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



鲁 迅

《朝花夕拾》目录:
小引 狗·猫·鼠 阿长和《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 其中,《从百草园到பைடு நூலகம்味 书屋》、《藤野先生》等 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 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 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 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 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 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的文学家、 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 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 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 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文章一开始,作者以寻求诅咒的方式直抒胸臆,宣 告了反对白话者的立场,进而批判了复古主义对儿 童天性的摧残,再通过巧妙的过度,引出《二十四 孝图》中的故事来揭露封建孝道的残酷与虚伪。整 个论述过程层层深入,将封建孝道灭绝人性的本质 一步步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此过程中,时而调侃, 时而讽刺,将批判、抨击的力度不断深化,让读者 深感振奋。
《狗·猫·鼠》
• 在《狗·猫·鼠》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 算猫的罪行:
• 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 了,才吃下去;
• 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 • 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 • 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
会产生好感的, 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
《父亲的病》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 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 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 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人物赏析
圆而胖的名医
这个反面人物坏在“瞒”病人。不告诉病人具体症状,只是模棱 两可地说他明白了,其实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病人已经没有脉 了,他还是从从容容的,只能说明他是一个惯骗。他还自己为自 己造“传说”,造舆论;把自己和真正的名医叶天士先生相提并 论,只为了给大家造成错觉。实在没辙治好周伯宜的病之后,便 拉陈莲河来替罪,自己脱身了,如文中所说:“他因为看了两年, 毫无效验,脸又太熟了,未免有些难以为情,所以等到危急时候, 便荐一个生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
届时四乡百姓云集海阳烧香,祈求五猖神主驱鬼祛邪, 消凶化吉。庙会游行,“前引”锦旗开路,“执事”沿 途管理杂役。青白黑红黄绿蓝各色旗子飘扬,十景担、 肃静牌、万民伞、纸扎猪马牛羊偶像、牌楼跟上、接下 是地方戏队伍、杂耍队伍。 • 此庙会起源于明初。朱元璋和陈友谅在皖南曾打过几 年拦锯战,军士百姓死亡枕籍。朱做了皇帝后,下令江 南百姓,村村建“尺五小庙”,阵亡士卒“五人为伍”, 受百姓供奉。《明史》记皇家祭祀有“阵前阵后神祗五 猖”之说。 • 如此世代相传,便衍成香火极盛的五猖神庙会。
了解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
文章是按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组织 安排材料的。这种前后感情的变化,实际 上就是: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见课文的最后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 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二十四孝图》
•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 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 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 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 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 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 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 后面的《琐记》、《藤野先生》、 《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鲁迅离 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 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在追 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脚印。
《琐记》
《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回忆了隔壁家的表 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让孩子做危 险的事,给鲁迅看不健康的图片,教鲁迅偷妈妈的 首饰,但对自己的孩子十分严格。表现出了她是一 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五猖会》
•对迎神赛会的喜爱 •赛会热闹场景:古书《陶庵梦忆》描写
自己参观以往赛会 现实中形象生动的赛会场景 •将要看五猖会的兴奋 •对观看五猖会的失望:背诵《鉴略》
《五猖会》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 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 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朝花夕拾》内容一览
《朝花夕拾》的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 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 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 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 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 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 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 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 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 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 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回忆百草园:我的乐园 写春、夏、秋三季百草园的景色及乐趣。 插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及“我”的感慨。 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回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枯燥无味 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的陈设和对先生的印象。 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写不准去后园玩。 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做游戏、画画 儿。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 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快乐的心理。
因此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 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 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 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 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 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 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1.“谋杀”我的隐鼠。 2.“切切察察的毛病”。 3.摆“大”字的睡相。 4.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 5.“长毛”的故事。 6.买<<山海经>>。(重点)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是一位怎样的旧中国劳动妇女?
