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例ECMO 患者PICC 导管尖端移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84
214投稿邮箱:zuixinyixue@
·病例报告·
1例ECMO 患者PICC 导管尖端移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樊玉莲,刘向阳
(中日友好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四部,北京 100029)
0 引言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oxygenation )是将患者的静脉血引流至体外,经氧气氧合后,再回输到患者的动脉或者静脉,替代或部分替代心脏、肺脏功能,可在一段时间内持续维持患者基本生命体征,以争取心、肺病变得到治愈及功能恢复的机会[1]。
随着医疗技术和材料技木的不断发展,ECMO 被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工作中。
而PICC 是一种经过外周表浅静脉置入深静脉插管的技术,其简单易行,较其它深静脉插管方法更加安全,极少引起血胸、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患者痛苦少,依从性高,可以确保化疗或其它长期治疗的顺利实施[2]。
因此,PICC 不仅可以满足ECM0患者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高渗药物及长期补液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可避免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保护外周血管。
但在ECMO 患者治疗期间,PICC 导管置管后管路尖端多次发生向右心房移位,给患者的用药治疗和护士的护理工作都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现将其移位的诱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生移位的原因和改良导管维护后的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男性,31岁,已婚,诊断: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重度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继发性机化性肺炎;双侧气胸;感染性休克;肝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乙肝病毒携带状态。
患者入院当日行VV-ECMO ,入院后第41天更换ECMO 膜肺,入院第70天撤除ECMO ,ECMO 治疗共计70天。
第73天转普通病房。
由于病情需要,治疗期间需要多次给予患者行床旁胸片检查。
第一根PICC 导管留置时间39天,第二根PICC 导管在我科留置时间至患者转出我科。
1.2 方法
1.2.1 第一根PICC 导管:①置管材料:导管材料采用美国BARD 公司生产的Power PICC 4F 导管②置管途径:选择右上肢贵要静脉穿刺置管。
③置管方法:由持有PICC 穿刺证书者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一次置管成功,穿刺成功后常规行x 线摄片。
X 线摄片提示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
1.2.2 第二根PICC 导管①置管材料:导管材料采用美国BARD 公司生产的Power PICC SOLO 5F 导管。
②置管途径:选择左上肢贵要静脉穿刺置管。
③置管方法:由持有PICC 穿刺证书者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一次置管成功,穿刺成功
后常规行x 线摄片。
X 线摄片提示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
1.3 结果
1.3.1 患者置第一根PICC 导管时导管留在体内的长度为36 cm ,外露8 cm 。
第一次导管移位时导管外露部分往体内偏移2 cm ,导管留在体内长度达到41 cm ,第二、第三次导管移位后导管外露部分刻度不变,导管留在体内的长度分别达到38 cm ,39 cm 。
发现导管移位的时间分别为置管后的第26、31、39天。
患者未出现局部及全身感染的症状,在PICC 置管第39天下午遵医嘱给予患者拔除导管,拔管后将导管尖端送实验室行细菌培养,检验结果示:阴性。
1.3.2 给予患者拔除PICC 导管后当天重新置第二根PICC 导管时导管留在体内的长度为41 cm ,外露0 cm 。
治疗期间至转出我科未发现导管移位,患者未出现局部及全身感染的症状。
2 ECMO 患者PICC 导管尖端移位的原因分析和护理
PICC 导的移位或脱出是PICC 使用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发生率约5%-31%[3]。
导管移位是指导置位置移动0.5 cm 以上,但功能没有丧失;而导管脱出是指导管意外脱掉或移动,导致不能继续使用[4]。
蒋俊珍[5]以为尖端移位是指在PICC 留置期间,导管尖端移动离开置管后最初位置,包括尖端向深处移位和向体外移位。
导管尖端向深处移位进入心脏可引起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而且还会发生一些特殊的危险,如椎体旁积液、房颤等。
