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校园设计失物招领柜——智能管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身份识别之拍摄信息
1.演示在Mind+软件添加AI图像识别模块
2.任务一:添加新模块开启摄像头
3.学生探究操作,发现问题
4.解决问题:设置镜像开启。
(二)身份识别之识别信息
1.查找与识别文字的相关积木块
2.用变量保存信息
3.任务二:识别校徽的文字信息,并用变量保存。
(三)身份识别之提取信息
1.观察图片找规律。
明确学习任务。
在回顾项目活动中加强对知识有整体掌握。通过视频提出需求,让学生明确本阶段的学习任务。
实物展示
解析步骤
1.成果展示:利用校徽进行身份识别,打开物招领柜柜门。
2.分析身份识别的关键步骤。
尝试测试并观察思考。
通过成品展示感知科技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步骤分析中,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任务驱动感知探索
(2)借助Mind+软件变量和列表模块,实现学生姓名的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教学难点:
借助Mind+软件变量和列表模块,实现学生姓名的提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交流
导入新课
1.回顾项目活动。
2.播放视频:德育处林老师的新需求。
3.揭示课题:《失物招领柜智能管理》
回顾流程。
倾听并回答问题。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在构建“项目”作品的过程中,利用“微课”等教学资源,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4.信息社会责任:通过真实情境,体验“身份识别”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增强信息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综合分析识别图片文字信息,判断学生姓名的位置。
《我为校园设计失物招领柜——智能管理》教学设计
课题
我为校园设计失物招领柜——智能管理
执教老师
单位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围绕话题:失物招领柜的管理问题,展开讨论和解决的方法。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掌握了变量、列表、字符模块的使用。在本节课,学生需要探究失物招领柜智能管理第一步:身份识别;在实际操作环节考验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耐心,培养学生借助数字化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察、发现。
知识迁移,解决问题。
动手操作。
认真观察,思考规律。
带着问题观看微课,学生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动手操作,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认真观察,动手操作
认真观察,发现并解决问题
在演示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与观察的能力,在探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与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通过带着问题观看微课视频、小组讨论、梳理流程图等教学形式,帮助学生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在作品展示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享受学习的乐趣。
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引导学生说一说学习本课的收获。
2.填写活动评价表。
3.布置课后作业。
4.后续活动预告。
发言、倾听
填写活动评价表
通过活动评价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反馈本课学习情况,也为后续课程做准备。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活动好动,思维活跃,感兴趣于动手实践,但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升,从解决方案的提出到具体落实,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
【教学目标】
1.信息意识:灵活使用Mind+软件模块,实现“失物招领柜智能管理”。
2.计算思维:在“身份识别”的实践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抽象、分解、建模、算法设计,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观看微课《寻找斜杠位置》,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4.任务三:提取文字信息的斜杠位置,用列表记录。
(四)身份识别之保存信息
1.根据“\”位置找到姓名的位置。
2.任务四:用变量保存学生姓名信息。
3.展示学生作品,发现并解决问题。
看演示听讲解。
自主完成模块添加。
发现问题,提出想法并尝试解决问题。
1.演示在Mind+软件添加AI图像识别模块
2.任务一:添加新模块开启摄像头
3.学生探究操作,发现问题
4.解决问题:设置镜像开启。
(二)身份识别之识别信息
1.查找与识别文字的相关积木块
2.用变量保存信息
3.任务二:识别校徽的文字信息,并用变量保存。
(三)身份识别之提取信息
1.观察图片找规律。
明确学习任务。
在回顾项目活动中加强对知识有整体掌握。通过视频提出需求,让学生明确本阶段的学习任务。
实物展示
解析步骤
1.成果展示:利用校徽进行身份识别,打开物招领柜柜门。
2.分析身份识别的关键步骤。
尝试测试并观察思考。
通过成品展示感知科技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步骤分析中,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任务驱动感知探索
(2)借助Mind+软件变量和列表模块,实现学生姓名的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教学难点:
借助Mind+软件变量和列表模块,实现学生姓名的提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交流
导入新课
1.回顾项目活动。
2.播放视频:德育处林老师的新需求。
3.揭示课题:《失物招领柜智能管理》
回顾流程。
倾听并回答问题。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在构建“项目”作品的过程中,利用“微课”等教学资源,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4.信息社会责任:通过真实情境,体验“身份识别”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增强信息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综合分析识别图片文字信息,判断学生姓名的位置。
《我为校园设计失物招领柜——智能管理》教学设计
课题
我为校园设计失物招领柜——智能管理
执教老师
单位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围绕话题:失物招领柜的管理问题,展开讨论和解决的方法。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掌握了变量、列表、字符模块的使用。在本节课,学生需要探究失物招领柜智能管理第一步:身份识别;在实际操作环节考验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耐心,培养学生借助数字化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察、发现。
知识迁移,解决问题。
动手操作。
认真观察,思考规律。
带着问题观看微课,学生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动手操作,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认真观察,动手操作
认真观察,发现并解决问题
在演示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与观察的能力,在探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与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通过带着问题观看微课视频、小组讨论、梳理流程图等教学形式,帮助学生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在作品展示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享受学习的乐趣。
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引导学生说一说学习本课的收获。
2.填写活动评价表。
3.布置课后作业。
4.后续活动预告。
发言、倾听
填写活动评价表
通过活动评价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反馈本课学习情况,也为后续课程做准备。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活动好动,思维活跃,感兴趣于动手实践,但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升,从解决方案的提出到具体落实,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
【教学目标】
1.信息意识:灵活使用Mind+软件模块,实现“失物招领柜智能管理”。
2.计算思维:在“身份识别”的实践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抽象、分解、建模、算法设计,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观看微课《寻找斜杠位置》,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4.任务三:提取文字信息的斜杠位置,用列表记录。
(四)身份识别之保存信息
1.根据“\”位置找到姓名的位置。
2.任务四:用变量保存学生姓名信息。
3.展示学生作品,发现并解决问题。
看演示听讲解。
自主完成模块添加。
发现问题,提出想法并尝试解决问题。