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理健康促成长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正常生活/学习/社交,但效率下降。
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1)由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引起,并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失落、愤怒等);
(2)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持续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短暂地失去理智,后来痛苦情绪有所减弱,但单纯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对工作、生活有一定影响;
(4)出现泛化,即痛苦情绪不但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的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引起此类痛苦
第三类型-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心理不健康状态,已接近神经衰弱、神经症或它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如果在“严重心理问题”一年之内,社会功能出现严重缺损,必须提高警惕,应作为可疑神经症或其他精神病提出会诊和转诊。
教学标题
身心健康促成长
教学课时
2
教学目标
【素质目标】:1.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兴趣和重视。
2.理解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心理自助的意识。
【知识目标】: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功能。
【能力目标】: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成长过程中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心理健康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心理。
讨论:希望通过这门课程,帮助我们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2-3分钟)
根据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观点,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力、情绪调和;适应环境,能在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1.无心理疾病 2.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教学反思
【教学难点】:树立自助的意识,学会维护心理健康。
教学资源
【网络资源】:网络参考
【硬件资源】:多媒体
【学习资源】:案例
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何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
【技能点】:学会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主要指教学准备,包括学习任务安排等
课前预习
新课导入:(5-8分钟)
观看一些心理图片,引出为什么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课程学什么。
课堂教学: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10-15分钟)
吕晓雯的故事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根据人们心理活动的规律,采取各种方法与措施,调动一切内外积极因素,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促进其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它是一种预防式教育,包括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健康维护。
五、心理辅导等级(8-10分钟)
心理健康教育面向的人群是所有大众,侧重于预防,从时间上而言,是个体终生的课题。
心理咨询面向的人群是有一些轻微的,涉及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情绪的、自我认识的、人际交往的、学习的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心理援助的人。
心理治疗主要面向一些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人群,其心理问题已经对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消极的影响。
明辨是非判断
心灵探索
自己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和困惑
课堂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程,让大家对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知道开设这门课程的重大意义,同时,明白什么是心理健康、如果判别心理正常和异常,当出现心理问题,自己不能很好调节的时候,能够主动去求助。
课后(拓展):包括作业布置等
自己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和困惑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3-5分钟)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提出的10条标准。
四、区分心理健康、不健康及心理异常(10-15分钟)
心理不健康的类型
第一类型 一般心理问题
(1)存在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自责);
(2) 不良情绪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 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1)由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引起,并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失落、愤怒等);
(2)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持续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短暂地失去理智,后来痛苦情绪有所减弱,但单纯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对工作、生活有一定影响;
(4)出现泛化,即痛苦情绪不但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的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引起此类痛苦
第三类型-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心理不健康状态,已接近神经衰弱、神经症或它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如果在“严重心理问题”一年之内,社会功能出现严重缺损,必须提高警惕,应作为可疑神经症或其他精神病提出会诊和转诊。
教学标题
身心健康促成长
教学课时
2
教学目标
【素质目标】:1.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兴趣和重视。
2.理解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心理自助的意识。
【知识目标】: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功能。
【能力目标】: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成长过程中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心理健康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心理。
讨论:希望通过这门课程,帮助我们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2-3分钟)
根据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观点,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力、情绪调和;适应环境,能在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1.无心理疾病 2.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教学反思
【教学难点】:树立自助的意识,学会维护心理健康。
教学资源
【网络资源】:网络参考
【硬件资源】:多媒体
【学习资源】:案例
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何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
【技能点】:学会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主要指教学准备,包括学习任务安排等
课前预习
新课导入:(5-8分钟)
观看一些心理图片,引出为什么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课程学什么。
课堂教学: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10-15分钟)
吕晓雯的故事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根据人们心理活动的规律,采取各种方法与措施,调动一切内外积极因素,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促进其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它是一种预防式教育,包括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健康维护。
五、心理辅导等级(8-10分钟)
心理健康教育面向的人群是所有大众,侧重于预防,从时间上而言,是个体终生的课题。
心理咨询面向的人群是有一些轻微的,涉及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情绪的、自我认识的、人际交往的、学习的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心理援助的人。
心理治疗主要面向一些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人群,其心理问题已经对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消极的影响。
明辨是非判断
心灵探索
自己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和困惑
课堂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程,让大家对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知道开设这门课程的重大意义,同时,明白什么是心理健康、如果判别心理正常和异常,当出现心理问题,自己不能很好调节的时候,能够主动去求助。
课后(拓展):包括作业布置等
自己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和困惑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3-5分钟)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提出的10条标准。
四、区分心理健康、不健康及心理异常(10-15分钟)
心理不健康的类型
第一类型 一般心理问题
(1)存在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自责);
(2) 不良情绪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 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