因此,探讨此ECMO 患者导管尖端移位的诱因并及时给予应对方法有重要意义。
患者PICC 导管发生第一次移位后,参照静脉治疗相关规范及指南并结合临床现状、相关文献对该患者PICC 导管的维护提出针对性的维护措施。
2.1 ECMO 上腔静脉回流端血流速对PICC 管路的冲击。
该患者ECMO 治疗期间,ECMO 转速维持在2800-4000 r/min ,ECMO 上腔静脉回血端血流速较非ECMO 患者上腔静脉回心血流速快,而PICC 导管尖端在上腔静脉中下三分之一处,ECOM 上腔静脉回血端对PICC 导管尖端有一定的冲击力,这也是导致PICC 导管尖端位移的原因之一。
置管期间每日严密观察记录导管刻度,判断导管是否出现脱移、漂出现象,及时加强固定。
患者行X 线摄片检查时,密切观察记录患者PICC 导管尖端位置,判断导管尖端是否
(下转第217页)
摘
要:目的 分析1例ECMO 患者PICC 管路尖端多次向右心房移位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率。
方法 对我院1例ECMO 患者PICC 导管置管后管路尖端多次发生向右心房移位的诱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生移位的原因。
结果 ECMO 上腔静脉回流端血流速对PICC 管路的冲击、PICC 管路的材质特点、贴膜及导管固定不牢固是发生导管移位的诱因。
结论 在ECMO 患者应用PICC 导管的过程中,为了延长导管使用寿命、保证管路通畅和提高舒适度,对ECMO 患者PICC 导管的维护进行针对性的维护措施,从而避免了导管移位的难题。
一旦发生导管移位,应及时进行调整复位,并做进一步的导管维护。
关键词:ECMO 患者;PICC 导管移位;PICC 导管维护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84.141
本文引用格式:樊玉莲,刘向阳.1例ECMO 患者PICC 导管尖端移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4):214+217.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84期
217
投稿邮箱:zuixinyixue@
方中附子大辛大热,温肾壮阳,驱寒救逆,其性走而不守,为君药;干姜温中散寒,性守不走,与附子相配一走一守,加强破阴复阳之力为臣药;甘草既可益气温中,调和诸药,又可制约附、姜劫阴之弊,防其迅发而致虚阳爆脱之虞,为佐使药。
四逆汤组方严谨,法度精妙,药专力宏,为历代医家所推崇。
随着临床的发展和用方经验的积累,该方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各科,成为现代古方新用的重要方剂之一。
[4]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四逆汤具有免疫调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肌缺血、保护脑缺血后损伤、抗休克、降低血压及保护肠黏膜等方面的作用[5]。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四逆汤具有清除超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流量的作用[6]。
另有报道[7]认为四逆汤可以有效抑制缺血心肌内皮素-l 基因的表达及蛋白的合成,以降低缺血心肌内皮素浓度,从而达到其扩张冠状动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8],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提高,心脏泵血功能得到改善。
程宇慧等[9]以股动脉插管连续放血复制家犬休克模型,用四逆汤栓剂给药后,测定血压在休克状态下的持续时间和心脏最后停搏时间,发现四逆汤栓剂能显著延长家犬急性失血性休克的维持时间,阻止休克的发展,
有一定的抗失血性休克作用。
卢宪伟等[10]
以四逆汤加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能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减轻临床症状。
王晓英的实践研究表明[11]:四逆汤对甲减脾肾阳虚模型大鼠具有治疗作用,通过下丘脑-垂体-靶腺(甲状腺、肾上腺、性腺)轴,来调整由于甲状腺功能低下而引起的物质能量代谢紊乱。
四逆汤力能回阳救逆,温里散寒,温补心肾,药味少而宏,可加减治疗内、外、妇、儿、骨伤、耳鼻喉、皮肤科多种疾病[12]。
在临证时,只要抓住“阳虚阴盛”这一本质,不囿于少阴病,
不论是太阴病或是太阳病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减运用。
且方以药成,药味加减的变化直接影响所治病证的主次轻重,正所谓“泥其法而不泥其方”,临证注意加减可收到不凡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郑钦安.中医火神三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8-33.[2] 雷文昌.四逆汤临证心得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48-149.
[3] 庄灿,李红,孙云广.郑钦安扶阳理论运用四逆汤之体会[J].中国
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09):1319-1321.
