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实验重点班)九月月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赣县区第三中学2021-2021学年高二〔实验重点班〕九月月考
化学
第I 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以下关于反响能量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由C 〔石墨〕═C 〔金刚石〕△H=+1.90 kJ•mol ﹣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 .相同条件下,假设1 mol 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 1,1 mol 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 2,那么2E 1=E 2
C .同温同压下,4Al 〔s 〕+3O 2〔g 〕═2Al 2O 3〔s 〕在常温和点燃条件下的△H 不同
D .化学反响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以下措施能明显增大原反响的化学反响速率的是〔 〕 A .Na 与水反响时增大水的用量
B .将稀H 2SO 4改为98%的浓H 2SO 4与Zn 反响制取H 2
C .在H 2SO 4与NaOH 两溶液反响时,增大压强
D .恒温、恒容条件下,在工业合成氨反响中,增加氮气的量 3.在密闭容器中,反响X(g)+2Y(g)2Z(g)+W(s)到达平衡后,假设将容器容积扩大一倍,对反响产生的影响是( )
A.v (正)减小,v (逆)增大
B.v (正)增大,v (逆)减小
C.v (正)、v (逆)都减小
D.v (正)、v (逆)都增大
4.热化学方程式:
H 2O(g) == H 2(g) +1/2 O 2(g) △H = +241.8 kJ·mol -1H 2(g)+ 1/2O 2(g) == H 2O(1) △H = -285.8 kJ·mol -1
当1g 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 〕
A .吸热88kJ
B .吸热2.44 kJ
C .放热2.44 kJ
D .吸热44 kJ 5.反响 2NH 3
N 2 + 3H 2,在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在此条件下,氨的合成反响12
N 2 + 32
H 2NH 3的平衡常数为〔 〕 A .4 B .2 C .1 D .
6.当1 g 氨气完全分解为氮气、氢气时,吸收2.72 kJ 的热量,那么以下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选项是〔 〕
①N 2(g)+3H 2(g)===2NH 3(g) ΔH =-92.48 kJ/mol ②N 2(g)+3H 2(g)===2NH 3
③NH 3(g)===1/2N 2(g)+3/2H 2(g) ΔH =+46.24 kJ/mol ④2NH 3(g)===N 2(g)+3H 2(g) ΔH =-92.48 kJ/mol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7.高温下,某反响到达平衡,平衡常数K =222c(CO)c(H O)
c(CO )c(H )。

恒容时,温度升高,H 2浓度减小。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该反响是焓变为正值
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 2浓度一定减小
C .升高温度,逆反响速率减小
D .该反响化学方程式为CO +H 2O
CO 2+H 2
8.把3mol P 和2.5mol Q 置于2L 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响:3P 〔g 〕+Q 〔g 〕xM 〔g 〕+2N 〔g 〕,5min 后到达平衡生成1mol N ,经测定这5min 内 M
的平均速率是0.1mol/〔L·min 〕,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A .5min 内P 的平均反响速率为0.15mol/〔L·min 〕
B .Q 的平衡浓度为1mol/L
C .Q 的转化率为25%
D .x 是2
9.少量铁片与的稀盐酸反响,反响速率太慢。

为了加快此反响速率而不改变H 2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 )
①加H 2O ;②加KNO 3溶液;③滴入几滴浓盐酸;④参加少量铁粉;⑤加NaCl 溶液;⑥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⑦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 ⑧改用盐酸
A.③④⑥⑦⑧B.③⑤⑧C.③⑦⑧D.①⑥⑦
10.以下关于化学反响速率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恒温时,增大压强,化学反响速率一定加快。

②其他条件不变,温度越高,化学反响速率越快。

③使用催化剂可改变反响速率,从而改变该反响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④3mol·L﹣1·s﹣1的反响速率一定比1mol·L﹣1·s﹣1的反响速率大。

⑤升高温度能增大反响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⑥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响,假设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响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数目,从而使反响速率增大。

⑦增大反响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单位时间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⑧催化剂不参与反响,但能降低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响速率。

A.②⑤B.①②⑤⑥C.②⑤⑧D.②⑤⑥⑧
11.以下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反响CO(g)+NO2(g)CO2(g)+NO(g)ΔH<0,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响方向移动
B.合成NH3的反响,为提高NH3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相对较低的温度
C.溴水中存在平衡:Br2+H2O HBr+HBrO,当参加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D.对2HI(g)H2(g)+I2(g),增大平衡体系的压强(压缩体积)可使体系颜色变深
12.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升高温度活化能降低
B.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应大力推广“乙醇汽油〞
C.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大量氢气可以缓解能源缺乏的问题
D.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氢能,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13.以下反响中能量变化与如图一致的是〔〕
A.甲烷燃烧B.生石灰与水反响
C.镁与稀硫酸的反响D.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反响
14.对可逆反响4NH3(g)+5O2(g)4NO(g)+6H2O(g),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到达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
B.假设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那么反响达平衡状态
C.到达化学平衡时,假设升高温度,那么正反响速率减小,逆反响速率增大
D.平衡混合物中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15.在一定温度下,以下表达不是可逆反响A(g)+3B(g)⇌2C(g)到达平衡的标志的是〔〕
①C 的生成速率与C 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有amol A 生成的同时生成3amol B;
③A、B、C 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⑥单位时间消耗amol A,同时生成3amol B;
⑦A、B、C 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3∶2。

