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一扶”志愿者个人事迹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支一扶”志愿者个人事迹材料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本着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积极向上,热忱的投身于“三支一扶”志愿者行动,服务群众、服务社会。
在秀水乡党政办,我态度端正,责任心强,敢想敢做,胆大心细,以饱满的热情做好每一项领导交办的工作,多次受到领导的好评。
我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如:安全生产、政法、危房改造、生态文明家园、政协、工会、扶贫、民政、整脏治乱、草地生态畜牧业、烤烟生产、远教、纪检检查、党务党建、邮件的收阅、各类文件的拟写、**政府网的管理、党建先锋网管理等等。
并且参加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毕节地区远程教育中心站点管理员培训和地区关工委工作培训。
2016年5月,被当选为秀水乡团委副书记。
与此同时,根据省项目办通〔2016〕30号《关于组织在基层服务的志愿者积极参与共青团重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的引导,一直以来把业余的所有的时间用来开展帮扶农民工子女、关爱留守儿童这项活动,开展了以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多种形式的关爱行动。
2016年8月,我开始主动去秀水一小找校长了解农民工子女情况,经过老师推荐,在**团县委的指导下,与两名留守儿童建立帮扶关系并结对。
一名家住秀水乡秀水村
水库组就读于秀水一小的7岁的马宇婷,父母在小宇婷2岁的时候就离婚了,母亲改嫁不知下落,父亲在外打工并重组家庭,很少归家。
一直以来与外婆外公相依为命。
双亲不识字,以农业收入为生活支撑。
家里贫苦如洗。
看到小小可爱的面孔,心生怜惜。
还有一名家住秀水乡秀水村水库组就读于秀水一小的9岁的马威南,父亲在外打工猝死,母亲改嫁,与奶奶爷爷同住,更是心疼的是小小的心灵就受到家庭变故的影响,几乎很少讲话。
作为一名现代的大学生,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想想自己是多么的幸福,知道他们的情况的那时起,我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们。
一有时间就往孩子家里跑,闲暇时间或下村时他们在家都会去看看他们,帮他们辅导功课,陪他们聊聊天,不定时的去找他们老师及爷爷奶奶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用爱和知识去填补他们缺失的关爱与教育,赶走他们内心的孤独与阴影。
用自己的行动感召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2016年9月,联合秀水乡团委、团干部、志愿者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特拿出一千块钱作为经费,并向团县委申请物资予以帮助那些留守儿童。
我们一家一家的走访,听他们的爷爷奶奶心酸的讲他们的生世,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留下了眼泪。
最为深刻的是,一个孩子,父母双亡,与92岁的爷爷和85岁高龄的奶奶一起生活。
当我们把书包给他时,他却怎么都不要,表情生硬,一句话也不讲,我们都尽力的说服他,至始至终他只讲了一句话“奶奶会打我的”,难以想象他的生活史什么样子的。
最后经过老师和他们邻居的劝说,才勉强背上了书包。
可见,孩子们缺乏的不仅是衣食温饱等基础物质保证,关键的是缺少关爱。
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的阻力不仅是贫困、孤独和无助,更缺乏的心理健康。
可是我的力量还很薄弱,志愿者团队的力量也还不够。
更需要的是社会的关爱,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据不完全统计,仅仅秀水一小323名学生,就有单亲家庭和孤儿就有80余名,其中单亲家庭居多,而且都是早婚早育,后因种种原因而离婚,造成这些孩子没发在正常的家庭里健康成长,我想,农村的早婚早育很平常,如何去减少这种情况,似乎很复杂,也有相当大的难度,教育、素质、习俗、观念等等都是巨大的阻力。
我坚定不移的说“将能做的只有去宣传,坚持一定会有变化的”
风雨兼程的一年,被热心的领导、淳朴的老百姓、还有留守孩子们鼓舞着激励着,让我己成长和收获。
在人生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为自己的明天创造了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无限空间。
“一种身份,两个舞台”,虽然我现在只
3 / 4
是志愿者,但我一定会在自己本职工作和志愿者服务活动这两个舞台上尽情的展示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2016年8月,我荣获**县“优秀志愿者“称号。
过去并不代表未来。
“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未来的生活中,我将以百倍的信心和万分的努力去迎接更大的挑战,用辛勤的汗水和默默的耕耘谱写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