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上语文第一学期调研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2015~2016学年常熟市涟虞创新学校第一学期调研试卷
初二语文
第一部分(28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分)
①qū( )使②chéng现( ) ③力挽狂lán( ) ③卷zhì( )浩繁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
①如今,我却羡幕这个埋头读书的少女,无限勉怀已渐渐远逝的我的青春岁月。

②白杨树宛然向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绝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错别字
改正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者、篇名。

(10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

(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③______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④低头乍恐丹砂落,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池鹤》)
⑤__________________? 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
⑥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⑦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
⑧__________________,绿柳才黄半未匀。

(杨巨源《城东早春》)
4.下面三副有关“牛”的对联中有一副存在小毛病,请你找出来修改。

(2分)
(1)上联:牛耕沃野千山笑下联:红梅映雪小院香
(2)上联:人勤一世千川绿下联:牛奋四蹄万顷黄
(3)上联:春来紫燕舞下联:节到黄牛忙
有毛病的是第_________副,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下面三则材料,写出你通过探究获得的结论。

(3分)
材料一: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纪念碑揭幕典礼上的讲话只有52个字。

林肯在葛提斯堡的著名演说,上下台前后不到3分钟。

材料二:北伐时,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广州邀请瞿秋白作报告。

主持人介绍:请著
名理论家、宣传家、曾多次见到列宁的瞿先生作“关于如何做好北伐战争宣传报道工作”的讲话。

与会者认为机会难得,纷纷做好记录准备。

不料瞿秋白登上讲坛,开口干脆利落:“宣传关键是一个‘要’字。

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拳拳打在要害上。


材料三:1984年,年已古稀的里根和年轻的蒙代尔竞选总统。

里根发表竞选演讲后,一名支持蒙代尔的记者向他发问:“您不认为在这次选举中,年龄会成为问题吗?”里根微微一笑,答道:“我不打算利用我的对手年轻和阅历不深这一弱点。


上述三则材料表明,成功的演讲在往具备以下三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

(1)电视剧组正在筹拍《水浒传》,请你帮杨志的扮演者出谋划策。

你认为演好杨志这个角色应该注意他性格上的哪两个特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有句俗话“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请结合《水浒传》中的有关情节,谈谈你对“少不读水浒”这句话的理解。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42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12分)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取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是哪两组?(4分)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于.厅事东北角(《口技》) 其上以.
松脂、蜡和纸类冒之(《活板》) 走送之.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何陋之.有?(《陋室铭》) 尝.
贻余核舟一(《核舟记》) 余因得.遍观群书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马说》)
【答】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A B C D E
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袁枚的《黄生借书说》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4分)
非夫人
..(那人)之物而强.(勉强)假(通“借”)焉,必虑.(担心)人逼取,而惴.惴(心中不安)
焉摩.玩(玩弄,这里指读书)之不已.(停止),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
..
(如果)为吾所有,必高束.(挂)焉,庋藏
..(以后)观.(看)”云
..(收藏)焉,曰“姑.(姑且)侯.(等)异日
尔。

(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文中对读书的看法。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文中找出跟“不敢稍逾约”的借书心情类似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敬业与乐业》,完成11—12题。

(5分)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冀之知。

”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

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

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

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

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11.作者在段末引用了庄子和孔子的名言,二者去掉一个好不好?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引用了曾国藩的“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来证明敬业的重要性,有的同学却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说“坐这山,望那山,正是进取精神的体现”。

你如何评价这两种观点?你的看法又是如何?(80~100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阅读《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两篇课文选段,完成13—14题。

(4分)
【甲】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
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已。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他爬将起来。

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

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3.【甲】【乙】选文用字准确生动,请结合语境体味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2分)
(1)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甲】文中不止一次写到酒客们对孔乙己的“笑”,【乙】文中也不止一次写到范进中举后的“笑”,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种“笑”的理解。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8分)
月球那些事儿
(1)在人类对月球感兴趣的几千年间,特别是伽利略使用32倍的望远镜掀开了月亮的闺帘以来,地球人似乎有理由说已经了解月球了。

不信?你看我们把她的履历表填写得多么完整!
(2)姓名:月球,月亮
别名:太阴(古人把白昼司光之日称为太阳,把夜晚司光之月称为太阴),玉兔,桂宫,广寒,婵娟……
(3)出生时间:46亿年前
(4)死亡日期:31亿年前
(5)盖棺论定:目前的月球是一个古老的僵死的天体,它的内部能量已近衰竭,表面热流几乎为0,月震释放的能量微乎其微,年释放量仅为地球的1/108;31亿年以来,月球没有出现过显著的火山活动和构造运动。

