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
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45题)
1、某女性患者表现为头昏眼花、视力减退,肢体麻木,月经量少等症状。
按照藏象理论,回答以下问题。
A.肝主藏血
B.肺朝百脉
C.心主血脉
D.肾主藏精
E.脾主生血
【答案】 A
2、传统戏曲行当中常有“大花脸”“二花脸”和“小花脸”之说,其中“小花脸”属于哪个行当?()
A.生
B.旦
C.净
D.丑
【答案】 D
3、近代我国由于兴办学校而产生音乐课程.学校音乐教学开始了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
A.教授歌曲
B.教授诗歌
C.教授欣赏
D.教授识谱
【答案】 A
4、著名的大提琴小品《天鹅》是圣桑的作品()中的一首。
A.《死之舞》
B.《动物狂欢节》
C.《魔王》
D.《菩提树》
【答案】 B
5、下列的内容不适合使用定性评价的是()
A.学生的情感态度
B.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C.参与态度
D.探究性学习能力
【答案】 B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体验音乐作品来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审美感、道德感等高级情感的教学法叫()。
A.体验法
B.情境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答案】 A
7、我国著名乐曲《万马奔腾》是()的乐曲,由()主奏。
A.哈萨克族冬不拉
B.蒙古族马头琴
C.羌族笛子
D.维吾尔族胡西塔尔
【答案】 B
8、下列不属于明代四大声腔的是()。
A.昆山腔
B.海盐腔
C.皮黄腔
D.弋阳腔
【答案】 C
9、主张“音乐教学应该透过实际的音乐经验,唤起学生的音乐知觉和情感,发展学生的美感知觉与回应能力”的音乐教育学者是( )。
A.戴维·埃里奥特
B.哈里·布劳迪
C.贝内特·雷默
D.詹姆斯·默赛尔
【答案】 A
10、“学习《东方红》这一课时,在学生能够完整演唱这首歌曲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把全班学生分成舞蹈、器乐伴奏、唱歌等几个小组,
用作曲家写的歌曲共同创编《东方红》的舞蹈作品。
先讨论一个总体构思,然后分组创编、排练,再总排合成。
”案例中,教师的做法遵循了哪种音乐教学原则?()
A.情感性原则
B.形象性原则
C.音乐性原则
D.创造性原则
【答案】 D
11、下列选项所述要求符合九年级学生音乐教学活动的是()。
A.要求学生根据《茉莉花》的旋律创编2—4小节的旋律
B.要求学生体会四拍子的律动
C.要求学生创编4—8小节的节奏
D.要求学生一学期演奏乐曲1—2首
【答案】 C
12、卡巴列夫斯基认为,( )的一致性在孩子与艺术的接触过程中表现得最充分。
A.道德伦理与美
B.素质与能力
C.智力与能力
D.修养与技能
【答案】 A
13、唐宋两代盛行的一种戏剧表演形式是()。
A.俳优
B.角抵戏
C.参军戏
D.南戏
【答案】 C
14、下列属于我国民族音乐家华彦钧的代表作是()。
A.《大浪淘沙》
B.《月夜》
C.《病中吟》
D.《空山鸟语》
【答案】 A
15、()是各声部隔开一段时间进入,前后呼应、相互模仿的复调音乐创作手法。
A.赋格
B.对位
C.卡农
D.创意曲
【答案】 C
16、在欧洲音乐史上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音乐家是()。
A.贝多芬
B.舒伯特
C.小约翰?施特劳斯
D.肖邦
【答案】 C
17、音乐教学中教师运用练习法时应做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答案】 B
18、音乐课上,何老师给出“暴风雨”主题引导学生利用钥匙、笔盒、桌椅、易拉罐、水杯等物品,即兴敲击不同的节奏,体验不同的音响效果,上述音乐教学内容属于高中音乐课程的哪个模块( )
A.音乐鉴赏
B.音乐与舞蹈
C.音乐与戏剧表演
D.创作
【答案】 D
19、下列欧洲国家与其民间音乐体裁对应正确的是( )。
A.波兰一波尔卡
B.意大利一玛祖卡
C.捷克一塔兰泰拉
D.奥地利一约德尔山歌
【答案】 D
20、唱赚是宋代的一种()。
A.说唱形式
B.戏曲形式
C.歌舞形式
D.民歌形式
【答案】 A
21、在初中欣赏课《青春舞曲》中,在扩展延伸环节,老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乐曲编创舞蹈,并且请同学分组展示编创成果,并由老师进行评价并记录,这种评价方式是( )。
A.形成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自评
D.他评
【答案】 D
22、下列速度术语中最慢的是()。
A.Grave
B.Andantino
C.Moderato
D.Andante
【答案】 A
23、普通学校教育中,合唱、重唱等音乐活动的重要价值是( )
A.发展学生个性
B.培养创造精神
C.学会合作交流?
