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单元检测卷二+Word版含解析【KS5U+高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检测卷二
(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A.卷帙.(zhì)矍.然(jué)螳臂当.车(dānɡ)
B.颍.水(yǐnɡ) 内讧.(hōnɡ) 丢三落.四(là)
C.愆.期(qiān) 浣.洗(huàn) 同仇敌忾.(kài)
D.圬.墙(wū) 哺.育(bǔ) 拈.轻怕重(niān)
答案 B
解析“讧”读“hònɡ”。

2.下列词语中,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公候诙谐栩栩如生
B.淫词淋漓慷概激昂
C.轶闻沦落兵乱濒仍
D.折节悚然阳狂垢污
答案 D
解析A项候—侯。

B项词—辞,概—慨。

C项濒—频。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首尾:始末,事迹详情
B.初谪.滁山谪:贬官
C.渐.渍外典渐:浸、染
D.方山子傥.见之与傥:偶然
答案 D
解析傥:或许,大概。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今既老且病.矣
B.不能通知
..二父志
C.皆感激
..乘蓄
..为云泣下 D.宜野人
答案 A
解析B项通知:古义为深知、深入了解,今义为应用文名称。

C项感激:古义为感动、激动,今义为受人恩惠表示谢意。

D项野人:古义为隐士,今义为未开化之人。

5.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和“六一者,何谓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方得意于五物也
B.何为久读此
C.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
D.故特以相赠
答案 B
解析例句与B项都为宾语前置句。

6.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困倦所役
B.杖击林木,手弄流水
C.以文章自名
D.不听其语,强留之
答案 D
解析A项倦,对……感到困倦,意动用法。

B项杖、手,名词作状语。

C项名,名词作动词,称。

二、阅读理解(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

年十二,试作《六论》,
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
..祐.二年进士第
.....。

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有葛友者,自出首。

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自是外户不闭。

知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

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

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

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加直龙图阁、知福州。

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

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

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②请公行。

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

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

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

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

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徙明、亳、沧三州
........。

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

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拜中书舍人
...去。

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

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

甫数月,丁母艰
工。

本原“六经
..”,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节选自《宋史·曾巩传》) 注①常平:官仓名。

②赇:贿赂。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B.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C.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D.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答案 B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

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答案 D
解析《论语》不是“六经”之一。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

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B.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

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

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

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

D.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

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西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

答案 A
解析名闻四方是在弱冠之时。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刚到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

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认为很是奇异。

(2)他的写作以“六经”为本,借鉴司马迁、韩愈,当时善于写文章的人,很少能超过他。

参考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郡南丰县人。

他从小就机智敏锐,数百字文章他能脱口成诵。

十二岁时,尝试写《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

刚到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

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认为很奇异。

考中嘉祐二年进士。

出京担任越州通判,当年收成不好,曾巩估计常平仓的粮食不够来救济百姓,而分处四方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邑求得救济。

于是他告诉下属各县,劝说富人自行按实情报告粮食数目,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按着比常平仓稍高一些的粮价卖给贫民。

百姓得以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

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

任齐州知州,他治理政务以痛恨邪恶、严打盗贼为根本。

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

曾巩调配了31个人,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查看、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出动都能将盗贼擒获。

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他到官府自首。

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载着赏给他的钱财,让他四处夸耀。

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

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

调到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驿站,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把他们医治的效果记载下来,以多寡分出成绩的优劣。

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

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

曾巩则事先(提前)分别处理(筹划安排)部队突然聚集时的吃住问题,军队离开,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

加直龙图阁,任福州知州。

南剑州将乐地方的盗匪廖恩被赦免向官府投降,余下的部属溃散以后又纠合在一起,暗地里结成团伙,遍及各个州,一个尤其凶残暴虐的盗匪根本不听招降,当地百姓非常恐惧。

曾巩设计谋抓住了他,接着相继出来自首的有二百多人。

福州佛寺很多,僧侣认为佛寺的富饶有利可图,争着想做寺院主持,行贿之事公然进行。

曾巩让僧徒们共同推选主持,将推选的人记录在册,按次序补缺。

在官府公开张贴文告,拒绝私下赠谢,来杜绝身边人窃取贿赂的弊端。

福州没有职田,官府每年用卖园圃蔬菜来增加薪俸,太守自己收入常常三四十万。

曾巩说:“太守与民争利,怎么可以?”就停止了这种做法。

后来的官员也不再这样获取收入了。

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曾巩负有才名,长期任地方官,社会上不少人认为他命运不济,时运不佳。

这一时期,朝廷的一批后辈晚生出人头地,曾巩对此看得很淡泊。

他被任命为中书舍人。

几个月以后,因母丧离职。

又过了几个月,曾巩也去世了,终年六十五岁。

曾巩写文章,引古论今,纵横捭阖,而且越写越好。

他的写作以“六经”为本,借鉴司马迁、韩愈,当时善于写文章的人,很少能超过他。

三、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的部分。

(1)新年都未有芳华,______________。

白雪却嫌春色晚,____________。

(韩愈《春雪》)
(2)__________,绿水逶迤,__________,隐隐笙歌处处随。

(欧阳修《采桑子》)
(3)暮云收尽溢清寒,______________。

此生此夜不长好,____________。

(苏轼《中秋月》)
(4)方其得意于五物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答案(1)二月初惊见草芽故穿庭树作飞花(2)轻舟短棹西湖好芳草长堤(3)银汉无声转玉盘明月明年何处看(4)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
四、语言运用(12分,每小题6分)
1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使其与前后组成一段协调完整的话。

海潮,放远了谛听才觉得深邃;山峰,____________。

忠告,放远了品味才觉得亲切;友情,____________。

所以,哲人说“距离产生美”,确实如此。

答案放远了观赏才觉得秀美放远了回忆才觉得珍贵
13.近日,著名文化学者余先生在“文化名人专访”直播间接受节目主持人采访。

下面是他们交谈的部分内容,请你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

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主持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先生:主持人好!说实话,我不是很喜欢“名人”这个称呼。

主持人:先生太谦虚了。

余先生: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我更愿意把自己定位成文化人。

这个节目的意义,不在于访问了多少名人,而在于接纳了多少文化流浪者。

主持人: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先生:我们不能因为难就不去做,但是如果为做这件事而觉得累,感到痛苦,甚至生存都成了问题,那就没有必要做了,毕竟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持人:好的,我们一定会朝先生所希望的方向去发展。

答案①余先生,您好!欢迎来到“文化名人专访”
②虽然我也算得上很有名
③我觉得要做到先生所说的,很难啊
④健康、快乐地生活更重要(言之有理即可)
五、作文(60分)
14.请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位,以“我眼中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待选人物:张中丞欧阳修陆羽方山子
答案略。

情感语录
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
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
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
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
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
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
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
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
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

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
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
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
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