月球自身已经没有活力和生机,它的生命时钟停止在31亿年前,现在的月球是一具保存完好的天体“木乃伊”。

与地球“木乃伊”有所不同的是,她还按照天体的运动规律,不停地进行自转和围绕地球公转。

(6)籍贯:银河系中的太阳系。

在太阳系中,可以把地球和月球当做一个系统、一个质心看待,这个系统或质心绕太阳作旋转运动即公转,同样,月球和地球又分别绕它们各自的质心作转动运动即自转。

月球围绕地球质心做平面椭圆轨道运动,旋转一周的时间等同于地球上的27日7时43分11.6秒,这一时间称为“恒星月”,它在自己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行的平均速度为每秒2000米。

由于地球的自转,我们每天可以看到月球的“东升西落”,不过月球每天升起时间都比前一天平均推迟50分钟。

(7)体态:月有阴睛圆缺。

由于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随着月球绕地球运行而变化,在地球上看月球的角度不一样,于是就有了各种月圆月缺的景观,即各种月相的更迭。

(8)身体抵抗能力:逆来顺受,弱不禁风。

由于没有大气层的保护,月球的抵抗力相当差。

各种陨石、小天体可以长驱直入砸向月面,宇宙间的各种辐射可以毫无阻拦地直接到达月球表面并与月壤相互作用。

(9)性格特征:给点阳光就灿烂。

从地球上看,月球是除太阳之外第二明亮的星体,但实际上月球自己并不发光,它能够反射太阳的光,平均反照率约为7%,也就是说,约有7%的太阳光被月球反射。

在平均距离处看满月的亮度,大致与21米外的100瓦电灯的亮度相当,正好给人一种朦胧的、诗一般的感觉。

(10)月球的地貌:名不副实。

人类初识月球时靠的是肉眼和简单的望远镜,那时的人们误以为月球上大片深色的地形是一片汪洋大海,零散的小片暗区则与地球上的江河湖泊相似,以为月球上亮一些的地区是高山峭壁。

于是他们便把月球的地形单元像地球一样划分为月海、月湖、峭壁、环形山等几类。

随着人类观察手段的提高,后来人们发现月球的山脉、平原、峭壁、环形山与地球上相应的地形地貌单元的定义基本吻合,但所谓的海、潮、溪、湾、沼、泽等,实际上并没有水。

更不对称的是,风暴洋里没有风暴,雨海里没有雨水,橙海里没有颜色,湿海里没有湿地,酒海里更连一滴酒也没有。

地球人因为对月球缺乏了解而送给了月球名不副实的美丽地名。

15.文中“盖棺论定”部分“木乃伊”一词用得很妙,妙在哪里?(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文中有关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具体说明月球“东升西落”的原因。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月有阴晴圆缺”来说明月球的“体态”很有意思。

文中这样的例子不少,列举一例,并阐述这样说明的好处。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地球人因为对月球缺乏了解而送给了月球名不副实的美丽地名。

”在实际生活中,地
球人犯的这种自以为是的“美丽错误”还真不少,你能列举一例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一篇文章,完成19—23题。

(13分)
言子故里
常熟是吴文化最初的发祥地之一。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言偃,名列孔门72名贤之中,是“十哲”中的第九位,而且是孔子的得意门生里面惟一一位南方人。

“北学中国,南方一人。

”这样一位著名人物的故居,不仅仍然完好无损被保存在常熟城内,而且在他的房前屋后,还生活着市井百姓人家,那里有一种奇迹般近乎奢侈的氛围。

那年秋天,我在随意游逛间偶然走进了东言子巷——一条曲里拐弯、高低不平的小巷,并在弄堂一侧的墙上看见一块嵌进墙身的长方形汉白玉石板,上书“言子故里”四个字。

我当时的吃惊程度,不亚于一名北方人在沙漠地带看见了大海!在这之前,这名先贤的坟前,我至少已经去过两次,他生活的年代距离今天的我们如此遥远,以至于按照一种习惯思维,我模模糊糊相信,有关言子的生平遗迹,大概只剩下墓地了。