D.了解多元文化
【答案】 C
24、()是用语言描述形式以及哲学思辨、逻辑分析揭示被评价对象特征的信息分析、处理方法。
A.定性评价
B.定量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答案】 A
25、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机构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其中设有大乐署、教坊与“小部音声”的朝代是( )
A.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 B
26、“同学们,我们刚刚完整聆听了歌曲《七子之歌——澳门》,现在,我们来分别听赏一下,这首歌曲的各段都是什么样的内容。
”以上案例中体现了欣赏课中的哪一环节?()
A.新课导入
B.拓展延伸
C.分段欣赏
D.学唱歌曲
【答案】 C
27、下列柴科夫斯基的作品中,与其他三项类型不同的是( )。
A.《黑桃皇后》
B.《天鹅湖》
C.《睡美人》
D.《胡桃夹子》
【答案】 A
28、在班级合唱排练时,能始终保持全体学生音乐学习动力的是( )
A.学生的音准?
B.学生的节奏
C.学生的兴趣
D.学生的音色
【答案】 C
29、我国民族乐器笙属于()类气鸣乐器。
A.哨嘴
B.簧管
C.拉管
D.闭管
【答案】 B
30、教师在九年级“费加罗咏叹调” 欣赏教学过程中加入创造环节,下列最适合作为创造教学活动的是()。
A.学生分组模仿和表演,并进行自评与互评
B.学生为该旋律编创钢琴四手联弹小品
C.学生以该旋律为主题,写作 8 小节变奏
D.学生欣赏该歌剧视频并跟唱旋律
【答案】 C
31、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欣赏教学中,最能体现学生审美思维的教学手段是( )
A.抄写主题
B.学生谈乐曲特点以及感受
C.聆听作品
D.识读乐谱
【答案】 C
32、著名的《第九交响曲》又名《自新大陆》,是作曲家()的不朽之作。
A.斯美塔那
B.德沃夏克
C.柴可夫斯基
D.贝多芬
【答案】 B
33、K四六-v七-VI一IV一一v的和效序列中包含下列哪种进行?
