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八年级部编版历史上册课件:第7单元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19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B )
①淮海战役 ②转战陕北 ③解放南京 ④挺进大别山
A.④①③②
B.②④①③
C.①②③④
D.④②③①
20.(河北中考)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蒋介石将大批部队派往东
北,结果便是令其中的 47 万人被消灭或被俘……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指挥
不当,再次导致了无可挽回的兵员损失。作者旨在说明影响战争结局的因
1.1947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 《中国土地法大纲》 。 2.经过连续作战,人民解放军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 沈阳 、 北平 、
徐州 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中共中央认为 战略决战 的时机已经成熟, 于是决定发起 辽沈 、 淮海 、 平津 三大战役。 3.1949 年 4 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 南京 ,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 台湾 。
15.平津战役前,著名建筑史学家梁思成曾十分担心北平文物和古城墙毁 于战火,但事实上它们最终几乎完好无损地得以保存。这主要是由于( A ) A.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 B.解放军采取速战速决的策略 C.北平人民群众的全力保护 D.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退
16.翻开原南京总统府办公桌的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我们还能看到上 面写有“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的字样。其寓意是( D ) A.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 B.抗日战争获得最终胜利 C.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D.统治中国 22 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6.1948 年 9 月至 1949 年 1 月,人民解放军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其中
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是( A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7.辽沈战役中我军采取了“关门打狗”的作战方针。其中“门”是指( C )
A.沈阳
B.长春
C.锦州
D.大连
8.解放战争时期,由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合力进行的战役是( A )
(3)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是哪一战役?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的是哪一战 役? 答: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4)根据所学知识归纳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答: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解放战争的正义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解放军战士的英勇善战等。
19.(东营中考)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解放战争时期的史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9.“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我们要缅怀淮海战役,应该
选择去下列哪个城市( C )
A.锦州
B.北京
C.徐州
D.南京
10.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放各地战事问题和
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与哪次战役有关( C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1.1949 年 4 月,毛泽东主席得知某战役胜利的消息时,欣然写下著名诗
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该战役是( D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2.(阿坝中考)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喻为“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剪刀,插
入敌人胸膛”的军事行动是( B )
17.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
下列哪些事件与这一过程有直接关系( B )
①洋务运动的破产 ②《马关条约》的签订 ③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④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进行了三年 艰苦卓绝的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1)标志着内战全面爆发的事件是什么?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 进攻的事件是什么? 答: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请写出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名称。 请简要回答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答: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 150 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 国的胜利。
2.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解析:(1)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英明决策、灵活的战略战术。 如人民解放军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抓住时机组织战略反攻和决战。(2)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3)人民群众的 大力支持和拥护,这是尤为重要的因素。(4)国民党统治腐朽,致使其在政 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全面破产,迅速走向败亡。
素是( C ) A.人心的向背
B.军队的士气Cຫໍສະໝຸດ 决策者的作用D.外部势力的介入
历史 八年级 上册 • R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程目标】 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 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 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重难点解析】 1.解放军首先选择在东北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原因有哪些? 解析:第一,东北战场是解放军兵力超过敌军的唯一战场。第二,东北敌 军孤立分散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地区,而当时蒋介石对是否从东北撤 军举棋不定。第三,东北解放区面积大,又连成一片,并且进行了土地改 革,解放区政权巩固,支援战争的物质力量雄厚。
5.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先后跨越重重障碍,经过 20 多天的艰苦跋
涉和激烈战斗,完成了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入插进敌人战略纵深为
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行动。这一“行动”( C )
A.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是抗战中发动的最大规模战役
C.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标志着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3.“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
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材料中“打到外
线去”开辟大别山根据地的主力部队是( B )
A.东北解放军
B.晋冀鲁豫解放军
C.中原解放军
D.华北解放军
14.(成都中考)1948 年辽沈战役中,某国民党军官在锦州被解放军俘获后, 感叹说:“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 断了。”据此可知,解放军攻克锦州( A ) A.截断了东北国民党军队的退路 B.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知识点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4.1947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
纲规定( A )
①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②实行耕者有其田 ③按照
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④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消灭地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知识点 2: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经典例题】 例:给《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大战役示意图》两幅图片拟最合适 的小标题是( ) A.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 B.由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 C.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 D.由战略反攻到战略决战
解析: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转入了战略反攻。三大战役是人民 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 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