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献璧》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氏献璧》教案
《和氏献璧》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的内容,学会人物的剖析,积累阅读方法;
2、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科学精神,学会带着问题思考;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的含义,懂得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和氏献璧价值连城坚贞之士欺君之罪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卞和献璧一共献了几次?分别向谁献璧?每次的结果怎样?
3、了解卞和的经过后,你觉得第几次最令你感动?(第三次)
二、重点读第三次献璧,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学生默读3-5自然段,并质疑;
2、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归纳:
1)第三次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2)卞和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
3、品读课文内容,读中解疑:
解答问题1,出示相关句子: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

1)将“捧”换成“抱”可以吗?为什么?
2)说说什么是“一连”?(连续,没有停止)
3)假想,一连三天三夜不吃不喝,拼命哭会有什么情况发生?(渴、饿、噪音疼、疲劳……)
4)卞和此时的心情如何?请读出对卞和命运的怜惜以及他坚贞不渝的精神的感叹。

讨论问题2,指名反馈,找出相关句子: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
1)联系上下文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2)出示文言文: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4、齐读第3-5自然段(敬佩地)也可以自愿起立读书卞和和查询者的话。

三、总结
1、“和氏献璧”他献出的是什么?(不仅是一块玉,还是一颗忠诚的臣之心)
2、请对和氏献璧进行评价,给“和氏”打分。

四、延伸
1、说说收集、查询关于和氏献璧的故事?
2、和氏璧是一种美玉,有关于玉,可谓是品种繁多,中国有著名的四大玉石:新疆和田玉,河南独山玉,辽宁岫岩玉和湖北绿松石;
3、有一家玉器公司,在公司大厅挂着大书家题笔的字幅。

(认识有关玉的字)
4、说说带有玉的成语。

五、作业
请以“感动”为题,写一写令你感动的坚贞之士,也可以写这篇课文的学后感。

六、板书设计
和氏献璧
第一次厉王砍去左脚
第二次武王砍去右脚
第三次文王命名“和氏璧”
《和氏献璧》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本课词语。

2、理解课文所讲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认本课的词语。

2、初读课文,联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玉的珍贵和卞和忠诚之心。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和氏献璧》。

理解“献”、“璧”。

引导学生看题质疑。

二、1、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自己先解决。

2、检测字词。

3、同学们字词掌握的不错,那通过读课文,你们读懂了什么?
4、学生回答,了解课文大意。

再读课文,说说:
和氏献了几次璧玉,第三次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画出描写和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卞和的忠诚。

讨论:卞和为什么把宝玉捧在手里,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泪流尽?
引导学生读读上下文,从而理解“捧”在这里的含义及如此悲伤的原因,最后体会卞和说的话,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不识真诚、忠心的人,才是最痛心的事。

谈一谈感受,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三、作业:把和氏献璧的故事请给家长听,和家长交流交流你的感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掌握本课的词语。

2、细读课文,了解《完璧归赵》的故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玉的珍贵卞和的忠实之心。

3、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和氏献璧》。

全班一起课文。

二、学生小组讨论:和氏为什么哭的那么伤心呢?
讨论之后,学生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而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石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作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的含义。

三、拓展
学生交流资料,《和氏献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结合语文天地,读一读,背一背。

《石灰吟》
《和氏献璧》教案篇三
《和氏献璧》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奇妙的石头”主题中的一篇主体课文。

在教学中,要注意从课本内容到生活实际,从课内知识到课外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和氏献璧》这篇主体课文是一贯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故事。

我所教学的是《和氏献璧》这篇课文的第1课时。

它的教学目标是:
学习《和氏献璧》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宝石——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结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的含义。

在教学前,与学生一起收集关于“和氏璧”的资料,初感知。

《和氏献璧》在教学时,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我从课题入手,让学生理解“献”、“璧”的意思,导入新课,并质疑。

然后,在新课的教学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使学生能在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气氛中学习,我设计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指名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说说:和氏献了几次璧玉?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步,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卞和第一次、第二次献璧。

学生自愿起立朗读,知道卞和前两次献璧的结果。

2、学习卞和第三次献璧。

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卞和第三次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画出描写和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思考讨论:卞和为什么把宝玉捧在手里,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泪流尽?这时,并引导学生读上下文,从而理解“捧”在这里的含义及如此悲伤的原因,再读卞和说的话,谈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是真诚、忠心的人,才是最痛心的事,最后把领悟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3、让学生审题:“和氏献璧”他献出的是什么?进一步理解课题的含义。

最后,拓展延伸学习,让学生将自己收集的关于“和氏璧”的资料,互相交流。

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既说明玉的珍贵,又衬托出卞和的忠诚之心。

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和氏献璧》教学设计《和氏献璧》教学实录《和氏献璧》说课设计和教学反思《和氏献璧》教案篇四
一、直接导入(交代课题)
1、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生1:复述,生2:稍减,生3:更简练。


2、师板书“献”,理解意思、板书课题:《和氏献璧》,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带问题默读:卞和一共献了几次璧?
2、指生交流:生1:两次,生2:三次。

师:意见不同,我们在学习课文中找答案。

3、师:自读第一次献璧。

(生读)
师:第一次献壁成功了吗?玉匠怎样处理的?
生:没仔细看,卞和被定为欺君之罪。

板书:一次厉王欺君之罪砍去左脚
4、出示玉匠句,指导有语气的读。

5、生带问题读第二次献璧:献给谁?成功了吗?结果怎样?
生:献给武王,没有成功,又被砍去了右脚。

师板书:二次武王故意欺骗砍去右脚
师:此时卞和怎麽想的?
生:生玉匠的气、遗憾。

师:卞和还想不想献璧?(不想)
师:那麽读4—6段,有疑问说出来。

6、解疑明确:卞和献了三次璧。

7、质疑:武王、厉王都死了,为甚麽卞和还没有死?(出示资料解疑)
8、指生读卞和哭句(屏幕出示)。

师:你感受到甚麽?
生:可怜。

师;卞和为甚麽哭?
生:没有人认识玉璧。

师:带着卞和此时的心情读。

(指导感情朗读)
三、解决课文重点
屏幕出示:“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 (指生读)
出示有关“玉”的资料(师读)
师:看了资料你认为卞和怎样?
生:对君王忠心。

师:为什么卞和哭的那麽伤心?
生:卞和心痛的是宝玉没有得到承认,他要为宝玉讨回公道。

师:岂知宝玉!坚贞如卞和,同样被人误解,惨遭酷刑,他难过啊!他愤怒啊!于是他捧着宝玉连哭了三天三夜,直把血也哭出来了!你能再读读卞和在山下的句子吗?
生:感情朗读……
师总结过度:这是不是第三次献璧呢?
板书:三次文王
屏幕出示:玉匠第三次的表现(生说第三次献璧成功的原因:文王贤明)。

师总结:文王被卞和感动所以命名“和氏壁”。

出示:“和氏壁”的资料(师读)。

师:这麽珍贵的宝物,卞和仅仅献出的是宝吗?(是忠诚)
师板书:忠诚命名“和氏壁”
四、扩展延伸
师建议:课下多读历史书籍,丰富历史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