A.正格终止
B.变格终止
C.补充变格终止
D.阻碍终止
【答案】 D
34、在我国,戏曲以()来划分声部。
A.音色
B.音域
C.角色
D.行当
【答案】 D
35、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机构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有大乐署、教坊与“小部音声”的朝
A.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36、采用洗星海创作的主旋律,集体编创,于1970年在北京首演的钢琴协奏曲是(
A.《黄河》
B.《梁山伯与祝英台》
C.《长江之歌》
D.《草原英雄小姐妹》
【答案】 A
37、下列属于我国民族音乐家华彦钧的作品的是()
A.《大浪淘沙》
B.《月夜》
C.《病中吟》
D.《空山鸟语》
【答案】 A
38、多媒体教学设备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就像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恰当,便能提高教学效益,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反之,如果运用不当、喧宾夺主,也会冲淡音乐教学本身,甚至影响和降低音乐教学质量。
根据多媒体的选择与使用原则,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多媒体设备越先高级、越先进,音乐教学效果越好
B.教学媒体不但要选择合适,而且要使用得当,才能发挥教学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C.网络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无关
D.没有多媒体,音乐教学质量不可能提高
39、创作于1950年的钢琴组曲《乡土节令诗》的作者是( )
A.李焕之
B.贺绿汀
C.马思聪
D.江文也
【答案】 D
40、下列音程中音数是21/2的是( )
A.增四度
B.小三度
C.增三度
D.纯五度
【答案】 C
41、20世纪匈牙利有一位音乐教育家创立了()
A.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B.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
C.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
D.才能教育
【答案】 C
42、音乐与舞蹈之所以能够结合,在于两者存在共性因素。
下列不属于两者共性因素的是()。
A.时间性
B.节奏性
C.抒情性
D.观赏性
【答案】 D
43、《春江花月夜》改编自( )
A.《夕阳箫鼓》
B.《渔樵问答》
C.《月儿高》
D.《潇湘水云》
【答案】 A
44、对于教学设计者而言,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其主要目的是()
A.为每个学习者提供适合于其学习风格特点的教学
B.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之好坏优劣
C.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
D.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
【答案】 A
45、在中学音乐教学实际中,大量采用的课型是()。
A.合唱课
B.单元欣赏课
C.单一课
D.综合课
【答案】 D
大题(共12题)
一、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分析下面欣赏教学课例,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程名称】
《我的未来不是梦》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体会通俗歌曲的演唱特点,并进一步感受电子乐器在歌曲的表现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音乐欣赏法、讲解法、对比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歌曲的演唱过程中体会歌曲表现出的对梦想的追求与不懈的努力、顽强拼搏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情感。
教学难点:
【答案】(1)优点:本教学课例,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安排合理,能从学生的心理出发,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习通俗歌曲,平时学生就很喜欢通俗方式演唱的流行歌曲,这首歌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导课时,用谈话的方式来导人,目的是通过学生对未来梦想的畅谈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聆听、范唱的应用形式让学生初步体验通俗歌曲的演唱方法,再通过视频观看歌手现场表演,进一步体会歌曲的情绪,总结通俗歌曲的演唱方法和特点。
课堂实践中安排了几种不同版本的歌曲演唱方法,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电子乐器在通俗歌曲的表现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缺点:本教学课例的教学目标应该调整一下顺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该放在第一位,接着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叙述不准确、不清晰:本教学课例缺少巩固提高环节。
二、案例:音乐课上,老师先用课件展示了异彩纷呈的彝族风情,然后组织学生演唱彝族民歌《阿西里西》,歌曲简单易学,学生很快就学会了。
接着,老师将学生分成6组,为每组准备了制作彝族姑娘和小伙佩饰所需的珠子、铅丝、羽毛、塑料薄膜、胶水、剪刀等材料工具。
学生们高兴地动手制作起来,老师在各组间穿梭指导。
大约二十分钟后,学生们完成了作品,此时下课铃响了。
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老师教学中的问题(7分),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8分)。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和运用。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分析此题时,要从老师的教学过程是否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
三、一节七年级音乐课,老师带着全班学生热情地表演《重整河山待后生》,当唱到“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时,有学生在接“哈”“吼”。
原来是后面几个所谓的“差生”。
他们看到老师停顿下来,不敢再闹了。
老师接着说:“有的同学在这加上‘哈“吼’非常好,很有气势,下面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
在老师的引导下,全班一起唱,并加上动作,所有学生的表演都很起劲,那几个“调皮鬼”也开心和骄傲极了。
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教学案例片段进行分析,并简述自己的观点。
【答案】本题属于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
(1)老师面对课堂上不守纪律的学生,并没有批评和责罚,而是充分发挥灵活的课堂应变能力,调动起学生们的课堂学习兴趣。
所以在遇到课堂的突发事件时,首先应有敏捷的思维和灵活的教学方法。
其次,要有坚定的意志力和稳定的情绪。
(2)我们教学的目标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些有效的方式,让学生确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体验、模仿等方式,让学生有所收获。
四、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点评。
