕龙·书记》中对尺牍的文体特征作了概括性的阐释,“详总书体,本在尽言,言以散郁陶,托风采,故宜条畅以任气,优柔以怿怀。

文明从容,亦心声之献酬也。

”[6](p230-231)。

尺牍范本在编排编目中往往对尺
牍文体有所反映,民国《绘图国音言文对照学生新尺牍》在编辑大意中“本书分家族、亲戚、学校、社交、商号五类,每类文体信十篇,语体信十篇,共100篇,
儿童融会贯通,则实际应用有不能尽者矣。

”[7]又如,清同治《应酬汇选新集》“革部”中有柬帖称呼、品物称谓、行礼要览、礼书活套、文武浩封、书礼称呼、请宴帖式、庆贺帖款等。

民国《酬世文件集锦》“婚嫁类”中有婚书文式、请帖文式、全柬简式请等;“交际类”中有馈赠日柬启、平时送礼横单、礼单、领谢贴等;“日用类”中有收条、期票、寄货票、发票、租房据、典房据、卖房绝契、典田活契、借票、约期借票等,这些记载是晚清民国时期尺牍应用文体在百姓生活中的具
体反映。

总之,太行山文书综合反映了晚清民国时期政治制度、礼仪规范、交际形式以及审美方式等方面的信息,为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重要史料。

参考文献:
[1]民国《酬世文件集锦》中序言[Z].邯郸:邯郸学院地方文化研究院,太行山文书编号HTX01B08001.
[2]刘铁冷.《唐著写信必读》之“贸易类·退货”[Z].邯郸:邯郸学院地方文化研究院,太行山文书编号HTX02B01001.
[3]史睿.敦煌吉凶书仪与东晋南朝礼俗[A].敦煌文献论集——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论文集[C].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4]德业.《商贾尺牍》之“借书”[Z].邯郸:邯郸学院地方文化研究院,太行山文书编号HTX01B23001.
[5]韬壶.《分类尺牍全书》之“契帖备览·借据式”[Z].邯郸:邯郸学院地方文化研究院,太行山文书编号 HTX02B01002.
[6]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6.
[7]关润田.绘图国音言文对照学生新尺牍[Z].邯郸:邯郸学院地方文化研究院,太行山文书编号HTX01B20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