阿长是个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愚 昧无知、略带粗野,但又爽朗、热情、乐于 帮助别人,她有着淳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人物赏析 《父亲的病》
• 衍 [yǎn]太太
• “一个精通礼节的妇女。”极其迷信, 而且在父亲临死时怂恿我一直呼唤父亲, 加剧了父亲死亡时的痛苦。
• 周伯宜
• 迅通过对父亲的描写,暗中揭示了很多, 这也是文章中的另一个主线索:父亲的 故事。
• 上述7篇作品,记述鲁迅儿童时期 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 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 鲁迅的可贵篇章。
回忆了作者与藤野先 生相识、相处、离别 的往事,赞扬了藤野 先生正直热诚、治学 严谨、没有狭隘的民 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抒发了对先生的真挚 怀念、爱戴与感激之 情,同时追述了自己 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 暗含了作者强烈的爱 国主义感情。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 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 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 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 叫我来背书。
《无常》
《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 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 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 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 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 以了辛辣的讽刺。
《二十四孝图》
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 “黄香扇枕”之类。“陆绩怀桔”也并不难,只要有 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我便 跪答云,“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阔人大佩 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哭竹生笋” 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 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到“卧冰求鲤”,可就有 性命之虞了。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 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 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 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 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 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五猖会》
•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 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 关于“五猖会” • 农历五月一日至中旬,是江浙一带地区五猖庙会之日。
鲁迅先生的作品题材多样,其中小说作 品尤为精彩,具有重大意义。如果说, 鲁迅先生的小说体现的是简练犀利的文 化和忧国忧民的精神,那么他的散文作 品则充满着温馨的回忆,体现出一种舒 缓明丽的风致。幼儿时期保姆长妈妈, 给予他真诚关心的藤野先生,乐趣无限 的“百草园”还有那充满神秘色彩的无 常世界和五猖会......所有这一切的回 忆都透露出一丝丝的温暖,带着浓郁的 文化氛围和乡土气息,于平淡质朴的笔 墨中蕴藉着深邃的思想。
《狗·猫·鼠》
《狗·猫·鼠》是一篇在现实问题 的直接激发下近似杂文的作品,这 是针对“现代评论派”那些绅士们 而写的,着重在给“媚态的猫”画 像。鲁迅一向对“奴性十足”的奴 才深恶痛绝,用辛辣的笔调讽刺了 “现代评论派”文人的“媚态的猫” 式的嘴脸。这使文章有明确的针对 性,论战性很浓。
《阿长与<山海经>》
•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 文集。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家长制和 封建制度的否定。
• 《朝花夕拾》是鲁迅后来修改的名字, 原名《旧事重提》。“朝”表示早年时 候,“夕”表示晚年时期。书名的意思 是早晨盛开的鲜花,傍晚的时候摘掉或 捡起,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 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人物赏析 《父亲的病》
•陈莲河
原名何廉臣,鲁迅先生为了表达对他的恨意,把名字颠 倒,说明这个人颠倒黑白不分是非。这个反面人物就是 一个实实在在的江湖骗子。周伯宜生命垂危之际仍旧泰 然,说明这种情况也不是第一次了。他“巧妙”地使用 连环套诈骗周家,第一套药引,蟋蟀一对,特注要“原 配”。第二套药丸:“败鼓皮丸”。鲁迅先生小时候也 不知道这药丸的“精妙”,因为这本身就不能拿来治病。 第三套:点在舌尖的“神丹”,其实也没有什么神奇, 到这里,周伯宜已经开始怀疑陈莲河的医术了,摇头是 因为实在太贵。第四套:请人看看有什么冤愆(qiān), 前世的事。这完全就是瞎扯了,公然的欺骗。周伯宜可 以看出已经不再信任陈莲河了,于是摇了摇头。
• 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 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狗·猫·鼠》
鲁讯先生在文中阐述了他仇猫--即不喜 欢猫的原因。其时这些原因与一类人的 行为,性格很相像,例如写猫捕食到比自 己弱小的动物就尽情玩弄,直到玩厌了, 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别人的弱点 或不足之处,就想尽办法慢慢地折磨别人, 好像如果不折磨够,就不甘心一样,如果 别人犯了什么错,受到批评,说不定那种 人就会在某个角落里偷偷地歼笑。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 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 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 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 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本文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 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 恶面目。《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 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 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 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 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 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 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 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 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 诚的怀念。
《阿长与<山海经>》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