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肺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CO2升高。
要 点 4.血液检查: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升高,瘀血征象明显时全血 粘度和血浆粘度可增加。
•痰郁化热者白细胞总数可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加。
•阳虚水泛者可能有肝、肾功能的改变,血清电解 质出现紊乱。
治疗原则
治疗应抓住治标、治本两个方面,祛邪
与扶正共施,依其标本缓急,有所侧重。

祛邪宣肺(辛温或辛凉),
—— 若痰迷心窍,肝风内动,则谵妄昏迷,震 颤,抽搐;
——如见喘脱,神昧,汗出,肢冷,脉微欲绝 者,乃阴阳消亡危重之候。
肺胀诊断依据
肺 主症: 临床表现为咳逆上气,痰多,胸中憋闷如塞,胸部膨满,

喘息,动则加剧,甚则鼻煽气促,张口抬肩,目胀如脱,烦躁 不安。

病情轻重不一,每因感受外邪加甚而致伴有寒热表证。 日久可见心慌动悸,面唇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
相关检查

肺 1.x线检查: •

胸廓扩张,肋间隙增宽,肋骨平行,活动减弱,膈 降低且变平,两肺野透亮度增加。(肺气肿征)
肺血管纹理增粗、紊乱,右下肺动脉干扩张,右心 室增大。(肺心病、心衰征)
诊 2.心电图检查:
表现为右心室肥大的改变,电轴右偏,顺 钟向转位,出现肺型P波等。

3.血气分析检查:可见低氧血症或合并高碳酸血症,PaO2降低,
脉不利,肝脏疏调失职,血郁于肝,瘀
结胁下,则致徵积。
痰浊、水饮、血瘀三者之间 又互相影响和转化——
如痰从寒化则成饮;饮溢肌表则为水;痰浊久 留,肺气郁滞,心脉失畅则血郁为瘀;瘀阻血 脉,“血不利则为水”。但一般早期以痰浊为 主,渐而痰瘀并见,终至痰浊、血瘀、水饮错 杂为患。
病势(疾病演变及走势):
肺不敛降,肺气胀满
六淫外邪 每易乘袭
诱使本病发作, 病情日益加重。
总之,肺胀的发生,多因久病肺虚,痰浊潴留,而 致肺不敛降,气还肺间,肺气胀满,每因复感外邪诱使 病情发作或加剧。
病机 (以示意图表示)
痰浊(饮)壅肺


痰热郁肺
复感外邪

久病肺虚
阳虚水泛
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正虚喘脱)
肺肾气虚
痰蒙神窍
心(血瘀)
病因病机小结

病能力,禁忌烟酒及恣食辛辣、生冷、

咸、甜之品。有水肿者应进低盐或无盐

饮食。

结语
临床特征: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后期转归而成。临床以喘咳
上气,胸闷胀满,心慌等为主症。病久可见面唇紫绀,
身肿,甚或昏迷、抽搐以至喘脱等危重证候。

因: 病因以久病肺虚为主,由于反复感邪,而使病情进
行性加重。

胀 标实者, 降气化痰(温化、清化),
辨 根据病邪的性质 温阳利水(通阳、淡渗),

甚或开窍、熄风、止血等法。
论 本虚者,
或气阴兼调,
治 当以补养心肺、益肾健脾为主 或阴阳两顾,
正气欲脱时应扶正固 脱,救阴回阳
痰浊壅肺证
肺 证 候:(主)

胸膺满闷,短气喘息,稍劳即著,
(兼)咳嗽痰多,色白黏腻或呈泡沫,
可以出现喘脱等危候。
1. 痰浊:
痰的产生,病初由肺气郁滞,脾失 健运,津液不归正化而成,渐因肺虚不 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 痰浊愈益潴留,喘咳持续难已。
2. 水饮:
久延阳虚阴盛,气不化津,痰从阴
化为饮为水,饮留上焦,迫肺则咳逆上
气,凌心则心悸气短;痰湿困于中焦,
则纳减呕恶,脘腹胀满,便溏;饮溢肌
肺胀是由于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 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后期 病及于心,痰浊、血瘀、水饮错杂为患, 导致肺不敛降,肺气胀满,每因复感外 邪诱使病情发作或加剧。
病理性质:多属标实本虚,但有偏实、偏虚
的不同,且多以标实为急。
1. 外感诱发时则偏于邪实,平时偏于本虚。 2. 早期由肺而及脾、肾,多属气虚、气阴两虚;晚 期以肺、肾、心为主,气虚及阳,或阴阳两虚,但 纯属阴虚者罕见。
“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 . 在《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中所述之支饮,症见“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
形如肿”,当亦属于肺胀范畴. 病因病机: 1.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认为,肺胀的发病机理是由于“肺虚
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 不足,复为邪所乘,壅痞不能宣畅,故咳逆,短乏气也。” 2.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咳嗽》篇说“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夹瘀血碍 气而病”,提示肺胀的发生与痰瘀互结,阻碍肺气有关. 辨证论治: 1.清·张璐《张氏医通》认为肺胀以“实证居多”。 2.清.李用粹《证治汇补.咳嗽》认为,对肺胀的辨证施治当分虚实两端, “又有气 散而胀者,宜补肺,气逆而胀者,宜降气,当参虚实而施治.”对肺胀的临床辨治有 一定的参考价值.