[4] 张成东.四逆汤古代运用的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
学,2008:1-52.
[5] 商李超,郁保生.四逆汤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
脑血管病杂志,2009,7(11):1333-1335.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1993:41.
[7] 陈可冀,廖家帧,肖镇样,等.心脑血管疾病研究[M].上海:科学
技术出版社,1988:311.
[8] 丁安伟.现代中药临床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4:491.
[9] 程宇慧,廖工铁,侯世祥.四逆汤栓剂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
志,1990,25(4):215-218.
[10] 卢宪伟,陈伟平,韦继政.四逆汤加味治疗老年高血压病60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7):77-78.
[11] 王晓英.四逆汤对甲减脾肾阳虚大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黑
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1-50.
[12] 高占华.四逆汤[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
(上接第214页)
出现移位现象,及时处理。
应用思乐扣固定导管,临床有很多关于用思乐扣固定的相关报道和研究,认为思乐扣固定可以减少PICC 相关并发症。
思乐扣属于无菌包装且不含乳胶,固定垫上含有一层强力胶合剂,能与皮肤紧密粘合在一起,固定牢固,使导管不易移位,同时活动时导管不会移动。
2.2 PICC 管路的材质特点。
Power PICC 导管是一条由高级医用硅胶制成的柔软的有弹性的导管,在复杂的心腔和大血管血流的冲刷作用下可以变换位置及形态,导管移位于心腔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移位于肺动脉可引起肺栓塞,严重情况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
在患者PICC 置管的第31天、第39天发现导管移位后导管外露部分刻度不变,导管留在体内的长度分别达到38 cm ,39 cm 。
在患者PICC 置管的第39天下午遵医嘱给予患者拔除导管,拔除导管后当天重置第二根PICC 导管时采用Power PICC SOLO 5F 导管,置入41 cm ,外露0 cm ,Power PICC SOLO 是强化聚氨酯材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表面光滑,进入人体后变柔软,耐高压注射等优势。
患者置Power PICC SOLO 治疗期间至转出我科未发现导管移位,患者未出现局部及全身感染的症状。
2.3 贴膜、导管固定不牢固。
贴膜受潮、边缘翘起、松动也容易致导管易移位。
①留在体外的导管部分可以采用S形固定的方式,出现扭曲或者折压的情况。
②选择CHG 透明贴膜,贴膜中间的透明凝胶含葡萄糖醋酸氯已定,能更好的预防感染,透明敷料的优点是防水、抗菌、透气,固定效果好且可以透过敷料观察局部情况,粘贴贴膜时通过降低易折叠位置贴膜的弯曲弧度提高贴膜的支撑力,通过加强固定翼、连接器、
接头等位置的固定,在保护皮肤免受压伤的情况下,减小连
接器的活动度,保证透明贴膜与连接器下可以实现无缝贴合,妥善固定。
3 结论
PICC 置管在ECMO 患者治疗过程中,可以为其提供一条安全性较高的输注途径,不仅避免了因外周静脉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还可以降低血管活性药物、高渗性液体与静脉直接接触可能诱发的血管刺激症状。
但治疗过程中如果导管出现移位,可能会导致输液困难、治疗价值下降甚至丧失的情况,还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需要提高重视程度。
置管期间应严密观察记录导管刻度,判断导管是否出现脱移、漂出现象,患者行X 线摄片检查时,密切观察记录患者PICC 导管尖端位置,从而能更及时地判断患者PICC 是否脱出或者PICC 尖端位置移位,减少PICC 导管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杨宁.体外膜肺氧合在心肺功能辅助中的应用进展[J].济宁医学
院学报,2013,36(2):25-26.
[2] 张菊凤.PICC 导管移位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
应用,2013,7(20):35-36.
[3] 佚名.PICC 和CVC 在体外膜肺氧合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全科护
理,2018,16(36):114-116.
[4] 郑春辉,王凤,陈强诺.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及
防治[J].中华护理杂志,2004,6(9):63-65.
[5] 蒋珍.护理干预对防止PICC 留置期间尖端移位的研究[J].医药前
沿,2018,8(7):125-126.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