A.②⑤B.①③C.②⑦D.⑤⑥
16.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反响生成1 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需要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两只大小相同的烧杯、两只大小相同的量筒、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
B.可以用保温杯来代替烧杯做有关测定中和热的实验
C.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并记录的温度是2次
D.测定中和热实验中,假设所使用的稀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稍大于稀盐酸,那么会导致所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高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7.〔8分〕X、Y、Z、R、Q是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
素,Y的气态氢化物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Z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X、Y、R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Q的单质为黄绿色有害气体。

请答复以下问题:
(1)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

(2)Y和Z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写元素符号)。

Y和Z的气态氢化物中稳定性较强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3) Y单质的电子式为________。

(4)Y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响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8.〔12分〕为了减少CO对大气的污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研究CO和H2O反响转化为绿色能源H2,:2CO(g)+O2(g)==2CO2(g) △H=-566KJ/mol
2H2(g)+O2(g)==2H2
H2O(g)= H2
(1)1mol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为____________
(2)写出CO和H2O(g)作用生成CO2和H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往1L2O(g),在t℃时反响并到达平衡,假设该反响的化学平衡常数K=1,那么t℃时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反响到达平衡后,升高温度,此时平衡常数将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平衡将向__________〔填“正〞或“逆〞〕反响方向移动。

(4)H2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可作燃料电池;假设该氢氧燃料电池以KOH为电解质溶液,其负极的电极反响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分〕利用以下图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硫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硫酸温度;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溶液,并用另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
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出混合液的最高
温度。

答复以下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

A.沿玻璃缓慢倒入B.分三次少量倒入C.一次迅速倒入
〔3〕使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棒轻轻地搅动
〔4〕实验数据如下表:
温度实验
次数
起始温度t1/℃终止
温度
t2/℃
温度差
平均值
(t2-t1)/℃H2SO4NaOH 平均值
1
_______
2
3
4
②近似地认为溶液和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那么中和热ΔH = ______ (取小数点后一位)。

③中和热测定实验中,以下操作一定会降低实验准确性的是________。

A.用滴定管(精量仪器,读数保存到0.01)取所用酸碱溶液的体积
B.NaOH溶液在倒入小烧杯时,有少量溅出
C.大、小烧杯体积相差较大,夹层间放的碎泡沫塑料较多
D.测量HCl溶液的温度计用水洗净后才用来测NaOH溶液的温度
20.〔10分〕300 ℃时,将2 mol SO2、1 mol O2混合于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响2SO2(g)
+ O2(g) 2SO3(g) ΔH,2 min末到达平衡,测得SO2的转化率为60%。

请根据化学反响的有关原理答复以下问题:
〔1〕能证明反响已经到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① c(SO2)∶c(O2)∶c(SO3) = 2∶1∶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SO3的同时消耗n mol SO2
③反响速率v(SO3) = 2v(O2)
④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⑤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2〕以下图表示该反响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
据图分析;t3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________;t6时保持体积不变向体系中充入少量He,平衡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SO2含量最高的区间是______(填
“t0~t1”、“t2~t3”、“t3~t4”或“t5~t6”)。

〔3〕300 ℃时,该反响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
21.〔14分〕I. 800℃时在2L密闭容器内反响: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 0 1 2 3 4 5
n(NO)/mol
〔1〕达平衡时NO的转化率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响的平均速率v 〔O2〕=____________。

〔3〕能增大该反响的反响速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及时别离出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
II.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响A+B m C相关量的变化如下图。

纵坐标表示
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生成物C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p为反响在T2温
度时到达平衡后增大容器内压强的变化情况,问:
(1)温度T1(填“大于〞“等于〞或“小于〞)T2,正反响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响。

(2)如果A、B、C均为气体,那么m(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

(3)当温度和容积不变时,如向平衡体系中参加一定量的某稀有气体,那么体系的压强,平衡移
动。

(4)当温度和压强不变时,如向平衡体系中参加一定量的某稀有气体,平衡移动。

〔填“向正反响方向〞或“向逆反响方向〞或“不〞〕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D C B B A A C
题号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A D D D A C B
17.〔8分〕第二周期第ⅥA族〔2分〕N > O〔1分〕H2O〔1分〕
NH3 + HNO3 = NH4NO3〔2分〕
18.〔12分,每空2分〕
(1) 285.8 KJ (2) CO(g)+H2O(g)=CO2(g)+H2
(3) 83.3%;变小;逆
〔4〕H2+ 2OH-―2e-=2H2O
19.〔8分,除标注外,其余每空1分〕
环形玻璃搅拌棒CD〔2分〕〔2分〕B
20.〔10分,每空2分〕④⑤加催化剂不t5~t6
21.〔14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I、65% 〔2分〕b1.5×10—3mol·L-1·s-1〔2分〕bcd 〔2分〕 II、(1)大于放热(2)大于(3)增大不 (4)向正反响方向〔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