我知道言子是常熟人,但没想到他的家就在山脚下不远处的引线街附近,而且生前房屋的位置大致格局、甚至一小块天井竟然还在——要知道,那可是距今2500年前的事情!当我在那天上午的余下时间里穿越几个人家的院子走廊,走到最后一层侧厢的后院天井时,我感到,我是在穿越中国江南生成历史的漫长春秋。

这一长串走廊、屋脊、天井,一直是它实实在在的见证者;是活着的、原地伫立着的一份见证——我们到哪里再能够找见,这样一份完整的见证呢?小小的后院天井一角,种植着几丛竹子,形成一小片靠墙的竹林。

竹林并不起眼,空地前有一小口仍用于此间的邻里日常饮用的深井——言子井。

井栏圈由一块造型奇峭而暗含儒雅的太湖石制成。

看见这样一块青白色泽的千古峭岩,你就仿佛看见了这幢住宅、这房子和天井的主人,曾常年远游北方去孔门求学的少年言偃。

他为中国辽阔的南方,带回来一颗文学礼乐或《诗经》、《论语》的圣洁的种子……
在这样一口非同寻常的水井面前,人完全做不出任何合适的举动。

人的一切,都是鲁莽搅扰,荒唐无序,都是热情加无知,茫然或功利……这正是那天上午我在言子井面前的表现。

我独自一人坐下来,倚在竹林边的围墙上吸了支烟,并感到了江南十月的艳阳天里最常见的那一份温热慵懒。

一直到中午,我几乎快睡着了。

最后,我拿起倒扣在墙脚边的铅皮吊桶,到井里吊上来一桶水,我喝了两口,感到某种异样的清澈甘甜。

我又喝了一口,仍旧依依不舍,仿佛井水里有孔子的语录。

就像今天的江南人家老房子里寻常的景致,言子故里的那一排民房旧居前后,也全住着年纪在60岁以上的老人们,没有一个年轻人的影子。

而年轻人对这些老屋老街,仍旧是一副恶声恶气的面孔。

似乎,也仅剩余某些生理现象,例如衰老,在今天的中国,堪与真正的江南市井相融洽和谐。

一名相貌霭然的老太太曾对我的贸然闯入平静地说:“勿要紧。

”在另一重走廊,一名老头正坐在堂屋前的小板凳上剥蚕豆。

他微笑着——有的人微笑时会让你觉得他已这样灿然地待人待了一辈子——抬脸,替我指路:“还在后院”。

这一男一女两名言子邻里,可说是孔子门生的左邻右舍,在那个秋天的上午,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脸上有一种沉静的守墓人的表情。

他们在此,在这隐蔽而无名的小巷深处,和一名过去年代的先贤遗迹生活在一起,仿佛是生活在桃花源里的人家。

我在那一天上午的经历,又何尝不是如梦初醒般《桃花源记》的神仙经历?不久之后,人们是否会在言子巷前矗立
一块碑石,刻写“江南第一井”的字样,然后引得乱哄哄的人纷至沓来呢?
此后多少次,我在常熟之外的其他地方,脑子里仍回响着言子井旁“飒飒”的竹叶风声,我的身体已永久地携带着一口江南水井的绵长响亮的滋味。

(节选自2004年第7期《广州文艺》,有删改) 19.“我”找到言子故里时,为什么会感到万分惊讶?(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言子水井面前,人完全做不出任何合适的举动。

请问“合适的举动”是指什么?人们通常又会做出怎样的举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读画线句子“我拿起倒扣在墙脚边的铅皮吊桶,到井里吊上来一桶水,我喝了两口,感到某种异样的清澈甘甜。

”请你说说那种“异样的清澈甘甜”是指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写到了两位老人的举止神情,究竟是为了表现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在“言子故里”的汉白玉石匾下,如今被涂满了各种各样的非法广告。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你想对那些乱涂乱画的人说些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60分)
24.人们的眼睛里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和深沉的情感。

母亲的眼睛,慈祥而宁静;父亲的眼睛,热烈而坚毅;老师的眼睛,严肃而柔和;同学的眼睛,调皮而纯真……眼睛如晶亮的明灯,引导我们在人生的长途上学步、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眼睛如清澈的溪水,滋润稚嫩的幼苗,吐露出一片鹅黄、一片绿意或几点红晕;眼睛如跳跃的火苗,点燃无数探索的思想、闪光的青春和壮丽的人生。

请以“那双眼睛”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要求: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所在学校。

答案
灿若寒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