【课题名称】
《丰收时节》
【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
欣赏《丰收时节》及综合创编
【主要目标】
1.学习维吾尔族基本舞蹈动作,感受“赛乃姆”节奏。
2.通过欣赏、创编、表演等实践活动,围绕“丰收时节”主题,尝试创作和表演,体会舞台表现的综合性特征。
(其他目标略)
【学时】
1
【教学过程片段】
一、导入阶段(略)
【答案】该课例是一个相对丰富的案例,但也有部分内容需要更加合理的设计。
优点:(1)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模仿维吾尔族舞蹈,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课程理念。
(2)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每一步都与学生进行交流,时刻带领学生参与课堂,进行舞蹈动作表现;同时,在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创编活动,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体现了“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这一课程理念。
(3)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我国新疆舞蹈动作进行细致的展示与讲解,同时在舞蹈练习过程中,请学生模仿“摘葡萄”的动作,学习舞蹈的同时,传达着我国新疆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体现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课程理念。
缺点:(1)欣赏环节: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既要带领学生欣赏乐曲,又要带领学生进行创编活动,但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舞蹈动作教授为主,将音乐与姊妹艺术结合在一起,虽然体现了“学科综合”,但在“突出音乐特点”上有所缺失,没有带领学生更好地聆听与欣赏乐曲,这种做法与音乐课程理念“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相违背。
(2)创编环节:该老师在音乐课堂中,虽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参与课堂表现,但是在课堂当中并没有给学生太多的时间来练习舞蹈动作,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发展,不符合“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课程理念。
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作品赏析--------天山脚下的《丰收时节》(1)学习与感受维吾尔族舞蹈特色师:示范维吾尔族舞蹈片段。
师问: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老师的动作在表现什么?心情如何?(师生交流)生:尝试模仿“摘葡萄”舞蹈动作。
五、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7分),并提出改进建议(8分)。
【课程名称】
《海的百态》
【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
欣赏《海的百态》
【主要目标】
通过聆听和感受,体验不同音乐作品对“海”的表现。
(其他目标略)
【教学过程片段】
一、导入阶段(略)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欣赏(1)观赏油画《九级浪》和浮世绘《神奈川冲浪里》。
(2)师问:大海里的风景是怎样的?生答:有时安静,有时狂暴......(3)师:各种状态下的大海还可以用不同的音乐表现出来。
聆听肖邦的钢琴练习曲Op.25-No.12,听赏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片段。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鉴赏课的教学过程的分析。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分析此题时要从教学过程是否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分析。
六、案例: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学习非洲鼓乐的基本节奏。
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欣赏完《非洲鼓声》后,江老师正准备引导学生根据记忆中的几段非洲鼓乐节奏进行练习。
突然,李勇说:“老师,我们想跟其他组‘斗鼓’,行吗?”老师愣住了,因为教学设计里没有这个环节,老师想了想,问:“你行吗?”李勇马上说:“没问题!我在小学时是民乐队敲鼓的,这个我最在行了,哈哈!”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斗鼓”比赛开始了,直到下课。
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案例片段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简述理由。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课的授课过程。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但在教学秩序上,应能够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及三维目标的内容,“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根据此进行课例点评。
七、案例:楚老师在高一年级“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中发现,来自本市一部分地区的学生音乐素质较好,看得出接受过较专业的音乐训练;而另一部分地区的学生则不甚理想,有些学生甚至连简谱都不认识,于是她决定将音乐课改为小组学习的形式,每个小组由音乐素养较好的合音乐素养一-般的同学混合组成。
同时为鼓励组员间的互相帮助,楚老师将期中、期末考核形式定为小组表演的形式为主,小组表演的总分数对本组组员的个人成绩有直接影响,以促进组员之间的积极互动与合作。
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楚老师教学中的优点(7分),并说明理由。
(8分)
【答案】首先楚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楚老师在教学时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小组合作方式给予解决。
这符合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的理念。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校和教师应首先确保高质量地开好开足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模块一一“音乐鉴赏”,还应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以保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意愿自主地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力求使每个学生获得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富有乐趣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教师对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应给予相应的指导,提供进一步发展才能的机会,鼓励和引导他们在集体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楚老师运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与创造活动,倡导开放式和研究性的学习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以音乐为媒介,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第三,楚老师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都以表演小组方式进行是生动活泼、富于实效和具有音乐课程特点的评价方式。