严重者可出现喘脱,或并发悬饮、鼓胀、癜积、神昏、谵语、

痉厥、出血等证。
点 发病特点有:慢性肺系疾患病史多年,反复发作。病程缠绵,时轻
查体: 时重,经久难愈。多见于老年人。
胸廓隆起如桶状,叩之呈过清音,听诊有痰鸣声及湿 哕音,心音遥远。
肺胀与哮病、喘证的区别与联系:
肺胀
哮病
喘证
区别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 哮 是 呈 反 复 发 喘是多种急慢
肤则为水肿尿少;饮停胸胁、腹部而为
悬饮、水臌之类。
3. 血瘀:
痰浊潴肺,病久势深,肺虚不能治
理调节心血的运行,“心主”营运过劳,
心气、心阳虚衰,无力推动血脉,则血
行涩滞,可见心动悸,脉结代,唇、舌、
甲床紫绀,颈脉动甚。肺脾气虚,气不
摄血,可致咳血、吐血、便血等。心主
血而肝藏血,主疏泄,为调血之脏,心

讨论范围

慢性支气管炎合并
肺气肿、
肺源性心脏病
概 述
肺性脑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及其它肺系慢性疾患,迁延失治的严重阶段。
病因



内伤久咳、支饮、 喘哮、肺痨等
胀 肺 虚 肺系慢性疾患,
迁延失治
痰浊潴留, 壅阻肺气, 肺气出纳失常,
日久导致肺虚, 成为发病的基础。
病 因 病 感受 久病肺虚 机 外邪 卫外不固
久难愈,严重者可出现神昏、痉厥、出
血、喘脱等危重证候。
文献摘要
临床表现: 1.早在《内经》就有关于肺胀病名的记载: 《灵枢·胀论)篇说:“肺胀者,虚满而喘咳。” 《灵枢·经脉》篇又说:“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 2.汗.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篇指出本病的主症为
预防调护
预防 调护
预防
肺 胀
防止经常感冒、内伤咳嗽迁延发展成为 预 慢性咳喘,是预防形成本病的关键。同 防 时应重视原发病的治疗。 调 护
调护

1.既病之后,更应注意保暖,秋冬季节,气 候变化之际,尤需避免感受外邪。

2.一经发病,立即治疗,以免加重。
3.平时常服扶正固本方药增强正气,提高抗
3. 正虚与邪实每多互为因果。如阳虚卫外不固,易 感外邪,痰饮难蠲;阴虚则外邪、痰浊易从热化, 故虚实诸候常夹杂出现,每致愈发愈频,甚则持续 不已。
转归预后:
一般来说,因本病多属积渐而成,病程缠 绵,经常反复发作,难期根治。
尤其是老年患者,发病后若不及时控制, 极易发生变端。
—— 如气不摄血,则见咳吐泡沫血痰,或吐血、 便血;

(舌脉)畏风易汗,脘痞纳少,倦怠乏力
治 证机概要:
分 类
治 法: 代 表 方:
舌暗,苔薄腻或浊腻,脉小滑。 肺虚脾弱,痰浊内生,上逆干肺,肺失宣降。
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痰热郁肺证
证 肺 胀
候:(主)
咳逆,喘息气粗,胸满,烦躁,目胀睛突,痰黄或
(兼) 白,黏稠难咯,
(舌脉或)伴身热,微恶寒,有汗不多,口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肺胀
肺胀
概述 病因病机 诊察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定义
胀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 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
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
概 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 述 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
体浮肿等。其病程缠绵,时轻时重,经
肺 病位及涉及脏腑:本病病病变首先在肺,

