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下语文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笔记
一、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作者。

陈子昂,唐代文学家、诗人。

三、字词解释。

1.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区,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2. 前:过去。

3.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4. 后:未来。

5.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6. 念:想到。

7.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8.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9. 涕:古时指眼泪。

四、解析(赏析)
你看这首诗啊,就这么四句,但是特别有感觉。

陈子昂站在幽州台上,往前面看呢,看不到那些古代的贤君了,往后看呢,也看不到未来能赏识自己的明主。

这就像
他在历史的长河里,孤零零的。

然后他一想到天地这么大,这么长久,自己却这么渺小,还没人赏识,就忍不住悲伤地哭了起来。

你想啊,他就像一个在茫茫宇宙里找不到方向的小可怜,满心的才华没处使,那种孤独和失落,全在这几句诗里了。

这诗虽然短,但是把那种怀才不遇的感觉表现得超级强烈,就像一颗小炸弹,“轰”地一下在你心里炸开,让你也能感受到他的悲伤。

一、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作者。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三、字词解释。

1.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2. 夫(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强调疑问语气。

3.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

4.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5. 造化:大自然。

6. 钟:聚集。

7.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8. 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

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9. 割:分。

夸张的说法。

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10. 荡胸:心胸摇荡。

11. 曾(céng):同“层”,重叠。

12. 决眦(zì):眦:眼角。

眼角(几乎)要裂开。

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13. 会当:终当,定要。

14. 凌:登上。

15. 绝顶:最高峰。

四、解析(赏析)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就像一个超级粉丝在描述自己的偶像——泰山。

开头就问“岱宗夫如何”,就好像在说“泰山大哥,你到底啥样啊?”然后他自己回答“齐鲁青未了”,意思是在齐鲁大地之上,泰山那一片青色望都望不到边,这泰山得多雄伟啊。

接着说“造化钟神秀”,就像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秀丽都给了泰山,这泰山就像被老天爷偏爱一样。

“阴阳割昏晓”更是绝了,山的南北两面就像被一把大刀给切开了,一边是白天,一边是黑夜,这得多高的山才能这样啊。

再看“荡胸生曾云”,那山上的云一层一层的,看着都让人心胸开阔。

“决眦入归鸟”,他为了看归鸟,眼睛都快瞪裂了,可见他看得多认真。

最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就像是杜甫的豪言壮语,他说自己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到时候看别的山都像小土堆一样。

这不仅是在说山,也是在表达他自己的志向,他想站在最高处,做一番大事业呢。

一、原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二、作者。

王安石,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三、字词解释。

1. 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

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

传说此峰是从琅琊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

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2. 千寻:极言塔高。

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也就是八千尺。

3. 闻说:听说。

4. 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

古人常以浮云蔽日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

5. 缘:因为。

四、解析(赏析)
王安石站在飞来峰上那超级高的千寻塔上,听说在这儿鸡一叫就能看到太阳升起。

他可真会找地方啊。

然后他说“不畏浮云遮望眼”,就好像在说那些小麻烦、小阻碍就像浮云一样,根本挡不住他看远方的视线。

为啥呢?“自缘身在最高层”,因为他站得高啊。

这就像他在自己的政治生涯里一样,他要变法改革,肯定会有很多反对的声音,就像那些浮云。

但是他觉得自己站得高看得远,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那些反对的东西都不算啥。

这诗就有一种特别大气、自信的感觉,就像一个勇士站在高峰上,对着那些困难喊:“你们来吧,我可不怕你们!”
一、原文。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二、作者。

陆游,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三、字词解释。

1. 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2. 浑:浑浊。

酒以清为贵。

3. 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

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4. 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5. 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6. 箫鼓:吹箫打鼓。

7. 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8. 古风:有古人的风度。

9. 若许:如果这样。

10. 闲乘月:趁着月明来闲游。

11. 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

四、解析(赏析)
陆游跑到山西村去玩,农家可热情了。

虽然腊酒有点浑,但是人家丰收了,有好多鸡肉和猪肉来招待客人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可太有名了。

你想啊,他在山里走啊走,一道道山一道道水的,感觉都没路了,就像你在迷宫
里走到死胡同一样。

结果呢,突然柳树枝繁叶茂,花朵鲜艳,又出现了一个村子。

这就像生活一样,有时候你觉得没希望了,突然就会出现转机。

后面“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村里快到春社的时候可热闹了,大家吹箫打鼓的,而且村民们穿着都很简朴,还保留着古人的那种风气。

最后陆游说要是以后有时间,他还要拄着拐杖在夜里来敲门,再来这个村子玩呢。

这整首诗把乡村的景色、村民的热情好客还有那种古朴的氛围都写得特别好,就像一幅乡村生活的美丽画卷。

一、原文。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作者。

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三、字词解释。

1.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2. 吟鞭:诗人的马鞭。

3. 东指:东方故里。

4.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5.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多,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6. 护:保护。

四、解析(赏析)
龚自珍要离开京城了,那离愁就像大海里的水一样多,这时候太阳也快落山了,就像他的心情一样有点低落。

他拿着马鞭朝着东边故乡的方向,感觉就像要走到天涯海角一样。

但是呢,他看到落花,就想到落花可不是无情的东西啊,虽然从树上落下
来了,但是它变成春泥还能保护花朵呢。

这就像他自己一样,虽然离开了官场,但是他还想着为国家、为社会做点贡献呢。

这诗把那种离别的愁绪和自己的胸怀都写出来了,就像一个要出远门的人,虽然有点舍不得,但是心里还想着远方的好事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