这类方式能充分体现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气氛。
通过此类师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的目的。
综上所述,楚老师的教学符合课程标准,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八、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按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鉴赏教学——拉丁美洲音乐(《告别》《小伙伴》《美丽的小天使》)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
(10分)(2)针对教学目标设计导人环节和发声练习的具体教学策略与过程。
(25分)
【答案】
【知识点】
教学设计。
【参考设计】
《拉丁美洲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感受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尊重多元文化,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拉丁美洲的地理、语言、风俗等知识;体验、感受作品的音乐情绪;用比较的方法记住主题;合作训练学会探戈舞步。
3.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概况,了解拉丁美洲音乐是三种音乐(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和非洲黑人音乐)的融合,初步认识拉丁美洲民间器乐、歌舞的节奏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歌曲《美丽的小天使》和探戈乐曲《小伙伴》,感受作品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掌握拉丁美洲音乐的节奏特点,学会探戈舞步。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九、音乐鉴赏课中,老师在进行“音乐长河里的珍珠——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这一单元的教学时,首先请同学欣赏了维瓦尔第《四季》第一曲“春”的第一乐章,并和学生一起探讨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征,接着又让学生去欣赏同一时期的作曲家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第六曲。
学生听着听着就睡着了,老师拿起黑板擦在讲台猛敲了几下,大声说道:“你们这群乐盲,让你们听音乐,你们怎么都睡觉!上课不准睡觉这个常识都不知道吗?”有个调皮的学生,小声嘀咕道:“这音乐听着太舒服了,让人容易睡觉。
”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案例中老师的行为进行分析(7分),并简述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8分)。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课的授课过程。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分析此题时要从教学过程是否符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进行分析。
一十、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下面九年级歌唱课《同一首歌》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点评。
【课题名称】
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同一首歌》,在歌声中回忆、抒发、诉说同窗之情,感受同学间的真挚情感。
2.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对人间真情的追求,学会与人沟通,关爱他人。
能用真挚、深情的歌声表达人们对人间真情的渴望、呼唤并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体验、深化歌曲的意境、内涵。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时各个声部之间的配合;能够正确理解歌词的内涵并能与歌曲产生共鸣。
【教学过程】
1.导入师:同学们三年的初中生活就要结束了,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这三年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同窗的情谊却是难以忘怀的,大家曾经一起学习、一起
快乐、一起迷惘、一起长大,今天就让我们在《同一首歌》的旋律中,回忆述说我们走过的关好时光。
(播放学生三年在校的学习生活) 2.教授新课(1)介绍歌曲师:歌曲创作于1990年,作为第七届全运会开幕式电视直播的片头曲,播出后受到人们热烈的欢迎。
《同一首歌》由陈哲作词,孟卫东作曲。
2007年,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曾和孩子们在上海举行的特奥会上唱过这首歌。
中央三台设置了“同一首歌”栏目,《同一首歌》就是此栏目的主题歌。
由此,《同一首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千家万户,成了一首风靡全国的歌曲。
(2)学习歌曲
【答案】(1)优点:本教学课例逻辑严谨,教学过程充实。
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来进行整个课堂设计教学。
通过运用其他音乐表现形式和相关学科的知识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新课教授环节能够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使学生与老师能够很好地互动起来。
在拓展环节能够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进行创编,让学生能够真切地体会其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2)缺点:在新课标中,教学目标是有三个维度的,本教学课例缺少知识与技能目标。
教学设计不要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因为新课标倡导的是要以学生为主体。
一十一、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过程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
《再现波斯市场》
【教学对象】
选修“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
小型音乐剧排练《再现波斯市场》之“波斯王子”
【主要目标】
1.在了解音乐剧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对小型音乐剧表演的兴趣。
2.参与《再现波斯市场》之“波斯王子”的再创作和排练活动。
(说明:本课的基础是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几个音乐剧的经典片段,对音乐剧的表演有了一定的认识。
)
【教学过程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