继则影响脾、肾,
后期病及于心。
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与血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
病 因 病
病势(疾病演变及走势):由于肺虚卫外不固,尤易感受外邪 而使病情诱发或加重
病机关键:
机 病理性质: 多属标实本虚,但有偏实、偏虚的不同,且多以标 实为急。 转归预后:
❖ 肺肾同病: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若久 病肺虚及肾,金不生水,致肾气 衰惫,肺不主气,肾不纳气,则 气喘日益加重,呼吸短促难续, 吸气尤为困难,动则更甚。
3. 后期病及于心:
心脉上通于肺,肺气辅佐心脏治理、
调节心血的运行,心阳根于命门真火,
故肺虚治节失职,或肾虚命门火衰,均
可病及于心,使心气、心阳衰竭,甚则
肺胀复习题举例
一.选择题:
1.患者症见面浮,下肢肿,腹部胀满有水,心悸,喘咳,咯痰清稀,脘痞纳差,尿少,怕冷,面唇青 紫,舌胖质暗,苔白滑,脉沉细,应诊断为
A.喘证(肾虚) B.水肿(肾气衰微) C.肺胀(阳虚水泛) D.支饮(脾肾阳虚)
E.痰饮(脾阳虚弱)
2.肺胀后期可出现以下哪些变证?
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病症鉴别
哮病 喘证
相关检查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治疗原则 证治分类
证治分类
肺 胀
痰浊壅肺证
痰热郁肺证
辨 痰蒙神窍证
证 论
阳虚水泛证
治 肺肾气虚证
肺胀辨证论治简表
证型 主症
肺 痰浊壅肺 痈 痰热郁肺
复 痰蒙神窍 习 阳虚水泛 题 肺肾气虚
兼症 舌 脉 治 法 方 药
1.若复感风寒——则可成为外寒内饮之证。
由于肺虚卫外不固, 2.感受风热或痰郁化热,可表现为痰热证。
尤易感受外邪
而使病情诱发或加 重:
3.如痰浊壅盛,或痰热内扰,闭阻气道, 蒙蔽神窍,则可发生烦燥、嗜睡、昏 迷等变证。
4. 若痰热内郁,热动肝风,可见肉晌、震
颤,甚则抽搐,或因动血而致出血。
病机关键:
定义
肺 病因病机: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

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
临床特征:
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
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绀,
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严重者可出现神

昏、痉厥、出血、喘脱等危重证候。
述 病势预后:
病程缠绵,时轻时重,经久难愈。
1、病变首先在肺:
(X型题)
3.肺胀的病理因素为
(X型题)
二.病案分析题: 1.苏XX,男,56岁,干部 反复咳嗽喘息多年,近日烦躁胸满,痰黄粘稠难咯. 身发热,微恶寒,口干,溲黄,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要求:诊断,辨证分析,治法,方药) 2.张XX,女,65岁,干部 反复咳喘20余年,近2日来神志恍惚,烦躁不安. 时有肌肉跳动,抽搐,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苔黄腻,舌质暗,脉细滑数. (要求:诊断,辨证分析,治法,方药)
谢谢大家!
辨证要点 肺胀总属标实本虚,但有偏实、偏虚的不 同,因此应分清 其标本虚实的主次。
肺 胀 1. 一般感邪时偏于邪实。偏实者须分清痰浊、水饮、血瘀的偏 盛。
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重,并可兼见气滞、水饮错杂为患。
辨 后期痰瘀壅盛,正气虚衰,本虚与标实并重。 证 2. 偏虚者当区别气(阳)虚、阴虚的性质,肺、心、肾、脾病变的主次。 论 早期以气虚为主,或为气阴两虚,病在肺、脾、肾; 治 后期气虚及阳,甚则可见阴阳两虚,病变以肺、肾、心为主。
机:
病位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心。病理 性质多由气虚、气阴两虚发展为阳虚,在病程中且可
形成痰、饮、瘀等病理产物,标本虚实常相兼夹或互
为影响,最后因邪盛正虚,而致发生气不摄血,痰蒙
神窍,或喘脱等严重变端。
辨证与治则: 治疗当根据感邪时偏于邪实,平时偏于正虚的不
同,有侧重地分别选用扶正与祛邪的不同治法。
因肺主气,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职司卫 外,为人身之藩篱。
故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每多首先犯肺, 以致肺之宣降功能不利,气逆于上而为咳升降 失常则为喘。
久则肺虚,肺之主气功能失常,影响呼吸 出入,肺气壅滞,还于肺间,导致肺气胀满张 缩无力,不能敛降。
2. 继则影响脾、肾:
❖ 肺脾同病:若肺病及脾,子盗母气,脾失健 运,则可导致肺脾两虚。
证 治
证机概要:
渴欲饮,溲赤,便干, 舌边尖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或滑数。
疾病日久积渐而成, 作 性 的 一 个 病 性疾病的一个
除咳喘外,尚有心悸,种,
症状,
唇甲紫绀,胸腹胀满,以 喉 中 哮 鸣 有 以呼吸气促困
肢体浮肿等症状; 声为特征; 难为主要表现。
联系 肺胀与哮病、喘证均以咳而上气、喘满为主症,有其
类似之处。从三者的相互关系来看,肺胀可以隶属于
喘证的范畴,哮与喘病久不愈又可发展成为肺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